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医疗 → 正文

未来智慧城市会怎么样?他们给出了答案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8-18 16:24:43 本文摘自:36氪

忽如一夜春风来,智慧城市已在中国遍地开花。

从2012年住建部正式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到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将智慧市建设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智慧城市的实施在国内迅速升温。相关数据显示,全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超过76%的地级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中国已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试验场”。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尽管关于智慧城市的试点项目层出不穷,但真正能达标的、能让居民切身感受到“智慧”的城市却寥寥无几。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能被称为智慧城市?一个理想的智慧城市模型应该是什么样的?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智慧城市之于不同角色、不同立场,也会有不同的定义。

大众眼中的智慧城市,便民成关键词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大众来说,是智慧城市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最有发言权。一份面向社会公众发放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超半数受访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应重点关注医疗、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

谈及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功能,有人认为重点是便利的服务,如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就可以足不出户完成水电燃气等缴费事宜。居住的小区,拥有智慧的安防系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物联网技术,实现出入人员及车辆管理,保障居民生活。

还有不少人提出,出行时,智能导航可以告知最便捷的道路,并实时播报路况,提前避让拥堵路段;将更多的业务搬至线上办理,如机动车的注册登记、转入、号牌管理、注销登记、转移登记、所有人变更等,而不用再因为繁琐的流程反复上门、排队。这些也是城市“智慧”的体现。

而针对不少大城市的“看病就医难”问题,多数观点希望线上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分诊服务等功能能够普及,缩短挂号、缴费、取药的排队时间。对于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则可以通过智能穿戴产品记录下自己的身体信息,将每天的数据记录上传云平台,让医生更了解病情。还有人表示,过去看病,可能同时要带着医保卡、银行卡、身份证,就诊时很容易丢失,如果能够实现一卡看病或脱卡就医,就是“智慧”的进步。

尽管观点五花八门,但都离不开“便民”一词。在大众看来,智慧城市建设,要解决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惠,让城市智慧化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市民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城市“掌舵人”描绘的智慧城市画卷

从民众角度来讲,智慧城市是建立完备、均等化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那么,在城市的指挥员——政府智囊团的脑海中,又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智慧城市全景图?对此,一些国内外的城市领导者也从顶层设计上,对智慧城市从自身角度做出了不同的解读和诠释。

英美是较早开始建设智慧城市的国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大学高级空间分析中心主任Michael Batty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应该将目光放远,将视野拓展至更大的范围,譬如大都市周边的城镇,不能忽视其存在及其当地居民的重要性,这样也能帮助智慧城市理念可以更好地为城市服务。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提阿市市长Shawn White表示,交通智慧化更容易让人们有获得感,类似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也是智慧城市的应有之义。同时,还应着力于循环水的利用以及生物质发电等新技术。

国外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理念、感悟、案例,也值得我国今天在推广智慧城市过程中学习。不过,我国地域辽阔、城市发展差异较大,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智慧化发展需求,需要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发展之路。

鉴于此,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从国家和城市发展规划的整体方向出,在不同时期发布了符合代要求的指导性文件,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促进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2016年,我国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理念,开辟了中国智慧城市3.0模式。新型智慧城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以搞好谋篇布局、抓好具体落实为核心,开辟出鲜明的、具有中国特色智慧城市新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主力军上线,这些招式可以有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众多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金融公司也开始参与进来,并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尽管各家企业招式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中国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基本可以概括为“PATH”,即中国平安、阿里、腾讯、华为的建设路径。

其中,阿里的杀手锏是ET城市大脑,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城市的管理,从交通领域入手,深入城市规划、医疗、治安等多方领域;腾讯的绝招是强化“连接”优势,整合、开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LBS、支付基础技术能力,赋能政务、医疗、旅游、交通等诸多社会领域;华为则聚焦ICT基础设施,欲打造智慧城市“神经系统”。

相较于BAT等科技巨头、华为等制造企业为城市提供的体系化、普遍应用的技术解决方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向“金融+科技”双轮驱动型公司转型的中国平安,则更多强调围绕“智慧、智理、智效”的理念,力求做到顶层设计规划“说得出来”、建设运营管理“做得出来”、效果监督检验“评得出来”,让科技真正落地,为智慧城市提供“实在”的解决方案。

如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智慧医疗领域,平安相继推出了平安好医生、平安万家医疗、平安健康管理等覆盖线上线下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据了解,平安好医生目前的注册用户量已经超过1.7亿,每天有超过40万的问诊量,超过几十家医院的问诊量总和,并积累了超过1.8亿的结构化问诊数据。

在另一个备受大众关注的智慧教育领域,平安科技的AI教育方案团队,利用人脸识别等AI技术,为试点学校量身打造了人脸考勤整体解决方案。不仅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AI带来的安全及智慧体验。

在平安看来,相比其他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平安的优势是善于把科技和业务相结合。业务上,尤其是在财政、金融、医疗等领域,平安已经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拥有丰富的场景和数据;科技上,平安的五大核心技术,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云平台,已达全球领先水平:如脸谱识别准确率99.8%,高居全球首位,声纹识别准确率超99%;平安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胃癌检测、肝癌识别、骨龄预测等疾病的疗影像辅助诊断中等等。

这些领先的技术服务应用于平安自身金融、医疗、汽车、房产等行业的创新业务,所以在方案设计时更能从实际需求出发。

平安在智慧城市上的探索也表明,智慧城市的实质终究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为老百姓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所以智慧城市建设也应立足城市需求、立足百姓需求,解决市民生活中最亟待完善的板块。

智慧城市千人千解,但都指向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以人为本。智慧城市不只是钢筋水泥的堆砌,也不仅仅办事柜台的线上化,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有情怀、有温度地服务社会

关键字:智慧城市未来

本文摘自:36氪

x  未来智慧城市会怎么样?他们给出了答案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医疗 → 正文

未来智慧城市会怎么样?他们给出了答案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8-18 16:24:43 本文摘自:36氪

忽如一夜春风来,智慧城市已在中国遍地开花。

从2012年住建部正式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到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将智慧市建设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智慧城市的实施在国内迅速升温。相关数据显示,全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超过76%的地级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中国已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试验场”。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尽管关于智慧城市的试点项目层出不穷,但真正能达标的、能让居民切身感受到“智慧”的城市却寥寥无几。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能被称为智慧城市?一个理想的智慧城市模型应该是什么样的?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智慧城市之于不同角色、不同立场,也会有不同的定义。

大众眼中的智慧城市,便民成关键词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大众来说,是智慧城市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最有发言权。一份面向社会公众发放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超半数受访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应重点关注医疗、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

谈及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功能,有人认为重点是便利的服务,如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就可以足不出户完成水电燃气等缴费事宜。居住的小区,拥有智慧的安防系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物联网技术,实现出入人员及车辆管理,保障居民生活。

还有不少人提出,出行时,智能导航可以告知最便捷的道路,并实时播报路况,提前避让拥堵路段;将更多的业务搬至线上办理,如机动车的注册登记、转入、号牌管理、注销登记、转移登记、所有人变更等,而不用再因为繁琐的流程反复上门、排队。这些也是城市“智慧”的体现。

而针对不少大城市的“看病就医难”问题,多数观点希望线上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分诊服务等功能能够普及,缩短挂号、缴费、取药的排队时间。对于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则可以通过智能穿戴产品记录下自己的身体信息,将每天的数据记录上传云平台,让医生更了解病情。还有人表示,过去看病,可能同时要带着医保卡、银行卡、身份证,就诊时很容易丢失,如果能够实现一卡看病或脱卡就医,就是“智慧”的进步。

尽管观点五花八门,但都离不开“便民”一词。在大众看来,智慧城市建设,要解决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惠,让城市智慧化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市民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城市“掌舵人”描绘的智慧城市画卷

从民众角度来讲,智慧城市是建立完备、均等化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那么,在城市的指挥员——政府智囊团的脑海中,又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智慧城市全景图?对此,一些国内外的城市领导者也从顶层设计上,对智慧城市从自身角度做出了不同的解读和诠释。

英美是较早开始建设智慧城市的国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大学高级空间分析中心主任Michael Batty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应该将目光放远,将视野拓展至更大的范围,譬如大都市周边的城镇,不能忽视其存在及其当地居民的重要性,这样也能帮助智慧城市理念可以更好地为城市服务。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提阿市市长Shawn White表示,交通智慧化更容易让人们有获得感,类似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也是智慧城市的应有之义。同时,还应着力于循环水的利用以及生物质发电等新技术。

国外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理念、感悟、案例,也值得我国今天在推广智慧城市过程中学习。不过,我国地域辽阔、城市发展差异较大,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智慧化发展需求,需要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发展之路。

鉴于此,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从国家和城市发展规划的整体方向出,在不同时期发布了符合代要求的指导性文件,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促进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2016年,我国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理念,开辟了中国智慧城市3.0模式。新型智慧城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以搞好谋篇布局、抓好具体落实为核心,开辟出鲜明的、具有中国特色智慧城市新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主力军上线,这些招式可以有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众多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金融公司也开始参与进来,并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尽管各家企业招式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中国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基本可以概括为“PATH”,即中国平安、阿里、腾讯、华为的建设路径。

其中,阿里的杀手锏是ET城市大脑,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城市的管理,从交通领域入手,深入城市规划、医疗、治安等多方领域;腾讯的绝招是强化“连接”优势,整合、开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LBS、支付基础技术能力,赋能政务、医疗、旅游、交通等诸多社会领域;华为则聚焦ICT基础设施,欲打造智慧城市“神经系统”。

相较于BAT等科技巨头、华为等制造企业为城市提供的体系化、普遍应用的技术解决方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向“金融+科技”双轮驱动型公司转型的中国平安,则更多强调围绕“智慧、智理、智效”的理念,力求做到顶层设计规划“说得出来”、建设运营管理“做得出来”、效果监督检验“评得出来”,让科技真正落地,为智慧城市提供“实在”的解决方案。

如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智慧医疗领域,平安相继推出了平安好医生、平安万家医疗、平安健康管理等覆盖线上线下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据了解,平安好医生目前的注册用户量已经超过1.7亿,每天有超过40万的问诊量,超过几十家医院的问诊量总和,并积累了超过1.8亿的结构化问诊数据。

在另一个备受大众关注的智慧教育领域,平安科技的AI教育方案团队,利用人脸识别等AI技术,为试点学校量身打造了人脸考勤整体解决方案。不仅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AI带来的安全及智慧体验。

在平安看来,相比其他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平安的优势是善于把科技和业务相结合。业务上,尤其是在财政、金融、医疗等领域,平安已经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拥有丰富的场景和数据;科技上,平安的五大核心技术,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云平台,已达全球领先水平:如脸谱识别准确率99.8%,高居全球首位,声纹识别准确率超99%;平安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胃癌检测、肝癌识别、骨龄预测等疾病的疗影像辅助诊断中等等。

这些领先的技术服务应用于平安自身金融、医疗、汽车、房产等行业的创新业务,所以在方案设计时更能从实际需求出发。

平安在智慧城市上的探索也表明,智慧城市的实质终究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为老百姓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所以智慧城市建设也应立足城市需求、立足百姓需求,解决市民生活中最亟待完善的板块。

智慧城市千人千解,但都指向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以人为本。智慧城市不只是钢筋水泥的堆砌,也不仅仅办事柜台的线上化,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有情怀、有温度地服务社会

关键字:智慧城市未来

本文摘自:36氪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