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应用软件ERP → 正文

ERP系统二次开发的原因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6-23 15:51:06 本文摘自:数字化企业网

ERP实施过程中,由于各企业情况不同,必然会存在一些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情况,虽然系统通过参数调整可以满足部分需求,但很多情况下都需要改动原有程序、甚至需要修改原始数据库结构来满足需求。

ERP系统二次开发的原因

1.用户不接受新系统的操作习惯

ERP产品为了保持较强的通用性,功能跟流程的设置都是标准与规范的。但在实施时,除了业务流程等方面具有个性化需求外,还存在着一些不涉及业务流程的、由企业的特殊性而产生的操作习惯需求,而提出了大量的二次开发。

2.企业不规范的管理制度造成的特殊流程需求

大部分企业都想把现有的手工流程、手工作业全封不动的搬到ERP中去,而不分析规范化的流程与企业原有流程的优劣性,固执的坚持采用目前的管理手段、管理习惯,要进行必须二次开发来满足其需求。

3.ERP软件确实无法满足的需求

ERP系统属于行业通用软件,但每个企业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确实也存在着一些个性需求,要进行二次开发,既要吸纳软件中的先进管理思想,也要保持企业的特色。

4.接口需求

信息化建设涉及多套系统,如OA、电商平台等,而各系统的数据之间存在信息共享,有系统接口需求,二次开发也成为必然。

5.新的需求产生

随着项目实施的不断深入,企业人员对信息系统有了更深的了解,应用不断深入,对信息系统产品就会提出更多的要求,使系统更贴合企业运营。

ERP系统二次开发的可能带来的风险

1.过多二次开发会增加系统升级难度

ERP供应商会阶段性的对系统新功能进行完善与扩充,不断推出新版本。系统的升级只针对标准版,不会考虑到个性化和二次开发的部分,所以二次开发工作大部分要重新修改或者开发。

2.二次开发会降低系统稳定性

成熟ERP软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二次开发只对单一用户,某局部的更改往往因为满足特殊需求而没有考虑对全局的影响殃及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并且二次开发的测试和试运行时间有限,系统复杂度以及耦合度增大,降低系统的稳定性。

3.二次开发有时会偏离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初衷

二次开发需求往往会使ERP系统合理的逻辑屈服于企业固有的、习惯的工作方法,也会因提高不同部门员工使用系统的效率,而影响流程的稳定性。企业无法借鉴系统优化流程,学习先进管理模式。

4.二次开发增加ERP项目的成本

因为规模效应,产品软件的价格相对于其实施费用是偏低的。而二次开发只针对唯一用户,所以这些程序开发的全部成本由其承担,即使用企业自行二次开发,也要投入人力、物力,必然会增加ERP项目的成本。

ERP二次开发的风险控制

尽管各企业都有不同需求,但必须把握好二次开发的原则:实施ERP二次开发项目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的流程。因提升个别工作效率而会影响业务流程的稳定性,坚决不做;因工作效率提升,并未对业务流程以及管理水平有帮忙的开发,尽量少做。

1.对整个企业的业务进行规划,二次开发要有所取舍

对于制造企业,会涉及到CAD、PDM、CAPP、ERP、MES系统,并存在接口集成等,因此要根据企业情况,从整体考虑,而不是从某个功能点或某个业务部门去考虑。企业不应过多强调自身的特点,毕竟ERP中的管理流程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某些特殊之处是由企业流程自身的不合理产生的,应通过ERP的实施,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而不是一味修改软件以适应不合理的流程。

2.利用原有的“闲置”字段,避免改动数据库结构

对于会牵涉到新增字段而影响到原有数据库结构的开发,尽量利用系统原有的“闲置”字段,不要轻易新增字段或文件档案。如确实需要的要与原开发商进行确认,以避免二次开发与产品发展方向重叠或冲突,以降低日后版本升级的困扰。

3.不要随意修改核心代码,新功能最好自成模块

要严格遵守不修改核心代码这一原则。如果必须开发,则应尽量使二次开发的功能模块独立于原来的系统。这样当系统版本更新时,二次开发出来的模块无需修改或者只需较少的修改就可以应用于高版本系统。

4.建立二次开发的规范

二次开发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开发流程与标准。新扩充的字段、新建程序的命名制定统一规范,并且要预留扩充空间。公用组件不建议修改,程序的编写应采用继承的方式。

5.避免开发人员流失

培养一支既懂管理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队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韵重中之重。留住IT人才也是规避企业ERP二次开发风险的策略。

结语

企业ERP系统二次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ERP实施的成功率和实施效益具有参考价值,不仅要贴合企业管理,还要助力企业全面发展。

关键字:次��发ERP系统ERP项目

本文摘自:数字化企业网

x ERP系统二次开发的原因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企业应用软件ERP → 正文

ERP系统二次开发的原因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6-23 15:51:06 本文摘自:数字化企业网

ERP实施过程中,由于各企业情况不同,必然会存在一些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情况,虽然系统通过参数调整可以满足部分需求,但很多情况下都需要改动原有程序、甚至需要修改原始数据库结构来满足需求。

ERP系统二次开发的原因

1.用户不接受新系统的操作习惯

ERP产品为了保持较强的通用性,功能跟流程的设置都是标准与规范的。但在实施时,除了业务流程等方面具有个性化需求外,还存在着一些不涉及业务流程的、由企业的特殊性而产生的操作习惯需求,而提出了大量的二次开发。

2.企业不规范的管理制度造成的特殊流程需求

大部分企业都想把现有的手工流程、手工作业全封不动的搬到ERP中去,而不分析规范化的流程与企业原有流程的优劣性,固执的坚持采用目前的管理手段、管理习惯,要进行必须二次开发来满足其需求。

3.ERP软件确实无法满足的需求

ERP系统属于行业通用软件,但每个企业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确实也存在着一些个性需求,要进行二次开发,既要吸纳软件中的先进管理思想,也要保持企业的特色。

4.接口需求

信息化建设涉及多套系统,如OA、电商平台等,而各系统的数据之间存在信息共享,有系统接口需求,二次开发也成为必然。

5.新的需求产生

随着项目实施的不断深入,企业人员对信息系统有了更深的了解,应用不断深入,对信息系统产品就会提出更多的要求,使系统更贴合企业运营。

ERP系统二次开发的可能带来的风险

1.过多二次开发会增加系统升级难度

ERP供应商会阶段性的对系统新功能进行完善与扩充,不断推出新版本。系统的升级只针对标准版,不会考虑到个性化和二次开发的部分,所以二次开发工作大部分要重新修改或者开发。

2.二次开发会降低系统稳定性

成熟ERP软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二次开发只对单一用户,某局部的更改往往因为满足特殊需求而没有考虑对全局的影响殃及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并且二次开发的测试和试运行时间有限,系统复杂度以及耦合度增大,降低系统的稳定性。

3.二次开发有时会偏离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初衷

二次开发需求往往会使ERP系统合理的逻辑屈服于企业固有的、习惯的工作方法,也会因提高不同部门员工使用系统的效率,而影响流程的稳定性。企业无法借鉴系统优化流程,学习先进管理模式。

4.二次开发增加ERP项目的成本

因为规模效应,产品软件的价格相对于其实施费用是偏低的。而二次开发只针对唯一用户,所以这些程序开发的全部成本由其承担,即使用企业自行二次开发,也要投入人力、物力,必然会增加ERP项目的成本。

ERP二次开发的风险控制

尽管各企业都有不同需求,但必须把握好二次开发的原则:实施ERP二次开发项目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的流程。因提升个别工作效率而会影响业务流程的稳定性,坚决不做;因工作效率提升,并未对业务流程以及管理水平有帮忙的开发,尽量少做。

1.对整个企业的业务进行规划,二次开发要有所取舍

对于制造企业,会涉及到CAD、PDM、CAPP、ERP、MES系统,并存在接口集成等,因此要根据企业情况,从整体考虑,而不是从某个功能点或某个业务部门去考虑。企业不应过多强调自身的特点,毕竟ERP中的管理流程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某些特殊之处是由企业流程自身的不合理产生的,应通过ERP的实施,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而不是一味修改软件以适应不合理的流程。

2.利用原有的“闲置”字段,避免改动数据库结构

对于会牵涉到新增字段而影响到原有数据库结构的开发,尽量利用系统原有的“闲置”字段,不要轻易新增字段或文件档案。如确实需要的要与原开发商进行确认,以避免二次开发与产品发展方向重叠或冲突,以降低日后版本升级的困扰。

3.不要随意修改核心代码,新功能最好自成模块

要严格遵守不修改核心代码这一原则。如果必须开发,则应尽量使二次开发的功能模块独立于原来的系统。这样当系统版本更新时,二次开发出来的模块无需修改或者只需较少的修改就可以应用于高版本系统。

4.建立二次开发的规范

二次开发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开发流程与标准。新扩充的字段、新建程序的命名制定统一规范,并且要预留扩充空间。公用组件不建议修改,程序的编写应采用继承的方式。

5.避免开发人员流失

培养一支既懂管理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队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韵重中之重。留住IT人才也是规避企业ERP二次开发风险的策略。

结语

企业ERP系统二次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ERP实施的成功率和实施效益具有参考价值,不仅要贴合企业管理,还要助力企业全面发展。

关键字:次��发ERP系统ERP项目

本文摘自:数字化企业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