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医疗 → 正文

医疗大健康领域 投有硬科技含量的创新药是最保值的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7 12:15:03 本文摘自:华夏时报

医疗大健康领域是目前股权投资的热点,各家投资机构都在争先恐后进入该领域。9月12日,在《华夏时报》主办的“2018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峰会”上,来自弘晖资本合伙人何幸、高达资本董事长杨浩锋、仙瞳资本高级合伙人欧阳云龙、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李秋实、深创投投资总监索晨,围绕主题为“如何寻找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投资机会”的话题进行圆桌讨论。

海外并购浪潮中如何把握技术引进或输出?如何通过国际合作解决来自政策端、业务端、文化端等方面的挑战? 自今年4月 港交所为未上市医药科技企业打开资本大门后,A股市场也在做尝试,对于这波创新药企上市推动的动作以及今年创新药表现出来的特点,该如何判断?哪个细分领域是投资机构今年看好的医疗细分领域?投创新药是最保值的,但从病的角度看,肿瘤、心脑血管和糖尿病已成为健康的三大杀手。

海外并购中的国际合作能解决来自政策端、业务端、文化端等方面的挑战

近几年,中国的大健康领域引领了中国跨境投资的浪潮。现在,一级市场医疗投资领域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项目是中国企业和海外企业技术互相合作的结果,包括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

高达资本作为海外项目并购和海外项目引进领域的领跑者,去年联合澳大利亚主权基金昆士兰州投资公司和高盛集团直接投资部并购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一体化肿瘤连锁医院ICON集团,这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肿瘤放疗和化疗一体化的医疗中心。

据悉,这笔收购总金额超过10亿澳元,拿到了70%的股权,高达资本董事长杨浩锋称,我们当时在做项目的时候,主要是看中新的技术可以引进国内。一方面,通过新技术包括尖端的医疗设备和最新的加速器,国内肿瘤病人可以得到非常精准的治疗;另一方面利用远程诊疗看病,弥补国内某些医疗资源比较缺乏的现象。

在器械方面,杨浩锋称,我们也是聚焦肿瘤、心脑血管方面,将海外比较好的器械带回国内,在国内落地。因为在海外尤其在美国,很多可以帮助医生精准治疗的器械非常不错,并且这些器械在国内有非常大的市场。目前,我们有专门团队做这方面的落地。

弘晖资本合伙人何幸问到,海外并购会面临政策端、业务端、文化端等方面的挑战,从整个投资的过程当中最大的风险是什么,高达资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克服这样的风险?

杨浩锋称,我们三家合作的团队是互补的。高盛有很强的全球投资经验,当地的澳大利亚主权基金可以帮助ICON集团在澳洲继续发展,我们高达资本主要帮助其在中国的落地发展。所以,选择合作的伙伴以及切入的角度非常重要。

向创新药打开资本大门

港交所今年4月推出上市制度改革后反响热烈,生物医药企业集体赴港上市。业内称之为二十几年来香港上市制度最大的一次改革措施。那该怎么看待这波生物技术高科技企业去香港上市?对于这波创新药上市推动的动作以及今年创新药企业或者项目表现出来的特点,该如何判断?

“港股上市新规算是一个重磅利好,振奋人心的消息。”仙瞳资本高级合伙人欧阳云龙认为,歌礼的疗效疗效目前看临床阶段表现还不错,作为港股新规下第一只未盈利生物技术股,发行价有些过高,如果按当时发行价的价格,根据PS也就是未来市销率4倍算,明年产品获批开始销售,要占到该类产品80%以上市场份额,基本上很难实现。所以说,不管说资本市场如何炒作,我们做投资的都要以顶层技术为基础,真正看清楚投资价值。

欧阳云龙认为,我们的投资肯定以创新药为主,去年3月份我们投资的一家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这家企业做的东西是唯一一个华人自主创立且能够在全球运营销售的新药。这家公司我们从A轮投到了IPO轮,可以说仙瞳资本更偏科研企业,真正好的项目我们每一轮都会投,目前也有几个这样的例子出现。现在,我们所投企业在港股排队上市的大概有四到五家,也都是集中在二期到三期的阶段。

深创投投资总监索晨也认为,2018年初港交所向生物医药企业敞开了 IPO大门,对资本端来说是非常大的利好。生物医药投资的特点是“三高一长”,即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和长周期。如何有效解决生物医药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是一个难题?通过二级市场跟一级市场的融资相结合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证监会官网8月31日信息显示,关于对政协《支持未盈利生物制药企业在A股创业板上市融资的提案》,证监会回函表示,近年来,证监会采取多种举措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行条件的生物医药等创新高科技企业在境内上市。

索晨说,从《我不是药神》的电影到“长春长生”事件,今年大家都在高度关注医药行业,创新药行业处在风口浪尖的状态。像《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里面,老外的药很好,但是价格怎么解决。政府监管方对这种刚性需求的药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一方面将加快国外创新药进入中国的时间,未来,可能会有一些非常好的药在中国不用做临床,直接做注册就可以进来了;另一方面开展“质量一致性评价”,提升国产仿制药的质量,通过竞争降低药价。这些政策将改变我国创新药的使用比例,且监管部门的执行态度非常坚决。。

投创新药并不完全看人 而是看底层技术

“海外的药在中国首次上市的时间会大幅缩短,这对于中国的创新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确实整个CFDA审评的体系有利于国内很多创新药加快了上市速度。另一方面确实也是挑战,因为有越来越多国际的同行,大的药厂的很多的创新药也加速进入中国。”何幸认为。

那投资人选择项目的重点是什么?是更喜欢原创性的药,还是大市场里面的药,在风险和项目类型上,二者差别在哪里?

欧阳云龙称,仙瞳资本有近一半的项目是海外运营,其中大部分是在美国等地。最近刚投了一家硅谷的企业。这些企业创始人很大部分是华人科学家。我们在看创新药的过程中,也看它的时期。比如对于原创药而言,我们更偏向于底层技术。在生物医药投资领域,并不是完全看人的,而是要看手上的技术,我们很多技术都是研究了超过至少一年的时间才会决定投不投。

生物医药行业是有创业周期的,受互联网大势的影响很小。投资自有其内在逻辑,更多依赖于本身底层的价值跟市场,并不依赖于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溢价。

索晨认为,现在,生物技术或者生物医药行业当面临几个挑战:一个是整个价值体系出现短期的一二级市场倒挂;另一个是行业监管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狼也来了,我们门也开了,怎么去做。我觉得第一种形式还是做改良版的Me too,之前是外国药可以上市了我们再仿,现在可能变的更极致一些,在国外临床二期甚至一期的时候就快速跟随来做,在开发难度上变化不大,但面临开发的不确定性却在加大很多,这是一类投资的标的;再就是做原始创新类的项目。这类投资要求对科学家团队技术理解程度,技术落地过程中很多的东西都要打通,打通之后才会有比较好的潜力和爆发性。

何幸称,创新药是一个跨越周期的投资标的,一个好的药尽管开发周期很长,但只要按照正确的方向走就会有很好的市场。近一两年,医疗健康领域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状态,资本市场喜欢什么样的医疗健康,对于创新药新的高风险高收益又有什么观点?

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李秋实称,医疗行业一直是抗周期的投资标的,熊市可能是最好的投资时候,什么都不好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吃药喝酒,所以要投资抗周期的药。其实我们医药投资人从业多年之后,发现医药行业也有周期,但这个周期不来自行业本身,而是来自外力。从融资大环境看,今年的发生了几件事。

首先是基金的融资让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发生变化。去年看到二级市场很多细分行业上市公司的估值、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第一轮第二轮的估值只有二十五倍、三十倍。这种情况在今年越来越多,大概之后的一年会更加剧烈一些。很多投资机构融到钱了,大量优秀的被投企业就会卖出很好的价格,其实现在市场还是有很多存量资金。现在说到二级市场,受宏观经济周期及政策影响,流动性发生变化。2009年新医改后,整个的市场变得非常活跃,这是第一步。之后沉寂了几年,2012年后随着人口老龄化刚需增长,一直到前年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其实政策不光影响到二级市场,也影响到一级市场。有专家说现在中国的创新药环境是过去没有看到过的,这么多的资金投入,这么快的周期。

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李秋实称, 最早期投资我们会投一些科学家和药物,最晚期市场就越来越理性了,市场价格回归理性。最近,大量的港股、A股上市药企跌了不少,还有很多的药企也在做,但是因为杠杆质押爆仓,已经跌到了壳的价值,这样的一些企业有可能也是很好的投资机会。

投有硬科技含量的具有全球市场的创新药是最保值的

那哪个细分领域是投资机构今年看好的医疗细分领域?

索晨认为,最看好的还是创新药,这为满足临床需求,解决最实际问题的刚性产品。另一个是AI跟医疗的结合可能也是很好的选择。

李秋实称,我不讲创新药,我讲几个大的痛点,包括器械、药。近几年,中国人越来越高发的病是肿瘤、心脑血管和糖尿病。

欧阳云龙认为,我这边提三个,首先是创新药物平台,最近我们发现了几家国际上能达到顶尖技术的创新药平台。我们不只看它针对某一个适应症,还要看他的技术平台和科研能力;第二个重点关注方向是提升医学体系效率类,比如医疗人工智能,去年我们投资的一家医疗AI公司,在我们投资之后获批拿到国家颁发的关于医疗AI仅有两张许可证之一;除了CAR-T还会有新的免疫治疗技术。

杨浩锋称,我比较专注肿瘤这块,从我的角度来说希望围绕肿瘤做全产业链的打造,包括药和器械。

何幸认为,从大的投资逻辑来讲,中国的医疗在整个GDP的开支和整个的医疗费用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在这里面需要我们的企业,我们专业的投资人士,我们的政府给予我们一个优秀企业家一个很好的环境!

关键字:科技健康金融

本文摘自:华夏时报

x 医疗大健康领域 投有硬科技含量的创新药是最保值的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医疗 → 正文

医疗大健康领域 投有硬科技含量的创新药是最保值的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7 12:15:03 本文摘自:华夏时报

医疗大健康领域是目前股权投资的热点,各家投资机构都在争先恐后进入该领域。9月12日,在《华夏时报》主办的“2018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峰会”上,来自弘晖资本合伙人何幸、高达资本董事长杨浩锋、仙瞳资本高级合伙人欧阳云龙、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李秋实、深创投投资总监索晨,围绕主题为“如何寻找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投资机会”的话题进行圆桌讨论。

海外并购浪潮中如何把握技术引进或输出?如何通过国际合作解决来自政策端、业务端、文化端等方面的挑战? 自今年4月 港交所为未上市医药科技企业打开资本大门后,A股市场也在做尝试,对于这波创新药企上市推动的动作以及今年创新药表现出来的特点,该如何判断?哪个细分领域是投资机构今年看好的医疗细分领域?投创新药是最保值的,但从病的角度看,肿瘤、心脑血管和糖尿病已成为健康的三大杀手。

海外并购中的国际合作能解决来自政策端、业务端、文化端等方面的挑战

近几年,中国的大健康领域引领了中国跨境投资的浪潮。现在,一级市场医疗投资领域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项目是中国企业和海外企业技术互相合作的结果,包括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

高达资本作为海外项目并购和海外项目引进领域的领跑者,去年联合澳大利亚主权基金昆士兰州投资公司和高盛集团直接投资部并购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一体化肿瘤连锁医院ICON集团,这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肿瘤放疗和化疗一体化的医疗中心。

据悉,这笔收购总金额超过10亿澳元,拿到了70%的股权,高达资本董事长杨浩锋称,我们当时在做项目的时候,主要是看中新的技术可以引进国内。一方面,通过新技术包括尖端的医疗设备和最新的加速器,国内肿瘤病人可以得到非常精准的治疗;另一方面利用远程诊疗看病,弥补国内某些医疗资源比较缺乏的现象。

在器械方面,杨浩锋称,我们也是聚焦肿瘤、心脑血管方面,将海外比较好的器械带回国内,在国内落地。因为在海外尤其在美国,很多可以帮助医生精准治疗的器械非常不错,并且这些器械在国内有非常大的市场。目前,我们有专门团队做这方面的落地。

弘晖资本合伙人何幸问到,海外并购会面临政策端、业务端、文化端等方面的挑战,从整个投资的过程当中最大的风险是什么,高达资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克服这样的风险?

杨浩锋称,我们三家合作的团队是互补的。高盛有很强的全球投资经验,当地的澳大利亚主权基金可以帮助ICON集团在澳洲继续发展,我们高达资本主要帮助其在中国的落地发展。所以,选择合作的伙伴以及切入的角度非常重要。

向创新药打开资本大门

港交所今年4月推出上市制度改革后反响热烈,生物医药企业集体赴港上市。业内称之为二十几年来香港上市制度最大的一次改革措施。那该怎么看待这波生物技术高科技企业去香港上市?对于这波创新药上市推动的动作以及今年创新药企业或者项目表现出来的特点,该如何判断?

“港股上市新规算是一个重磅利好,振奋人心的消息。”仙瞳资本高级合伙人欧阳云龙认为,歌礼的疗效疗效目前看临床阶段表现还不错,作为港股新规下第一只未盈利生物技术股,发行价有些过高,如果按当时发行价的价格,根据PS也就是未来市销率4倍算,明年产品获批开始销售,要占到该类产品80%以上市场份额,基本上很难实现。所以说,不管说资本市场如何炒作,我们做投资的都要以顶层技术为基础,真正看清楚投资价值。

欧阳云龙认为,我们的投资肯定以创新药为主,去年3月份我们投资的一家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这家企业做的东西是唯一一个华人自主创立且能够在全球运营销售的新药。这家公司我们从A轮投到了IPO轮,可以说仙瞳资本更偏科研企业,真正好的项目我们每一轮都会投,目前也有几个这样的例子出现。现在,我们所投企业在港股排队上市的大概有四到五家,也都是集中在二期到三期的阶段。

深创投投资总监索晨也认为,2018年初港交所向生物医药企业敞开了 IPO大门,对资本端来说是非常大的利好。生物医药投资的特点是“三高一长”,即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和长周期。如何有效解决生物医药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是一个难题?通过二级市场跟一级市场的融资相结合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证监会官网8月31日信息显示,关于对政协《支持未盈利生物制药企业在A股创业板上市融资的提案》,证监会回函表示,近年来,证监会采取多种举措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行条件的生物医药等创新高科技企业在境内上市。

索晨说,从《我不是药神》的电影到“长春长生”事件,今年大家都在高度关注医药行业,创新药行业处在风口浪尖的状态。像《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里面,老外的药很好,但是价格怎么解决。政府监管方对这种刚性需求的药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一方面将加快国外创新药进入中国的时间,未来,可能会有一些非常好的药在中国不用做临床,直接做注册就可以进来了;另一方面开展“质量一致性评价”,提升国产仿制药的质量,通过竞争降低药价。这些政策将改变我国创新药的使用比例,且监管部门的执行态度非常坚决。。

投创新药并不完全看人 而是看底层技术

“海外的药在中国首次上市的时间会大幅缩短,这对于中国的创新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确实整个CFDA审评的体系有利于国内很多创新药加快了上市速度。另一方面确实也是挑战,因为有越来越多国际的同行,大的药厂的很多的创新药也加速进入中国。”何幸认为。

那投资人选择项目的重点是什么?是更喜欢原创性的药,还是大市场里面的药,在风险和项目类型上,二者差别在哪里?

欧阳云龙称,仙瞳资本有近一半的项目是海外运营,其中大部分是在美国等地。最近刚投了一家硅谷的企业。这些企业创始人很大部分是华人科学家。我们在看创新药的过程中,也看它的时期。比如对于原创药而言,我们更偏向于底层技术。在生物医药投资领域,并不是完全看人的,而是要看手上的技术,我们很多技术都是研究了超过至少一年的时间才会决定投不投。

生物医药行业是有创业周期的,受互联网大势的影响很小。投资自有其内在逻辑,更多依赖于本身底层的价值跟市场,并不依赖于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溢价。

索晨认为,现在,生物技术或者生物医药行业当面临几个挑战:一个是整个价值体系出现短期的一二级市场倒挂;另一个是行业监管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狼也来了,我们门也开了,怎么去做。我觉得第一种形式还是做改良版的Me too,之前是外国药可以上市了我们再仿,现在可能变的更极致一些,在国外临床二期甚至一期的时候就快速跟随来做,在开发难度上变化不大,但面临开发的不确定性却在加大很多,这是一类投资的标的;再就是做原始创新类的项目。这类投资要求对科学家团队技术理解程度,技术落地过程中很多的东西都要打通,打通之后才会有比较好的潜力和爆发性。

何幸称,创新药是一个跨越周期的投资标的,一个好的药尽管开发周期很长,但只要按照正确的方向走就会有很好的市场。近一两年,医疗健康领域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状态,资本市场喜欢什么样的医疗健康,对于创新药新的高风险高收益又有什么观点?

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李秋实称,医疗行业一直是抗周期的投资标的,熊市可能是最好的投资时候,什么都不好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吃药喝酒,所以要投资抗周期的药。其实我们医药投资人从业多年之后,发现医药行业也有周期,但这个周期不来自行业本身,而是来自外力。从融资大环境看,今年的发生了几件事。

首先是基金的融资让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发生变化。去年看到二级市场很多细分行业上市公司的估值、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第一轮第二轮的估值只有二十五倍、三十倍。这种情况在今年越来越多,大概之后的一年会更加剧烈一些。很多投资机构融到钱了,大量优秀的被投企业就会卖出很好的价格,其实现在市场还是有很多存量资金。现在说到二级市场,受宏观经济周期及政策影响,流动性发生变化。2009年新医改后,整个的市场变得非常活跃,这是第一步。之后沉寂了几年,2012年后随着人口老龄化刚需增长,一直到前年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其实政策不光影响到二级市场,也影响到一级市场。有专家说现在中国的创新药环境是过去没有看到过的,这么多的资金投入,这么快的周期。

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李秋实称, 最早期投资我们会投一些科学家和药物,最晚期市场就越来越理性了,市场价格回归理性。最近,大量的港股、A股上市药企跌了不少,还有很多的药企也在做,但是因为杠杆质押爆仓,已经跌到了壳的价值,这样的一些企业有可能也是很好的投资机会。

投有硬科技含量的具有全球市场的创新药是最保值的

那哪个细分领域是投资机构今年看好的医疗细分领域?

索晨认为,最看好的还是创新药,这为满足临床需求,解决最实际问题的刚性产品。另一个是AI跟医疗的结合可能也是很好的选择。

李秋实称,我不讲创新药,我讲几个大的痛点,包括器械、药。近几年,中国人越来越高发的病是肿瘤、心脑血管和糖尿病。

欧阳云龙认为,我这边提三个,首先是创新药物平台,最近我们发现了几家国际上能达到顶尖技术的创新药平台。我们不只看它针对某一个适应症,还要看他的技术平台和科研能力;第二个重点关注方向是提升医学体系效率类,比如医疗人工智能,去年我们投资的一家医疗AI公司,在我们投资之后获批拿到国家颁发的关于医疗AI仅有两张许可证之一;除了CAR-T还会有新的免疫治疗技术。

杨浩锋称,我比较专注肿瘤这块,从我的角度来说希望围绕肿瘤做全产业链的打造,包括药和器械。

何幸认为,从大的投资逻辑来讲,中国的医疗在整个GDP的开支和整个的医疗费用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在这里面需要我们的企业,我们专业的投资人士,我们的政府给予我们一个优秀企业家一个很好的环境!

关键字:科技健康金融

本文摘自:华夏时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