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挂号、排队候诊、排队付费、排队检查、排队让医生开处方、再次排队付费、排队拿药……”这样的看病流程,繁琐又耗时。
不过,如果你去上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可没有这样的烦恼。上城区有六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均已用上了市民卡开发的“智慧医疗结算”功能。只要市民卡开通这项功能,且卡内余额充足,病人在医生诊室就能直接刷市民卡,完成两项结算(医保和个人自付),受“边诊疗、边付费”的便捷服务。
从使用上来说,刷卡过程约3秒钟。医生把市民卡在办公桌上的刷卡机上一刷,点击一下电脑界面上的“市民卡结算”按钮,整个缴费过程就结束了。据统计,病人从进社区医院到配好药,整个就诊过程平均仅40分钟。
亲自体验看感冒花25分钟
上周五,因为患了严重的感冒,我去上城区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验了一番,它是上城区最早实现“智慧医疗结算”功能的社区卫生中心。
上午10点我来到中心,很意外,大厅挂号处居然空无一人,挂号员告诉我,只要市民卡里有钱,并开通“智慧医疗结算”功能,就可以直接去找医生。
穿过一个走廊,我来到了诊室,6个上了年纪的大妈在排队等待,接诊的医生是年轻的全科医生高文静。她对待每个病人都非常有耐心,在询问病情之后,还要帮忙测量一下血压。
10点15分,终于轮到我了,高医生边询问我的感冒症状,边在医生工作台输入我的病情,并快速给我开处方。“吃点感冒药就行,记得多喝白开水。”说话间,高医生已经拿起我的市民卡在办公桌上的刷卡机上一刷,然后点击电脑界面上的“市民卡结算”按钮,“去拿药就好了。”
10点25分,我拿到药,完成了整个就诊过程。其间,唯有在候诊时排了队伍,挂号、付费、拿药等过程都是“立等可取”。另外,我还感觉,医生给病人就诊所花费的时间也有增加。
“智慧医疗结算”的开通,对于病人来说是方便了,但对于医生来说,是否会增加工作量呢?高医生的回答是“不会”。“我们的工作和以前差不多,只是在填好处方后再按一下‘市民卡结算’,这也不算增加工作量。”高医生说,主要是病人更方便了,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
针对自费病人推出“健康卡”
记者了解到,“智慧医疗结算”只针对开通这项功能且市民卡里有钱的市民,市民卡里没钱或自费看病的市民还是得按照繁琐的就医程序来。
不过,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书记胡志宏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8月底9月初的样子,我们将针对这两类人推出‘健康卡’,工本费一元,它的原理和市民卡一样,可自助充值,只要里面有钱,就可以享受‘边诊疗、边付费’。”胡志宏说,目前,上城区与浙一浙二实现了专网预约,社区医生根据首诊情况,可以直接通过医生工作站为病人预约大医院的专家号,针对性强,利用率高。
“今年1月至6月,我们已经帮忙预约了400多个浙二的专家号。”胡志宏说。
点评
上城区卫生局信息中心主任金涛
近年来,上城区陆续建立了以医生工作站为核心的社区医院信息系统、以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优化流程。市民不仅可以通过网站查询自己的健康档案,在家的老人还可以通过“一键通”,让家庭医生即时上门服务。
接下来,上城区将推出“远程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即通过可穿戴的仪器测量个人各项指标。如佩带腕表测量血压,它通过无线网络将测得的数据发送到平台,一旦发现异常,平台会通过短信等方式及时把测量结果反馈给监管医生,而监管医生则需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病人安危。另外,紫阳卫生服务中心也即将推出手机APP,老百姓通过手机可以进行预约挂号、自助查询检查、检验结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