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文章都会列出CIO的“首要任务”,这些建议往往读起来像是“显而易见队长”写的,但并不代表它们错误——只是过于重复。
所以,为了提供一些你可能没在其他地方听过的“新鲜”意见,下面列出八条IT管理中的“小过错”。
1. 管理过度,领导不足
好吧,我承认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你肯定看过无数次。
有个老笑话:一条没有腿的狗,它的主人每天早上带它出去——是拖着走的。
领导力的价值就在于区别:你是在拖着员工走,还是他们能主动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2. 领导过度,管理不足
别忘了,你拿薪水的目的,是确保工作能真正完成,这就是管理的意义——保证你负责的工作交付落地。
领导当然有助于达成目标,但它不是唯一的工具。IT本身就是工具,业务流程优化也是。如果一味强调领导,管理者可能花太多时间去鼓舞人心,却忘了自己的职责是把事做完。
3. 为“内部费用分摊”争论不休
“费用分摊”听起来是个好理论:让各业务部门按实际使用的IT资源付费,这样他们就会更谨慎地提出需求。
问题在于,IT该怎么算账?
简单法:按人头数或预算占比摊销。简单,但无意义,因为部门缩减IT使用也不会降低摊销金额。
精细法:计算每类资源的单位成本,再监控使用量逐笔结算,但这会引发无休止的争论——各种假设无法证明,双方还会耗费大量时间去争执账单是否合理。
结果就是:算来算去,钱还是从同一个口袋出。结论:放弃吧。
4. 想做“商业领袖”,而不是“技术专家”
这条建议你肯定听过太多次,甚至有公司把CIO改成CTO,结果却荒唐地要求CTO不是技术人。
但请注意:没人强迫你“装成”商人,做“生意人”其实比做技术专家容易多了,但除非你也觉得CFO不该是财务专家、CMO不该是市场专家,否则这个逻辑根本站不住脚。
更糟糕的是,那些刻意想表现成“生意人”的CIO,常常像高中时拼命想加入“酷小孩俱乐部”的边缘学生——不仅依旧被排除在外,还额外显得可怜。
5. 把“architect”当动词用
纯属个人意见,但我觉得“architect”当动词并不比“engineer”更能说明问题。听到有人说“我们得architect一个解决方案”时,我往往会想到:这是没能加入“商业酷小孩俱乐部”的人,转而想混进“技术酷小孩俱乐部”。
6. 滥用“最佳实践”
这是场必输的仗。很多人说“best practice”,其实他们的意思是“好做法”“成熟做法”或“最低专业标准”。
就像有人把“hopefully”误用成“I hope”一样,抱怨也没用。
7. 从项目管理转向产品管理
项目管理的意义是:让组织以有计划、有意图的方式改变未来。
产品管理的意义是:管理某个产品或产品线的演进,保持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IT产品管理源自敏捷方法,与业务产品管理关系不大。它更多是关于“建立责任制和决策权”。
问题在于,它是否比项目管理更好?答案:大概不是,更像是“伪二分法”,而非真正的突破。
8. 误解CIO的职责
恭喜你没犯第四条错误(试图变成商人),但要小心别走向另一端:试图成为公司“首席技术专家”。
这样一来,你可能会变成公司“首席业务分析师”,这同样是错误的定位。
CIO需要对技术足够了解,能和业务高管、技术人员展开有意义的对话,进而提供战略引领,但这不等于你就是首席架构师或业务分析师。
CIO真正的职责是:
• 建立一个与业务深度融合、运转高效的组织。
• 管理公司在所有架构层面的技术组合。
• 擅长吸引、招聘、培养并晋升顶尖技术人才。
总结
现在你已经看完这份“CIO八大轻罪”,下一个问题是:你要先修正哪一条?
好消息是:如果你有时间思考这些问题,那说明你作为CIO已经处在不错的位置。坏消息是:如果你还在纠结这些,你也可能早已陷入“毫无希望”的妄想之中——那也就无所谓了。
企业网D1net(www.d1net.com):
国内头部to B IT门户,旗下运营国内最大的甲方CIO专家库和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信众智(www.cioall.com)。旗下运营19个IT行业公众号(微信搜索D1net即可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为:企业网D1Net,如果不注明出处,企业网D1Net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