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城市”更需“市民智慧”

责任编辑:王李通

2014-11-15 09:41:24

摘自:齐鲁网

在近日召开的2014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上,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谋一域,也不能贪大求全、照搬照抄。

在近日召开的2014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上,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谋一域,也不能贪大求全、照搬照抄。各地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亟需解决的问题上,把老百姓的感受放到第一位;要从城市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聚焦重点,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开展工作。

一提到“智慧城市”,人们便立马想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这些“高大上”技术的城市信息技术工程建设,便立马想到支撑这些“高大上” 技术的高精尖人才。在很多人的眼里, “智慧城市”建设就是少数高精尖人才为城市建设献计出力,而全体市民只是坐享其成的事。而事实并非如此。“智慧城市”建设固然离不开高精尖人才及其智慧,但更需要全体市民及其智慧的支撑。

应当看到,各城市的区位、资源、人口、环境等要素千差万别,人们对城市服务的需求也千差万别。有的城市物质富足了,但需要好的生态环境;有的城市生态基础较好,但需要好的流通渠道;有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很好了,但市民有更高的文化需求等等;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同城市要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就需要广泛融入“市民智慧”。从“智慧城市”的定位,到具体环节的实施,都要广泛征求民意、博采“民智”,如此才能打造出符合市民愿望、有地方特色的“智慧城市”。

也应看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中的一些有价值的创新创造来源于具体的生产生活实践,更具有推广普及前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应忽视这些积极因素,应广泛吸纳、采用、推广市民中的一些创新、发明、创造,让“草根发明”“民间制造”等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要让“市民智慧”在“智慧城市” 建设发挥积极作用,需要相关制度保障。要把“市民智慧”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市民智慧”作用发挥作好规划设计。要在城市中鼓励民间创新、支持民间创造,打造“市民智慧”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沃土。要把“高精尖智慧”和“市民智慧”整合好,形成强大“智慧合力”,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