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存储行业动态 → 正文

在购置拷贝管理系统前明确你的业务所需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Chris Evan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7-14 14:44:09 本文摘自:TechTarget中国

拷贝管理技术正迅速成为IT部门的必备工具,用以收集管理包括备份、归档、测试以及部署环境在内的二级数据,同时降低存储成本。

那么在评估拷贝管理系统之前,企业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呢?

部署模式

通常来说,实现两种拷贝管理系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集成了软件的硬件设备;另一种是单独软件的方式,用户额外自行购置硬件并完成部署。

凡事各有利弊。这里列出设备模式的主要优点:

经过预先测试验证的硬件。供应商会充分测试验证硬件配置与拷贝数据存储软件的有效性。从而确保性能最佳,并且消除软件、硬件组件以及固件之间任何兼容性方面的问题。

简便的单一支持窗口。供应商成为产品软硬件技术支持的单一联系人。如果产生任何异常情况,供应商能够快速测试并解决问题,至少他们在实验室中有着和你一模一样的测试设备。

可预测的性能表现。供应商所做的测试能够提供有关其设备性能的相关数据。这在规划或是扩展拷贝管理软件产品时会变得相当重要。

自然,从供应商处购买硬件也有不少缺点。与单独的硬件采购相比,成本或许是购买者的顾虑。对于较大的IT部门,购买时的议价能力或许与拷贝数据存储供应商相似,甚至更好,因此直接购买硬件可能会更好发挥预算的价值。

直接购买硬件还可以让IT部门领先市场,尝鲜最新技术。例如在拷贝数据存储供应商发布之前使用到最新处理器,改变硬件配置。使用自行采购的硬件还可以让IT部门使用那些内部设定的标准化技术。另外,引入新硬件还意味着编写全新的支持流程。

通常来说,打包的一体化方案对于那些缺乏大规模硬件支持体系的企业而言是个不错的方案,将支持维护服务交由供应商更好地完成。

拷贝管理系统的特性

那么,在今天市场上大量产品中你应该着重考虑哪些方面的功能呢?这里我们强调7项最为关键的功能,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拷贝管理系统。

可扩展性。通常,这是指产品所支持的最大数据存储量,以及未来可以扩展的能力。这里有几方面的要素应当考虑。

首先是拷贝管理产品可以支持的逻辑容量,即对象(虚拟机)或数据(各种文件)的存储限制。所保留的每个对象的副本数量亦可能会有限制(如特定数据的副本数量)。

物理容量可能会受到设备尺寸的限制,以及产品横向扩展到多台设备或者额外增加存储容量的能力。假如可以支持公有云,那么这或许意味着产品的物理扩展能力接近无限,尽管逻辑能力可能会是一项限制因素。

性能。性能涵盖了多个方面:在数据采集领域(不论是备份或是其它数据源),我们通常用吞吐量(例如每秒兆字节或每秒千兆字节)来衡量系统性能。这也是系统扩展性的重要限制因素;拷贝数据存储产品是否可通过添加节点来进行扩展?在另一个方面,性能亦体现在产品是否能支持辅助访问功能,例如在设备上直接启动虚拟机。这种即时恢复功能非常有用,但不应以牺牲持续数据获取为前提。

留存。数据留存表示平台能够保留每个单独备份或其它数据的时间。理想情况下,数据应该能够无限期保留(取决于预先设定的策略),而非在设计上进行限制。

留存策略明确了拷贝管理系统应当将数据保留多长时间。同时,策略相当复杂,会根据数据源和数据获取的不同时间来制定相应的留存方案。

假如拷贝管理系统可以简单管理存储平台上的数据副本,那么显然这对底层存储平台进行了限制,这或许会影响到产品的选择。

集成。产品如何与数据源集成?最重要的是,拷贝管理如何与现有的虚拟机管理程序平台与备份接口集成,从而获得数据?同时,集成过程中不能丧失数据的完整性。(例如,在 与Microsoft Volume Shadow Copy Service集成时保障快照完整性)

此外,还要从存储平台角度出发考虑集成,例如管理数据快照,以及在哪些存储系统位置上,拷贝管理产品不需获取数据。

安全性。设想一下,所有的关键数据资产都存放在同一位置;安全性变得至关重要。首先考虑平台上数据的安全性(不论是否使用设备模式)。存储在拷贝管理系统的数据,不论是动态或是静态,都应经过严格加密,包括在公有云上传输的数据。

如果要通过备份系统访问拷贝数据,那么备份数据需要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与审核。基于角色的还原访问控制能够确保只有主数据的所有者才能委派他人还原数据。

由于拷贝管理系统可以具备数据与虚拟机恢复的能力,因此要使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适合地保护这项功能,当然亦须经过审核。

云端支持。假如你拥有海量数据,将所有内容写入本地设备或许并不具备成本效益。拥有大量数据的IT企业可以通过将数据存储到公有云中,获得显著的收益。

仅仅将云作为数据存储仓库并不会节省下许多资金,除非这些数据可以在云端,脱离私有的设备而直接被利用到。这需要借助云端机制中(例如虚拟设备),包含描述信息的元数据。

自动化。自动化提供了脚本化以及其它装卸载拷贝管理系统的特性。近期已经公布提供API 的存储产品列表,当然自动化也可以经由命令行界面驱动。

自动化可以提升扩展性并与其它业务流程系统集成。这还使得用户能离开管理员,独立管理其数据或进行恢复。从而大幅简化了拷贝管理系统的操作模式,消除了备份或存储团队的支持负担。

选取适合的拷贝管里系统的附加标准

与选取适合的拷贝数据存储产品相关的其它考虑因素还包括产品的效率。对于拥有大量相似数据的系统而言,重复数据删除功能对控制成本至关重要。

另一项考虑因素是数据导出能力,即拷贝管理产品对用户的锁定程度。虽然每个平台都有一定程度的用户锁定,但你仍需要考虑到将数据移动到另一个平台时产生的影响。

总而言之,一旦明确了产品需求,你可以将其对应到拷贝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上,对你而言有些功能会变得更为重要。

上述列表并无任何优先排序的含义;当然,优先考虑你自身所需的功能可以让产品选型更为容易。所以说,明确自身需求是你在市场上比较选择拷贝管理系统的前提。

关键字:拷贝数据管理系统

本文摘自:TechTarget中国

x 在购置拷贝管理系统前明确你的业务所需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存储行业动态 → 正文

在购置拷贝管理系统前明确你的业务所需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Chris Evan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7-14 14:44:09 本文摘自:TechTarget中国

拷贝管理技术正迅速成为IT部门的必备工具,用以收集管理包括备份、归档、测试以及部署环境在内的二级数据,同时降低存储成本。

那么在评估拷贝管理系统之前,企业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呢?

部署模式

通常来说,实现两种拷贝管理系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集成了软件的硬件设备;另一种是单独软件的方式,用户额外自行购置硬件并完成部署。

凡事各有利弊。这里列出设备模式的主要优点:

经过预先测试验证的硬件。供应商会充分测试验证硬件配置与拷贝数据存储软件的有效性。从而确保性能最佳,并且消除软件、硬件组件以及固件之间任何兼容性方面的问题。

简便的单一支持窗口。供应商成为产品软硬件技术支持的单一联系人。如果产生任何异常情况,供应商能够快速测试并解决问题,至少他们在实验室中有着和你一模一样的测试设备。

可预测的性能表现。供应商所做的测试能够提供有关其设备性能的相关数据。这在规划或是扩展拷贝管理软件产品时会变得相当重要。

自然,从供应商处购买硬件也有不少缺点。与单独的硬件采购相比,成本或许是购买者的顾虑。对于较大的IT部门,购买时的议价能力或许与拷贝数据存储供应商相似,甚至更好,因此直接购买硬件可能会更好发挥预算的价值。

直接购买硬件还可以让IT部门领先市场,尝鲜最新技术。例如在拷贝数据存储供应商发布之前使用到最新处理器,改变硬件配置。使用自行采购的硬件还可以让IT部门使用那些内部设定的标准化技术。另外,引入新硬件还意味着编写全新的支持流程。

通常来说,打包的一体化方案对于那些缺乏大规模硬件支持体系的企业而言是个不错的方案,将支持维护服务交由供应商更好地完成。

拷贝管理系统的特性

那么,在今天市场上大量产品中你应该着重考虑哪些方面的功能呢?这里我们强调7项最为关键的功能,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拷贝管理系统。

可扩展性。通常,这是指产品所支持的最大数据存储量,以及未来可以扩展的能力。这里有几方面的要素应当考虑。

首先是拷贝管理产品可以支持的逻辑容量,即对象(虚拟机)或数据(各种文件)的存储限制。所保留的每个对象的副本数量亦可能会有限制(如特定数据的副本数量)。

物理容量可能会受到设备尺寸的限制,以及产品横向扩展到多台设备或者额外增加存储容量的能力。假如可以支持公有云,那么这或许意味着产品的物理扩展能力接近无限,尽管逻辑能力可能会是一项限制因素。

性能。性能涵盖了多个方面:在数据采集领域(不论是备份或是其它数据源),我们通常用吞吐量(例如每秒兆字节或每秒千兆字节)来衡量系统性能。这也是系统扩展性的重要限制因素;拷贝数据存储产品是否可通过添加节点来进行扩展?在另一个方面,性能亦体现在产品是否能支持辅助访问功能,例如在设备上直接启动虚拟机。这种即时恢复功能非常有用,但不应以牺牲持续数据获取为前提。

留存。数据留存表示平台能够保留每个单独备份或其它数据的时间。理想情况下,数据应该能够无限期保留(取决于预先设定的策略),而非在设计上进行限制。

留存策略明确了拷贝管理系统应当将数据保留多长时间。同时,策略相当复杂,会根据数据源和数据获取的不同时间来制定相应的留存方案。

假如拷贝管理系统可以简单管理存储平台上的数据副本,那么显然这对底层存储平台进行了限制,这或许会影响到产品的选择。

集成。产品如何与数据源集成?最重要的是,拷贝管理如何与现有的虚拟机管理程序平台与备份接口集成,从而获得数据?同时,集成过程中不能丧失数据的完整性。(例如,在 与Microsoft Volume Shadow Copy Service集成时保障快照完整性)

此外,还要从存储平台角度出发考虑集成,例如管理数据快照,以及在哪些存储系统位置上,拷贝管理产品不需获取数据。

安全性。设想一下,所有的关键数据资产都存放在同一位置;安全性变得至关重要。首先考虑平台上数据的安全性(不论是否使用设备模式)。存储在拷贝管理系统的数据,不论是动态或是静态,都应经过严格加密,包括在公有云上传输的数据。

如果要通过备份系统访问拷贝数据,那么备份数据需要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与审核。基于角色的还原访问控制能够确保只有主数据的所有者才能委派他人还原数据。

由于拷贝管理系统可以具备数据与虚拟机恢复的能力,因此要使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适合地保护这项功能,当然亦须经过审核。

云端支持。假如你拥有海量数据,将所有内容写入本地设备或许并不具备成本效益。拥有大量数据的IT企业可以通过将数据存储到公有云中,获得显著的收益。

仅仅将云作为数据存储仓库并不会节省下许多资金,除非这些数据可以在云端,脱离私有的设备而直接被利用到。这需要借助云端机制中(例如虚拟设备),包含描述信息的元数据。

自动化。自动化提供了脚本化以及其它装卸载拷贝管理系统的特性。近期已经公布提供API 的存储产品列表,当然自动化也可以经由命令行界面驱动。

自动化可以提升扩展性并与其它业务流程系统集成。这还使得用户能离开管理员,独立管理其数据或进行恢复。从而大幅简化了拷贝管理系统的操作模式,消除了备份或存储团队的支持负担。

选取适合的拷贝管里系统的附加标准

与选取适合的拷贝数据存储产品相关的其它考虑因素还包括产品的效率。对于拥有大量相似数据的系统而言,重复数据删除功能对控制成本至关重要。

另一项考虑因素是数据导出能力,即拷贝管理产品对用户的锁定程度。虽然每个平台都有一定程度的用户锁定,但你仍需要考虑到将数据移动到另一个平台时产生的影响。

总而言之,一旦明确了产品需求,你可以将其对应到拷贝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上,对你而言有些功能会变得更为重要。

上述列表并无任何优先排序的含义;当然,优先考虑你自身所需的功能可以让产品选型更为容易。所以说,明确自身需求是你在市场上比较选择拷贝管理系统的前提。

关键字:拷贝数据管理系统

本文摘自:TechTarget中国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