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不变革治理体系,安全都没保障,所谓“互联网自由”只能沦为空谈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阙天舒 李虹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2-05 17:10:42 本文摘自:上观新闻

摘要:“全球治理观”用中国智慧提出了解决网络安全的设想。

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大会发来的贺信中指出,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互联网发展也给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全球治理观”的提出表明中国既要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治理体系,还要为全球网络空间的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共建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全球网络安全治理之路。

全球网络安全已经进入“大安全时代”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全球化程度迅速加深,网络空间已发展成为继海、陆、空和外太空之外国家角力的“第五疆域”,正演变为新一轮国家间竞争与博弈的焦点。目前全球网络安全已经进入“大安全时代”,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不再仅仅局限于网络本身的安全,还可能上升为国家的信息安全。事实上,今天互联网跟全球社会已经融为一体,网络空间的任何安全问题都会直接映射到现实世界的安全中,并深刻影响着现实社会的运转。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将自己置身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之外,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凭一己之力独占网络空间的治理霸权,构建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需要各国携手同行,共同努力

当前国际网络空间的治理规范主要以各国签订的条约或国际组织的决议为主,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也不具备执行强制力,无法达到全球治理的效果。网络安全具备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五大特征,看似无懈可击,实则不堪一击,计算机系统的天然缺陷和人类的贪婪欲念使得网络安全变得漏洞百出,若无可供执行的强制国际规范,网络空间安全将岌岌可危,严重威胁到各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领域。例如2017年5月份全球爆发的勒索病毒,不仅破坏了很多高价值的数据,而且直接导致很多国家的基础设施无法正常运行。信息时代各国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只有在了解和尊重对方在网络空间领域内的重大利益和核心关切的基础上,合力推动网络空间新秩序的构建,才能保障本国的网络安全及全球秩序的稳定。

全球网络空间安全面临哪些治理困境?

全球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才能真正实现,然而当前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中却面临着国家网络主权、网络空间的技术资源等方面的差异难题。

 

首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网络空间主权认知上存在差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主张“互联网自由”理念,反对国家对互联网的管制,美国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欧盟的《网络安全战略》都坚守“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这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否定了网络空间下各主权国家网络治理的合法性;以中俄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主张网络有主权,奉行防御性的网络空间战略,认为强化网络主权概念可确保网络主权保护部门承担起守卫国家网络疆界、捍卫国家网络主权的使命,这一原则贯穿中国《网络安全法》的始终。由于网络发展中国家并不掌握核心资源,如果网络主权再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国家安全将岌岌可危。

其次,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垄断性特征,当前国际网络体系中获益最大的是美国等少数网络发达国家,它们一直实际掌控着全球互联网领域的话语权。目前,全球共有的13台根服务器中有12台在美国,全球信息的核心节点周转在美国且全球大部分用户经常使用的软硬件设备均来自于美国,其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拥有绝对优势。“棱镜门”事件及其后来曝光的“巧言”计划,均展示了美国等网络发达国家在网络监控、海量数据的挖掘、收集和分析技术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也暴露了其他国家在网络空间中的软肋。在全球网络治理格局中,新兴国家公司弱小、技术落后、资本缺乏,巨大的技术鸿沟使得网络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一直无法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中得到体现。

“中国方案”引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

习近平在给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全球网络空间有效治理的,网络安全挑战客观上要求国际社会将网络空间视为人类共生共存的空间,世界各国应该联合构建一个统一联动的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机制和合作框架。

 

“中国方案”提倡全球网络空间实行“政府主导、多边参与、共享共治”、突出人类共同福祉的治理模式,主张遵循全球化的规律,平衡各方利益关切,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党的十九大把“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视野和天下情怀,也证明了中国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自身在全球网络空间的战略使命和机遇。

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反对网络霸权,中国“共享共治”的全球互联网治理方案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主张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构建共享共治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安全共享和风险挑战需要全球共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对于中国来说,首先应该通过国际合作机制积极贡献“中国治理”方案,寻求具有相似治理主张的主权国家,加强与周边国家联合提供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公共产品,搭建与“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相类似的国际合作平台;其次,中国作为全世界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不仅要扮演好参与全球网络空间规则制定的重大角色,还要积极主动构建以中国为主场的活动平台,已连续举办四届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政府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搭建由中国主导的全球互联网治理机制平台,积极创造并主动掌握网络空间治理议题的设置权,成为具有自主权力的话语参与者。

 

“全球治理观”用中国智慧提出了解决网络安全的设想。未来,我们应把握历史机遇,勇立时代潮头,为推动全球网络空间和平安全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

 

(作者分别为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科研行政助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文字编辑:王珍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徐佳敏

关键字:主场全球网络全球互联网

本文摘自:上观新闻

x 不变革治理体系,安全都没保障,所谓“互联网自由”只能沦为空谈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不变革治理体系,安全都没保障,所谓“互联网自由”只能沦为空谈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阙天舒 李虹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2-05 17:10:42 本文摘自:上观新闻

摘要:“全球治理观”用中国智慧提出了解决网络安全的设想。

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大会发来的贺信中指出,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互联网发展也给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全球治理观”的提出表明中国既要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治理体系,还要为全球网络空间的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共建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全球网络安全治理之路。

全球网络安全已经进入“大安全时代”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全球化程度迅速加深,网络空间已发展成为继海、陆、空和外太空之外国家角力的“第五疆域”,正演变为新一轮国家间竞争与博弈的焦点。目前全球网络安全已经进入“大安全时代”,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不再仅仅局限于网络本身的安全,还可能上升为国家的信息安全。事实上,今天互联网跟全球社会已经融为一体,网络空间的任何安全问题都会直接映射到现实世界的安全中,并深刻影响着现实社会的运转。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将自己置身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之外,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凭一己之力独占网络空间的治理霸权,构建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需要各国携手同行,共同努力

当前国际网络空间的治理规范主要以各国签订的条约或国际组织的决议为主,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也不具备执行强制力,无法达到全球治理的效果。网络安全具备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五大特征,看似无懈可击,实则不堪一击,计算机系统的天然缺陷和人类的贪婪欲念使得网络安全变得漏洞百出,若无可供执行的强制国际规范,网络空间安全将岌岌可危,严重威胁到各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领域。例如2017年5月份全球爆发的勒索病毒,不仅破坏了很多高价值的数据,而且直接导致很多国家的基础设施无法正常运行。信息时代各国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只有在了解和尊重对方在网络空间领域内的重大利益和核心关切的基础上,合力推动网络空间新秩序的构建,才能保障本国的网络安全及全球秩序的稳定。

全球网络空间安全面临哪些治理困境?

全球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才能真正实现,然而当前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中却面临着国家网络主权、网络空间的技术资源等方面的差异难题。

 

首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网络空间主权认知上存在差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主张“互联网自由”理念,反对国家对互联网的管制,美国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欧盟的《网络安全战略》都坚守“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这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否定了网络空间下各主权国家网络治理的合法性;以中俄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主张网络有主权,奉行防御性的网络空间战略,认为强化网络主权概念可确保网络主权保护部门承担起守卫国家网络疆界、捍卫国家网络主权的使命,这一原则贯穿中国《网络安全法》的始终。由于网络发展中国家并不掌握核心资源,如果网络主权再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国家安全将岌岌可危。

其次,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垄断性特征,当前国际网络体系中获益最大的是美国等少数网络发达国家,它们一直实际掌控着全球互联网领域的话语权。目前,全球共有的13台根服务器中有12台在美国,全球信息的核心节点周转在美国且全球大部分用户经常使用的软硬件设备均来自于美国,其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拥有绝对优势。“棱镜门”事件及其后来曝光的“巧言”计划,均展示了美国等网络发达国家在网络监控、海量数据的挖掘、收集和分析技术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也暴露了其他国家在网络空间中的软肋。在全球网络治理格局中,新兴国家公司弱小、技术落后、资本缺乏,巨大的技术鸿沟使得网络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一直无法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中得到体现。

“中国方案”引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

习近平在给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全球网络空间有效治理的,网络安全挑战客观上要求国际社会将网络空间视为人类共生共存的空间,世界各国应该联合构建一个统一联动的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机制和合作框架。

 

“中国方案”提倡全球网络空间实行“政府主导、多边参与、共享共治”、突出人类共同福祉的治理模式,主张遵循全球化的规律,平衡各方利益关切,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党的十九大把“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视野和天下情怀,也证明了中国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自身在全球网络空间的战略使命和机遇。

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反对网络霸权,中国“共享共治”的全球互联网治理方案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主张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构建共享共治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安全共享和风险挑战需要全球共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对于中国来说,首先应该通过国际合作机制积极贡献“中国治理”方案,寻求具有相似治理主张的主权国家,加强与周边国家联合提供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公共产品,搭建与“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相类似的国际合作平台;其次,中国作为全世界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不仅要扮演好参与全球网络空间规则制定的重大角色,还要积极主动构建以中国为主场的活动平台,已连续举办四届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政府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搭建由中国主导的全球互联网治理机制平台,积极创造并主动掌握网络空间治理议题的设置权,成为具有自主权力的话语参与者。

 

“全球治理观”用中国智慧提出了解决网络安全的设想。未来,我们应把握历史机遇,勇立时代潮头,为推动全球网络空间和平安全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

 

(作者分别为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科研行政助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文字编辑:王珍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徐佳敏

关键字:主场全球网络全球互联网

本文摘自:上观新闻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