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服务器行业动态 → 正文

尊敬的“服务器”先生:您愿意升级为“交换机”么?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03 17:52:17 本文摘自:钛媒体

职场

现代通信网络中,交换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海量的数据到达这个信息节点,然后按照既定的规则,快速有效地传送到目的地。网络里的交换机就象一个组织里的管理者,把任务拆解分配给不同的人或者单元,并确保任务的完成。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硬件基础就是普通的服务器,只不过上层加载的是专用软件,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数据和信息交换的任务。如果数据量不大,IT系统中不必引入专用的交换机,通过自行开发的软件也能实现信息交互的目标。就象在一个小规模的组织里,或者完成一项不太复杂的任务,就不一定需要专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兼职就能完成了。

说到这里,揭开谜底:今天的话题不是技术,而是谈技术人员转管理岗的问题。

IT民工的进阶之旅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技术人员,往往从事具体而简单的技术工作,按部就班地完成好组织安排的事情。就像一台通用服务器,跑什么软件都可以,甚至还可以反复重装,调整岗位,从头再来。

随着技术经验和专业技能的积累,菜鸟长成了老手,码农升级为专家,技术人员要解决复杂些的问题。就像一台服务器上跑更复杂的软件,并且要完成多任务多进程处理,没有人再给你下达全部指令,需要你发挥自己的智慧,努力完成高难度任务。

再升级,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技术老手就成为了项目经理,去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类比IT领域,就是单机版服务器的性能已无法满足要求,需要多台服务器配合协同,需要在多台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的同步,完成信息流的组织与处理。

项目经理不仅要完成自身的技术工作,更要对任务的整体负责,是项目的大脑和指挥。优秀的项目经理必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对技术问题有全面了解、准确判断、及时应对,能适时调整任务分配和人员组织。

经历了这个阶段之后,很多优秀的技术人员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到底是继续搞技术专业,还是转型成为职业化的管理人员?

从通用服务器到专用交换机

做项目经理也需要管理能力,就象在一个小的IT系统里,虽不需要设立单独的通信服务器,但也要有通信模块或者专用程序,来完成数据交互的功能。可对于庞大的计算网络体系来说,需要非常多的服务器协同工作,靠“兼职”就搞不定了。

在规模较大的组织里,需要专职管理人员,他们做的工作就象交换机,要迅速、准确地进行任务的分配、信息的疏导、接口的适配、以及通信质量的保障。

一套普通的服务器,加载上专用的通信软件之后,就可以升级为一台交换机,而交换机的价格可比裸机贵多了,就象大部分组织中,在比较高的职位上,管理岗比技术人员待遇好。学而优则仕,技术做得好转管理,这是一条看起来很不错的路。

然而完成变化转型,并非转个身那么容易,只有舍得放弃,才可能涅槃重生。

对于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组织来说,管理者懂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本身就是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家。很多优秀的项目经理和技术专家,都对自己的专业有很深的感情,因此在转型成为纯粹的管理者之后,仍保持着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凡事愿意搞清楚、想明白,喜欢沉浸于学术研究和新业务新项目中。

成为专职管理者之后,工作的性质变了,就像专用的交换机,主要工作就是进行信息交互,而不是自己进行计算和数据处理。岗位职能变化后需要适应,如果管理者没有做好上情下达、多事务的处理、横向的沟通与协调,那么这个管理者就是不合格的。

一个人的精力和资源有限,对于转型成为管理者的技术专家来说,为了做好管理工作,有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设想一下,如果交换机在数据交换和通信控制方面总出问题,即使他的性能指标再好,也不敢买、不敢用啊。

随着级别的提升,管理者需要做的协调工作越来越多,他的时间和精力被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占用,越来越无暇钻研技术,就象一台在超大系统里运转的高端交换机,能把任务分发工作完成就很不容易了,不可能再由自己来进行复杂的分析处理。而在快速演进的行业里,只要脱离专业半年左右的时间,恐怕就难以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度,以及对业务的熟识度了。当对具体情况不再了如指掌的时候,你还会理直气壮地发表对某个技术问题的观点么?

这么看起来,似乎搞技术的并不适合搞管理。那么反过来看,不做管理的技术专家是不是就能高枕无忧了呢?技术在不断地升级进步,老旧的服务器不断被淘汰,如果性能跟不上发展,跑不动新软件,即使是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老款服务器,也会被扔掉的。

新款服务器基础好,性能高,对新软件的适应能力强;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还能发挥作用,老款的服务器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要么转型成为适应力更强的交换机,要么就不断提升自己的性能,不落伍不掉队。尊敬的服务器先生,再和您确认下:您愿意升级为交换机么?

关键字:服务器交换机信互动

本文摘自:钛媒体

x 尊敬的“服务器”先生:您愿意升级为“交换机”么?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服务器行业动态 → 正文

尊敬的“服务器”先生:您愿意升级为“交换机”么?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03 17:52:17 本文摘自:钛媒体

职场

现代通信网络中,交换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海量的数据到达这个信息节点,然后按照既定的规则,快速有效地传送到目的地。网络里的交换机就象一个组织里的管理者,把任务拆解分配给不同的人或者单元,并确保任务的完成。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硬件基础就是普通的服务器,只不过上层加载的是专用软件,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数据和信息交换的任务。如果数据量不大,IT系统中不必引入专用的交换机,通过自行开发的软件也能实现信息交互的目标。就象在一个小规模的组织里,或者完成一项不太复杂的任务,就不一定需要专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兼职就能完成了。

说到这里,揭开谜底:今天的话题不是技术,而是谈技术人员转管理岗的问题。

IT民工的进阶之旅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技术人员,往往从事具体而简单的技术工作,按部就班地完成好组织安排的事情。就像一台通用服务器,跑什么软件都可以,甚至还可以反复重装,调整岗位,从头再来。

随着技术经验和专业技能的积累,菜鸟长成了老手,码农升级为专家,技术人员要解决复杂些的问题。就像一台服务器上跑更复杂的软件,并且要完成多任务多进程处理,没有人再给你下达全部指令,需要你发挥自己的智慧,努力完成高难度任务。

再升级,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技术老手就成为了项目经理,去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类比IT领域,就是单机版服务器的性能已无法满足要求,需要多台服务器配合协同,需要在多台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的同步,完成信息流的组织与处理。

项目经理不仅要完成自身的技术工作,更要对任务的整体负责,是项目的大脑和指挥。优秀的项目经理必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对技术问题有全面了解、准确判断、及时应对,能适时调整任务分配和人员组织。

经历了这个阶段之后,很多优秀的技术人员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到底是继续搞技术专业,还是转型成为职业化的管理人员?

从通用服务器到专用交换机

做项目经理也需要管理能力,就象在一个小的IT系统里,虽不需要设立单独的通信服务器,但也要有通信模块或者专用程序,来完成数据交互的功能。可对于庞大的计算网络体系来说,需要非常多的服务器协同工作,靠“兼职”就搞不定了。

在规模较大的组织里,需要专职管理人员,他们做的工作就象交换机,要迅速、准确地进行任务的分配、信息的疏导、接口的适配、以及通信质量的保障。

一套普通的服务器,加载上专用的通信软件之后,就可以升级为一台交换机,而交换机的价格可比裸机贵多了,就象大部分组织中,在比较高的职位上,管理岗比技术人员待遇好。学而优则仕,技术做得好转管理,这是一条看起来很不错的路。

然而完成变化转型,并非转个身那么容易,只有舍得放弃,才可能涅槃重生。

对于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组织来说,管理者懂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本身就是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家。很多优秀的项目经理和技术专家,都对自己的专业有很深的感情,因此在转型成为纯粹的管理者之后,仍保持着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凡事愿意搞清楚、想明白,喜欢沉浸于学术研究和新业务新项目中。

成为专职管理者之后,工作的性质变了,就像专用的交换机,主要工作就是进行信息交互,而不是自己进行计算和数据处理。岗位职能变化后需要适应,如果管理者没有做好上情下达、多事务的处理、横向的沟通与协调,那么这个管理者就是不合格的。

一个人的精力和资源有限,对于转型成为管理者的技术专家来说,为了做好管理工作,有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设想一下,如果交换机在数据交换和通信控制方面总出问题,即使他的性能指标再好,也不敢买、不敢用啊。

随着级别的提升,管理者需要做的协调工作越来越多,他的时间和精力被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占用,越来越无暇钻研技术,就象一台在超大系统里运转的高端交换机,能把任务分发工作完成就很不容易了,不可能再由自己来进行复杂的分析处理。而在快速演进的行业里,只要脱离专业半年左右的时间,恐怕就难以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度,以及对业务的熟识度了。当对具体情况不再了如指掌的时候,你还会理直气壮地发表对某个技术问题的观点么?

这么看起来,似乎搞技术的并不适合搞管理。那么反过来看,不做管理的技术专家是不是就能高枕无忧了呢?技术在不断地升级进步,老旧的服务器不断被淘汰,如果性能跟不上发展,跑不动新软件,即使是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老款服务器,也会被扔掉的。

新款服务器基础好,性能高,对新软件的适应能力强;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还能发挥作用,老款的服务器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要么转型成为适应力更强的交换机,要么就不断提升自己的性能,不落伍不掉队。尊敬的服务器先生,再和您确认下:您愿意升级为交换机么?

关键字:服务器交换机信互动

本文摘自:钛媒体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