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提升城镇化质量 有利于激活智慧城市潜能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1-09 14:03:18 本文摘自:智慧城市与大数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指出,智慧城市建设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如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城市管理由粗放型、经济型向精专化、智能化转变,需要与共同探讨,加强合作,相互借鉴。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期评估”专家咨询会召开,针对城镇化发展趋势、城镇化率目标的实现、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土地制度改革、城市群和中小城市发展、简政放权等议题,专家领导对规划的中期评估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这个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规划文件曾是十八大的亮点之一,对于我国的产业新城打造和城镇化进程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今天,就以这份文件的内容为依据,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如果说80-90年代的关键词是改革开放,那么00-10年代的关键词可能就是城镇一体化了。从世界各国城镇化规律来看,城镇化的过程大致是农村人口向中小城镇转移、中小城镇人口向城市转移、各城市人口向核心城市转移的过程,人口增加使得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由此既出现了随城市更新而来的改善型存量需求,又产生大量随外来人口市民化而来的城市增量购房需求。

当时的《规划》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而今年7月份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4%,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为41%。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的城镇化,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为了能够实现《规划》中提出的城镇化率和农村人口市民化目标,针对过去“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弊端,必须着力提升城镇化的质量。《规划》制定了多层次措施,保证人口城镇化真正落实。提出改革户籍制度这一造成城乡一体化的原始障碍,全面故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提出了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这些制度的完善落实,将提升城镇转移人口的融入感和归属感,吸引更多农业人口进入城镇,最终在未来一个时期将形成源源不断的新增城镇住房需求。

相对于国际城市的发展进程,我国城市圈还有巨大潜力,目前我国主要形成了环上海、珠三角、环北京、环沈阳、环成都、环武汉等数个城市圈。而数年来的政策都在不停地强调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

鉴于此,特大城市,尤其是未来中西部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发展将迎来新纪元,即随着工业用地价格的上涨,产业升级的加速,工业园区将加速进行“腾笼换鸟”,产业外溢和人口外迁将在政策推动中加速,城市周边将形成由各具产业特色的卫星城组成的城市群,未来新型城镇化将以都市经济圈的形态出现,产业新城必将不断涌现。

在产城融合上下功夫

把人都“塞“进城市就不管了,这可不行。不但要让人来到城市,更要让人住在城市,融入城市,活在城市。人口的城镇化,最终必须体现在提升中小城镇的就业容量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是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产城融合。

由此可见,未来新型城镇化的政策着力点将在城市群内的中小城市和具有产业优势的其他中小城市,以产业为支撑,增强人口的附着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

不过针对目前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过分追求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等问题,未来单纯以住宅为主的新城新区规划将受到严格限制,而对于现有的新城新区,未来将加强功能改造,推动单一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逐步纠正新城新区空心化。

如此,与传统的住宅和商业地产相比,产业地产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显现出更大的优势。比如生态工业园,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合理规划和运作生态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避免污染同步转移,因此生态工业园的需求更为强烈,将迎来更多的机会。同时由于当前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能源紧张等,给未来的深度城镇化带来了挑战。这样使得物联网等与”智慧城市“相关的产业综合体项目也将会越来越多地受到具有综合开发能力的产业地产开发商的关注。

除此之外,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农资流通渠道的扁平化和下沉成为趋势,土地流转过程中在农资流通、新城镇化带来的相关市场需求等领域具有良好渠道和优秀品牌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些企业势必会关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农资流通过程中仓储、物流、运输等问题,物流园区将获得长足的发展空间。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关键字:城镇化率城市更新

本文摘自:智慧城市与大数据

x 提升城镇化质量 有利于激活智慧城市潜能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提升城镇化质量 有利于激活智慧城市潜能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1-09 14:03:18 本文摘自:智慧城市与大数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指出,智慧城市建设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如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城市管理由粗放型、经济型向精专化、智能化转变,需要与共同探讨,加强合作,相互借鉴。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期评估”专家咨询会召开,针对城镇化发展趋势、城镇化率目标的实现、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土地制度改革、城市群和中小城市发展、简政放权等议题,专家领导对规划的中期评估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这个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规划文件曾是十八大的亮点之一,对于我国的产业新城打造和城镇化进程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今天,就以这份文件的内容为依据,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如果说80-90年代的关键词是改革开放,那么00-10年代的关键词可能就是城镇一体化了。从世界各国城镇化规律来看,城镇化的过程大致是农村人口向中小城镇转移、中小城镇人口向城市转移、各城市人口向核心城市转移的过程,人口增加使得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由此既出现了随城市更新而来的改善型存量需求,又产生大量随外来人口市民化而来的城市增量购房需求。

当时的《规划》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而今年7月份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4%,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为41%。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的城镇化,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为了能够实现《规划》中提出的城镇化率和农村人口市民化目标,针对过去“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弊端,必须着力提升城镇化的质量。《规划》制定了多层次措施,保证人口城镇化真正落实。提出改革户籍制度这一造成城乡一体化的原始障碍,全面故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提出了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这些制度的完善落实,将提升城镇转移人口的融入感和归属感,吸引更多农业人口进入城镇,最终在未来一个时期将形成源源不断的新增城镇住房需求。

相对于国际城市的发展进程,我国城市圈还有巨大潜力,目前我国主要形成了环上海、珠三角、环北京、环沈阳、环成都、环武汉等数个城市圈。而数年来的政策都在不停地强调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

鉴于此,特大城市,尤其是未来中西部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发展将迎来新纪元,即随着工业用地价格的上涨,产业升级的加速,工业园区将加速进行“腾笼换鸟”,产业外溢和人口外迁将在政策推动中加速,城市周边将形成由各具产业特色的卫星城组成的城市群,未来新型城镇化将以都市经济圈的形态出现,产业新城必将不断涌现。

在产城融合上下功夫

把人都“塞“进城市就不管了,这可不行。不但要让人来到城市,更要让人住在城市,融入城市,活在城市。人口的城镇化,最终必须体现在提升中小城镇的就业容量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是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产城融合。

由此可见,未来新型城镇化的政策着力点将在城市群内的中小城市和具有产业优势的其他中小城市,以产业为支撑,增强人口的附着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

不过针对目前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过分追求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等问题,未来单纯以住宅为主的新城新区规划将受到严格限制,而对于现有的新城新区,未来将加强功能改造,推动单一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逐步纠正新城新区空心化。

如此,与传统的住宅和商业地产相比,产业地产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显现出更大的优势。比如生态工业园,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合理规划和运作生态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避免污染同步转移,因此生态工业园的需求更为强烈,将迎来更多的机会。同时由于当前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能源紧张等,给未来的深度城镇化带来了挑战。这样使得物联网等与”智慧城市“相关的产业综合体项目也将会越来越多地受到具有综合开发能力的产业地产开发商的关注。

除此之外,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农资流通渠道的扁平化和下沉成为趋势,土地流转过程中在农资流通、新城镇化带来的相关市场需求等领域具有良好渠道和优秀品牌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些企业势必会关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农资流通过程中仓储、物流、运输等问题,物流园区将获得长足的发展空间。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关键字:城镇化率城市更新

本文摘自:智慧城市与大数据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