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平安城市 → 正文

王坚:为“城市大脑”定目标 用智能解决更难的问题

责任编辑:cd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2-02 11:57:22 本文摘自:物联中国 

“我们所熟知的城市,它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发明的最大的智能硬件。”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28日在EmTechChina全球新兴科技峰会上提到一个有趣的观点。

在这之前,王坚参与了杭州市的一个试点项目“城市大脑”。在上述论坛上,他谈到这个计划的下一步目标时指出,要用智能技术提高现有的城市道路资源,让每个城市都取消车的限行,所有的道路发挥最高的使用效率。

省下5%的土地资源

阿里云在2016年启动了“城市大脑”计划。2017年的云栖大会上,“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第一阶段成果:接管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

杭州本地媒体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早高峰来临前,位于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大脑”开始分析研判路面情况,调整红绿灯疏导交通,通过手机终端等多种渠道,把交通信息反馈给市民,引导他们避开拥堵。

王坚认为,现在全世界的城市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交通问题,这在过去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现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可以解决的机会,“有足够的数据资源去思考如何(重新)构建城市。”

“我们现在的城市还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存在,是一个‘无脑城市’,它需要一个大脑去帮助它更好地运作。”王坚说道。

那么,在“城市大脑”指挥之下的城市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据杭州本地媒体报道,2.0版本将在全市2000多个路口,通过24小时、360度球形探头,每两分钟自动巡查一次堵点,给杭州交通时时体检。

作为这个项目的技术专家,王坚看得更远。他认为,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是让每个城市都取消车的限行,所有的道路发挥最高的使用效率。

波士顿是美国交通最繁忙的城市,其城市交通问题一度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项名为“大开挖(BigDig)”的工程开始实施,把高架路拆除之后,将交通引入地下隧道。这项工程一方面给当地交通带来了便利,但另一方面耗资巨大,后续也有不少问题。

王坚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在他看来,现在的道路资源是足够的,只是没有进行优化。

这个世界本来是不需要修那么多路的,但我们现在不得不这么做,是因为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今天的中国,每个城市大概都要拿出20%~25%的土地来修路。如果经过“城市大脑”的努力,可以帮助城市省下5%的土地资源,这将为社会提供一笔巨大的财富,也会开启巨大的市场。

智能技术应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王坚认为,优化城市交通有两个基本的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一是即便是有智能系统,也并不能准确描述城市的某一时刻某一路段上有多少辆车;二是城市的规划管理者也还不能准确知道每位市民每天的出行计划。

在杭州的“城市大脑”实验中,第一次真正地准确地知道了某一时刻某一路段上有多少辆车,并且在此基础上,优化时间资源,也就是红绿灯的配置。根据摄像头看到的交通情况,来动态地调整红绿灯的配置。然后,当整个城市的活动都可以用一个大脑来协调的时候,一些特种车辆的行驶也可以大大节约时间。王坚举例到,救护车可以在不闯红灯的前提下,到达它要救护地点的时间缩短了50%,从过去的15分钟左右降到现在的7~8分钟。

“城市是最大的智能硬件,当这么复杂的智能问题放在我们面前时,就很难用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智能来描述了。”他说道,阿里巴巴也是会把人工智能当成真正推动下一次产业革命的动力。

在用人工智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上,还在很大的层面上需要云计算的介入,在云端和终端之间,通过有效的计算,合理地分配资源。

来自亚马逊AWS的首席科学家AnimashreeAnandkumar认为,人工智能就像是新的电力,而云就是电网,能够让不同的硬件或者结构都接入进来。因此,首先要确保人工智能在不同的机器和设备上都可以使用。

AnimashreeAnandkumar指出,人工智能的应用,未来要考虑如何在云端和设备端之间进行资源的分配。大多数的计算都是发生在云端上的,但是它很昂贵,需要很多的数据。如果要把某个模型载入到终端设备上,我们现在还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压缩模型,让它能够适用不同体量的设备。

关键字:王坚城市大脑智慧城市

本文摘自:物联中国 

x 王坚:为“城市大脑”定目标 用智能解决更难的问题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平安城市 → 正文

王坚:为“城市大脑”定目标 用智能解决更难的问题

责任编辑:cd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2-02 11:57:22 本文摘自:物联中国 

“我们所熟知的城市,它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发明的最大的智能硬件。”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28日在EmTechChina全球新兴科技峰会上提到一个有趣的观点。

在这之前,王坚参与了杭州市的一个试点项目“城市大脑”。在上述论坛上,他谈到这个计划的下一步目标时指出,要用智能技术提高现有的城市道路资源,让每个城市都取消车的限行,所有的道路发挥最高的使用效率。

省下5%的土地资源

阿里云在2016年启动了“城市大脑”计划。2017年的云栖大会上,“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第一阶段成果:接管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

杭州本地媒体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早高峰来临前,位于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大脑”开始分析研判路面情况,调整红绿灯疏导交通,通过手机终端等多种渠道,把交通信息反馈给市民,引导他们避开拥堵。

王坚认为,现在全世界的城市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交通问题,这在过去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现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可以解决的机会,“有足够的数据资源去思考如何(重新)构建城市。”

“我们现在的城市还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存在,是一个‘无脑城市’,它需要一个大脑去帮助它更好地运作。”王坚说道。

那么,在“城市大脑”指挥之下的城市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据杭州本地媒体报道,2.0版本将在全市2000多个路口,通过24小时、360度球形探头,每两分钟自动巡查一次堵点,给杭州交通时时体检。

作为这个项目的技术专家,王坚看得更远。他认为,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是让每个城市都取消车的限行,所有的道路发挥最高的使用效率。

波士顿是美国交通最繁忙的城市,其城市交通问题一度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项名为“大开挖(BigDig)”的工程开始实施,把高架路拆除之后,将交通引入地下隧道。这项工程一方面给当地交通带来了便利,但另一方面耗资巨大,后续也有不少问题。

王坚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在他看来,现在的道路资源是足够的,只是没有进行优化。

这个世界本来是不需要修那么多路的,但我们现在不得不这么做,是因为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今天的中国,每个城市大概都要拿出20%~25%的土地来修路。如果经过“城市大脑”的努力,可以帮助城市省下5%的土地资源,这将为社会提供一笔巨大的财富,也会开启巨大的市场。

智能技术应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王坚认为,优化城市交通有两个基本的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一是即便是有智能系统,也并不能准确描述城市的某一时刻某一路段上有多少辆车;二是城市的规划管理者也还不能准确知道每位市民每天的出行计划。

在杭州的“城市大脑”实验中,第一次真正地准确地知道了某一时刻某一路段上有多少辆车,并且在此基础上,优化时间资源,也就是红绿灯的配置。根据摄像头看到的交通情况,来动态地调整红绿灯的配置。然后,当整个城市的活动都可以用一个大脑来协调的时候,一些特种车辆的行驶也可以大大节约时间。王坚举例到,救护车可以在不闯红灯的前提下,到达它要救护地点的时间缩短了50%,从过去的15分钟左右降到现在的7~8分钟。

“城市是最大的智能硬件,当这么复杂的智能问题放在我们面前时,就很难用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智能来描述了。”他说道,阿里巴巴也是会把人工智能当成真正推动下一次产业革命的动力。

在用人工智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上,还在很大的层面上需要云计算的介入,在云端和终端之间,通过有效的计算,合理地分配资源。

来自亚马逊AWS的首席科学家AnimashreeAnandkumar认为,人工智能就像是新的电力,而云就是电网,能够让不同的硬件或者结构都接入进来。因此,首先要确保人工智能在不同的机器和设备上都可以使用。

AnimashreeAnandkumar指出,人工智能的应用,未来要考虑如何在云端和设备端之间进行资源的分配。大多数的计算都是发生在云端上的,但是它很昂贵,需要很多的数据。如果要把某个模型载入到终端设备上,我们现在还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压缩模型,让它能够适用不同体量的设备。

关键字:王坚城市大脑智慧城市

本文摘自:物联中国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