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能家居 → 正文

智能家居形态逐步演进 机会与挑战并存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9-12 13:49:23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摘要:近几年,三星、谷歌、苹果、亚马逊、微软在智能家居领域皆有涉足,而国内华为、小米、海尔等纷纷加入格局,同时也涌现了大量创业公司。我们发现,在行业各方摸索推进下,智能家居已经历了雏形初现、标准套用、品类选择、平台嵌入、智能深掘几个过程,尽管“风口”仍未到来,但整个市场已基本告别“荒蛮”状态。

智能家居是万物互联的实例化产物,也是下一轮信息技术革新的方向之一。据调研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报告显示,未来5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将以每年8%~10%速度增长,到2018年整体规模有望达到680亿美元。被吸引而入局的不乏科技巨头、硬件厂商,对于那些坐拥庞大用户数量的科技公司而言,这是个令人兴奋且不可小觑的拓展空间。

智能家居当下误区折射其演进过程

智能家居市场之所以尚未形成规模,多因为巨头、厂商在产品形态各阶段的试水和浅尝辄止,“重入口而轻体验”所致,其实这也反映了该领域的几个演进过程。

误区之一:联网即智能。物联网首先要让设备互联,通信标准的高度碎片化是智能家居行业的痼疾。ZigBee、Z-Wave、蓝牙、Wi-Fi在智能行业早已风生水起,后来加入的EnOcean同样拾起了智能家居无线标准大旗;而由高通发起的AllSeen 联盟和英特尔的OIC则致力于在产业标准技术基础上定义通讯框架、共享资源并提供认证。另外像三星、Nest、ARM主导的Thread无线标准,还有苹果HomeKit平台中暗但尚未公开的认证标准等,让原本已经足够碎片的智能家居协议再度添“乱”。

事实上,现有的通信标准特别是那些早已累进了十几年的技术协议完全足够支撑当下智能家居产品的通信需求,比如LG的SmartThinQ Hub可同时支持蓝牙、Wi-Fi和Zigbee方式连接设备,还有三星的SmartThings也内置了ZigBee和Z-Wave无线装置。而巨头厂商们频频抱团推出新标准实际上是一种标准之争的执念。

误区之二:APP即智能。这个阶段就是给产品做无谓的“加法”,认为用手机、平板控制就是智能,添加个APP应用就是智能。这种思维主要源于缺乏第三方开发者生态支持的家电与硬件厂商。

让移动终端成为室内的人机接口,借助规模庞大的APP生态来构筑软件操控能力使设备显得更“智能化”,似乎是移动互联时代发展智能家居的一条捷径,也受到了许多初创公司的欢迎。然而被他们忽略的是,软件提供的体验始终有限,比如信息推送、简单的脚本/宏操控等,结果就是造成了更加破碎的场景、更加复杂的操作,用户对家居设备的体验显得智能不足,反而平添了冗余的步骤。

误区之三:平台即智能。该方向的潜在垄断者基本就是苹果和微软,即拥有操作系统级核心竞争价值的科技巨头。苹果的HomeKit平台本身不自产搭载新品,而是授权第三方厂商生产符合苹果兼容和安全标准的智能家居设备,这些产品可通过iPhone、iPad、Apple Watch来控制灯具、室温器、窗帘、风扇等家用设施,苹果在自家iOS系统中加入Home应用提供环境接口。微软的做法则有赖于其“一个Windows”战略,即泛平台化操作系统Windows 10,例如LG近期发布了运行Win10系统、配有触控屏的智能冰箱 Signature。

平台战略的好处是构建一个封闭、标准统一的智能家居生态,但是巨头在其中倾斜的战略资源极为有限,并不能为主导硬件设计制造的厂商带来足够的利益驱动,导致双方互相观望,止步不前。

人工智能是下一个演进方向

亚马逊Echo推出后一时间独领风骚,微软、苹果、谷歌的反应是被捷足先登了,而厂商的感受则是原来智能家居还可以这么做。不论如何,人工智能作为下一个入口级平台已成功登陆智能家居市场。随后,苹果的Siri植入HomeKit,谷歌的Google Home登台亮相,微软的Cortana进入海尔的优家系统,AI成了智能家居下一个“扎堆演进”的必由之路。

AI在智能家居领域集成了中枢控制中心与人机接口的角色,其相当于用户住宅里的私人语音助手,通过下达语音指令操控各类家居终端和接收推送信息反馈功能。在交互体验上解放了用户双手,适应更多场景,与云、大数据结合则更具优越性。

事实上,语音交互只是AI应用的一种形式,我们已经领略了AlphaGo在围棋赛事上的表现,设想未来搭载深度学习能力的智能家居AI,会是一种怎样完美的体验?

综上所述,智能家居在经历了“伪需求”、“体验冗余”、“入口误区”之后,有望迈向一个更加成熟的形态,其未来机会与挑战并存,新品则更值期许。

关键字:智能家居谷歌EnOcean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x 智能家居形态逐步演进 机会与挑战并存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能家居 → 正文

智能家居形态逐步演进 机会与挑战并存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9-12 13:49:23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摘要:近几年,三星、谷歌、苹果、亚马逊、微软在智能家居领域皆有涉足,而国内华为、小米、海尔等纷纷加入格局,同时也涌现了大量创业公司。我们发现,在行业各方摸索推进下,智能家居已经历了雏形初现、标准套用、品类选择、平台嵌入、智能深掘几个过程,尽管“风口”仍未到来,但整个市场已基本告别“荒蛮”状态。

智能家居是万物互联的实例化产物,也是下一轮信息技术革新的方向之一。据调研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报告显示,未来5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将以每年8%~10%速度增长,到2018年整体规模有望达到680亿美元。被吸引而入局的不乏科技巨头、硬件厂商,对于那些坐拥庞大用户数量的科技公司而言,这是个令人兴奋且不可小觑的拓展空间。

智能家居当下误区折射其演进过程

智能家居市场之所以尚未形成规模,多因为巨头、厂商在产品形态各阶段的试水和浅尝辄止,“重入口而轻体验”所致,其实这也反映了该领域的几个演进过程。

误区之一:联网即智能。物联网首先要让设备互联,通信标准的高度碎片化是智能家居行业的痼疾。ZigBee、Z-Wave、蓝牙、Wi-Fi在智能行业早已风生水起,后来加入的EnOcean同样拾起了智能家居无线标准大旗;而由高通发起的AllSeen 联盟和英特尔的OIC则致力于在产业标准技术基础上定义通讯框架、共享资源并提供认证。另外像三星、Nest、ARM主导的Thread无线标准,还有苹果HomeKit平台中暗但尚未公开的认证标准等,让原本已经足够碎片的智能家居协议再度添“乱”。

事实上,现有的通信标准特别是那些早已累进了十几年的技术协议完全足够支撑当下智能家居产品的通信需求,比如LG的SmartThinQ Hub可同时支持蓝牙、Wi-Fi和Zigbee方式连接设备,还有三星的SmartThings也内置了ZigBee和Z-Wave无线装置。而巨头厂商们频频抱团推出新标准实际上是一种标准之争的执念。

误区之二:APP即智能。这个阶段就是给产品做无谓的“加法”,认为用手机、平板控制就是智能,添加个APP应用就是智能。这种思维主要源于缺乏第三方开发者生态支持的家电与硬件厂商。

让移动终端成为室内的人机接口,借助规模庞大的APP生态来构筑软件操控能力使设备显得更“智能化”,似乎是移动互联时代发展智能家居的一条捷径,也受到了许多初创公司的欢迎。然而被他们忽略的是,软件提供的体验始终有限,比如信息推送、简单的脚本/宏操控等,结果就是造成了更加破碎的场景、更加复杂的操作,用户对家居设备的体验显得智能不足,反而平添了冗余的步骤。

误区之三:平台即智能。该方向的潜在垄断者基本就是苹果和微软,即拥有操作系统级核心竞争价值的科技巨头。苹果的HomeKit平台本身不自产搭载新品,而是授权第三方厂商生产符合苹果兼容和安全标准的智能家居设备,这些产品可通过iPhone、iPad、Apple Watch来控制灯具、室温器、窗帘、风扇等家用设施,苹果在自家iOS系统中加入Home应用提供环境接口。微软的做法则有赖于其“一个Windows”战略,即泛平台化操作系统Windows 10,例如LG近期发布了运行Win10系统、配有触控屏的智能冰箱 Signature。

平台战略的好处是构建一个封闭、标准统一的智能家居生态,但是巨头在其中倾斜的战略资源极为有限,并不能为主导硬件设计制造的厂商带来足够的利益驱动,导致双方互相观望,止步不前。

人工智能是下一个演进方向

亚马逊Echo推出后一时间独领风骚,微软、苹果、谷歌的反应是被捷足先登了,而厂商的感受则是原来智能家居还可以这么做。不论如何,人工智能作为下一个入口级平台已成功登陆智能家居市场。随后,苹果的Siri植入HomeKit,谷歌的Google Home登台亮相,微软的Cortana进入海尔的优家系统,AI成了智能家居下一个“扎堆演进”的必由之路。

AI在智能家居领域集成了中枢控制中心与人机接口的角色,其相当于用户住宅里的私人语音助手,通过下达语音指令操控各类家居终端和接收推送信息反馈功能。在交互体验上解放了用户双手,适应更多场景,与云、大数据结合则更具优越性。

事实上,语音交互只是AI应用的一种形式,我们已经领略了AlphaGo在围棋赛事上的表现,设想未来搭载深度学习能力的智能家居AI,会是一种怎样完美的体验?

综上所述,智能家居在经历了“伪需求”、“体验冗余”、“入口误区”之后,有望迈向一个更加成熟的形态,其未来机会与挑战并存,新品则更值期许。

关键字:智能家居谷歌EnOcean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