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发布企业AI浪潮领先指南:十大核心洞察

责任编辑:cres

作者:Carl

2025-09-04 11:10:14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自ChatGPT问世以来,GenAI正以惊人速度重塑商业版图。OpenAI最新报告指出,AI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工具,而是关乎企业生死的战略力量。

自2022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GenAI的发展速度之快,甚至连其创造者之一——OpenAI——也承认“很难跟上”。OpenAI今天发布了一份新报告《Staying Ahead in the Age of AI: A Leadership Guide》(在AI时代保持领先:领导力指南),总结了其与大型知名企业合作的经验,包括制药巨头Moderna、化妆品公司Estée Lauder、协作平台Notion,以及跨国金融服务公司BBVA。

这份报告提出了五项指导原则——对齐、激活、放大、加速、治理,其中,报告为各行业企业的技术决策者提炼出10个关键要点:

1. 将AI战略与清晰的业务价值挂钩

报告强调,对齐不是可选项。领导者需要明确说明为什么 AI 对企业生存至关重要——无论是跟上竞争对手步伐、满足不断提高的客户期望,还是推动增长。

以 Moderna 为例,其 CEO 要求员工每天至少使用 ChatGPT 20 次,释放出“AI 已成为核心业务要素”的明确信号。

在当下的环境中,AI 早期采用者已报告收入增长是同行的 1.5 倍。目标清晰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关乎生存。

尤其在 2025 年技术预算承压之际,董事会和投资者要求可衡量的回报。“我们在用AI”这样的模糊表述远远不够,企业必须建立与 KPI 挂钩的具体采纳指标,例如更快的交易速度、更低的客户服务成本或更快的研发周期。

2. 从高层示范AI使用

报告强调一个简单却强大的事实:员工会模仿领导的行为。高管公开展示自己如何使用 AI——分析客户趋势、加速合同审查、起草演示文稿——能为团队试验创造文化空间。

在 OpenAI,CFO Sarah Friar 经常分享自己使用 ChatGPT 的方式,从而在部门内部推动了普遍采纳。

这不仅仅是姿态。由于外界对 AI 准确性的怀疑依然广泛,高层亲身使用能打破顾虑。尤其对 CIO 和 CTO 来说,将 AI 融入日常工作流程,比任何备忘录都更有说服力。它证明了 AI 不仅属于“技术人员”,而是适用于从财务到人力的所有角色。

3. 投资岗位定向培训

报告显示,近一半员工表示自己缺乏使用 AI 的培训。培训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推动采纳的首要因素。

NBA 圣安东尼奥马刺队将 AI 培训融入日常工作,使员工的 AI 熟练度从 14% 提升至 85%。

在技能短缺的背景下,这尤为重要。把 AI 融入工作流程能释放生产力,而无需增加昂贵的人力。随着GenAI 人才竞争加剧,内部提升员工技能的企业比外部招聘更能快速、低成本地扩展应用。

4. 培养内部AI推动者

OpenAI 建议建立“AI推动者”网络——由员工担任导师,分享实践案例。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往往比自上而下的命令更能加速采纳。推动者能帮助普及使用、解答问题并发现新机会,尤其适用于人手紧张的团队。

推动者不仅仅是“啦啦队”,他们更像是分布式研发部门,能发现领导层可能忽略的流程改进。在金融、零售和医疗等一线员工常见低效问题的行业,这类网络能成为持续创新的引擎。

5. 为安全试验创造空间

报告指出,如果没有刻意留出试验的空间,AI 使用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那些设立专门时间来鼓励试验的企业——如每月黑客松、AI Friday 或无代码原型开发活动——往往能孵化出实际创新。Notion 的黑客松就孕育了如今已成为核心功能的 Notion AI。

在工具每月迭代的市场环境中,试验能让企业不只是被动接受厂商路线图,而是塑造自己的发展路径。对于决策者而言,这意味着预算不仅要分配资金,还要分配时间。每月几小时的结构化试验,可能带来指数级回报的产品、服务与流程。

6. 将零散成功转化为共享手册

AI 应用成果往往局限在孤岛中:一个团队开发了提示词库,另一个优化了客户支持,但其他人无法受益。报告建议企业建立集中化知识库(如 Notion、SharePoint、Confluence),共享培训、指南和成功案例。

在 2025 年面对工具泛滥时,这尤其关键。数十个 AI 试点同时进行时,知识库能避免重复投入,加快规模化。领导者若能建立此类平台,就能把试验转化为组织学习,并在早期采用者离开后继续保留价值。

7. 简化AI项目的决策流程

AI 创新以互联网速度推进,但企业审批往往拖沓。报告强调,需要轻量化的提报与优先级流程,让团队能快速提交 AI 项目想法,及时获得反馈,并理解优先级设定逻辑。Estée Lauder 的 GPT Lab 就收集了 1000 多个员工创意,并将最佳想法规模化。

对领导者而言,教训很明确:如果批准一个 AI 试点需要数月,竞争对手就会抢先一步。在 2025 年的 AI 军备竞赛中,敏捷不仅是文化问题,更是运营问题。CIO 和 COO 必须重构治理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同时消除瓶颈。

8. 组建跨职能AI委员会

为避免重复建设和部门之争,OpenAI 建议成立小型且具授权的 AI 委员会。在高管支持下,这些委员会可以打通项目、设定优先级,并确保合规与风险对齐。西班牙 BBVA 银行的中央 AI 网络就是成功案例。

随着全球 AI 治理法规收紧,这种跨职能监督尤为重要。欧盟《AI法案》即将实施严格合规要求,美国机构也在研究 AI 风险框架。企业需要能在创新与问责间架起桥梁的机制。AI 委员会正是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9. 奖励高影响力的AI使用

激励至关重要。报告提到 Promega 的案例:其追踪团队 AI 使用情况,并加大对高使用率团队的投资,从而有效奖励创新。

对决策者而言,这意味着在晋升、绩效考核和资源分配中认可 AI 应用贡献。

在预算收紧之际,这种做法还能帮助发现 ROI 最高的项目。通过集中资源于已证明有价值的应用,企业可避免在零散试点上过度消耗,聚焦于能带来最大效益的方向。

10. 在速度与治理之间找到平衡

OpenAI 最后的提醒是:快速行动不等于忽视风险。企业需要建立轻量化、可演进的防护措施。“负责任的AI手册”能定义哪些试验是安全的、哪些需要升级审批,从而让团队在无需频繁合规审查的情况下快速推进。报告还建议进行季度审计,并提供通俗易懂的指导。

在全球监管机构相继推动透明度、偏差和数据使用等标准的背景下,治理不再是可选项。赢家将是那些及早嵌入灵活护栏的企业,做到在速度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领导者必须确保合规框架与工具演进保持同步。

结论

OpenAI 的这份新报告把 AI 定义为一种重塑组织运作方式的全面变革,而不仅仅是附加工具。对企业领导者来说,核心信息是:让团队对齐、激活培训、放大成果、加速决策、并负责任地治理。

能够掌握这些动作的企业,不仅能在 AI 浪潮中自保,更能借势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网D1net(www.d1net.com):

国内头部to B IT门户,旗下运营国内最大的甲方CIO专家库和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信众智(www.cioall.com)。旗下运营19个IT行业公众号(微信搜索D1net即可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为:企业网D1Net,如果不注明出处,企业网D1Net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