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线企业动态 → 正文

京东WIFI事件戳中“大权限”痛点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8-15 17:05:02 本文摘自:光明网

近日,京东旗下一款名为“京东微联”的智能家居应用软件在没有明确告知用户的前提下,擅自将用户输入的个人WiFi密码上传至京东服务器,为用户的网络安全埋下隐患。京东技术团队回应称,“虽然黑客对HTTPS传输通道的劫持是比较困难的,但微联未来会对敏感信息进行二次加密。”

智能家居APP要上传你的WIFI密码,视频观赏APP要监控你的联系人,连阅读类的APP都要随时调取你的通讯记录……这就是APP时代“权限越界”乱象。有业内人士将“京东微联”的这种行为作了一个比喻:“我请了一个保姆来我家干活,结果这个保姆在未经我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去配了一把我家的钥匙,这样的行为对我自身的安全肯定产生了影响。”

无论当事方如何辩解,有两个问题是绕不过的:第一,作为智能家居软件,获取用户WIFI并上传至自己的端口,这是必须的吗?获取并上传用户密码的必要性是一回事,泄露不泄露是另一回事,不能说没有泄露行为、那么获取并上传用户密码就有了正当性与正义性。这就像保姆私自配了主人的钥匙,没有偷窃没有破坏就合理合法了吗?

第二,WIFI密码被上传这件事,用户果真知情吗?调阅《京东智能云用户使用协议》,第六条载明:“在初次添加某款智能硬件设备的过程中,您需为此设备提供WiFi环境接入所需的SSID以及密码,用于智能硬件设备和WiFi环境的一键配置。”京东据此认为,他们就上传WiFi密码等信息向用户进行了说明。但问题是,“提供”与“上传”是一个概念吗?如此敏感的信息互动,不需要二次明确和确认吗?

信息安全,生死底线。今年6月起施行的《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遗憾的是,肆意收集用户敏感信息、动辄揽下大权限的APP却是屡见不鲜:工信部近日公布了2017年二季度检测发现问题的应用软件名单,共计42款,其中不少软件就涉及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操控用户手机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软件不少来自知名厂商的应用商店,如中兴、酷派、三星等。于此而言,京东WIFI事件怕只是权限失控里的冰山一角而已。

眼下的问题是,用户如何能甄别出常用APP里,究竟掺杂了多少制造商的“私货”在里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全国移动电话用户13.65亿户,4G用户总数达到8.88亿户,占比达65.1%。如果手机APP继续无人监管、无人审查,别说是上传WIFI密码,就是挟持用户、监控私隐,亦恐怕迟早会成为大概率的社会危机。有一点是肯定的:与其号召用户“千万别装”“小心谨慎”,倒不如依法监管、利剑高悬,让无良软件失去生存的空间与炫技的土壤。

当然,对京东WIFI事件来说,双方唇枪舌剑之外,总得有个靠谱的真相。而制度设计在作壁上观之后,也该为APP的江湖立下基本的规矩、祭出底线的罚单了。

关键字:wifi上传HTTPS

本文摘自:光明网

x 京东WIFI事件戳中“大权限”痛点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无线企业动态 → 正文

京东WIFI事件戳中“大权限”痛点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8-15 17:05:02 本文摘自:光明网

近日,京东旗下一款名为“京东微联”的智能家居应用软件在没有明确告知用户的前提下,擅自将用户输入的个人WiFi密码上传至京东服务器,为用户的网络安全埋下隐患。京东技术团队回应称,“虽然黑客对HTTPS传输通道的劫持是比较困难的,但微联未来会对敏感信息进行二次加密。”

智能家居APP要上传你的WIFI密码,视频观赏APP要监控你的联系人,连阅读类的APP都要随时调取你的通讯记录……这就是APP时代“权限越界”乱象。有业内人士将“京东微联”的这种行为作了一个比喻:“我请了一个保姆来我家干活,结果这个保姆在未经我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去配了一把我家的钥匙,这样的行为对我自身的安全肯定产生了影响。”

无论当事方如何辩解,有两个问题是绕不过的:第一,作为智能家居软件,获取用户WIFI并上传至自己的端口,这是必须的吗?获取并上传用户密码的必要性是一回事,泄露不泄露是另一回事,不能说没有泄露行为、那么获取并上传用户密码就有了正当性与正义性。这就像保姆私自配了主人的钥匙,没有偷窃没有破坏就合理合法了吗?

第二,WIFI密码被上传这件事,用户果真知情吗?调阅《京东智能云用户使用协议》,第六条载明:“在初次添加某款智能硬件设备的过程中,您需为此设备提供WiFi环境接入所需的SSID以及密码,用于智能硬件设备和WiFi环境的一键配置。”京东据此认为,他们就上传WiFi密码等信息向用户进行了说明。但问题是,“提供”与“上传”是一个概念吗?如此敏感的信息互动,不需要二次明确和确认吗?

信息安全,生死底线。今年6月起施行的《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遗憾的是,肆意收集用户敏感信息、动辄揽下大权限的APP却是屡见不鲜:工信部近日公布了2017年二季度检测发现问题的应用软件名单,共计42款,其中不少软件就涉及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操控用户手机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软件不少来自知名厂商的应用商店,如中兴、酷派、三星等。于此而言,京东WIFI事件怕只是权限失控里的冰山一角而已。

眼下的问题是,用户如何能甄别出常用APP里,究竟掺杂了多少制造商的“私货”在里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全国移动电话用户13.65亿户,4G用户总数达到8.88亿户,占比达65.1%。如果手机APP继续无人监管、无人审查,别说是上传WIFI密码,就是挟持用户、监控私隐,亦恐怕迟早会成为大概率的社会危机。有一点是肯定的:与其号召用户“千万别装”“小心谨慎”,倒不如依法监管、利剑高悬,让无良软件失去生存的空间与炫技的土壤。

当然,对京东WIFI事件来说,双方唇枪舌剑之外,总得有个靠谱的真相。而制度设计在作壁上观之后,也该为APP的江湖立下基本的规矩、祭出底线的罚单了。

关键字:wifi上传HTTPS

本文摘自:光明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