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医疗 → 正文

医疗+互联网和AI新一轮爆发到来,但真的能颠覆医疗行业吗?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0-08 08:23:10 本文摘自:证券时报

过去四年,医疗+互联网和AI行业吸金超过2000亿,但却始终没能走出条明白路来,但这一现象在近期有所改变。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互联网行业的规范文件,明确表态支持发展互联网医疗行业,行业也由此迎来牌照时代。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期,前景可期。

不过,从诸多表述中不难发现,当初口口声声说要颠覆行业的“先驱者”们,在这一波新的浪潮中已经纷纷“改口”,变成了帮助现阶段医疗的“赋能者”。

互联网医疗并不能颠覆行业

据统计,2018年1至5月,国内基层医疗领域融资火热,同比增长57%,融资金额超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在这期间,平安好医生在香港成功上市,催生互联网医疗第一股。而包括微医、健康160等企业,也都传出将在香港谋求上市。

进入下半年,医联、微脉、新氧等先后获得大额融资,更是诞生了医联、新氧两大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新独角兽,行业大有重现当年“吸金王”的风采。

不过,在投资人看来,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医疗真的就重返荣耀了。江苏悦达善达执行董事韩路指出,互联网拥有比较激进、开放的特性,商业模式是触及到能触及的地方,属于扩张性的,给人的感觉是高成长、高爆发、高风险。国内的医疗则是民生行业,也是刚需行业,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稳健保守的行业,每年增长率维持在10%~20%,相对来说是比较保守甚至封闭的行业,很多事情不是市场化的。从这点来看,互联网和医疗结合,这条路先天很难走,但他仍然坚定看好这条路。在他看来,这需要花上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从顶层设计开始、从公立医院改制等变化来产生深度融合,是一场持久战。

他指出,在现阶段要做互联网医疗,需要线下属性重一点,要有实体医院的支撑。在医疗领域纯线上很难做,很多服务属性基于线下,所以目前好的互联网模式可能还是要以实体医院为支撑去做,尤其要选择跟大型三甲医院合作。

他强调,目前中国的医疗格局中,大型三甲医院是最核心的医疗资源,话语权也最强,如果要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话,要以三甲医院为支撑构建互联网医疗版图。在构建的时候,要从大型三甲医院的诉求开始挖掘。

他们有什么诉求?韩路认为,第一是需要建立品牌,互联网医院能帮他做什么,来打造医院的学术高地。第二是帮助大型三甲医院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扩大其辐射的影响力,所以互联网医院要把他比较看好的下级医院纳入体系为他服务,最终是把他觉得高附加值、高价值的病源留存在上级医院,低附加值的导入下级医院,这可能是互联网医疗服务三甲医院在现阶段比较踏实能做的事情。

信中利资本联合执行总裁、高级合伙人陈丹也指出,医疗是比较固化、传统、封闭、受高度监管的行业,作为企业或者PE/VC试图去改变整个行业的现状,在短时间内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谈到AI或者互联网,它们只能够改善现有整个医生资源的分配不合理,或者改善看病难等问题,却无法改变资源向三甲医院集中等问题。

从行业里的一些领头企业近期的表态也能看到,他们正在改变自己的策略。春雨医生新任CEO张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春雨不再“颠覆医疗”,而是“拥抱医疗”,将为医疗服务提供方赋能,赋予互联网服务的能力,成为更优质医疗体验的组成部分。根据其设想,春雨医生要立志成为“以创新模式真正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的机构”。

AI+医疗作用不应过分放大

目前,医疗加人工智能方向已然成为市场焦点。业内人士指出,医疗人工智能率先崛起,与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分布失衡的现状有关。我国培养医疗人才的周期长、成本高,优质医生资源短缺。不仅中国医生短缺,未来十年内美国也会有6~9万名内科医生的缺口无法填补,老龄化的瑞士、日本都相继有类似问题曝光。解决医疗资源的供给不足,将成为人工智能渗入医疗的根本性动因。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算法被应用到新药研制,提供辅助诊疗,癌症检测等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虽然还说不上完全取代,但是AI+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在很多方面帮到医生及患者。数据显示,预计国内AI+医疗市场2018年规模将达到200亿,并继续保持超高增速。而这其中蕴含的巨大红利无疑成为众多资本眼中的“猎物”,一时间,AI+医疗的创业公司层出不穷。

AI如何跟医疗结合?陈丹指出,从去年开始,市场出现了很多这类企业,但很多不是这么一回事。在她看来,AI有很多地方,比如要通过大量数据处理而形成经验、再形成诊断的行业,比如医疗影像或者进行化合药物的合成等领域,计算机一定比人更聪明或者更直接有效,这些领域AI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她强调,不能指望AI现在可以取代人,而且未来五年尤其是在中国,在医院、医疗行业里面,AI能够起到的作用不应该过分放大。

仙瞳资本高级合伙人关山也认为,AI目前只能暂时作为医疗的辅助手段,AI和医疗产业其实有一些类似的相同属性,比如高技术门槛、高投资门槛,同时对创始团队要求也非常高,风险也极大,两者的结合实际上风险也非常巨大。

企业如何杀出红海?关山指出,要结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找准精准医疗和细分领域去做创新。在他看来,中国的病理医生和专家急缺,通过AI应用可以帮助专业医生做辅助诊断,这个前景非常好。

目前医疗+AI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投资人,还是更希望创业者能在一些细分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真实地去解决临床问题,这也是拿到医院资源最关键的手段。在他看来,目前AI还处在一个辅助阶段,比如辅助诊疗、辅助诊断、辅助筛查,是可以帮助医生去做一些人脑没法判断的东西,可以降低误诊率、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的,这都是很好的AI的实际应用的方向。

关键字:互联网

本文摘自:证券时报

x 医疗+互联网和AI新一轮爆发到来,但真的能颠覆医疗行业吗?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医疗 → 正文

医疗+互联网和AI新一轮爆发到来,但真的能颠覆医疗行业吗?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0-08 08:23:10 本文摘自:证券时报

过去四年,医疗+互联网和AI行业吸金超过2000亿,但却始终没能走出条明白路来,但这一现象在近期有所改变。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互联网行业的规范文件,明确表态支持发展互联网医疗行业,行业也由此迎来牌照时代。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期,前景可期。

不过,从诸多表述中不难发现,当初口口声声说要颠覆行业的“先驱者”们,在这一波新的浪潮中已经纷纷“改口”,变成了帮助现阶段医疗的“赋能者”。

互联网医疗并不能颠覆行业

据统计,2018年1至5月,国内基层医疗领域融资火热,同比增长57%,融资金额超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在这期间,平安好医生在香港成功上市,催生互联网医疗第一股。而包括微医、健康160等企业,也都传出将在香港谋求上市。

进入下半年,医联、微脉、新氧等先后获得大额融资,更是诞生了医联、新氧两大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新独角兽,行业大有重现当年“吸金王”的风采。

不过,在投资人看来,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医疗真的就重返荣耀了。江苏悦达善达执行董事韩路指出,互联网拥有比较激进、开放的特性,商业模式是触及到能触及的地方,属于扩张性的,给人的感觉是高成长、高爆发、高风险。国内的医疗则是民生行业,也是刚需行业,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稳健保守的行业,每年增长率维持在10%~20%,相对来说是比较保守甚至封闭的行业,很多事情不是市场化的。从这点来看,互联网和医疗结合,这条路先天很难走,但他仍然坚定看好这条路。在他看来,这需要花上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从顶层设计开始、从公立医院改制等变化来产生深度融合,是一场持久战。

他指出,在现阶段要做互联网医疗,需要线下属性重一点,要有实体医院的支撑。在医疗领域纯线上很难做,很多服务属性基于线下,所以目前好的互联网模式可能还是要以实体医院为支撑去做,尤其要选择跟大型三甲医院合作。

他强调,目前中国的医疗格局中,大型三甲医院是最核心的医疗资源,话语权也最强,如果要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话,要以三甲医院为支撑构建互联网医疗版图。在构建的时候,要从大型三甲医院的诉求开始挖掘。

他们有什么诉求?韩路认为,第一是需要建立品牌,互联网医院能帮他做什么,来打造医院的学术高地。第二是帮助大型三甲医院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扩大其辐射的影响力,所以互联网医院要把他比较看好的下级医院纳入体系为他服务,最终是把他觉得高附加值、高价值的病源留存在上级医院,低附加值的导入下级医院,这可能是互联网医疗服务三甲医院在现阶段比较踏实能做的事情。

信中利资本联合执行总裁、高级合伙人陈丹也指出,医疗是比较固化、传统、封闭、受高度监管的行业,作为企业或者PE/VC试图去改变整个行业的现状,在短时间内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谈到AI或者互联网,它们只能够改善现有整个医生资源的分配不合理,或者改善看病难等问题,却无法改变资源向三甲医院集中等问题。

从行业里的一些领头企业近期的表态也能看到,他们正在改变自己的策略。春雨医生新任CEO张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春雨不再“颠覆医疗”,而是“拥抱医疗”,将为医疗服务提供方赋能,赋予互联网服务的能力,成为更优质医疗体验的组成部分。根据其设想,春雨医生要立志成为“以创新模式真正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的机构”。

AI+医疗作用不应过分放大

目前,医疗加人工智能方向已然成为市场焦点。业内人士指出,医疗人工智能率先崛起,与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分布失衡的现状有关。我国培养医疗人才的周期长、成本高,优质医生资源短缺。不仅中国医生短缺,未来十年内美国也会有6~9万名内科医生的缺口无法填补,老龄化的瑞士、日本都相继有类似问题曝光。解决医疗资源的供给不足,将成为人工智能渗入医疗的根本性动因。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算法被应用到新药研制,提供辅助诊疗,癌症检测等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虽然还说不上完全取代,但是AI+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在很多方面帮到医生及患者。数据显示,预计国内AI+医疗市场2018年规模将达到200亿,并继续保持超高增速。而这其中蕴含的巨大红利无疑成为众多资本眼中的“猎物”,一时间,AI+医疗的创业公司层出不穷。

AI如何跟医疗结合?陈丹指出,从去年开始,市场出现了很多这类企业,但很多不是这么一回事。在她看来,AI有很多地方,比如要通过大量数据处理而形成经验、再形成诊断的行业,比如医疗影像或者进行化合药物的合成等领域,计算机一定比人更聪明或者更直接有效,这些领域AI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她强调,不能指望AI现在可以取代人,而且未来五年尤其是在中国,在医院、医疗行业里面,AI能够起到的作用不应该过分放大。

仙瞳资本高级合伙人关山也认为,AI目前只能暂时作为医疗的辅助手段,AI和医疗产业其实有一些类似的相同属性,比如高技术门槛、高投资门槛,同时对创始团队要求也非常高,风险也极大,两者的结合实际上风险也非常巨大。

企业如何杀出红海?关山指出,要结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找准精准医疗和细分领域去做创新。在他看来,中国的病理医生和专家急缺,通过AI应用可以帮助专业医生做辅助诊断,这个前景非常好。

目前医疗+AI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投资人,还是更希望创业者能在一些细分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真实地去解决临床问题,这也是拿到医院资源最关键的手段。在他看来,目前AI还处在一个辅助阶段,比如辅助诊疗、辅助诊断、辅助筛查,是可以帮助医生去做一些人脑没法判断的东西,可以降低误诊率、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的,这都是很好的AI的实际应用的方向。

关键字:互联网

本文摘自:证券时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