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专访:德国即将打造智能城市平台解决未来城市问题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冯雪珺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6-08 17:25:18 本文摘自:人民网

城市如何应对大量人口涌入而面临的挑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德国柏林近日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大都市解决方案国际展会,围绕智能城市,讨论城市化、能源有效利用、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

智能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欧盟启动了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的Living Lab计划,致力于围绕市民需求将城市建设为各方共同参与的开放创新空间,从六个指标对城市体系进行评价——智能经济、智能运输业、智能环境、智能居民、智能生活和智能管理。

在智能城市方面,德国有何独到的理解和经验?为此,人民网记者走访了智能城市专家、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能效专家海宁·埃勒曼。

问:德国的城市分布现状如何?

埃勒曼:21世纪人类的问题基本都是大城市的问题。德国是一个非常城市化的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很早就达到了75%。但是德国只有16%的人口居住在超过50万人口的大城市,相对比例较小。所以对德国而言,城市问题不仅指大城市,小城镇面临的挑战不一定比大都会少。目前德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没有结束,城市数量还会增加,但也不排除有些城市人口减少的情况。50%的德国人居住在人口密度大于5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德国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平均,鲜有例如伦敦、巴黎这类特别鲜明的大都会概念。

德国的城市发展在19世纪初、二战后都经历过高潮,呈波段发展。每次城市增长都伴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例如汽车技术带来的汽车城的发展。新技术的产生也的确解决了当时的一些问题。2007年欧盟通过的《莱比锡宪章》呼吁让居民从郊外返回城市中心,旨在让欧盟各国城市发展高度统一,追求高生活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宪章要求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合理使用基础设施,更多市民公共区域。城市也要拥有更多自主权,而不是过度依赖国家政府或者当地的大型企业。于是,人们需要更多的城市解决方案。

问:怎样的城市解决方案?智能城市是解决问题的答案吗?

埃勒曼:智能城市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不是答案。智能城市目地是营造城市合理舒适的生活。智能城市涉及如何谨慎处理信息安全挑战,如何合理安排使用各类能源。在我看来,数字化是让现有技术和工具更有效率,例如智能电网把所有可再生能源结合起来高效使用。在德国没有专门负责智能城市的某家机构,各个部委机构都有不同的项目资金投入在各个领域,例如能源、交通、住房等。

此外,城市并不是一座孤岛。因此目前各类试点项目,将来必须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德国老工业区鲁尔区的博特罗普(Bottrop)市,就在运行很具推广意义的智能城市试点项目。该市具体的项目中,有些属于市政府,有些属于公司甚至私人,因为智能城市创新需要要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同时,城市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国家层面要形成一个平台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的平台。目前德国政府已经确认,在2016年底建立的国家性的城市讨论平台,国家政府只在平台中起到主持人的作用,协调行业协会、工会、企业和个人,就智能城市范畴下的各类细节问题进行探讨。平台的目的是产生谏言、建议,会有总结报告,但不是有法律效应的政策性内容。

问:高效节能是否是智能城市的重要关切?

埃勒曼:德国目前智能城市的试点项目,基本都会关注高效节能方面的问题。这与德国雄心勃勃的“能源转型战略2050”分不开。这一战略要求德国在2050年前减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50%不可再生能源使用,60%的能源可以再生。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能效对节省能源来说十分重要,例如合理利用分散的风能、太阳能、水能,联网协调等。柏林60%-70%的能源都消耗在大型房屋建筑上,其余大部分的城市也是如此。减少能源,就必须提高合理使用。具体的做法有很多种,例如更换密封性能更好的窗户保存室内温度,减少热能浪费,不一定非得通过数字化的科技实现。

目前,法兰克福希望成为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城市,并针对能源生产、分布、储存、消耗四个方面开展研发和试点项目。德国有40个城市都计划使用法兰克福这一模型,已经有20个城市将这一模型基本成型。智能城市通常在社区试点,成功后再推广。或者像博特罗普市,先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开放非常好的实验环境,再分点试验各项领域——即自下而上的改变,政府只负责创造合适的环境帮助其改变。

问:德国智能城市的特点是什么?

埃勒曼:智能城市虽然最初是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概念,但其概念更多关注IT层面。德国的智能城市概念更注重能源节约、高效、转型。因此,德国智能城市更加注重从城市本身的利益出发。首先,《莱比锡宪章》表现出,城市希望将这一概念从康采恩企业手中拿回来,按照更符合市民需求的方向自己进行规划和设立目标,顺应自己的城市特点进行发展。其次,智能城市的关键在于整个系统能否可持续发展,尤其在能源消耗方面,仅靠软件是不够的。再次,全数字化管理的“监视”模式并不是欧洲人希望看到的城市管理模式,欧洲不希望把所有的信息给到某个企业手中,城市希望能多的自主权。因此,德国的智能城市更注重在一个开放平台上全民参与的管理模式。

在德国,没有专为智能城市设立的政府资金,但可以从私有企业投资、银行贷款担保、地方到联邦到欧盟政府层面的能源补贴中,获取资金。在德国有500个小型社区在进行与智能城市有关的城市改进项目。

全球目前的智能城市都还在试点阶段。如果城市人口增加需要新增新区,一定要考虑地区的综合性,居住、工作、娱乐,即创造住房、工作岗位和消费机会,避免居民开车花费长时间去工作或休闲。同时要意识到,很多在城市试点的技术并不是只为城市建造的,也可以用于农村。智能城市只是第一个应用点,未来城市技术终将扩散至城乡一体。

关键字:智能管理未来城市城市体系

本文摘自:人民网

x 专访:德国即将打造智能城市平台解决未来城市问题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专访:德国即将打造智能城市平台解决未来城市问题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冯雪珺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6-08 17:25:18 本文摘自:人民网

城市如何应对大量人口涌入而面临的挑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德国柏林近日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大都市解决方案国际展会,围绕智能城市,讨论城市化、能源有效利用、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

智能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欧盟启动了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的Living Lab计划,致力于围绕市民需求将城市建设为各方共同参与的开放创新空间,从六个指标对城市体系进行评价——智能经济、智能运输业、智能环境、智能居民、智能生活和智能管理。

在智能城市方面,德国有何独到的理解和经验?为此,人民网记者走访了智能城市专家、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能效专家海宁·埃勒曼。

问:德国的城市分布现状如何?

埃勒曼:21世纪人类的问题基本都是大城市的问题。德国是一个非常城市化的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很早就达到了75%。但是德国只有16%的人口居住在超过50万人口的大城市,相对比例较小。所以对德国而言,城市问题不仅指大城市,小城镇面临的挑战不一定比大都会少。目前德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没有结束,城市数量还会增加,但也不排除有些城市人口减少的情况。50%的德国人居住在人口密度大于5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德国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平均,鲜有例如伦敦、巴黎这类特别鲜明的大都会概念。

德国的城市发展在19世纪初、二战后都经历过高潮,呈波段发展。每次城市增长都伴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例如汽车技术带来的汽车城的发展。新技术的产生也的确解决了当时的一些问题。2007年欧盟通过的《莱比锡宪章》呼吁让居民从郊外返回城市中心,旨在让欧盟各国城市发展高度统一,追求高生活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宪章要求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合理使用基础设施,更多市民公共区域。城市也要拥有更多自主权,而不是过度依赖国家政府或者当地的大型企业。于是,人们需要更多的城市解决方案。

问:怎样的城市解决方案?智能城市是解决问题的答案吗?

埃勒曼:智能城市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不是答案。智能城市目地是营造城市合理舒适的生活。智能城市涉及如何谨慎处理信息安全挑战,如何合理安排使用各类能源。在我看来,数字化是让现有技术和工具更有效率,例如智能电网把所有可再生能源结合起来高效使用。在德国没有专门负责智能城市的某家机构,各个部委机构都有不同的项目资金投入在各个领域,例如能源、交通、住房等。

此外,城市并不是一座孤岛。因此目前各类试点项目,将来必须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德国老工业区鲁尔区的博特罗普(Bottrop)市,就在运行很具推广意义的智能城市试点项目。该市具体的项目中,有些属于市政府,有些属于公司甚至私人,因为智能城市创新需要要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同时,城市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国家层面要形成一个平台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的平台。目前德国政府已经确认,在2016年底建立的国家性的城市讨论平台,国家政府只在平台中起到主持人的作用,协调行业协会、工会、企业和个人,就智能城市范畴下的各类细节问题进行探讨。平台的目的是产生谏言、建议,会有总结报告,但不是有法律效应的政策性内容。

问:高效节能是否是智能城市的重要关切?

埃勒曼:德国目前智能城市的试点项目,基本都会关注高效节能方面的问题。这与德国雄心勃勃的“能源转型战略2050”分不开。这一战略要求德国在2050年前减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50%不可再生能源使用,60%的能源可以再生。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能效对节省能源来说十分重要,例如合理利用分散的风能、太阳能、水能,联网协调等。柏林60%-70%的能源都消耗在大型房屋建筑上,其余大部分的城市也是如此。减少能源,就必须提高合理使用。具体的做法有很多种,例如更换密封性能更好的窗户保存室内温度,减少热能浪费,不一定非得通过数字化的科技实现。

目前,法兰克福希望成为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城市,并针对能源生产、分布、储存、消耗四个方面开展研发和试点项目。德国有40个城市都计划使用法兰克福这一模型,已经有20个城市将这一模型基本成型。智能城市通常在社区试点,成功后再推广。或者像博特罗普市,先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开放非常好的实验环境,再分点试验各项领域——即自下而上的改变,政府只负责创造合适的环境帮助其改变。

问:德国智能城市的特点是什么?

埃勒曼:智能城市虽然最初是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概念,但其概念更多关注IT层面。德国的智能城市概念更注重能源节约、高效、转型。因此,德国智能城市更加注重从城市本身的利益出发。首先,《莱比锡宪章》表现出,城市希望将这一概念从康采恩企业手中拿回来,按照更符合市民需求的方向自己进行规划和设立目标,顺应自己的城市特点进行发展。其次,智能城市的关键在于整个系统能否可持续发展,尤其在能源消耗方面,仅靠软件是不够的。再次,全数字化管理的“监视”模式并不是欧洲人希望看到的城市管理模式,欧洲不希望把所有的信息给到某个企业手中,城市希望能多的自主权。因此,德国的智能城市更注重在一个开放平台上全民参与的管理模式。

在德国,没有专为智能城市设立的政府资金,但可以从私有企业投资、银行贷款担保、地方到联邦到欧盟政府层面的能源补贴中,获取资金。在德国有500个小型社区在进行与智能城市有关的城市改进项目。

全球目前的智能城市都还在试点阶段。如果城市人口增加需要新增新区,一定要考虑地区的综合性,居住、工作、娱乐,即创造住房、工作岗位和消费机会,避免居民开车花费长时间去工作或休闲。同时要意识到,很多在城市试点的技术并不是只为城市建造的,也可以用于农村。智能城市只是第一个应用点,未来城市技术终将扩散至城乡一体。

关键字:智能管理未来城市城市体系

本文摘自:人民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