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IP语音技术专区 → 正文

VoIP“体制”: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

责任编辑:editor008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2-11 09:13:2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企业网D1Net》2月11日讯

在语音业务中,VoIP所占的比例正在持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关于VoIP技术体制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不同的运营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业务环境,对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如果从体制的角度看,目前主要有H.323和SIP两种,其他的一些流行标准如MGCP只能说是一种VoIP接入技术。——编者

随着VoIP在话音业务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有关技术体制的问题已经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不同的运营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业务环境,对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果从体制的角度看,目前主要有H.323和SIP两种,其他的一些流行标准如MGCP只能说是一种VoIP接入技术。——编者

H.323是国际电联制订的标准,它遵循了传统运营商的管理体系,与公众电话网(PSTN)的组网比较一致,即采用了公用号码、静态组网的方式,例如拨叫区号为021时,肯定是上海的被叫用户。这种方案在网络规模很大的情况下有明显优势,因为它能够沿用传统PSTN网的话务模型来帮助组网,在很多方面符合运营商和最终用户的习惯。

SIP在组网则明显体现了互联网的思想,它不是采用类似PSTN的号码,其号码可以转化为互联网域名,因此是一种动态组网方式,具有很好的移动性。用户在打电话时,类似于寻找某个网址。如果运营商建设的是一个大规模、电信级网络,那么当前SIP在体制、运营、管理等诸多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它的优点可能在某些接入的应用环境中体现出来,例如灵活性、终端智能化、多业务等。

如果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大网采用SIP,那么其成熟度和与现行资费、运营体制的矛盾便会充分暴露出来。例如对呼叫属于国内长途还是国际长途就不好判断。从长远看,SIP应该有很好的发展,但是在最近的几年中它在大型运营商中的应用还不会太广泛。

与基于H.323的IP电话网络相比,SIP协议需要相对智能的终端,即终端需要包含用户代理客户机构和用户代理服务器两部分,由这两部分实现呼叫请求、呼叫答应和一些用户的特定需要。正是因为SIP系统有了相对智能的终端系统,所以它才有可能实现用户个性化的需要。SIP协议的普遍使用有待于互联网用户的进一步发展和网上PC的数量与电话网上电话机的数量具有可比性。

中国话音通信市场开放的控制比较合理,保持着几个大型全国性运营商共存的局面。这些网络普遍要求有电信级的组网、运营、维护水平,而且应该能够与现有PSTN网很好地结合。那么,符合这一要求的无疑是H.323。

这也是H.323在今后5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会长期存在的最重要原因。思科公司在VoIP方面支持当前流行的所有标准,并密切关注每一种标准的发展。就当前与中国移动、联通、网通等运营商的合作看,都全面采用了H.323技术体制,而且实际运营的效果非常好。

国内现在还非常流行的一种VoIP技术是MGCP。严格说来,它不能算是一个话音网络的体系结构,也不是一种组网技术,只能说是一种接入技术。单纯用作网关尚可胜任,但是组网、互联还是要依赖H.323和SIP等技术。

其核心思路是采用集中方式来控制大容量、简单化的终端。很多人认为,MGCP通过把一个体系性的结构分割成媒体终端和媒体控制器,进而发展为软交换,这是一种技术上的革命。其实并非如此,从某种程度说,这只是市场化的炒作。

媒体网关被分离出来以后,所有的控制功能都被集中,管理起来极为复杂。如果系统再加上呼叫控制器、七号信令系统,组网软交换体系,那么实际上又重新走回传统程控交换机的老路。从本质上来说,软交换没有提出新的体系结构。

目前IP电话的体系结构只有两种,一种是基于H.323的IP电话体系结构,另一种是基于SIP的IP电话体系结构,目前还没有第三种体系结构。应该说软交换只是一种实现手段,它的一些思想可以被吸收到基于H.323或SIP的IP电话体系内。

从网关的角度看,未来它应该能够动态地支持各种应用,并要具有“即插即用”的功能,以便能够为运营商迅速开展业务带来方便,其硬件成本依然会继续下降。思科公司目前除了积极研究组网技术之外,也正在这一领域作出努力,并且已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

综上所述,H.323是一个较为完备的标准,它提供了一种与电信网的管理方式相匹配的工作模式,这就是为什么电信网中使用的IP电话几乎无例外地都采用了基于H.323的IP电话工作模式的原因。

D1Net评论:

随着VoIP技术体制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SIP技术的关注也更加广泛,对于广大用户而言,应该积极关注SIP技术,并在适当时机进行实验和一定范围内的应用。以上的相关内容就是对VoIP技术体制的介绍,望你能有所收获。

关键字:VOIP体制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VoIP“体制”: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IP语音技术专区 → 正文

VoIP“体制”: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

责任编辑:editor008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2-11 09:13:2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企业网D1Net》2月11日讯

在语音业务中,VoIP所占的比例正在持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关于VoIP技术体制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不同的运营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业务环境,对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如果从体制的角度看,目前主要有H.323和SIP两种,其他的一些流行标准如MGCP只能说是一种VoIP接入技术。——编者

随着VoIP在话音业务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有关技术体制的问题已经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不同的运营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业务环境,对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果从体制的角度看,目前主要有H.323和SIP两种,其他的一些流行标准如MGCP只能说是一种VoIP接入技术。——编者

H.323是国际电联制订的标准,它遵循了传统运营商的管理体系,与公众电话网(PSTN)的组网比较一致,即采用了公用号码、静态组网的方式,例如拨叫区号为021时,肯定是上海的被叫用户。这种方案在网络规模很大的情况下有明显优势,因为它能够沿用传统PSTN网的话务模型来帮助组网,在很多方面符合运营商和最终用户的习惯。

SIP在组网则明显体现了互联网的思想,它不是采用类似PSTN的号码,其号码可以转化为互联网域名,因此是一种动态组网方式,具有很好的移动性。用户在打电话时,类似于寻找某个网址。如果运营商建设的是一个大规模、电信级网络,那么当前SIP在体制、运营、管理等诸多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它的优点可能在某些接入的应用环境中体现出来,例如灵活性、终端智能化、多业务等。

如果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大网采用SIP,那么其成熟度和与现行资费、运营体制的矛盾便会充分暴露出来。例如对呼叫属于国内长途还是国际长途就不好判断。从长远看,SIP应该有很好的发展,但是在最近的几年中它在大型运营商中的应用还不会太广泛。

与基于H.323的IP电话网络相比,SIP协议需要相对智能的终端,即终端需要包含用户代理客户机构和用户代理服务器两部分,由这两部分实现呼叫请求、呼叫答应和一些用户的特定需要。正是因为SIP系统有了相对智能的终端系统,所以它才有可能实现用户个性化的需要。SIP协议的普遍使用有待于互联网用户的进一步发展和网上PC的数量与电话网上电话机的数量具有可比性。

中国话音通信市场开放的控制比较合理,保持着几个大型全国性运营商共存的局面。这些网络普遍要求有电信级的组网、运营、维护水平,而且应该能够与现有PSTN网很好地结合。那么,符合这一要求的无疑是H.323。

这也是H.323在今后5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会长期存在的最重要原因。思科公司在VoIP方面支持当前流行的所有标准,并密切关注每一种标准的发展。就当前与中国移动、联通、网通等运营商的合作看,都全面采用了H.323技术体制,而且实际运营的效果非常好。

国内现在还非常流行的一种VoIP技术是MGCP。严格说来,它不能算是一个话音网络的体系结构,也不是一种组网技术,只能说是一种接入技术。单纯用作网关尚可胜任,但是组网、互联还是要依赖H.323和SIP等技术。

其核心思路是采用集中方式来控制大容量、简单化的终端。很多人认为,MGCP通过把一个体系性的结构分割成媒体终端和媒体控制器,进而发展为软交换,这是一种技术上的革命。其实并非如此,从某种程度说,这只是市场化的炒作。

媒体网关被分离出来以后,所有的控制功能都被集中,管理起来极为复杂。如果系统再加上呼叫控制器、七号信令系统,组网软交换体系,那么实际上又重新走回传统程控交换机的老路。从本质上来说,软交换没有提出新的体系结构。

目前IP电话的体系结构只有两种,一种是基于H.323的IP电话体系结构,另一种是基于SIP的IP电话体系结构,目前还没有第三种体系结构。应该说软交换只是一种实现手段,它的一些思想可以被吸收到基于H.323或SIP的IP电话体系内。

从网关的角度看,未来它应该能够动态地支持各种应用,并要具有“即插即用”的功能,以便能够为运营商迅速开展业务带来方便,其硬件成本依然会继续下降。思科公司目前除了积极研究组网技术之外,也正在这一领域作出努力,并且已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

综上所述,H.323是一个较为完备的标准,它提供了一种与电信网的管理方式相匹配的工作模式,这就是为什么电信网中使用的IP电话几乎无例外地都采用了基于H.323的IP电话工作模式的原因。

D1Net评论:

随着VoIP技术体制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SIP技术的关注也更加广泛,对于广大用户而言,应该积极关注SIP技术,并在适当时机进行实验和一定范围内的应用。以上的相关内容就是对VoIP技术体制的介绍,望你能有所收获。

关键字:VOIP体制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