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测试技术专区 → 正文

确保数据中心成功整合

责任编辑:杨传波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09-05 11:30:00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安全

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的规模分布得更广泛,就更容易遭遇安全漏洞。数据中心整合提供了即时设防,同时为实时更复杂的风险缓解战略奠定了基础。

整合意味着一些位置将完全被淘汰,而另一些位置则会削减规模。由于需要管理的站点和资产变少,从实体上保护企业的任务就变得简单得多,便宜得多,并且需要的资源也少得多。同样,更紧凑的企业架构依赖设施之间较少的连接。简化传输层连接能够将重点集中在信息安全的有效性上。提高传输的电子安全性非常关键,因为多协议标签交换以及语音、数据与视频融合等技术正在改变传输的角色。它不再只是用来传输信息的一对点之间的连接;它成为可感知应用程序的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对于实现“在不牺牲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水平”的承诺至关重要。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中,企业成功与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的可用性和响应时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其中任何一条受到影响——无论是由于安全漏洞还是其它事件引发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快恢复性能——无论问题由多严重、影响有多大。因此,灾难恢复成为企业的首要优先任务。通过数据中心整合,灾难恢复解决方案的规划、实时和执行都将不那么令人生畏了,因为所有关键组件都在同一位置,从而简化了复制和故障转移启动。

合规

无论企业在哪个行业,合规的重要性都与日俱增。业务部门和员工必须证明自己遵守企业政策和流程。企业必须证明自己遵守政府法规(如塞班斯法案);他们还必须遵守私营部门法规(如支付卡行业发布的PSI-DSS),以便赢得新合同,有资格使用服务,并敞开自己的大门。IT人员必须证明,他们购买或内部开发的硬件和软件符合行业标准(如ITIL)。IT和运营人员必须能够跟踪是否遵守服务水平协议——无论是与业务部门利益相关者签署的内部协议,还是与合作伙伴和客户签署的外部协议。

数据中心整合至少有助于两方面的法规遵从。首先,它促进了流程和系统的自动化,让人跳出流程,并将必须执行、以便与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和服务质量指标保持一致的流程和职能打包到一起。其次,它鼓励采用全面的审计功能,从而在特定时刻或在较长的窗口时间内令人信服地展示运营合规性。

表1:突出关键合规性类别和数据中心整合的影响

需要克服的障碍

数据中心整合的优势是明确而令人信服地。然而,在承诺进行整合之前,企业必须了解这一过渡并不轻松。据Forrester的调查显示,整合项目通常需要18-24个月完成²。在此期间,企业将必须专门投入资源和预算,为员工配备其评估当前运营环境、规划迁移,以及让新架构上线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即使在部署完成之后,企业也必须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威胁到整合项目成功的各种障碍。这些挑战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人员,报告和工具。

人员

数据中心整合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尽可能多地将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基础设施整合到一起。因此,之前分散并各自为政的IT和运营团队现在有可能一起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至少需要跨域外交来确保在额定条件下平稳运作,并在出现异常时高效解决问题。为了充分享受整合带来的好处,光有外交是不够的。精通跨领域技能让企业能够通过参与可互换团队来利用整合,这将在所有条件下优化运营和员工工作效率。由于受到传统架构的限制,缺乏跨域专业知识是可以肯定的,因此必须将其作为迁移方案的一部分而刻意培养。

数据中心整合也意味着数据中心经理的角色将发生变化,企业必须在规划过渡时将这一点考虑进去。在大部分分布式企业中,数据中心极富针对性的功能需要一位以技术为主的经理。在整合世界中,数据中心的权限要广泛得多,触及更多业务。数据中心经理需要一套技术才能符合现实需求。为了有效地将各方汇集到一起,数据中心经理必须是一名外交家,不仅拥有技术实力,也拥有营销、财务管理和运营规划方面的经验。找到具备这些能力的候选人非常关键,但是也很难,因为没有多少人拥有如此全面的技能。

报告

通过数据中心整合,曾经涵盖整个企业的资源现在汇集到一个统一的池中。因此,曾经管理并维护其各自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的业务部门可能无法再继续这样做。在放弃控制的同时,这些部门要求的不只是整合所带来的一般利益。他们将期待能够深入看到整合数据中心的运营情况,这将转化为对报告稳健性的需求,而这种报告稳健性往往都是欠缺的。

从本质上讲,业务部门是整合数据中心的内部客户,对于那些想要继续支持运营的业务部门所有者来说,他们必须确保其关键应用程序的性能比业务部门自己控制时要更高。换句话说,面向内部的服务水平协议,或服务水平指标,必须由整合数据中心与业务部门联合定义并制定。在编译、跟踪并定期报告时,这些指标(如应用程序可用性以及服务台与数据中心之间对终端用户交易的响应速度)应提供业务部门负责人所需的证据。

服务水平指标只是报告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则与使用量和计费相关。业务部门所有者只希望支付他们实际上用的资源;他们不愿意通过均摊整合数据中心成本而补贴其它业务部门的活动。因此,报告功能必须进行改进,纳入使用量评估,以及各个部门消耗的所有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的相应扣费。

工具

数据中心整合及其有可能带来的应用程序虚拟化可能会简化企业架构,但是它们也会引入管理方面的复杂性。随着更多服务进行了虚拟化,从数据中心到桌面提供一个应用程序使用情况的单一视图也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因为单一物理服务器可支持多台虚拟机。由于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以及文件服务器都共享同一块硬件,因此跟踪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性能就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应用程序虚拟化所固有的额外抽象层增加了挑战,因为通常这里提供的物理证据比服务器与应用程序紧密耦合的传统环境中提供的更少。

当涉及到在整合、虚拟世界中有效监控并管理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性能时,企业会面临更多障碍,远远多于与架构直接相关的障碍。绝大多数传统性能管理工具都在孤立运作,专注于特定应用程序、服务或网络的地理或逻辑切片时表现最好。这种方法可能在分布式架构中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整合数据中心中却是一个麻烦,在此,孤岛的数量将随着纳入的应用程序虚拟化管理工具而增长,而这些工具还没有与传统性能管理工具集成。

其结果就是:业务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转椅式”管理,依赖一组不同的工具——每个工具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使用界面——并且当它们一起使用时,必须手动关联信息,以识别、隔离并解决问题。最好的情况下,性能管理就像在分布式环境中执行得一样顺利,绕过利用同一位置的信息和人员的机会。最坏的情况下,业务和IT团队的各派系无法在整合数据中心里和谐共存,越来越多地互相指责、推卸责任,同时降低了解决内外部矛盾——和企业管理问题的效率。

性能管理工具套件

显然,如果公司不充分发挥数据中心整合的全部潜力,并利用其成本、优化、安全及合规优势,性能管理工具的现状并不能维持。传统性能管理工具不是针对整合环境而设计的,并且没有考虑到随之而来——如应用程序虚拟化——的差别和复杂性。公司需要的是下一代性能管理解决方案,不仅能够解决其前代的缺点,还有助于应对其它所有基于整合的挑战,其中包括人员和报告问题。下一代工具必须考虑到以下三个关键特征:范围、角度和时机。

范围

说到功能和职责范围,传统性能管理工具分为两大阵营。一类工具采取高级别、更广泛的方针,在其数据收集和评估中只是浮光掠影,其目标是提供一个能够在高级管理层中共享,以跟踪整体性能的高管仪表板。另一套工具则针对性更强,聚焦于企业具体细分业务,捕获数据报、检查每个交易,并提供详细的实时分析。

理想情况下,IT团队需要以多位角度获得完整视图。流量、交易和SNMP数据用来检查整体体验,而数据包分析和S2D功能则辅助进行故障排除和法规遵从事宜。IT部门需要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分析,但是却无法付出了解各个单独节点产品的时间和精力。

角度

传统性能管理工具不仅受限于提供的信息,还受限于呈现信息的方式。网络和应用程序观点是识别问题根源并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但是并不总是充足的,尤其是在业务部门所有者密切关注服务水平指标的整合数据中心内。不幸的是,传统工具通常不提供更多的观点,这影响到了识别/隔离/解决流程的速度和准确度。

例如,当内部业务用户或外部客户报告出现不可接受的缓慢应用程序响应速度时,确认情况并诊断问题的理想方法是共享经验。下一代性能管理解决方案必须让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员工以终端用户的视角看问题,由于之前提到的范围扩大要求,该功能逐渐变得可行。

关键字:数据中心性能管理基础设施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确保数据中心成功整合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测试技术专区 → 正文

确保数据中心成功整合

责任编辑:杨传波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09-05 11:30:00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安全

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的规模分布得更广泛,就更容易遭遇安全漏洞。数据中心整合提供了即时设防,同时为实时更复杂的风险缓解战略奠定了基础。

整合意味着一些位置将完全被淘汰,而另一些位置则会削减规模。由于需要管理的站点和资产变少,从实体上保护企业的任务就变得简单得多,便宜得多,并且需要的资源也少得多。同样,更紧凑的企业架构依赖设施之间较少的连接。简化传输层连接能够将重点集中在信息安全的有效性上。提高传输的电子安全性非常关键,因为多协议标签交换以及语音、数据与视频融合等技术正在改变传输的角色。它不再只是用来传输信息的一对点之间的连接;它成为可感知应用程序的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对于实现“在不牺牲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水平”的承诺至关重要。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中,企业成功与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的可用性和响应时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其中任何一条受到影响——无论是由于安全漏洞还是其它事件引发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快恢复性能——无论问题由多严重、影响有多大。因此,灾难恢复成为企业的首要优先任务。通过数据中心整合,灾难恢复解决方案的规划、实时和执行都将不那么令人生畏了,因为所有关键组件都在同一位置,从而简化了复制和故障转移启动。

合规

无论企业在哪个行业,合规的重要性都与日俱增。业务部门和员工必须证明自己遵守企业政策和流程。企业必须证明自己遵守政府法规(如塞班斯法案);他们还必须遵守私营部门法规(如支付卡行业发布的PSI-DSS),以便赢得新合同,有资格使用服务,并敞开自己的大门。IT人员必须证明,他们购买或内部开发的硬件和软件符合行业标准(如ITIL)。IT和运营人员必须能够跟踪是否遵守服务水平协议——无论是与业务部门利益相关者签署的内部协议,还是与合作伙伴和客户签署的外部协议。

数据中心整合至少有助于两方面的法规遵从。首先,它促进了流程和系统的自动化,让人跳出流程,并将必须执行、以便与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和服务质量指标保持一致的流程和职能打包到一起。其次,它鼓励采用全面的审计功能,从而在特定时刻或在较长的窗口时间内令人信服地展示运营合规性。

表1:突出关键合规性类别和数据中心整合的影响

需要克服的障碍

数据中心整合的优势是明确而令人信服地。然而,在承诺进行整合之前,企业必须了解这一过渡并不轻松。据Forrester的调查显示,整合项目通常需要18-24个月完成²。在此期间,企业将必须专门投入资源和预算,为员工配备其评估当前运营环境、规划迁移,以及让新架构上线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即使在部署完成之后,企业也必须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威胁到整合项目成功的各种障碍。这些挑战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人员,报告和工具。

人员

数据中心整合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尽可能多地将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基础设施整合到一起。因此,之前分散并各自为政的IT和运营团队现在有可能一起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至少需要跨域外交来确保在额定条件下平稳运作,并在出现异常时高效解决问题。为了充分享受整合带来的好处,光有外交是不够的。精通跨领域技能让企业能够通过参与可互换团队来利用整合,这将在所有条件下优化运营和员工工作效率。由于受到传统架构的限制,缺乏跨域专业知识是可以肯定的,因此必须将其作为迁移方案的一部分而刻意培养。

数据中心整合也意味着数据中心经理的角色将发生变化,企业必须在规划过渡时将这一点考虑进去。在大部分分布式企业中,数据中心极富针对性的功能需要一位以技术为主的经理。在整合世界中,数据中心的权限要广泛得多,触及更多业务。数据中心经理需要一套技术才能符合现实需求。为了有效地将各方汇集到一起,数据中心经理必须是一名外交家,不仅拥有技术实力,也拥有营销、财务管理和运营规划方面的经验。找到具备这些能力的候选人非常关键,但是也很难,因为没有多少人拥有如此全面的技能。

报告

通过数据中心整合,曾经涵盖整个企业的资源现在汇集到一个统一的池中。因此,曾经管理并维护其各自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的业务部门可能无法再继续这样做。在放弃控制的同时,这些部门要求的不只是整合所带来的一般利益。他们将期待能够深入看到整合数据中心的运营情况,这将转化为对报告稳健性的需求,而这种报告稳健性往往都是欠缺的。

从本质上讲,业务部门是整合数据中心的内部客户,对于那些想要继续支持运营的业务部门所有者来说,他们必须确保其关键应用程序的性能比业务部门自己控制时要更高。换句话说,面向内部的服务水平协议,或服务水平指标,必须由整合数据中心与业务部门联合定义并制定。在编译、跟踪并定期报告时,这些指标(如应用程序可用性以及服务台与数据中心之间对终端用户交易的响应速度)应提供业务部门负责人所需的证据。

服务水平指标只是报告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则与使用量和计费相关。业务部门所有者只希望支付他们实际上用的资源;他们不愿意通过均摊整合数据中心成本而补贴其它业务部门的活动。因此,报告功能必须进行改进,纳入使用量评估,以及各个部门消耗的所有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的相应扣费。

工具

数据中心整合及其有可能带来的应用程序虚拟化可能会简化企业架构,但是它们也会引入管理方面的复杂性。随着更多服务进行了虚拟化,从数据中心到桌面提供一个应用程序使用情况的单一视图也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因为单一物理服务器可支持多台虚拟机。由于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以及文件服务器都共享同一块硬件,因此跟踪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性能就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应用程序虚拟化所固有的额外抽象层增加了挑战,因为通常这里提供的物理证据比服务器与应用程序紧密耦合的传统环境中提供的更少。

当涉及到在整合、虚拟世界中有效监控并管理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性能时,企业会面临更多障碍,远远多于与架构直接相关的障碍。绝大多数传统性能管理工具都在孤立运作,专注于特定应用程序、服务或网络的地理或逻辑切片时表现最好。这种方法可能在分布式架构中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整合数据中心中却是一个麻烦,在此,孤岛的数量将随着纳入的应用程序虚拟化管理工具而增长,而这些工具还没有与传统性能管理工具集成。

其结果就是:业务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转椅式”管理,依赖一组不同的工具——每个工具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使用界面——并且当它们一起使用时,必须手动关联信息,以识别、隔离并解决问题。最好的情况下,性能管理就像在分布式环境中执行得一样顺利,绕过利用同一位置的信息和人员的机会。最坏的情况下,业务和IT团队的各派系无法在整合数据中心里和谐共存,越来越多地互相指责、推卸责任,同时降低了解决内外部矛盾——和企业管理问题的效率。

性能管理工具套件

显然,如果公司不充分发挥数据中心整合的全部潜力,并利用其成本、优化、安全及合规优势,性能管理工具的现状并不能维持。传统性能管理工具不是针对整合环境而设计的,并且没有考虑到随之而来——如应用程序虚拟化——的差别和复杂性。公司需要的是下一代性能管理解决方案,不仅能够解决其前代的缺点,还有助于应对其它所有基于整合的挑战,其中包括人员和报告问题。下一代工具必须考虑到以下三个关键特征:范围、角度和时机。

范围

说到功能和职责范围,传统性能管理工具分为两大阵营。一类工具采取高级别、更广泛的方针,在其数据收集和评估中只是浮光掠影,其目标是提供一个能够在高级管理层中共享,以跟踪整体性能的高管仪表板。另一套工具则针对性更强,聚焦于企业具体细分业务,捕获数据报、检查每个交易,并提供详细的实时分析。

理想情况下,IT团队需要以多位角度获得完整视图。流量、交易和SNMP数据用来检查整体体验,而数据包分析和S2D功能则辅助进行故障排除和法规遵从事宜。IT部门需要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分析,但是却无法付出了解各个单独节点产品的时间和精力。

角度

传统性能管理工具不仅受限于提供的信息,还受限于呈现信息的方式。网络和应用程序观点是识别问题根源并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但是并不总是充足的,尤其是在业务部门所有者密切关注服务水平指标的整合数据中心内。不幸的是,传统工具通常不提供更多的观点,这影响到了识别/隔离/解决流程的速度和准确度。

例如,当内部业务用户或外部客户报告出现不可接受的缓慢应用程序响应速度时,确认情况并诊断问题的理想方法是共享经验。下一代性能管理解决方案必须让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员工以终端用户的视角看问题,由于之前提到的范围扩大要求,该功能逐渐变得可行。

关键字:数据中心性能管理基础设施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