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国家发改委:新型智慧城市核心是“以人为本” 需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2-27 14:02:18 本文摘自:新华网

27日,在2016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峰会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伍浩说,新型智慧城市正由以前的便于管理思维,变得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便民利民为目标,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效率。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伍浩发表主题演讲

伍浩认为,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引导社会参与至关重要,在建设机制上应该坚持市场主导,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主体投入智慧城市建设。

伍浩是在峰会上作主题演讲时做出上述表示的。峰会上,主办方中国互联网协会、新华网和蚂蚁金服集团共同发布了《中国新型智慧城市 蚂蚁模式白皮书》,同时发布了全国335个城市的“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分析报告。

蚂蚁金服CEO井贤栋的发言也呼应了伍浩的观点,他表示蚂蚁金服下一步将充分基础设施化,致力于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引擎。

峰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蚂蚁金服已与全国25个省(市、区)政府352个城市在新型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包括车主服务、政务办事、医疗服务、交通出行、生活缴费等在内的9大类58种不同类别的服务,已经为超过1.5亿用户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体验。

伍浩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正在从以前的更多注重物理设施、政府管理,到现在更加注重人的需求,更加注重互联网应用和服务,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这是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特点。

伍浩认为,新型智慧城市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便民惠民,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根本是要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效率,要把百姓的满意度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伍浩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应用为先。从实际需要出发,区分轻重缓急,分级分类加以推进。要更加注重创新机制,开放发展,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集众智、汇众力,引导社会参与至关重要,在建设机制上坚持市场主导,积极引入PPP等模式,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主体投入智慧城市建设,在运行机制上倡导服务外包,有效利用企业的优秀人才,专业技术,先进理念,高效服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关键字:参与主体国家发改委

本文摘自:新华网

x 国家发改委:新型智慧城市核心是“以人为本” 需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国家发改委:新型智慧城市核心是“以人为本” 需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2-27 14:02:18 本文摘自:新华网

27日,在2016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峰会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伍浩说,新型智慧城市正由以前的便于管理思维,变得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便民利民为目标,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效率。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伍浩发表主题演讲

伍浩认为,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引导社会参与至关重要,在建设机制上应该坚持市场主导,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主体投入智慧城市建设。

伍浩是在峰会上作主题演讲时做出上述表示的。峰会上,主办方中国互联网协会、新华网和蚂蚁金服集团共同发布了《中国新型智慧城市 蚂蚁模式白皮书》,同时发布了全国335个城市的“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分析报告。

蚂蚁金服CEO井贤栋的发言也呼应了伍浩的观点,他表示蚂蚁金服下一步将充分基础设施化,致力于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引擎。

峰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蚂蚁金服已与全国25个省(市、区)政府352个城市在新型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包括车主服务、政务办事、医疗服务、交通出行、生活缴费等在内的9大类58种不同类别的服务,已经为超过1.5亿用户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体验。

伍浩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正在从以前的更多注重物理设施、政府管理,到现在更加注重人的需求,更加注重互联网应用和服务,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这是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特点。

伍浩认为,新型智慧城市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便民惠民,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根本是要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效率,要把百姓的满意度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伍浩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应用为先。从实际需要出发,区分轻重缓急,分级分类加以推进。要更加注重创新机制,开放发展,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集众智、汇众力,引导社会参与至关重要,在建设机制上坚持市场主导,积极引入PPP等模式,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主体投入智慧城市建设,在运行机制上倡导服务外包,有效利用企业的优秀人才,专业技术,先进理念,高效服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关键字:参与主体国家发改委

本文摘自:新华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