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互联网+”助力医疗惠民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0-19 13:19:17 本文摘自:中国青年报

在浙江很多医院,患者网上预约后可“踩着时间点”直接到指定诊室候诊,传统繁琐的候诊流程正逐步成为历史。杭州余杭区为解决老年人手机操作不方便问题,以居民电子健康卡为载体,已经试点实现了全流程“刷脸”看病。

10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工作进展发布会,在杭州市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召开。会上介绍了浙江各地积极探索的好做法、好范例,以期让更多部门借鉴、让更多群众受益。

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大数据办处长唐勇林表示,希望浙江作为东部发达地区,利用扎实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基础,特别是积极推进医疗健康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发挥好带动带头作用,推动全国有效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要求。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表示,浙江省在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基础上,紧跟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手段,围绕群众看病就医中的“关键小事”,全面启动了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出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十大举措,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群众的医疗健康服务带来更多便捷和实惠。

马伟杭表示,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主要是建设“五大体系”和“五个一”工程。“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不仅是民生领域,同时也是经济领域的发展,所以,这“五大体系”分别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和基础支撑体系。

“通过‘五个一’工程,一个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把全省数据统在一起;一张居民电子健康卡,把身份证、社保卡、银行卡等相关服务和健康信息结合在一起,不再需要实体卡。”马伟杭说,“希望2020年以后,浙江医院里自助机全部消失,留下几台为老年人提供刷脸服务的自助机就可以了,所有服务都能在线上、网上完成。技术的发展和理念的创新很好地实现结合。”

“互联网+”深度改变浙江医疗环境

针对就诊过程中,患者需在检查检验、取药前反复排队付费的问题,浙江各地推出“医后付”“信用付”等创新举措,压缩支付环节,减少患者反复跑的次数。在湖州、台州、温州、丽水等地,医保病人可以享受“医后付”,即患者在医院可实现诊疗各环节不付费,直接检查、化验和取药,看完病后一次性支付全部费用。自费患者可以实现离院网上信用支付。电子发票已在浙江省级医院和部分地市医院应用。

为方便患者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和路径,浙江省各大医院普遍建立一站式检查预约中心,统筹安排各类检查,同时积极开展诊间预约检查、自助预约检查等服务,减少群众排队次数。各地积极建立区域影像、检验、心电、病理等中心,统筹区域检查资源,实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医疗服务模式,推动资源共享和医疗质量同质化,方便患者在家门口就医,也减少了重复检查和患者携带纸质报告的麻烦。

“互联网+家庭医生”让签约居民不仅能享受到个性化线上咨询、慢性病和部分常见病的复诊、药品配送上门等医疗健康服务,当需要向上转诊时,还能在家庭医生的帮助下找到合适的医生。“浙江健康导航”能根据既往就诊信息和需求,智能推荐合适的医院和医生。一些医院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导诊环节,通过智能导诊缓解患者盲目求医的现象,提高寻医问诊的精准性。

浙江省已有13家省级医院开展了近30项人工智能应用,包括肺部结节肿瘤、食管癌、宫颈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筛查和辅助诊断。尤其是肺部结节等影像智能诊断系统,已在部分省市县医院应用,减少了医生的漏诊率,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浙医一院,已经研发了5个智能诊断系统,其中的甲状腺超声影像智能诊断系统已经学习了超过5万份包含病理结果的甲状腺结节图像,在超声科应用超过300例。邵逸夫医院应用云平台,通过便携式智能终端和智能手机,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全天候的帮助,这些智能终端已在684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使用。此外,宁波云医院、舟山互联网医院等都在基层开设了“云诊室”,智慧医疗得到有效普及应用。

数据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介绍,邵逸夫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具体做法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将“数据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的理念贯穿于院前、院中、院后,构建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实践“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系列创新举措;第二,贯彻落实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搭建邵医健康云平台;第三,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

在上述基础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急诊更快捷,实施了一体化综合急救模式。医院建立了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等,为患者提供医疗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通过院前急救信息化系统,急诊医护人员可提前获取120救护车、直升机转运患者的各种信息,并进行评估,急救小组及各相关部门在患者到达前做好各种急救准备,有效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2014年,邵逸夫医院就全面实施门诊医疗服务全流程移动智慧就医,实现了在线预约挂号付费、院内导诊、健康咨询、在线报告查询、在线评估等功能,并成为国内首家省级医保移动支付试点单位。门诊预约应用“大数据”计算每位医生过去3年的平均就诊时间,据此调配预约间隔时间,让患者看门诊时间精确到“分”,患者门诊就医时间从原来的4~5个小时缩短为1.7个小时,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门诊大厅设综合服务中心,影像、内镜等各类辅助检查均实现中心化预约,整个流程都可以在手机上操作,门诊更加流畅。

蔡秀军表示,通过云平台的搭建,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分享、业务高效协同,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实现基层患者家门口看名医,基层医生家门口学技术。

早在2015年4月,医院就建成了以分级诊疗为核心、实体医院为主体的智慧医疗云平台,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200多家医疗机构,实现了线上咨询、会诊、支付、双向转诊、协同检查检验、互联网处方、第三方药物配送、远程联合门诊、远程教育、远程手术会诊和技术指导,打通了服务基层患者、医生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区域医疗均等化水平。

平台上的“云门诊”已接入社区医院近百家,有效实现“首诊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健康回社区”的分诊闭环。医院的分诊更可行,复诊更方便。“云复诊”实现了患者在家中复诊。医生在平台开具电子处方,通过药师在线审方后,进行第三方药物配送,直接将药物送到患者手中。

落实分级诊疗,实现便民惠民

宁波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南芬介绍,2014年9月,宁波市开始建设和运营宁波云医院,云医院是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加入到这个平台规范有序地向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极大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

张南芬表示,宁波云医院平台建设根本方向就是要落实分级诊疗,实现便民惠民。

“重点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主要切入点,将居民医疗保障服务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在线提供咨询、慢性病和部分常见病的复诊服务以及药品配送上门服务,日电子处方最高超过5500张,至今已完成药品配送45万余人次。今年9月,实现了互联网医保在线支付。”张南芬说。

宁波市采用上下联动的服务方式开展协同门诊、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服务。全市已建成远程医疗服务中心44个,基层云诊室237个,形成了覆盖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网上医联体”,开展协同门诊超过7000例,云病理和远程超声会诊超过2000例,基于云医院平台的双向转诊2.3万余例。

目前,宁波云医院平台推出了6个标准化护理技术服务项目,为有特定需求的人群开展上门护理服务,试点期间共完成上门护理1673人次。

据统计,结合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业务,融入自我参与和亲切关怀机制,投放移动监测设备,借助云医院平台开展互联网高血压监测,并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服务,目前宁波云医院平台受益人群已超过83万。

张南芬说:“目前,宁波市大部分医院都在平台上入驻,同时有许多医生在平台上提供服务,所有人都可以在网上、在云医院上比较方便地找到他想看病的医生。”(记者鄢光哲)

关键字:互联网

本文摘自:中国青年报

x “互联网+”助力医疗惠民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互联网+”助力医疗惠民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0-19 13:19:17 本文摘自:中国青年报

在浙江很多医院,患者网上预约后可“踩着时间点”直接到指定诊室候诊,传统繁琐的候诊流程正逐步成为历史。杭州余杭区为解决老年人手机操作不方便问题,以居民电子健康卡为载体,已经试点实现了全流程“刷脸”看病。

10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工作进展发布会,在杭州市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召开。会上介绍了浙江各地积极探索的好做法、好范例,以期让更多部门借鉴、让更多群众受益。

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大数据办处长唐勇林表示,希望浙江作为东部发达地区,利用扎实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基础,特别是积极推进医疗健康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发挥好带动带头作用,推动全国有效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要求。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表示,浙江省在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基础上,紧跟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手段,围绕群众看病就医中的“关键小事”,全面启动了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出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十大举措,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群众的医疗健康服务带来更多便捷和实惠。

马伟杭表示,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主要是建设“五大体系”和“五个一”工程。“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不仅是民生领域,同时也是经济领域的发展,所以,这“五大体系”分别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和基础支撑体系。

“通过‘五个一’工程,一个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把全省数据统在一起;一张居民电子健康卡,把身份证、社保卡、银行卡等相关服务和健康信息结合在一起,不再需要实体卡。”马伟杭说,“希望2020年以后,浙江医院里自助机全部消失,留下几台为老年人提供刷脸服务的自助机就可以了,所有服务都能在线上、网上完成。技术的发展和理念的创新很好地实现结合。”

“互联网+”深度改变浙江医疗环境

针对就诊过程中,患者需在检查检验、取药前反复排队付费的问题,浙江各地推出“医后付”“信用付”等创新举措,压缩支付环节,减少患者反复跑的次数。在湖州、台州、温州、丽水等地,医保病人可以享受“医后付”,即患者在医院可实现诊疗各环节不付费,直接检查、化验和取药,看完病后一次性支付全部费用。自费患者可以实现离院网上信用支付。电子发票已在浙江省级医院和部分地市医院应用。

为方便患者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和路径,浙江省各大医院普遍建立一站式检查预约中心,统筹安排各类检查,同时积极开展诊间预约检查、自助预约检查等服务,减少群众排队次数。各地积极建立区域影像、检验、心电、病理等中心,统筹区域检查资源,实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医疗服务模式,推动资源共享和医疗质量同质化,方便患者在家门口就医,也减少了重复检查和患者携带纸质报告的麻烦。

“互联网+家庭医生”让签约居民不仅能享受到个性化线上咨询、慢性病和部分常见病的复诊、药品配送上门等医疗健康服务,当需要向上转诊时,还能在家庭医生的帮助下找到合适的医生。“浙江健康导航”能根据既往就诊信息和需求,智能推荐合适的医院和医生。一些医院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导诊环节,通过智能导诊缓解患者盲目求医的现象,提高寻医问诊的精准性。

浙江省已有13家省级医院开展了近30项人工智能应用,包括肺部结节肿瘤、食管癌、宫颈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筛查和辅助诊断。尤其是肺部结节等影像智能诊断系统,已在部分省市县医院应用,减少了医生的漏诊率,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浙医一院,已经研发了5个智能诊断系统,其中的甲状腺超声影像智能诊断系统已经学习了超过5万份包含病理结果的甲状腺结节图像,在超声科应用超过300例。邵逸夫医院应用云平台,通过便携式智能终端和智能手机,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全天候的帮助,这些智能终端已在684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使用。此外,宁波云医院、舟山互联网医院等都在基层开设了“云诊室”,智慧医疗得到有效普及应用。

数据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介绍,邵逸夫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具体做法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将“数据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的理念贯穿于院前、院中、院后,构建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实践“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系列创新举措;第二,贯彻落实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搭建邵医健康云平台;第三,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

在上述基础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急诊更快捷,实施了一体化综合急救模式。医院建立了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等,为患者提供医疗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通过院前急救信息化系统,急诊医护人员可提前获取120救护车、直升机转运患者的各种信息,并进行评估,急救小组及各相关部门在患者到达前做好各种急救准备,有效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2014年,邵逸夫医院就全面实施门诊医疗服务全流程移动智慧就医,实现了在线预约挂号付费、院内导诊、健康咨询、在线报告查询、在线评估等功能,并成为国内首家省级医保移动支付试点单位。门诊预约应用“大数据”计算每位医生过去3年的平均就诊时间,据此调配预约间隔时间,让患者看门诊时间精确到“分”,患者门诊就医时间从原来的4~5个小时缩短为1.7个小时,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门诊大厅设综合服务中心,影像、内镜等各类辅助检查均实现中心化预约,整个流程都可以在手机上操作,门诊更加流畅。

蔡秀军表示,通过云平台的搭建,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分享、业务高效协同,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实现基层患者家门口看名医,基层医生家门口学技术。

早在2015年4月,医院就建成了以分级诊疗为核心、实体医院为主体的智慧医疗云平台,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200多家医疗机构,实现了线上咨询、会诊、支付、双向转诊、协同检查检验、互联网处方、第三方药物配送、远程联合门诊、远程教育、远程手术会诊和技术指导,打通了服务基层患者、医生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区域医疗均等化水平。

平台上的“云门诊”已接入社区医院近百家,有效实现“首诊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健康回社区”的分诊闭环。医院的分诊更可行,复诊更方便。“云复诊”实现了患者在家中复诊。医生在平台开具电子处方,通过药师在线审方后,进行第三方药物配送,直接将药物送到患者手中。

落实分级诊疗,实现便民惠民

宁波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南芬介绍,2014年9月,宁波市开始建设和运营宁波云医院,云医院是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加入到这个平台规范有序地向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极大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

张南芬表示,宁波云医院平台建设根本方向就是要落实分级诊疗,实现便民惠民。

“重点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主要切入点,将居民医疗保障服务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在线提供咨询、慢性病和部分常见病的复诊服务以及药品配送上门服务,日电子处方最高超过5500张,至今已完成药品配送45万余人次。今年9月,实现了互联网医保在线支付。”张南芬说。

宁波市采用上下联动的服务方式开展协同门诊、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服务。全市已建成远程医疗服务中心44个,基层云诊室237个,形成了覆盖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网上医联体”,开展协同门诊超过7000例,云病理和远程超声会诊超过2000例,基于云医院平台的双向转诊2.3万余例。

目前,宁波云医院平台推出了6个标准化护理技术服务项目,为有特定需求的人群开展上门护理服务,试点期间共完成上门护理1673人次。

据统计,结合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业务,融入自我参与和亲切关怀机制,投放移动监测设备,借助云医院平台开展互联网高血压监测,并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服务,目前宁波云医院平台受益人群已超过83万。

张南芬说:“目前,宁波市大部分医院都在平台上入驻,同时有许多医生在平台上提供服务,所有人都可以在网上、在云医院上比较方便地找到他想看病的医生。”(记者鄢光哲)

关键字:互联网

本文摘自:中国青年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