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改革推动城市转型

责任编辑:editor005

2017-07-11 14:07:51

摘自:乌海市新闻

在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新型智慧城市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深度融合的结果。乌海云计算中心采取PPP模式建设,实现了全市信息化硬件资源的整合汇聚、统一管理、统一运维。

在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新型智慧城市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深度融合的结果。

作为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我市紧紧抓住以信息化建设引领城市发展转型的难得机遇,突出“服务城市和便民惠民”主题,以打破系统分设、数据分割、条块分治的即有信息化模式作为改革突破口,建立了以“四个中心、四个平台、五个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一座和谐、宜居、富有活力,更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屹立在祖国北疆。

坚定制度保障:铺路搭桥 夯实基础  市委书记史万钧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力戒改革推进中的“浅浮”问题,真正让改革向“深潜”发力。要真正树起革故鼎新、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意识和决心,提振起改革创新的担当精神,站在一线、扑下身子、真抓实改。

新型智慧城市本质是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必须坚定决心,富有担当和创新精神,只有建立强有力的一体化保障体系,“智慧乌海”建设才能健康有序、扎实有效的持续推进实施。

从各部门的千根线,到拧成一股绳,市委、市政府在改革中创新前行。  市政府信息办主任钱建国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战略,牢固树立“感知、连接、共享、协作”理念,以“智慧乌海”为目标,高屋建瓴,聚焦“顶层设计”,有力推动了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

经过反复研判,我市相继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集中管理工作的意见》,在信息化项目规划、评审、论证、建设等方面实行“漏斗式”集中管理,为杜绝信息化硬件设施重复建设、打破信息数据壁垒奠定了组织制度基础。

我市积极引入借助“外脑”,聘请科研机构、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权威专家学者,成立了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在项目规划、论证、评审及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智力支持。建立了内蒙古首个“智慧城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搭建了“产学研用”平台,借力中国工程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科学院院士专家的智力优势,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技术创新、难题破解、人才培养和对外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  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和关键点在于对地区所有信息化硬件、网络及数据资源的一体建设开发和整合共享。乌海市科学整合使用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资金,不断加强信息系统优化升级,实行了硬件一体化建设、数据一体化采集、应用系统一体化开发。

同时,乌海云计算中心采取PPP模式建设,实现了全市信息化硬件资源的整合汇聚、统一管理、统一运维。全市数据中心整合民政、卫计、公安等12个部门基础数据,实现了129项、1.8亿条数据的安全交换、协同共享,通过唯一识别码进行数据分类,形成了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库等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完善了数据分析、比对、查询等服务功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中心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全市2万余路视频进行整合,实现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一级汇聚、分级管理、多方使用。数字化监督指挥中心实行“一个中心、一级监督、一级指挥”扁平化管理调度模式,整合市区两级共28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城市管理和便民服务职能,实现了统一受理、统一调度、统一处置。

我市通过组织制度、资金投入、智力支撑、管理调度的保障,真正实现了智慧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指导、统一实施,为“智慧乌海”这颗枝繁叶茂的大树,构筑了坚实的根基。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