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IOE”去不了,数据安全怎么办?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28 21:01:13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今年8月,《人民日报》在英文Twitter账号上称:出于安全因素,中国政府已经将美国反病毒供应商赛门铁克、俄罗斯卡巴斯基排除在安全软件供应商之外。

这是政府继封杀win8之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又一举措,在棱镜门事件后,包括IBM、思科在内的一些美国企业已经被国内政府、金融客户拉入黑名单,揭起了国内去“IOE”的高潮。

实际上,去“IOE”更多的只是一个概念和口号,其真正意义是实现技术、信息和成本的自主可控,而“IOE”仅代表美国在信息产品最具代表性的三家企业。中国传统行业信息建设长期依赖国外,至今未改变被美国技术垄断的格局,几乎渗透金融业,运输业,电信业,连锁业等众领域,给国家信息安全带来隐患。

在国家推行自主可控的宏观背景下,国产化替代的局势已不可逆转,但是在去“IOE”蜕变过程中,面临几大难点:

替换投入成本大

首先,如果弃用,有巨大的重置成本;其次,虽说去“IOE”是为了节省后期运维成本,但国内某电商动用1.7万专业技术人员花了2年时间才基本达到去“IOE”的标准,这里面的投入之大和不可复制性是不能否认的。

国产产品能力待考量

国有设备的性能、安全、稳定性,软硬件和原有系统的兼容性及稳定性都待考量。国产品牌所提供的多数还是OEM,核心技术欠佳,要让用户信任其稳定性很难。

其中基础软件包括几个层次: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这几个层次互相依赖,国际IT业出售的是整套的解决方案,如果弃用IOE,必须将软件全部迁移到国产服务器系统上来,根深蒂固几十年的行业渗透,怎么看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

虽然国内IT厂商已在单一领域有所突破,但很难拿出一整套替代解决方案,只有形成产业链的整体优势,才能真正将“去IOE”转变成现实,国产产品及整个产业链的成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置换安全风险高

总体来说,去“IOE”是风险极高受益极大的一件事。相比成本,安全更为重要。

例如数据库与业务核心绑定紧密,去除所花的成本与风险很大。首先需要对专业数据库逐步剥离,把数据库当成一个存储来用。怎么将事物拆分,做数据的类别,做数据的路由和,数据安全,规模化运维,异步数据同构,都将面临非常实际的问题。

以银行为例,在服务器层,IBM占据90%以上份额,IBM的全线产品在银行都有广泛的使用;在数据库层,甲骨文、Informix、DB2(IBM)、VSAM以及开源的MySQL等,在金融业几分天下。作为“拿来主义”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其基础设施中的核心软硬件30年来基本全部由国外厂商垄断,国产设备的性能暂时还难以匹敌国外产品,对金融服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会产生一定影响。

依托IBM等国外设备环境开发的丰富的应用体系,承载着核心数据信息。银行业务与国外设备的粘合度之高,潜入度之深,甚至到了无法剥离的程度,要将这些应用完全移植到新的软硬件环境上,困难程度显而易见,银行业核心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但是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国家之间的战争以及商业战争都可能落地为数据之争,通过邮件、入侵对方信息系统、内部外泄等手段可以窃取到至关重要的政府、商业机密。斯诺登披露,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多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在美窃听计划之内。

国家实现完全自主可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目前的国家局势紧张,军事、经济及信息保卫都处于高警戒时期,在国产化替换未能一蹴而就的周期过程中,数据安全如何确保?是值得改革者思考的问题。

说到底,去“IOE”就是保信息安全。无论云计算的应用还是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让企业内网的物理边界逐渐消失;现阶段大多数安全体系将权限管理力度做到了系统级,但没有到数据级,也很难保障数据的绝对安全。

关键字:IOE数据安全谷歌Twitter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x “IOE”去不了,数据安全怎么办?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IOE”去不了,数据安全怎么办?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28 21:01:13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今年8月,《人民日报》在英文Twitter账号上称:出于安全因素,中国政府已经将美国反病毒供应商赛门铁克、俄罗斯卡巴斯基排除在安全软件供应商之外。

这是政府继封杀win8之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又一举措,在棱镜门事件后,包括IBM、思科在内的一些美国企业已经被国内政府、金融客户拉入黑名单,揭起了国内去“IOE”的高潮。

实际上,去“IOE”更多的只是一个概念和口号,其真正意义是实现技术、信息和成本的自主可控,而“IOE”仅代表美国在信息产品最具代表性的三家企业。中国传统行业信息建设长期依赖国外,至今未改变被美国技术垄断的格局,几乎渗透金融业,运输业,电信业,连锁业等众领域,给国家信息安全带来隐患。

在国家推行自主可控的宏观背景下,国产化替代的局势已不可逆转,但是在去“IOE”蜕变过程中,面临几大难点:

替换投入成本大

首先,如果弃用,有巨大的重置成本;其次,虽说去“IOE”是为了节省后期运维成本,但国内某电商动用1.7万专业技术人员花了2年时间才基本达到去“IOE”的标准,这里面的投入之大和不可复制性是不能否认的。

国产产品能力待考量

国有设备的性能、安全、稳定性,软硬件和原有系统的兼容性及稳定性都待考量。国产品牌所提供的多数还是OEM,核心技术欠佳,要让用户信任其稳定性很难。

其中基础软件包括几个层次: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这几个层次互相依赖,国际IT业出售的是整套的解决方案,如果弃用IOE,必须将软件全部迁移到国产服务器系统上来,根深蒂固几十年的行业渗透,怎么看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

虽然国内IT厂商已在单一领域有所突破,但很难拿出一整套替代解决方案,只有形成产业链的整体优势,才能真正将“去IOE”转变成现实,国产产品及整个产业链的成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置换安全风险高

总体来说,去“IOE”是风险极高受益极大的一件事。相比成本,安全更为重要。

例如数据库与业务核心绑定紧密,去除所花的成本与风险很大。首先需要对专业数据库逐步剥离,把数据库当成一个存储来用。怎么将事物拆分,做数据的类别,做数据的路由和,数据安全,规模化运维,异步数据同构,都将面临非常实际的问题。

以银行为例,在服务器层,IBM占据90%以上份额,IBM的全线产品在银行都有广泛的使用;在数据库层,甲骨文、Informix、DB2(IBM)、VSAM以及开源的MySQL等,在金融业几分天下。作为“拿来主义”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其基础设施中的核心软硬件30年来基本全部由国外厂商垄断,国产设备的性能暂时还难以匹敌国外产品,对金融服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会产生一定影响。

依托IBM等国外设备环境开发的丰富的应用体系,承载着核心数据信息。银行业务与国外设备的粘合度之高,潜入度之深,甚至到了无法剥离的程度,要将这些应用完全移植到新的软硬件环境上,困难程度显而易见,银行业核心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但是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国家之间的战争以及商业战争都可能落地为数据之争,通过邮件、入侵对方信息系统、内部外泄等手段可以窃取到至关重要的政府、商业机密。斯诺登披露,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多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在美窃听计划之内。

国家实现完全自主可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目前的国家局势紧张,军事、经济及信息保卫都处于高警戒时期,在国产化替换未能一蹴而就的周期过程中,数据安全如何确保?是值得改革者思考的问题。

说到底,去“IOE”就是保信息安全。无论云计算的应用还是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让企业内网的物理边界逐渐消失;现阶段大多数安全体系将权限管理力度做到了系统级,但没有到数据级,也很难保障数据的绝对安全。

关键字:IOE数据安全谷歌Twitter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