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保护企业免受网络钓鱼攻击的五个关键步骤

责任编辑:cres 作者:Chris Watkin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2-08-23 14:27:5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事实证明,一些严重的网络犯罪往往是由于微小的缺陷而引发的。网络犯罪分子依靠企业安全防御中的这一缺陷(通常是员工本身)发起攻击。只需查看每年发生的网络钓鱼攻击的数量和规模就可以了解这一点。根据研究机构在2021年的调查,83%的企业报告遭遇了网络钓鱼攻击。预计2022年将发生60亿次攻击。
 
网络钓鱼防御措施通常是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以帮助他们发现网络钓鱼电子邮件。赋予员工权力当然是一项关键战略。但员工教育只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本文介绍了企业如何使用技术措施以及报告流程来扩大其防御范围,以尽量减少网络攻击带来的负面影响。
 
糟糕的网络钓鱼攻击
 
网络钓鱼攻击是指黑客发起基于电子邮件的攻击,其目的是获取用户凭据,以便他们能够在企业网络中立足,并利用该立足点利用数据或索要赎金。网络犯罪分子使用欺骗策略来诱使用户点击一个链接,该链接会启动恶意软件或让用户泄露用户名、电子邮件地址或密码等详细信息。
 
网络钓鱼电子邮件攻击日前猖獗,如果网络钓鱼活动传播给足够多的用户(通常为数百万个),则会增加攻击成功的机会。此类数据泄露不仅会导致企业数据丢失,还会因客户信任度和市场价值下降而导致收入损失。
 
以下是加强企业网络防御的五个步骤,这些步骤应与有效的员工培训相结合。
 
1.防止网络钓鱼电子邮件到达员工的邮箱
 
无论是人工检查还是通过基于云的电子邮件提供商进行检查,确保过滤或阻止服务足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将其应用于所有用户的帐户。
 
过滤服务会将它们发送到垃圾文件夹,而阻止服务将阻止电子邮件完全传递给用户。这取决于发件人的IP地址、域名、附件类型或是否检测到恶意软件。
 
2.像黑客一样思考
 
在通常情况下,像黑客一样思考是发现黑客的最佳方法,这涉及了解网络钓鱼对企业构成威胁的性质。可以考虑这些问题:黑客想从员工那里得到什么?哪些部门正在管理最敏感的流程(例如产品开发或财务),这些流程会被黑客模仿吗?
 
3.使特定流程更具弹性
 
这涉及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如果要处理大量外部电子邮件请求,尝试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例如短信或电话来验证发件人。
 
与其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附件,不如使用不同的登录方法或通过云中的访问控制帐户(例如Dropbox或Microsoft Teams)共享文件。
 
4.采用零容忍的安全文化
 
现实一点很重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100%地发现网络钓鱼电子邮件。近年来,网络钓鱼电子邮件攻击变得更加复杂。
 
零信任是“保护每个人,验证一切”的方式。每个访问网络的用户和设备都是潜在的威胁。零信任政策要求员工对收件箱中的所有内容保持适当的怀疑态度。这种安全文化将为员工提供更广泛的安全网络,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信任,同时提高弹性。
 
5.鼓励透明度并确保易于报告
 
在通常情况下,需要改进的是企业内的网络钓鱼文化。与其指责员工犯错,不如培养一种意识、支持和行动的文化。如果员工觉得他们会因为没有发现网络钓鱼电子邮件或犯错而受到谴责,他们可能不会及时报告,或者根本不会报告。
 
当员工认为网络钓鱼电子邮件已通过企业的安全技术进行防御时,可以实施易于遵循的流程。一旦遭到网络钓鱼电子邮件攻击,需要确保员工知道如何采取行动,这样他们就会受到鼓舞,并再次重复该练习。此外,要创造一个让员工不怕要求获得支持以发现网络钓鱼攻击的环境。
 
参与企业的意识和报告文化都应该成为员工更广泛的安全习惯的一部分,其中还包括密码管理、可移动媒体的使用、远程工作实践等。企业应该积极鼓励这样做,以确保维护其网络安全。
 
结语
 
教育、模拟、透明度和有效的安全报告以及技术领先的安全工具的结合,这些对于创建零信任是必要的。从技术角度来看,这可能涉及多因素身份验证、VPN、文件加密和更新硬件。它们结合在一起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网络环境。
 
现实情况是,总会有威胁潜入企业的安全层。但是,如果企业拥有必要的安全技术、员工教育和强大的零信任文化,那么识别和报告威胁就成为每个人的本能。
 
关于企业网D1net(www.d1net.com):
 
国内主流的to B IT门户,同时在运营国内最大的甲方CIO专家库和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信众智(www.cioall.com)。同时运营18个IT行业公众号(微信搜索D1net即可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转载需注明出处为:企业网D1Net,如果不注明出处,企业网D1Net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关键字:安全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保护企业免受网络钓鱼攻击的五个关键步骤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保护企业免受网络钓鱼攻击的五个关键步骤

责任编辑:cres 作者:Chris Watkin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2-08-23 14:27:5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事实证明,一些严重的网络犯罪往往是由于微小的缺陷而引发的。网络犯罪分子依靠企业安全防御中的这一缺陷(通常是员工本身)发起攻击。只需查看每年发生的网络钓鱼攻击的数量和规模就可以了解这一点。根据研究机构在2021年的调查,83%的企业报告遭遇了网络钓鱼攻击。预计2022年将发生60亿次攻击。
 
网络钓鱼防御措施通常是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以帮助他们发现网络钓鱼电子邮件。赋予员工权力当然是一项关键战略。但员工教育只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本文介绍了企业如何使用技术措施以及报告流程来扩大其防御范围,以尽量减少网络攻击带来的负面影响。
 
糟糕的网络钓鱼攻击
 
网络钓鱼攻击是指黑客发起基于电子邮件的攻击,其目的是获取用户凭据,以便他们能够在企业网络中立足,并利用该立足点利用数据或索要赎金。网络犯罪分子使用欺骗策略来诱使用户点击一个链接,该链接会启动恶意软件或让用户泄露用户名、电子邮件地址或密码等详细信息。
 
网络钓鱼电子邮件攻击日前猖獗,如果网络钓鱼活动传播给足够多的用户(通常为数百万个),则会增加攻击成功的机会。此类数据泄露不仅会导致企业数据丢失,还会因客户信任度和市场价值下降而导致收入损失。
 
以下是加强企业网络防御的五个步骤,这些步骤应与有效的员工培训相结合。
 
1.防止网络钓鱼电子邮件到达员工的邮箱
 
无论是人工检查还是通过基于云的电子邮件提供商进行检查,确保过滤或阻止服务足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将其应用于所有用户的帐户。
 
过滤服务会将它们发送到垃圾文件夹,而阻止服务将阻止电子邮件完全传递给用户。这取决于发件人的IP地址、域名、附件类型或是否检测到恶意软件。
 
2.像黑客一样思考
 
在通常情况下,像黑客一样思考是发现黑客的最佳方法,这涉及了解网络钓鱼对企业构成威胁的性质。可以考虑这些问题:黑客想从员工那里得到什么?哪些部门正在管理最敏感的流程(例如产品开发或财务),这些流程会被黑客模仿吗?
 
3.使特定流程更具弹性
 
这涉及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如果要处理大量外部电子邮件请求,尝试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例如短信或电话来验证发件人。
 
与其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附件,不如使用不同的登录方法或通过云中的访问控制帐户(例如Dropbox或Microsoft Teams)共享文件。
 
4.采用零容忍的安全文化
 
现实一点很重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100%地发现网络钓鱼电子邮件。近年来,网络钓鱼电子邮件攻击变得更加复杂。
 
零信任是“保护每个人,验证一切”的方式。每个访问网络的用户和设备都是潜在的威胁。零信任政策要求员工对收件箱中的所有内容保持适当的怀疑态度。这种安全文化将为员工提供更广泛的安全网络,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信任,同时提高弹性。
 
5.鼓励透明度并确保易于报告
 
在通常情况下,需要改进的是企业内的网络钓鱼文化。与其指责员工犯错,不如培养一种意识、支持和行动的文化。如果员工觉得他们会因为没有发现网络钓鱼电子邮件或犯错而受到谴责,他们可能不会及时报告,或者根本不会报告。
 
当员工认为网络钓鱼电子邮件已通过企业的安全技术进行防御时,可以实施易于遵循的流程。一旦遭到网络钓鱼电子邮件攻击,需要确保员工知道如何采取行动,这样他们就会受到鼓舞,并再次重复该练习。此外,要创造一个让员工不怕要求获得支持以发现网络钓鱼攻击的环境。
 
参与企业的意识和报告文化都应该成为员工更广泛的安全习惯的一部分,其中还包括密码管理、可移动媒体的使用、远程工作实践等。企业应该积极鼓励这样做,以确保维护其网络安全。
 
结语
 
教育、模拟、透明度和有效的安全报告以及技术领先的安全工具的结合,这些对于创建零信任是必要的。从技术角度来看,这可能涉及多因素身份验证、VPN、文件加密和更新硬件。它们结合在一起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网络环境。
 
现实情况是,总会有威胁潜入企业的安全层。但是,如果企业拥有必要的安全技术、员工教育和强大的零信任文化,那么识别和报告威胁就成为每个人的本能。
 
关于企业网D1net(www.d1net.com):
 
国内主流的to B IT门户,同时在运营国内最大的甲方CIO专家库和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信众智(www.cioall.com)。同时运营18个IT行业公众号(微信搜索D1net即可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转载需注明出处为:企业网D1Net,如果不注明出处,企业网D1Net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关键字:安全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