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关于区块链的普遍误解:找到应用场景 不拘泥于区块链技术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5-30 19:34:37 本文摘自:chanye.18183.com

年初至今,无论是看客还是圈内人士,区块链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一千个人口中有一千种区块链”。针对市场上对区块链的普遍误解及区块链落地之难等问题,5月24日,青桐资本邀请了上海区块链产业联盟秘书长、永宣创投合伙人朱一凡,为大家分享他看待区块链的思维模式。本文为朱一凡在“青桐大咖说”第19期上的分享内容。亿欧特编辑,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于区块链的普遍误解:找到应用场景 不拘泥于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落地的难点

区块链目前落地需要解决的主要难点有两个:1.如何从区块链的思想出发,而不是简单的拘泥于区块链技术。2.如何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

就区块链落地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成金融和非金融两个领域来看。

对于非金融领域的项目来说,在方向上可以用区块链理念构建行业级的平台生态,而不仅仅是解决个别商业问题。相比于传统的平台和社区,区块链不同之处在于,参与者一旦加入这个系统,就会受到系统的自动控制,遵守当初的既定规则和约束,也就是所谓的共识,任何违反共识的恶意行为都会受到系统的自动侦查。

对于找到区块链的落地场景,我觉得是传统行业可能有各种优势。做过实体行业的人可能对于原来传统行业当中的痛点和利益关系会有比较深的理解,知道哪里需要变革。

找到场景后,接下来比较关键的一个点就是如何设计和制定新游戏规则,也就是所谓的共识协议。我们生活当中观察到的所谓区块链场景往往都是通过去中心化的非信任博弈之后达到的一种纳什均衡状态,纳什状态从来不是指效率最高的均衡状态,而是指最稳定的均衡状态。这种状态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短的可能几年,长的可能几十年。显然我们的项目落地等不了那么长时间,一种比较快的方式就是先通过中心化的手段来建立原型,再进行主动迭代。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场景实验室,来模拟一些真实的落地场景。初期依靠人为设定的一些简单规则让它先跑起来,再通过不断的观察来发现问题,改变游戏规则,从错综复杂的用户行为中归纳出它底层的逻辑。然后再基于这些设定,制作出那个合适的基本规则,最后把这些规则系统化。

区块链这个事情技术永远是最后一步,它首先要解决的是利益分配问题,先要找到新的利益均衡点,然后再把这个东西给计算机化或者是系统化、IT化。

而在金融领域,使用区块链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看,制定法定数字货币的标准,包括制定像基本数据单元的结构标准还有数据流转链条的共识协议标准,这些在金融领域都是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类似在IT领域制定互联网TCP/IP协议。这种看似技术协议和商业标准的竞争,实际上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前几天,人民银行发布消息说以人民币作为底层资产的数字货币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这点是可喜可贺的。

区块链在金融场景当中第二个落地,应该是数字货币。在所有行业当中,金融行业受到的监管是最为严格。KOIC是金融监管非常重要的切入点,目前金融机构在做KOIC的流程当中普遍存在合规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区块链的数字身份可以在跨地区组织机构之间进行数据的有效流转,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区块链能够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某个特定场景带来的价值。

比这更重要的是,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可以作为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协议。普惠金融的痛点就在于用户触及成本太高,风险控制难度太大,而目前利用包括大数据在内的技术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只能局限在某个组织的生态体系内,最好的例子就是蚂蚁金服,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在移动支付领域应用非常成功。而真正的跨组织,跨国家或者是跨地域的数字普惠金融架构合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数据没有办法通过传统方式被完全共享,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安全和经济民生等这些敏感的数据。

区块链作为一种开放架构下的强安全机制,可以尝试将数字普惠金融所覆盖的用户身份信息、历史活动记录还有其他有关信息在区块链的开放式体系内安全共享。所以,数字身份可能就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落地点。

和传统的基于密码式的防御型安全技术不同,区块链并不简单只是一道围绕数据构建的抵御外敌入侵的安全长城。最近几年发生的安全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再牢固的防火墙最后肯定会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

相比较来说,区块链所代表的安全基础架构是一种全球性的安全,区块链中的数据被集体共管和共存,存储的位置可以随时变动。从安全和金融监管的角度来说,基于区块链的安全基础架构也许风险诞生且发展于局部,但始终不能突破全局,正是由于这个特性区块链最先被金融行业发现并重视。

因为金融行业对安全最为敏感,但传统的安全架构永远在风险之后出现。金融监管也是一样,传统监管试图采用各种手段消除金融风险,这是一种被动的防卫机制,永远落后于风险出现。但是基于区块链金融的监管基础架构,可以使监管诊断设置一个开放式的容错机制,要求众多的参与者在这种设定的架构下进行活动,让他们互相监督和制约,监管者的作用就在于设计一个基于纳什均衡的博弈场,让所谓的被监管者必须遵守全局性的博弈规则,否则就会被自动请出局。

综合来说,投资区块链如果单纯拘泥于技术,那投资成功的概率也不会太高。投对项目、投好项目,核心本质还是要从商业实质性的场景出发,从场景去做判断。

如果想解决行业痛点,单纯通过区块链是不现实的,通过区块链技术来改变能做的事情很少,至少做出来的项目很难是接地气的。区块链解决不了现实生活稳定场景中的任何一个问题。

那么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在现实生活当中观察到的场景痛点,你能够通过博弈让这个场景产生新的利益相关方,大家的利益格局全部重塑,最后达到新的共识,再通过区块链把它具象化落地。这个才有可能作出一个真实的可以对接世界的场景。

关键字:技术应用

本文摘自:chanye.18183.com

x 关于区块链的普遍误解:找到应用场景 不拘泥于区块链技术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关于区块链的普遍误解:找到应用场景 不拘泥于区块链技术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5-30 19:34:37 本文摘自:chanye.18183.com

年初至今,无论是看客还是圈内人士,区块链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一千个人口中有一千种区块链”。针对市场上对区块链的普遍误解及区块链落地之难等问题,5月24日,青桐资本邀请了上海区块链产业联盟秘书长、永宣创投合伙人朱一凡,为大家分享他看待区块链的思维模式。本文为朱一凡在“青桐大咖说”第19期上的分享内容。亿欧特编辑,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于区块链的普遍误解:找到应用场景 不拘泥于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落地的难点

区块链目前落地需要解决的主要难点有两个:1.如何从区块链的思想出发,而不是简单的拘泥于区块链技术。2.如何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

就区块链落地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成金融和非金融两个领域来看。

对于非金融领域的项目来说,在方向上可以用区块链理念构建行业级的平台生态,而不仅仅是解决个别商业问题。相比于传统的平台和社区,区块链不同之处在于,参与者一旦加入这个系统,就会受到系统的自动控制,遵守当初的既定规则和约束,也就是所谓的共识,任何违反共识的恶意行为都会受到系统的自动侦查。

对于找到区块链的落地场景,我觉得是传统行业可能有各种优势。做过实体行业的人可能对于原来传统行业当中的痛点和利益关系会有比较深的理解,知道哪里需要变革。

找到场景后,接下来比较关键的一个点就是如何设计和制定新游戏规则,也就是所谓的共识协议。我们生活当中观察到的所谓区块链场景往往都是通过去中心化的非信任博弈之后达到的一种纳什均衡状态,纳什状态从来不是指效率最高的均衡状态,而是指最稳定的均衡状态。这种状态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短的可能几年,长的可能几十年。显然我们的项目落地等不了那么长时间,一种比较快的方式就是先通过中心化的手段来建立原型,再进行主动迭代。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场景实验室,来模拟一些真实的落地场景。初期依靠人为设定的一些简单规则让它先跑起来,再通过不断的观察来发现问题,改变游戏规则,从错综复杂的用户行为中归纳出它底层的逻辑。然后再基于这些设定,制作出那个合适的基本规则,最后把这些规则系统化。

区块链这个事情技术永远是最后一步,它首先要解决的是利益分配问题,先要找到新的利益均衡点,然后再把这个东西给计算机化或者是系统化、IT化。

而在金融领域,使用区块链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看,制定法定数字货币的标准,包括制定像基本数据单元的结构标准还有数据流转链条的共识协议标准,这些在金融领域都是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类似在IT领域制定互联网TCP/IP协议。这种看似技术协议和商业标准的竞争,实际上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前几天,人民银行发布消息说以人民币作为底层资产的数字货币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这点是可喜可贺的。

区块链在金融场景当中第二个落地,应该是数字货币。在所有行业当中,金融行业受到的监管是最为严格。KOIC是金融监管非常重要的切入点,目前金融机构在做KOIC的流程当中普遍存在合规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区块链的数字身份可以在跨地区组织机构之间进行数据的有效流转,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区块链能够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某个特定场景带来的价值。

比这更重要的是,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可以作为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协议。普惠金融的痛点就在于用户触及成本太高,风险控制难度太大,而目前利用包括大数据在内的技术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只能局限在某个组织的生态体系内,最好的例子就是蚂蚁金服,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在移动支付领域应用非常成功。而真正的跨组织,跨国家或者是跨地域的数字普惠金融架构合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数据没有办法通过传统方式被完全共享,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安全和经济民生等这些敏感的数据。

区块链作为一种开放架构下的强安全机制,可以尝试将数字普惠金融所覆盖的用户身份信息、历史活动记录还有其他有关信息在区块链的开放式体系内安全共享。所以,数字身份可能就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落地点。

和传统的基于密码式的防御型安全技术不同,区块链并不简单只是一道围绕数据构建的抵御外敌入侵的安全长城。最近几年发生的安全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再牢固的防火墙最后肯定会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

相比较来说,区块链所代表的安全基础架构是一种全球性的安全,区块链中的数据被集体共管和共存,存储的位置可以随时变动。从安全和金融监管的角度来说,基于区块链的安全基础架构也许风险诞生且发展于局部,但始终不能突破全局,正是由于这个特性区块链最先被金融行业发现并重视。

因为金融行业对安全最为敏感,但传统的安全架构永远在风险之后出现。金融监管也是一样,传统监管试图采用各种手段消除金融风险,这是一种被动的防卫机制,永远落后于风险出现。但是基于区块链金融的监管基础架构,可以使监管诊断设置一个开放式的容错机制,要求众多的参与者在这种设定的架构下进行活动,让他们互相监督和制约,监管者的作用就在于设计一个基于纳什均衡的博弈场,让所谓的被监管者必须遵守全局性的博弈规则,否则就会被自动请出局。

综合来说,投资区块链如果单纯拘泥于技术,那投资成功的概率也不会太高。投对项目、投好项目,核心本质还是要从商业实质性的场景出发,从场景去做判断。

如果想解决行业痛点,单纯通过区块链是不现实的,通过区块链技术来改变能做的事情很少,至少做出来的项目很难是接地气的。区块链解决不了现实生活稳定场景中的任何一个问题。

那么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在现实生活当中观察到的场景痛点,你能够通过博弈让这个场景产生新的利益相关方,大家的利益格局全部重塑,最后达到新的共识,再通过区块链把它具象化落地。这个才有可能作出一个真实的可以对接世界的场景。

关键字:技术应用

本文摘自:chanye.18183.com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