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企业动态 → 正文

“云原生”时代如何做好数据保护?

责任编辑:zhaoxiaoqin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1-04-25 14:55:25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从“上云”到“云上”,以“云原生”为普遍IT架构的中国企业,资产完成了一次跳跃——即形成“数据就是生产资料,AI就是生产力,区块链即为生产关系,"的新生产要素和商业模式,不论数据、应用程序、资产、都将以数字的方式存在于云端。此时,如果没有备份你的数据将无法恢复,你将可能一无所有。

 
         这不是危言耸听,《Veeam 2021数据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发现:新冠疫情对数字变革 (DX)支出产生了重大影响,40%的全球组织认为经济不确定性是未来12个月实施数字变革的最大障碍,去年有三分之一的组织延缓或停止了各项举措。同时,调研显示,有58%的数据备份失败,这将阻碍企业为应对经济不确定所进行的一系列数字化变革。

加速的数据变革与堪忧的数据保护

        Veeam企业战略副总裁Dave Russell表示:“如何在高度多样化的运营环境中确保数据安全,成为企业高管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企业为了应对疫情和维持经营,将数字化变革提到了主要议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最终的目标是什么?非常确定的是:一定和数据相关。《报告》显示:在中国有超过半数(57%)的组织加快了它们的数字变革。企业需要快速地获取数据,才能使DevOps,开发等功能得以实现。“

       ”然而,数据管理和保护的方式却削弱他们实施变革的能力。《报告》中显示:有97%的中国组织表示,其当前的数字变革举措面临阻力,进展的主要障碍包括:有55%的人认为疫情期间仅能维持运营 ;有55%人认为过于依赖传统的IT系统;而有58%的人认为IT人员还存在很大技能差距 ;同时16%的组织还没有进行数据备份。“

         Dave Russell表示认为,“这些方面的不足没有解决之前,组织将很难实施真正的转型。“同样,《报告》也印证了Dave Russell的这种判断:82% 的组织认为其在及时恢复应用程序方面存在问题。77%的人认为其数据备份频率没有达到业务可容忍的服务等级协议(SLA)要求(即潜在数据丢失量),因此面临着巨大风险(易受攻击)。

增强云上数据保护能力

         《报告》发现:未来两年,大部分组织希望逐渐、持续地减少物理服务器,维持、巩固虚拟基础设施,并采用“云优先”策略。这意味着,到2023年一半的生产工作负载将由云托管,迫使大部分组织重新设计适应新生产形势的数据保护策略。云北非也在快速增长。企业的备份解决方案正在从本地转移到云端,由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到2023年,这一比例预计将从2020年的29%增加到46%。

 
          为此Veeam为这样的改变做好了准备。在最新发布的V11版本中,通过内置的连续数据保护(CDP),消除Tier-1 VMware工作负载的停机风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丢失,并即时恢复到最新状态或所需时间点,提供最佳的恢复点目标(RPO)。

       支持AWS S3 Glacier和Azure Blob归档——即可以利用Veeam拓展式备份存储库( Veeam Scale-out Backup Repository™ )归档层的端到端备份生命周期管理,将长期数据归档和保留的成本降低 20 倍,对 Amazon S3 Glacier(包括 Glacier Deep Archive)和Microsoft Azure 归档存储以新的原生支持替换手动磁带管理。同时用户可利用Google Cloud Storage为云对象存储目标提供保护。

        通过Veeam Availability Suite™ v11将Veeam Backup & Replication v11的扩展备份和恢复功能与Veeam ONE™ v11的监控、报告和分析功能相结合,能为企业提供完整的数据保护和可视化,客户能在多云环境中实现数据可用性、可视性以及实现数据治理。通过可将灾难恢复软件包对站点恢复自动化和灾难恢复进行测试,以确保业务连续性。

        值得一提的是,Veeam将备份标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据Veeam中国区总经理张弘介绍:“Veeam在原本的3-2-1的黄金法则之外,即数据需要有三个副本,用两个不同的介质保留数据,其中一份保存在异地,提升为3-2-1-1-0标准。即在异地基础之上,提供一个离线的冷备份。冷备份除了可以加密,还进行了物理隔离,更好的保障数据的安全。通过空气隔离的方式来实现完全物理隔离,如果其中一份受到侵害,在另一份里依然存有完好的数据。”

关键字:数据保护云原生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云原生”时代如何做好数据保护?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企业动态 → 正文

“云原生”时代如何做好数据保护?

责任编辑:zhaoxiaoqin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1-04-25 14:55:25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从“上云”到“云上”,以“云原生”为普遍IT架构的中国企业,资产完成了一次跳跃——即形成“数据就是生产资料,AI就是生产力,区块链即为生产关系,"的新生产要素和商业模式,不论数据、应用程序、资产、都将以数字的方式存在于云端。此时,如果没有备份你的数据将无法恢复,你将可能一无所有。

 
         这不是危言耸听,《Veeam 2021数据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发现:新冠疫情对数字变革 (DX)支出产生了重大影响,40%的全球组织认为经济不确定性是未来12个月实施数字变革的最大障碍,去年有三分之一的组织延缓或停止了各项举措。同时,调研显示,有58%的数据备份失败,这将阻碍企业为应对经济不确定所进行的一系列数字化变革。

加速的数据变革与堪忧的数据保护

        Veeam企业战略副总裁Dave Russell表示:“如何在高度多样化的运营环境中确保数据安全,成为企业高管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企业为了应对疫情和维持经营,将数字化变革提到了主要议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最终的目标是什么?非常确定的是:一定和数据相关。《报告》显示:在中国有超过半数(57%)的组织加快了它们的数字变革。企业需要快速地获取数据,才能使DevOps,开发等功能得以实现。“

       ”然而,数据管理和保护的方式却削弱他们实施变革的能力。《报告》中显示:有97%的中国组织表示,其当前的数字变革举措面临阻力,进展的主要障碍包括:有55%的人认为疫情期间仅能维持运营 ;有55%人认为过于依赖传统的IT系统;而有58%的人认为IT人员还存在很大技能差距 ;同时16%的组织还没有进行数据备份。“

         Dave Russell表示认为,“这些方面的不足没有解决之前,组织将很难实施真正的转型。“同样,《报告》也印证了Dave Russell的这种判断:82% 的组织认为其在及时恢复应用程序方面存在问题。77%的人认为其数据备份频率没有达到业务可容忍的服务等级协议(SLA)要求(即潜在数据丢失量),因此面临着巨大风险(易受攻击)。

增强云上数据保护能力

         《报告》发现:未来两年,大部分组织希望逐渐、持续地减少物理服务器,维持、巩固虚拟基础设施,并采用“云优先”策略。这意味着,到2023年一半的生产工作负载将由云托管,迫使大部分组织重新设计适应新生产形势的数据保护策略。云北非也在快速增长。企业的备份解决方案正在从本地转移到云端,由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到2023年,这一比例预计将从2020年的29%增加到46%。

 
          为此Veeam为这样的改变做好了准备。在最新发布的V11版本中,通过内置的连续数据保护(CDP),消除Tier-1 VMware工作负载的停机风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丢失,并即时恢复到最新状态或所需时间点,提供最佳的恢复点目标(RPO)。

       支持AWS S3 Glacier和Azure Blob归档——即可以利用Veeam拓展式备份存储库( Veeam Scale-out Backup Repository™ )归档层的端到端备份生命周期管理,将长期数据归档和保留的成本降低 20 倍,对 Amazon S3 Glacier(包括 Glacier Deep Archive)和Microsoft Azure 归档存储以新的原生支持替换手动磁带管理。同时用户可利用Google Cloud Storage为云对象存储目标提供保护。

        通过Veeam Availability Suite™ v11将Veeam Backup & Replication v11的扩展备份和恢复功能与Veeam ONE™ v11的监控、报告和分析功能相结合,能为企业提供完整的数据保护和可视化,客户能在多云环境中实现数据可用性、可视性以及实现数据治理。通过可将灾难恢复软件包对站点恢复自动化和灾难恢复进行测试,以确保业务连续性。

        值得一提的是,Veeam将备份标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据Veeam中国区总经理张弘介绍:“Veeam在原本的3-2-1的黄金法则之外,即数据需要有三个副本,用两个不同的介质保留数据,其中一份保存在异地,提升为3-2-1-1-0标准。即在异地基础之上,提供一个离线的冷备份。冷备份除了可以加密,还进行了物理隔离,更好的保障数据的安全。通过空气隔离的方式来实现完全物理隔离,如果其中一份受到侵害,在另一份里依然存有完好的数据。”

关键字:数据保护云原生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