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从国家战略看网络安全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芮必峰 张冰清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0-24 16:37:32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了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一个重点话题就是“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全面嵌入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变革。不少与互联网相关的概念、范畴发生了变化,“网络安全”问题也不例外。“网络安全”以往或被狭隘地理解为网络上的信息和言论对社会稳定造成的不良影响的问题。但在各行业、各领域在发展中全面融合互联网技术的今天,“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在新的技术环境下,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所强调的“网络安全”,正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的战略思维和部署。传统上国家安全主要指领土、政权、军事三大领域的安全,并不涉及网络安全。但随着网络技术在各行业的融入,网络安全领域的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增多,而传统手段、措施又难以应对这些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安全就成为了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和基本保障。

在9月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就曾指出,“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点攻击的目标”。

事实上,国际社会上利用网络监控和黑客技术窃取机密、危害别国主权的事件早已开始出现。网络安全防线一旦被攻破,就谈不上国家安全。2010年,伊朗布什尔核电站遭到可以夺取核心设备控制权的“震网”病毒攻击,数万终端感染病毒。离心机失控后不断加速并导致毁损,两成左右的离心机不得不报废。同时产生放射性物质泄漏等衍生问题。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计算机病毒对国家安全危害极大,而“震网”还只不过是首次被公开的原型病毒。

这类针对重要控制系统的攻击离我们也并不遥远:2015年2月,江苏省公安厅发布的特急通知称海康威视生产的监控设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部分设备已经被境外IP地址控制。

尽管互联网本身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其运行仍然依靠通用的协议、规则和技术。在网络技术上掌握优势,就意味着有机会主导网络生态,进而掌控各种核心信息。2015年4月,网络间谍活动APT30曝光。APT30主要窃取东南亚地区和印度的政府、企业、新闻媒体方面的机密信息,而且已经进行了十年之久;众所周知的“棱镜门”之后,陆续有新的斯诺登文件曝光,其中就包括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英国通信总部曾秘密实施的“弧线”计划——对俄罗斯、中国、芬兰、捷克等国的23家网络安全公司进行监控,寻找规避这些国家的各种反病毒软件的方法,为开展网络攻击行动提供依据。

网络安全的技术水平和核心技术的原创能力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安全的基本系数。因此习总书记也在讲话中再次提出维护“互联网主权”,即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

在新技术环境下,网络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保障。2016年年中,我国已有7亿网民,互联网使用率超过五成。相对于传统传播方式,网络传播有全新的传播特征:去中心化、互动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融媒体化,等等。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很难将传统的信息传播手段直接套在网络传播之中。这就要求在网络时代,真正了解网络的特点、针对网络的特点进行传播活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总书记强调了“学网、懂网、用网”,强调了引导良性互动、提高网络安全能力对网络安全的战略意义。以往对网络安全多着重于防控极端言论和防止威胁社会稳定的网络动员,习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则把重点落在了“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听民意、惠民生、解民忧”,要求认识到“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强调的不是应对危机,而是从国家和政府的层面正确认识网络、积极使用网络,以引导社会良性互动、改进社会治理模式,从而“提高维护网络空间安全能力”。

有效地使用网络了解民意、引导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预防威胁社会稳定的极端言论和网络动员。以已经推行数年的政务微博为例,“江宁公安在线”等政务微博博主真正了解了网络和网络文化的特点,积极地使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狙击谣言和极端言论,营造出了良好的互动氛围。“江宁公安在线”的关注者已达193万,其发送的辟谣、案情公开和普法性质的微博都取得了相当高的关注度和良好的传播效果。

从“防控”到“学网、懂网、用网”,背后是对“网络安全”认识的深化。保护网络安全不仅仅是监控环境、避免风险,其根本应当是提高自身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能力。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保障网络安全,进而维系社会稳定。

关键字:网络安全战略思维国家战略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x 从国家战略看网络安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从国家战略看网络安全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芮必峰 张冰清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0-24 16:37:32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了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一个重点话题就是“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全面嵌入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变革。不少与互联网相关的概念、范畴发生了变化,“网络安全”问题也不例外。“网络安全”以往或被狭隘地理解为网络上的信息和言论对社会稳定造成的不良影响的问题。但在各行业、各领域在发展中全面融合互联网技术的今天,“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在新的技术环境下,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所强调的“网络安全”,正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的战略思维和部署。传统上国家安全主要指领土、政权、军事三大领域的安全,并不涉及网络安全。但随着网络技术在各行业的融入,网络安全领域的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增多,而传统手段、措施又难以应对这些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安全就成为了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和基本保障。

在9月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就曾指出,“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点攻击的目标”。

事实上,国际社会上利用网络监控和黑客技术窃取机密、危害别国主权的事件早已开始出现。网络安全防线一旦被攻破,就谈不上国家安全。2010年,伊朗布什尔核电站遭到可以夺取核心设备控制权的“震网”病毒攻击,数万终端感染病毒。离心机失控后不断加速并导致毁损,两成左右的离心机不得不报废。同时产生放射性物质泄漏等衍生问题。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计算机病毒对国家安全危害极大,而“震网”还只不过是首次被公开的原型病毒。

这类针对重要控制系统的攻击离我们也并不遥远:2015年2月,江苏省公安厅发布的特急通知称海康威视生产的监控设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部分设备已经被境外IP地址控制。

尽管互联网本身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其运行仍然依靠通用的协议、规则和技术。在网络技术上掌握优势,就意味着有机会主导网络生态,进而掌控各种核心信息。2015年4月,网络间谍活动APT30曝光。APT30主要窃取东南亚地区和印度的政府、企业、新闻媒体方面的机密信息,而且已经进行了十年之久;众所周知的“棱镜门”之后,陆续有新的斯诺登文件曝光,其中就包括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英国通信总部曾秘密实施的“弧线”计划——对俄罗斯、中国、芬兰、捷克等国的23家网络安全公司进行监控,寻找规避这些国家的各种反病毒软件的方法,为开展网络攻击行动提供依据。

网络安全的技术水平和核心技术的原创能力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安全的基本系数。因此习总书记也在讲话中再次提出维护“互联网主权”,即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

在新技术环境下,网络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保障。2016年年中,我国已有7亿网民,互联网使用率超过五成。相对于传统传播方式,网络传播有全新的传播特征:去中心化、互动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融媒体化,等等。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很难将传统的信息传播手段直接套在网络传播之中。这就要求在网络时代,真正了解网络的特点、针对网络的特点进行传播活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总书记强调了“学网、懂网、用网”,强调了引导良性互动、提高网络安全能力对网络安全的战略意义。以往对网络安全多着重于防控极端言论和防止威胁社会稳定的网络动员,习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则把重点落在了“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听民意、惠民生、解民忧”,要求认识到“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强调的不是应对危机,而是从国家和政府的层面正确认识网络、积极使用网络,以引导社会良性互动、改进社会治理模式,从而“提高维护网络空间安全能力”。

有效地使用网络了解民意、引导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预防威胁社会稳定的极端言论和网络动员。以已经推行数年的政务微博为例,“江宁公安在线”等政务微博博主真正了解了网络和网络文化的特点,积极地使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狙击谣言和极端言论,营造出了良好的互动氛围。“江宁公安在线”的关注者已达193万,其发送的辟谣、案情公开和普法性质的微博都取得了相当高的关注度和良好的传播效果。

从“防控”到“学网、懂网、用网”,背后是对“网络安全”认识的深化。保护网络安全不仅仅是监控环境、避免风险,其根本应当是提高自身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能力。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保障网络安全,进而维系社会稳定。

关键字:网络安全战略思维国家战略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