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我们要建成什么样的新型智慧城市?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乔亚玲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0-25 13:58:43 本文摘自:人民网-科普中国

  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

“智慧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它将引领未来城市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使教育、就业、医疗等城市生活保障得到提升和发展。未来的城镇化需要在内涵上和质量上得到提升,所以“智慧城市”对于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何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据《科技日报》报道,智慧城市有这样一个定义: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反馈,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背景

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走集约、绿色、智能、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即保护自然、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为群众营造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李克强总理也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强调发展智慧城市。21世纪互联网发展迅速,“互联网+”行动取得的成果非常可观,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若将“互联网+”行动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中,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推进,一定会使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进步。

建设智慧城市的根本

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才是智慧城市的根本,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是建设美丽城市、幸福城市、和谐城市。

据《光明日报》报道,从全球范围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数字科技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重点是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以市政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营的效率;三是以人文科学为基础的人文型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

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政府不可以大包大揽,应与市场相互作用,市场管理要把握中央要求,跟着政府的引导走,与此同时也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向政府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社会资源浪费,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在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市场的紧密配合下,加上“互联网+”战略的推进,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多管齐下,相信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会走得更快、更稳。

关键字:和谐城市

本文摘自:人民网-科普中国

x 我们要建成什么样的新型智慧城市?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我们要建成什么样的新型智慧城市?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乔亚玲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0-25 13:58:43 本文摘自:人民网-科普中国

  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

“智慧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它将引领未来城市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使教育、就业、医疗等城市生活保障得到提升和发展。未来的城镇化需要在内涵上和质量上得到提升,所以“智慧城市”对于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何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据《科技日报》报道,智慧城市有这样一个定义: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反馈,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背景

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走集约、绿色、智能、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即保护自然、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为群众营造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李克强总理也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强调发展智慧城市。21世纪互联网发展迅速,“互联网+”行动取得的成果非常可观,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若将“互联网+”行动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中,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推进,一定会使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进步。

建设智慧城市的根本

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才是智慧城市的根本,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是建设美丽城市、幸福城市、和谐城市。

据《光明日报》报道,从全球范围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数字科技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重点是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以市政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营的效率;三是以人文科学为基础的人文型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

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政府不可以大包大揽,应与市场相互作用,市场管理要把握中央要求,跟着政府的引导走,与此同时也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向政府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社会资源浪费,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在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市场的紧密配合下,加上“互联网+”战略的推进,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多管齐下,相信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会走得更快、更稳。

关键字:和谐城市

本文摘自:人民网-科普中国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