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曹晓兵:中国未来将产生大量智慧城市 约占全球50%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09 19:42:55 本文摘自:新浪新闻

新浪财经讯 “第五届中国产业改革发展论坛及中产委2018年年会”于2018年9月7日-8日在天津举行,论坛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主办,主题为“开放新格局 发展新动能”。软通智慧科技副总裁、战略市场与生态中心总经理曹晓兵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智慧城市是一个真正的大的产业场景和应用场景,和美国相比,虽然我们在技术性研发在一些专利技术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一些应用方面,我们远远超过世界先进国家。中国是非常大的互联网和新经济应用的巨大的市场和场景。

曹晓兵介绍,目前全球只有一千多个城市能称之为智慧城市,中国就有五百个。“当然我们的五百个还在建设和发展,甚至在规划阶段。”但他认为,这是一个趋势,我们能占全球智慧城市市场的50%。

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在2017年中,整个智慧城市的投资额有六万亿,在十三五期间包括了将近有百分之百的省级城市,80%以上的地级城市,将近50%以上的县级城市,很多企业会介入到这个产业里面来。

在城市里最大的价值和基础资源就是城市的数据,包括政府数据、产业数据、互联网数据、宏观经济数据包括一些物联网数据,包括一些地理信息数据。曹晓兵表示,这些数据的融合会带来非常大的应用场景,包括我们的旅游、医疗、政务、教育、楼宇、交通方方面面都会用到大数据的这种应用场景。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方面:

“大数据+政务服务”是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大数据中心为基础,打破信息孤岛,推动城市数据融合和公共数据开放,基于专题数据库(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等),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管理和决策依据,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提升政府管理效率的同时,让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跑腿。

“物联网+城市治理”是基于城市物联网,获取城市运行数据,如:建筑、车辆、环境、气象等数据,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为提升城市治理效率提供有效手段,包括:智慧环保、智慧安监、智慧水务、智慧路灯、智慧能效、智慧交通等。

“大视频+公共安全”是基于视频监控和分析技术,通过分级有效地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打造符合新时代社会需求的以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社会综治三大工程为基础的平台和服务,为城市公共安全保驾护航。

“云计算+产业服务” 主要聚焦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力“产 城 人”融合发展,打造创新平台与开放生态共同参与的产业生态体系。一方面促进云计算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出工业云、农业云、电商云、文化旅游云等一系列产业服务平台;另一方面抢占新兴产业高端环节,推动产业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数字生活”是通过整合政府和社会各方资源,打造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智慧城市一站式便民数字生活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一方面提供丰富的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旅游娱乐、购物、缴费、住房、法律等各类数字化辅助生活服务;另一方面结合落地城市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实现创新要素聚集,建成集科技服务、企业孵化、创业指导、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和生活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综合体。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第一步叫做城市的规划。“现在智慧城市中国存在普遍的问题就是规划不合理或者不科学。”曹晓兵称,他们跟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联合研发的这个城市科学规划仿真模型,通过沙盘式的乐高积木的方式仿真一个城市,在这个沙盘上进行演绎,城市综合运营概念。

智能科技,第一是基于大数据做政务服务,就是基于大数据的环境治理。在环境治理方面,粗放式的一刀切式的管理方式会带来很大问题。于是提出了智慧环保,精准治霾的理念。基于现在说网格化,网格化在政府的术语里面它是一个管理手段。基于网格化的划分,网格源上部署大量的物联网设备,物联网设备包括方方面面的,包括采集臭氧的,二氧化硫的,扬尘的,采集土壤的方方面面物联网设备。而且物联网设备越来越便捷化小型化,可以随意的部署。因为在一个城市里面要监测这个环境分成几级站点,一个叫国控点非常昂贵,一个城市只能装一个,其实它是不科学的。那么我们就围绕国控点可以布置很多网格源,更有效的采集和汇聚数据,辅助国控点做更科学的,更有效的数据分析。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在商业模式上也在不断尝试和改变。过去政府是自建系统,是一次性购买的。搭建平台,铺设设备。现在能不能换一个模式?政府来购买服务。企业只是给政府提供数据,提供分析。那么融合环境数据,结合一些气象数据真正形成一个大数据的服务。

曹晓兵说,那么在下一次北京再去做各种蓝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供更多有效的决策分析。比如我就可以告诉,通过这个环保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分析,我就可以知道污染源从哪里来,它将去向哪里,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那么同时结合气象数据,我可以预测未来三天之后风向从哪里来?污染源从哪里来?真正对这次环境影响的污染物从哪里来?那我只要告诉政府你只关闭上风口,只关闭那些真正对这几天造成影响的企业或者工地。那么其他的照常生产开工,那我会大量的降低整个社会管理和城市管理成本。这就是所谓的精准治霾的好处。

第三个场景就是抑制房价上涨,排查空置率。

新型智慧城市不仅关注城市的管理,还包括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创新创业、生态发展等方方面面,其建设过程应该遵循“以人为本,产业先行,以产带人,以人促消,以消聚服,以服提管,以管兴业”的闭环理念。软通智慧正是遵循这一理念来规划智慧城市业务,从城市管理、城市治理和产业服务三个方面,为城市提供“前端+平台+数据+应用+运营+服务”六位一体的端到端“一揽子”解决方案,曹晓兵表示。

聚合七大类资源,打造立体化生态体系

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的爆发式增长将创造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而智慧城市恰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智慧城市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社会需求、经济发展与财力、技术、时空、管理和城市主体—人等诸多要素,还要着重解决体制机制、理论与应用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核心资源开发与信息共享,人才及管理架构、信息安全及标准体系等问题,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协同合作。

软通智慧深谙打造城市产业平台和生态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满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在人才、资金、标准、创新、产业和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核心诉求,通过聚合学研机构、政府组织、战略伙伴、产业联盟、金融机构、产品和技术服务商以及运营服务商等七大类合作伙伴,吸纳优势资源,建立立体化的生态体系,促进城市建设与运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曹晓兵深感七类合作伙伴对于软通智慧的价值与意义,他说:

第一类,软通智慧与学研机构联合打造人才培养计划,成立国家级实验室,为智慧城市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

第二类,城市作为数字经济的载体,政府既是我们的客户也是合作伙伴,我们一方面基于专长为城市发展做好服务,另一方面参与相关标准和体系的建设。

第三,与华为等企业建立战略级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为客户提供软硬结合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第四类是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这些组织能够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专家智库、交流平台和品牌传播三大价值。

第五类是金融机构,支撑BOT、BOO、BOM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运行平台的建设模式,以适应地方政府从自建系统向购买服务转变的变化趋势。

第六类是产品和技术服务商,对于软通智慧来说,更专注集成和运营,而将交付与服务交给更专业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商。

第七类是运营服务商,提供从城市基础设施到基础数据再到各类应用系统的全面运营和服务。

不难看出,通过聚合上述七大类资源,软通智慧构建了涵盖“政、产、学、研、用”在内的完整生态系统,使全面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可能。

关键字:全球智慧城市未来中国

本文摘自:新浪新闻

x 曹晓兵:中国未来将产生大量智慧城市 约占全球50%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曹晓兵:中国未来将产生大量智慧城市 约占全球50%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09 19:42:55 本文摘自:新浪新闻

新浪财经讯 “第五届中国产业改革发展论坛及中产委2018年年会”于2018年9月7日-8日在天津举行,论坛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主办,主题为“开放新格局 发展新动能”。软通智慧科技副总裁、战略市场与生态中心总经理曹晓兵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智慧城市是一个真正的大的产业场景和应用场景,和美国相比,虽然我们在技术性研发在一些专利技术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一些应用方面,我们远远超过世界先进国家。中国是非常大的互联网和新经济应用的巨大的市场和场景。

曹晓兵介绍,目前全球只有一千多个城市能称之为智慧城市,中国就有五百个。“当然我们的五百个还在建设和发展,甚至在规划阶段。”但他认为,这是一个趋势,我们能占全球智慧城市市场的50%。

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在2017年中,整个智慧城市的投资额有六万亿,在十三五期间包括了将近有百分之百的省级城市,80%以上的地级城市,将近50%以上的县级城市,很多企业会介入到这个产业里面来。

在城市里最大的价值和基础资源就是城市的数据,包括政府数据、产业数据、互联网数据、宏观经济数据包括一些物联网数据,包括一些地理信息数据。曹晓兵表示,这些数据的融合会带来非常大的应用场景,包括我们的旅游、医疗、政务、教育、楼宇、交通方方面面都会用到大数据的这种应用场景。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方面:

“大数据+政务服务”是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大数据中心为基础,打破信息孤岛,推动城市数据融合和公共数据开放,基于专题数据库(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等),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管理和决策依据,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提升政府管理效率的同时,让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跑腿。

“物联网+城市治理”是基于城市物联网,获取城市运行数据,如:建筑、车辆、环境、气象等数据,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为提升城市治理效率提供有效手段,包括:智慧环保、智慧安监、智慧水务、智慧路灯、智慧能效、智慧交通等。

“大视频+公共安全”是基于视频监控和分析技术,通过分级有效地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打造符合新时代社会需求的以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社会综治三大工程为基础的平台和服务,为城市公共安全保驾护航。

“云计算+产业服务” 主要聚焦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力“产 城 人”融合发展,打造创新平台与开放生态共同参与的产业生态体系。一方面促进云计算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出工业云、农业云、电商云、文化旅游云等一系列产业服务平台;另一方面抢占新兴产业高端环节,推动产业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数字生活”是通过整合政府和社会各方资源,打造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智慧城市一站式便民数字生活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一方面提供丰富的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旅游娱乐、购物、缴费、住房、法律等各类数字化辅助生活服务;另一方面结合落地城市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实现创新要素聚集,建成集科技服务、企业孵化、创业指导、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和生活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综合体。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第一步叫做城市的规划。“现在智慧城市中国存在普遍的问题就是规划不合理或者不科学。”曹晓兵称,他们跟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联合研发的这个城市科学规划仿真模型,通过沙盘式的乐高积木的方式仿真一个城市,在这个沙盘上进行演绎,城市综合运营概念。

智能科技,第一是基于大数据做政务服务,就是基于大数据的环境治理。在环境治理方面,粗放式的一刀切式的管理方式会带来很大问题。于是提出了智慧环保,精准治霾的理念。基于现在说网格化,网格化在政府的术语里面它是一个管理手段。基于网格化的划分,网格源上部署大量的物联网设备,物联网设备包括方方面面的,包括采集臭氧的,二氧化硫的,扬尘的,采集土壤的方方面面物联网设备。而且物联网设备越来越便捷化小型化,可以随意的部署。因为在一个城市里面要监测这个环境分成几级站点,一个叫国控点非常昂贵,一个城市只能装一个,其实它是不科学的。那么我们就围绕国控点可以布置很多网格源,更有效的采集和汇聚数据,辅助国控点做更科学的,更有效的数据分析。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在商业模式上也在不断尝试和改变。过去政府是自建系统,是一次性购买的。搭建平台,铺设设备。现在能不能换一个模式?政府来购买服务。企业只是给政府提供数据,提供分析。那么融合环境数据,结合一些气象数据真正形成一个大数据的服务。

曹晓兵说,那么在下一次北京再去做各种蓝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供更多有效的决策分析。比如我就可以告诉,通过这个环保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分析,我就可以知道污染源从哪里来,它将去向哪里,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那么同时结合气象数据,我可以预测未来三天之后风向从哪里来?污染源从哪里来?真正对这次环境影响的污染物从哪里来?那我只要告诉政府你只关闭上风口,只关闭那些真正对这几天造成影响的企业或者工地。那么其他的照常生产开工,那我会大量的降低整个社会管理和城市管理成本。这就是所谓的精准治霾的好处。

第三个场景就是抑制房价上涨,排查空置率。

新型智慧城市不仅关注城市的管理,还包括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创新创业、生态发展等方方面面,其建设过程应该遵循“以人为本,产业先行,以产带人,以人促消,以消聚服,以服提管,以管兴业”的闭环理念。软通智慧正是遵循这一理念来规划智慧城市业务,从城市管理、城市治理和产业服务三个方面,为城市提供“前端+平台+数据+应用+运营+服务”六位一体的端到端“一揽子”解决方案,曹晓兵表示。

聚合七大类资源,打造立体化生态体系

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的爆发式增长将创造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而智慧城市恰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智慧城市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社会需求、经济发展与财力、技术、时空、管理和城市主体—人等诸多要素,还要着重解决体制机制、理论与应用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核心资源开发与信息共享,人才及管理架构、信息安全及标准体系等问题,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协同合作。

软通智慧深谙打造城市产业平台和生态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满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在人才、资金、标准、创新、产业和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核心诉求,通过聚合学研机构、政府组织、战略伙伴、产业联盟、金融机构、产品和技术服务商以及运营服务商等七大类合作伙伴,吸纳优势资源,建立立体化的生态体系,促进城市建设与运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曹晓兵深感七类合作伙伴对于软通智慧的价值与意义,他说:

第一类,软通智慧与学研机构联合打造人才培养计划,成立国家级实验室,为智慧城市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

第二类,城市作为数字经济的载体,政府既是我们的客户也是合作伙伴,我们一方面基于专长为城市发展做好服务,另一方面参与相关标准和体系的建设。

第三,与华为等企业建立战略级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为客户提供软硬结合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第四类是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这些组织能够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专家智库、交流平台和品牌传播三大价值。

第五类是金融机构,支撑BOT、BOO、BOM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运行平台的建设模式,以适应地方政府从自建系统向购买服务转变的变化趋势。

第六类是产品和技术服务商,对于软通智慧来说,更专注集成和运营,而将交付与服务交给更专业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商。

第七类是运营服务商,提供从城市基础设施到基础数据再到各类应用系统的全面运营和服务。

不难看出,通过聚合上述七大类资源,软通智慧构建了涵盖“政、产、学、研、用”在内的完整生态系统,使全面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可能。

关键字:全球智慧城市未来中国

本文摘自:新浪新闻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