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AI模型带来更快速的漏洞检测方案

责任编辑:cres

作者:Mirko Zorz

2025-08-01 11:04:01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与需要数十亿参数和强大计算能力的大型语言模型不同,White-Basilisk模型非常紧凑,仅有2亿个参数,然而,在多个用于漏洞检测的公共基准测试中,它的表现优于规模超过其30倍的模型。

一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名为White-Basilisk的新型AI模型,该模型检测软件漏洞的效率高于许多大型系统。当前,开发人员和安全团队在保障复杂代码库安全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且往往缺乏部署大规模AI工具的资源,该模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布的。

小模型,大成效

与需要数十亿参数和强大计算能力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不同,White-Basilisk模型非常紧凑,仅有2亿个参数,然而,在多个用于漏洞检测的公共基准测试中,它的表现优于规模超过其30倍的模型,这至少在专门的安全任务方面,对“模型越大越好”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White-Basilisk的设计注重长距离代码分析。现实世界中的漏洞往往涉及多个文件或函数,许多现有模型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存在困难,因为它们处理上下文的能力有限,相比之下,White-Basilisk能够分析长达128000个标记的序列,足以一次性评估整个代码库。

首席研究员Ioannis Lamprou表示:“我们克服的核心挑战源于AI模型处理代码的基本局限性。大多数漏洞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常常跨越多个函数甚至整个文件,然而,传统的基于Transformer的AI模型存在我们所说的‘二次复杂性’问题,即随着代码长度的增加,其计算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这使得它们在分析大型现实世界代码库时很不实用。”

专为高效和上下文处理而打造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研究团队创建了一种由三个组件组成的混合架构。Mamba层负责处理局部代码模式,定制的线性注意力机制保持全局上下文,专家混合(Mixture of Experts)系统根据任务将输入路由到模型的不同部分。

Lamprou说:“虽然之前的研究已经探索了解决这一复杂性问题的方法,但尚未成功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漏洞检测等复杂的下游任务,我们的突破在于开发出一种实现线性复杂性的混合架构,计算需求随代码长度的增加而按比例增长,而非指数级增长。”

该模型的线性注意力机制使其即使在硬件配置一般的情况下,也能处理长序列而不受内存限制。“最终得到的是一个拥有2亿个参数的模型,它可以处理长达128000个标记的序列(论文已证明,理论上可达100多万个标记),同时表现优于使用传统二次注意力机制的更大模型。”他补充道。

更环保的AI安全工具

White-Basilisk还具有节能的特点。由于其体积小、设计精简,与大型模型相比,训练和运行所需的能源要少得多。研究团队估计,训练过程仅产生了85.5千克的二氧化碳,大致相当于驾驶一辆汽油车行驶几百英里,而一些大型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会排放数吨二氧化碳。

这种效率在运行时同样适用。White-Basilisk无需分布式基础设施,只需单个高端GPU即可分析完整长度的代码库,这对于没有庞大云预算的小型安全团队、研究人员和公司来说可能更为实用。

实际应用场景已在考虑之中

研究人员表示,White-Basilisk可以轻松融入当前的开发和安全工作流程。

Lamprou说:“我们设想White-Basilisk的高效性使其能够部署于多种场景,包括开发人员电脑上本地运行的VSCode扩展,在编码时实时提供漏洞建议,无需云连接或强大硬件,它还可以集成到CI/CD管道中,在每次提交时检查问题,此外,它还可以在物联网或气隙系统等封闭环境中运行,这些环境资源有限,但安全性至关重要。”

他认为,该模型并非要取代现有工具,而是作为一个补充层,提供更深入、更广泛的分析。他说:“White-Basilisk能够处理现代代码库的复杂性和规模,同时融入既定的实践。”

仍在不断完善中

该模型存在局限性,它仅在C和C++代码上进行了训练,因此在其他语言上的表现尚未得到验证,检测全新或极其罕见的漏洞仍然是一个挑战,此外,该模型的决策过程尚不易解释,这在生产或受监管环境中可能是一个问题。

研究团队正在努力扩大语言支持、提高透明度,并探索长距离分析有应用价值的新领域。Lamprou说:“这项研究目前正在一个顶级AI会议上进行评审,它代表着在使先进的AI安全工具更易于获取和更实用,以便在现实世界中部署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企业网D1net(www.d1net.com):

国内头部to B IT门户,旗下运营国内最大的甲方CIO专家库和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信众智(www.cioall.com)。旗下运营19个IT行业公众号(微信搜索D1net即可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为:企业网D1Net,如果不注明出处,企业网D1Net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AI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