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协作工具厂商Arthur Technologies在7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受访员工在过去三个月内都在工作中使用过AI,近一半的人每天多次使用,但结果表明,大多数员工仍把AI当作“初级助理”,而不是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或团队成员,主要用于撰写邮件或进行基础研究。
调查中约56%的受访者表示会用AI进行研究辅助,51%用于数据分析,但仅有38%的人将AI用于项目管理,11%用于客户服务,7%用于销售支持,不到一半的受访者将AI视为真正的协作伙伴。
Arthur Technologies创始人兼CEO Christoph Fleischmann指出,许多AI应用仍停留在表层互动,而非深度嵌入业务流程。“如果你观察完整的工作日,你会发现日常工作的方式和决策模式几乎没有改变,”他说,“员工只是偶尔切换出去,用AI做点事情而已。”
培训落后于预期
Fleischmann指出,企业在培训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虽然82%的受访者称雇主鼓励他们使用AI,但37%的员工从未接受过正式的AI培训。
他和其他AI专家还表示,许多企业提供给员工的AI工具仅限于类似Copilot的辅助型AI。尽管这些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员工产生新想法,但企业并未真正把AI融入业务流程,让创意落地。
“公司需要更新内部流程的运作方式,不应该只是单一工具形成更多孤岛和碎片化,而要让AI成为贯穿项目生命周期或周工作全程的伴随层,”Fleischmann强调,“要减少垂直思维,多做横向整合。”
他认为这更多是管理问题,需要CIO发挥主导作用,为员工提供AI培训,并推动AI成为关键业务流程的一部分。“很多团队甚至没意识到问题所在,”他说,“CIO的工作就是告诉他们:‘必须升级工作方式,并提供基础设施,让AI贯穿团队的各项任务。’”
不过,Fleischmann也看到员工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担心如果AI接管过多工作,会威胁自己的岗位。他认为,管理层必须让员工相信不会因此失业。“AI更多是增强而非取代,”他说,“如果一个员工在使用AI前的生产力是X点,如今提升了很多,公司为什么要解雇他呢?”
“外挂”式聊天机器人
其他AI专家也认为,员工专注于基础任务的背后,是管理层支持不足。i-GENTIC AI联合创始人兼CEO Zahra Timsah指出,企业部署的AI工具缺乏真正的功能性。“我们看到很多企业自以为购买了自主式AI产品,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带有聊天机器人界面的花哨看板。”
Marketri公司AI创新高级总监Brady Lewis补充,很多企业未积极鼓励员工多样化地使用AI,导致“AI舒适区综合症”。“很快,他们会被那些已有效应用AI、让员工真正实现效率提升的企业远远甩在后面,”他说,“这就像当年有人不愿给员工配电脑,而其他公司都给员工配了电脑。”
Lewis建议CIO和IT管理者为员工提供安全的AI试验环境。“要想高效使用AI,员工需要培养与AI协作的思维,并建立相关技能,比如迭代式使用、判断何时何事可交给AI,以及在上下文和意图明确的情况下进行有效提示。”他还建议让AI熟练者带新手,给员工留出探索时间,鼓励所有小进步,而不仅仅是大幅效率提升。
让AI融入业务流程
智能业务自动化平台Flowable的CTO Micha Kiener认为,CIO还应推动AI深入整合到业务工作流中。随着企业采用智能体,AI有潜力接管许多人类曾耗时的任务。
例如,一家健康保险公司的AI聊天机器人可以回答药物或医疗程序是否在客户计划内的基础问题。如果进一步应用,该公司可以使用一系列智能体来处理保险理赔,直至支付医疗账单。
Kiener强调,AI必须被编织进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并实现规模化。基础AI任务虽有用,但无法真正推动业务增长。“目前AI仍被视为记录笔记、研究或头脑风暴的助手,”他说,“真正的障碍不是员工意愿,而是AI尚未嵌入企业核心系统。在理赔管理、入职或案例处理等流程中实现AI编排之前,它始终只是个新奇玩意,而非企业价值的驱动力。”
企业网D1net(www.d1net.com):
国内头部to B IT门户,旗下运营国内最大的甲方CIO专家库和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信众智(www.cioall.com)。旗下运营19个IT行业公众号(微信搜索D1net即可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为:企业网D1Net,如果不注明出处,企业网D1Net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