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BT投入波场怀抱后,能否焕发区块链的第二春?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7-25 10:07:06 本文摘自:凤凰网

很多人在接触到比特币时,第一个想到的是BitTorrent和P2P。不少开发者在研究了比特币分布式账本之后,大多感慨道:比特币的分布账本太像P2P下载和BT了。

二者的确有几分相似:

比特币的关键技术分布式账本,是在网络成员之间共享、复制和同步的数据库。分布式账本记录网络参与者之间的交易,比如资产或数据的交换;而在P2P下载中,所谓的BT种子其实只是获取文件的“索引”,本质上也是一个账本,只不过是“文件目录账本”。

BitTorrent协议是一种P2P的文件分享协议,完美解决落地传统文件分享中,共享带宽速度太慢的问题。使用BT协议共享文件时,下载者同时也是上传者,当新用户想要加入下载时,可以从已有BT用户的客户端中下载,而且下载的人越多,速度就越快,极大地提高了文件分发的效率。显然,BT是拥有最早的去中心化的理念产品。

所以,同样的文件账本和去中心设计,和比特币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这也让人们猜测,当年中本聪是受到了BT原理的启发,才发明了比特币。BT作为PC时代去中心化的最经典的应用,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

【BT的兴与衰】

BT自2003年诞生,已有15年的历史。在PC互联网时代,BT技术一路发展,在鼎盛时期一度占据全网三分之一流量,可谓曾红极一时。

BT和P2P下载技术绝非浪得虚名,是不折不扣的杀手级应用。在中国,采用P2P技术的下载工具迅雷和快车,一直是软件下载榜的榜首,快播也正是凭借P2P下载技术,成为最热门的影音播放器之一。

快播因为盗版和传播色情而消失的人们视线中。各种下载工具,也在互联网的下半场,不见了踪影。BT自设也在艰难转型,2007年之后,BT开始了一系列尝试,甚至尝试付费软件模式,期望通过收费版软件来增加盈利渠道,但都不算成功。

“技术并不可耻”是王欣在庭审上转发最多的一句话,但人们不得不承认技术有时“亦正亦邪”。

盗版红利的耗尽,正版视频网站的崛起以及缺少商业模式,下载工具最终淡出普通用户的视野。但作为一种技术方案,BT、P2P以及由此衍生的P2P流媒体技术,却在支持着几乎每一家大型视频网站,甚至全球一线网站。

脸书和推特一直在用BT协议进行内部更新;暴雪也曾使用BT客户端进行游戏更新和补丁的下载;在国内,从爱奇艺的蓝光分辨率电影,到CCTV高清视频直播,P2P的技术已经融入了整个互联网血液中,在2017年筹集了5200万美金的Filecoin,就是用的P2P数据传输协议。

BT和P2P,人们看不到他们,但他们却无时无刻不在。BT公司花了14年,也没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而BT技术,却已经如同互联网的血液,无处不在。

【区块链的痛点:场景不足】

技术和商业模式,是一个成功的互联网项目必不可缺的两个方面。

例如比特币作为区块链历史上最成功的项目之一,正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完美结合。分布式账本技术和产量四年减半和总量不变的设定,让比特币成为可以与法币抗衡的不贬值货币;挖矿激励机制,让整套商业模式成为闭环生意,得以良性发展下去。

BT有着与比特币类似的分布式存储技术,以及扎实的落地场景,但在价值的天平上,BT太过偏向用户却远离了版权商,而榨取版权商的利益去讨好用户的结果是,BT与成功的商业公司渐行渐远。

比特币之后的更多区块链项目则踩上了另一个陷阱——场景不足。最近半年,在炫目的各种技术名词背后,大多数区块链缺乏使用场景而难于落地,还有些项目,更是沦为投资者痛恨的空气币。

场景即产品,没有场景的产品就是耍流氓。无论在传统互联网时代,还是区块链时代,一个缺乏真实场景的产品,难以满足用户真实的需求,都将是空中楼阁和皇帝的新衣,根本谈不上产品价值和商业价值。尽管自融资的属性让区块链从来不差钱,但场景不足却给整个区块链行业带来重重信用危机。

【波场收购BT的前瞻】

最近,TechCrunch网站报道,Bittorrent这家老牌的分布式计算架构和分布式存储公司,以1.4亿美元的现金价格卖给了孙宇晨(Justin Sun)及其区块链媒体创业公司波场(Tron)。还有媒体透露,孙宇晨收购BitTorrent的交易已在上周完成,双方洽购的新闻至少传了一个月。

BT与区块链的亲密接触,除了去中心化的理念一致,其实已经早有征兆。

BT协议的创始人Bram Cohen就发布了一个区块链项目——Chia。与比特币的挖矿机制相似,Chia采用的是时间空间证明机制,只要用户愿意用闲置硬盘资“耕作”,就有机会获得奖励。由于不需要消耗电力来提供算力,且几乎人人电脑上都有闲置硬盘空间,Chia比Bitcoin更加去中心化,也更为环保。

对于大多数圈内人,波场收购BT的有着诸多考量:

首先是公链的基础设施,需要BT技术支持。

几乎所有PC都采用冯诺依曼的架构设计,存储和处理器是这个架构必不可少的资源。比特币的挖矿机制,锁定了互联网的巨大算力,庞大的算力成为比特币的核心竞争力。而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存储能力往往成为很多区块链项目的短板,甚至成为影响交易体验的瓶颈。

BT本就是去中心化存储的开山鼻祖,创始人Bram Cohen的Chia项目,显示出去中心化存储与区块链结合的无限可能。波场的使命是,做一个真正分散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而收购BT,无疑是收购了一套非常专业的分散存储解决方案,相当于对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

BT为区块链带来的不止是技术,还有用户和品牌。2003年的诞生的BT已经整整影响了一两代人,十余年的品牌积淀,让很多人提起BT就感觉像是久违的老朋友,如此的亲切和熟悉。作为当年杀手级的应用,累计的用户量数以亿计,也积累了BT背后的区块链项目的人气。

其次,区块链赋能的BT,将迎来难得的机遇。

波场的这次收购,得以让BT的动荡告一段落;技术团队得以更专注地研发分布式存储技术,而无需担心难以商业化的尴尬。与区块链结合,显然成为这支骨灰级项目的新赛道,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一方面,机遇来自于市场。用户的需求永无止境,在高清视频领域正面临新的机遇,VR、3D、AR产业发展,以及2K和4K设备,乃至投屏设备的普及,都让超高清资料的存储矛盾日益凸显,而BT多年以来在分布式存储领域的技术沉淀,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不二选择。

版权内容市场的成熟,让盗版利器BT逐渐退出市场,但保护正版方面,区块链却有着独门解决方案。区块链基于数学原理解决了交易过程中的所有权确认问题,对价值交换活动的记录、传输、存储结果都是可信的。区块链记录的信息一旦生成将永久记录,无法篡改。版权注册、确认和验证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另一方面,区块链的激励机制与BT的技术结合,让去中心化的存储技术,更容易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传统BT的每个用户节点,用户提供存储资源与获得的收益并不成比例,是一种非常粗放的激励方式,新用户可以无偿获得技术带来的畅快,老用户的硬盘却已经吃不消。

将区块链通证引入BT,将用户的存储资源和带宽,更有效的配比甚至变现,而存储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是整体体验的大幅提升。区块链接入的BT技术下半场,市场前景更具想象空间:资源提供者和版权方,不再像PC时代成为被收割者,而是真正的获利者,他们的积极性一旦被充分调动,整个行业的潜能将被彻底激发。

【结束语】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一直是技术流和商业流两条线同步发展,挖矿的激励机制解决了基础建设的构架;分布式账本则从算法和技术上解决了行业的痛点。技术落地与商业化的双重成功,成就了比特币的异军突起。

现在,BT相关的P2P分布式存储技术已经融入互联网视频的各个场景中,却很少再以单独的toC产品存在。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和比特币分布式账本同样牛逼的技术。只是,在用户和商业的天平上,BT总是偏向用户,失去了太多商业化机会。

波场与BT这次亲密接触,不只是区块链对于老牌传统互联网技术的收购,更是去中心化存储技术,与区块链商业模式的一次嫁接,一旦传统的技术品牌实现商业模式的落地,二者将迸发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关键字:BT

本文摘自:凤凰网

x  BT投入波场怀抱后,能否焕发区块链的第二春?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BT投入波场怀抱后,能否焕发区块链的第二春?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7-25 10:07:06 本文摘自:凤凰网

很多人在接触到比特币时,第一个想到的是BitTorrent和P2P。不少开发者在研究了比特币分布式账本之后,大多感慨道:比特币的分布账本太像P2P下载和BT了。

二者的确有几分相似:

比特币的关键技术分布式账本,是在网络成员之间共享、复制和同步的数据库。分布式账本记录网络参与者之间的交易,比如资产或数据的交换;而在P2P下载中,所谓的BT种子其实只是获取文件的“索引”,本质上也是一个账本,只不过是“文件目录账本”。

BitTorrent协议是一种P2P的文件分享协议,完美解决落地传统文件分享中,共享带宽速度太慢的问题。使用BT协议共享文件时,下载者同时也是上传者,当新用户想要加入下载时,可以从已有BT用户的客户端中下载,而且下载的人越多,速度就越快,极大地提高了文件分发的效率。显然,BT是拥有最早的去中心化的理念产品。

所以,同样的文件账本和去中心设计,和比特币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这也让人们猜测,当年中本聪是受到了BT原理的启发,才发明了比特币。BT作为PC时代去中心化的最经典的应用,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

【BT的兴与衰】

BT自2003年诞生,已有15年的历史。在PC互联网时代,BT技术一路发展,在鼎盛时期一度占据全网三分之一流量,可谓曾红极一时。

BT和P2P下载技术绝非浪得虚名,是不折不扣的杀手级应用。在中国,采用P2P技术的下载工具迅雷和快车,一直是软件下载榜的榜首,快播也正是凭借P2P下载技术,成为最热门的影音播放器之一。

快播因为盗版和传播色情而消失的人们视线中。各种下载工具,也在互联网的下半场,不见了踪影。BT自设也在艰难转型,2007年之后,BT开始了一系列尝试,甚至尝试付费软件模式,期望通过收费版软件来增加盈利渠道,但都不算成功。

“技术并不可耻”是王欣在庭审上转发最多的一句话,但人们不得不承认技术有时“亦正亦邪”。

盗版红利的耗尽,正版视频网站的崛起以及缺少商业模式,下载工具最终淡出普通用户的视野。但作为一种技术方案,BT、P2P以及由此衍生的P2P流媒体技术,却在支持着几乎每一家大型视频网站,甚至全球一线网站。

脸书和推特一直在用BT协议进行内部更新;暴雪也曾使用BT客户端进行游戏更新和补丁的下载;在国内,从爱奇艺的蓝光分辨率电影,到CCTV高清视频直播,P2P的技术已经融入了整个互联网血液中,在2017年筹集了5200万美金的Filecoin,就是用的P2P数据传输协议。

BT和P2P,人们看不到他们,但他们却无时无刻不在。BT公司花了14年,也没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而BT技术,却已经如同互联网的血液,无处不在。

【区块链的痛点:场景不足】

技术和商业模式,是一个成功的互联网项目必不可缺的两个方面。

例如比特币作为区块链历史上最成功的项目之一,正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完美结合。分布式账本技术和产量四年减半和总量不变的设定,让比特币成为可以与法币抗衡的不贬值货币;挖矿激励机制,让整套商业模式成为闭环生意,得以良性发展下去。

BT有着与比特币类似的分布式存储技术,以及扎实的落地场景,但在价值的天平上,BT太过偏向用户却远离了版权商,而榨取版权商的利益去讨好用户的结果是,BT与成功的商业公司渐行渐远。

比特币之后的更多区块链项目则踩上了另一个陷阱——场景不足。最近半年,在炫目的各种技术名词背后,大多数区块链缺乏使用场景而难于落地,还有些项目,更是沦为投资者痛恨的空气币。

场景即产品,没有场景的产品就是耍流氓。无论在传统互联网时代,还是区块链时代,一个缺乏真实场景的产品,难以满足用户真实的需求,都将是空中楼阁和皇帝的新衣,根本谈不上产品价值和商业价值。尽管自融资的属性让区块链从来不差钱,但场景不足却给整个区块链行业带来重重信用危机。

【波场收购BT的前瞻】

最近,TechCrunch网站报道,Bittorrent这家老牌的分布式计算架构和分布式存储公司,以1.4亿美元的现金价格卖给了孙宇晨(Justin Sun)及其区块链媒体创业公司波场(Tron)。还有媒体透露,孙宇晨收购BitTorrent的交易已在上周完成,双方洽购的新闻至少传了一个月。

BT与区块链的亲密接触,除了去中心化的理念一致,其实已经早有征兆。

BT协议的创始人Bram Cohen就发布了一个区块链项目——Chia。与比特币的挖矿机制相似,Chia采用的是时间空间证明机制,只要用户愿意用闲置硬盘资“耕作”,就有机会获得奖励。由于不需要消耗电力来提供算力,且几乎人人电脑上都有闲置硬盘空间,Chia比Bitcoin更加去中心化,也更为环保。

对于大多数圈内人,波场收购BT的有着诸多考量:

首先是公链的基础设施,需要BT技术支持。

几乎所有PC都采用冯诺依曼的架构设计,存储和处理器是这个架构必不可少的资源。比特币的挖矿机制,锁定了互联网的巨大算力,庞大的算力成为比特币的核心竞争力。而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存储能力往往成为很多区块链项目的短板,甚至成为影响交易体验的瓶颈。

BT本就是去中心化存储的开山鼻祖,创始人Bram Cohen的Chia项目,显示出去中心化存储与区块链结合的无限可能。波场的使命是,做一个真正分散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而收购BT,无疑是收购了一套非常专业的分散存储解决方案,相当于对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

BT为区块链带来的不止是技术,还有用户和品牌。2003年的诞生的BT已经整整影响了一两代人,十余年的品牌积淀,让很多人提起BT就感觉像是久违的老朋友,如此的亲切和熟悉。作为当年杀手级的应用,累计的用户量数以亿计,也积累了BT背后的区块链项目的人气。

其次,区块链赋能的BT,将迎来难得的机遇。

波场的这次收购,得以让BT的动荡告一段落;技术团队得以更专注地研发分布式存储技术,而无需担心难以商业化的尴尬。与区块链结合,显然成为这支骨灰级项目的新赛道,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一方面,机遇来自于市场。用户的需求永无止境,在高清视频领域正面临新的机遇,VR、3D、AR产业发展,以及2K和4K设备,乃至投屏设备的普及,都让超高清资料的存储矛盾日益凸显,而BT多年以来在分布式存储领域的技术沉淀,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不二选择。

版权内容市场的成熟,让盗版利器BT逐渐退出市场,但保护正版方面,区块链却有着独门解决方案。区块链基于数学原理解决了交易过程中的所有权确认问题,对价值交换活动的记录、传输、存储结果都是可信的。区块链记录的信息一旦生成将永久记录,无法篡改。版权注册、确认和验证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另一方面,区块链的激励机制与BT的技术结合,让去中心化的存储技术,更容易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传统BT的每个用户节点,用户提供存储资源与获得的收益并不成比例,是一种非常粗放的激励方式,新用户可以无偿获得技术带来的畅快,老用户的硬盘却已经吃不消。

将区块链通证引入BT,将用户的存储资源和带宽,更有效的配比甚至变现,而存储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是整体体验的大幅提升。区块链接入的BT技术下半场,市场前景更具想象空间:资源提供者和版权方,不再像PC时代成为被收割者,而是真正的获利者,他们的积极性一旦被充分调动,整个行业的潜能将被彻底激发。

【结束语】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一直是技术流和商业流两条线同步发展,挖矿的激励机制解决了基础建设的构架;分布式账本则从算法和技术上解决了行业的痛点。技术落地与商业化的双重成功,成就了比特币的异军突起。

现在,BT相关的P2P分布式存储技术已经融入互联网视频的各个场景中,却很少再以单独的toC产品存在。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和比特币分布式账本同样牛逼的技术。只是,在用户和商业的天平上,BT总是偏向用户,失去了太多商业化机会。

波场与BT这次亲密接触,不只是区块链对于老牌传统互联网技术的收购,更是去中心化存储技术,与区块链商业模式的一次嫁接,一旦传统的技术品牌实现商业模式的落地,二者将迸发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关键字:BT

本文摘自:凤凰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