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投资人解读区块链:看不到“区块链发票”的价值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8-28 21:41:18 本文摘自:金色财经

区块链热潮的起点在2017年6、7月,短短一年的发展,区块链行业发展尤为混乱,乱象丛生之下,则越发迟缓,阻碍重重。

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到区块链发展中的变化和本质,金色财经对话联庄资本合伙人Linco,将从投资人角度解读区块链投资、技术应用、生态发展等细节问题。

以下为问答QA,经金色财经整理。

区块链投资还在野蛮发展

金色财经:在区块链项目出现后,“股权投资”在不断的变形,最终形成的区块链项目的投资形式在风险处理上与传统股权投资有哪些变化?对于这个变化该如何理解?

Linco:相同点很明显,都是投资,所以风险控制的本质没有变,对人、事、数据的要求都没改变,但是传统投资偏长期,区块链投资偏短期获益。

其它区别在于,传统的股权投资是一级市场,区块链行业的投资包括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这其实对所有的参与者,包括项目的发行方和投资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参与到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团队管理、市场宣传和业务运营。同时作为面向二级市场公众的组织,要对所有的发行人,包括持有人在内的二级市场维护非常重大的责任,要有诚信,公开,透明的原则。

金色财经:目前投资机构对于项目标的的评估,都以哪些因素作为标准?这些标准对于投资的评判标准化是否容易建立,如何建立?

Linco:区块链的投资机构并不像传统机构,尤其在早期,现在好多我们熟知的机构都是早前在区块链市场里获益者,他们对区块链投资理念天生认为应该是周期短,回报率高。

传统投资机构慢慢入场,但也被行业同化,关键问题在于这个领域还没有规范化,还在野蛮发展。

回到问题本身,随着市场低迷,行业竞争,现在投资一个项目,评估的标准体系谈不上,但考虑的方面也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趋于传统化,早期靠一份白皮书,一个光鲜团队,几个网红大佬站台就能融资成功的事现在不可能发生,现在都会去关注一些更务实的因素,比如技术特点和落地可行性,项目完整度,商业逻辑,赢利空间,团队背景和格局,背后是否有强有力的资本支持等等。

另外,对于是否有投资评估标准,我持谨慎观点,过早的对新事物谈具体标准并不合适,很容易走经验的老路子,今年有不少的评级组织在从事这样的业务,但总体看来还是利益相关,对项目的评级和评估无法体现公正性,相反很容易起到误导作用。

二级市场个人投资者不足1000万

金色财经:面对二级市场无休市、无监管等状态下,token价格的涨跌直接决定在了买盘和卖盘,此时,心态如何控制,如何看清整个二级市场的基本面?

Linco:如果是个人投资者,就不用分析了,也不用整天盯着屏幕看行情,何况假消息满天飞,媒体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抄来抄去,现在露出的消息真真假假不好说,断章取义的事倒是经常发生,如今市场遇冷,其实与那些大路货的区块链媒体也有很大干系,旧闻当新闻,标题吓死人。

此外,短线分析都是扯淡,想投资数字货币,就和投资其他一样,都是考验心理素质,淡定为本,更何况现在市面上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几乎都不存在监管审计,这样的市场上,加仓还是离场,再想也不见得想得明白,所以跟着自己的承受能力走是上策。

不过我有个建议可以讲讲,大家看项目准备投资的时候可以在网上多搜搜,对于项目成员和顾问的背景多了解一下,凡是看到头衔经常变的,这个专家委员会,那个首席顾问什么的,一年之内换了七八十来个头衔的,经常喜欢露面一些会议论坛的,基本可以考虑屏蔽。

金色财经:交易所数量激增,但整个市场上的投资者数量并未明显增多,交易所不断推出平台币,但似乎是在全力挤压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势必会带来更强烈的市场反应,这一现象您如何评价?对于平台币的出现,是利是弊?

Linco:平台币的出现更多是一种股权属性,拥有平台币,可以享受分红,对用户来讲是获益的,也是区块链项目中,为数不多的盈利模式,出现的初衷是有一定道理,也是合理的。

至于平台币的交易即挖矿的形式,同样也是很有创新意义的,但这个风险在于模式设计是否合理,如果只是靠流量那么就走偏了,纯粹就是空气币,如果走好了那么就是对交易平台的一个极大的助力。

但问题在于现在币市场上真正的个人投资者还很少,我们估算不超1千万,1千万的用户量是撑不起来现在上千甚至上万个交易所,投机炒作的居多,一旦错误的估算个人投资者的心态,忘记了交易所本质功能,交易即挖矿的形式即是昙花一现。

金色财经:因二级市场的控制极难,很多项目已经对二级市场生出畏惧,有很多项目融资过后就停留在了上所前的进度,恐惧上所破发,但长期的无收益无法支持组建团队、公链上线。这样的现象如何评价?

Linco:这对传统企业来说是正常,一个企业只有在运营多年,甚至有些要盈利多年才能够上市交易。对区块链企业,随着项目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越来越普及,投资人也越来越理性,一大批项目都是东拼西凑或者概念性项目,拉一群可能视频都没聊过的网友做联合创始人,再高额回报请几个绿林好汉站站台,目的都是为了融资而融资,这样匆匆上交易所的项目破发率会非常高,一旦破发,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项目方之前的融资可能白辛苦了。

如果不上二级市场,这些差的项目失去了资金的支撑就会很快现出原型。所以暂缓上二级市场,也是当前阶段清理空气区块链项目的一个好的手段,

看好区块链技术在农业、公益、文娱的应用

金色财经:目前公链是项目尝试最多的方向,但做公链项目一定会将公链发展的难点一个个解决,这是否会形成了行业技术能力的浪费以及行业发展的制约点。公链的发展需要再发展到什么样的“点”才会为区块链行业形成基础的应用能力?这一点该如何思考?

Linco:一方面,为了把性能、去中心化和安全这三个核心技术问题通过更多智慧方式来解决,公链的发展非常需要竞争,有竞争就有一些资源重复消耗,这个是必须的,但长期看来,这点资源的重复消耗相比带来的好处完全可以忽略。

另一方面,公链并不存在发展到所谓的”点”才有应用能力这个说法,公链的存在价值由它之上的DApp来决定,区块链做自己该做的事,做点对点去中心化的事,TPS确实很重要,但是并非是所有的行业应用都需要高频,创业团队不用老想着要把TPS做到5万,10万的,这是现有互联网技术擅长而且已经解决的事,现在DApp做的事,有些可能TPS只需要50,100,500,如果真的用心做一条公链,好好去运营招商,类似这样的DApp在上面有很多,每个DApp都可以解决一些痛点问题,即使单个应用的用户不多,那么这个公链也是非常成功了。

金色财经:您个人对公链的数量、形态与社会经济模式的关联思考是怎样的?

Linco:2018年开始的时候,公链团队很多,有人说没必要,有人看好,那么我们过几年回头看,还会剩下多少条链?

如果只剩一两条链,就变成更高维度的中心化了,不符合区块链精神。另外,没有一条链是万能的,公链也是为了解决行业问题。公链一旦明确了自己的业务定位,就不是竞争关系了,而是密切合作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很多公链。

但是从技术的角度即区块链的架构来看,公链功能上的差异不会太大,对性能、去中心化和安全的需求要按实际的业务指标来确定,所以不管公链有多少,他们的基本功能大都是类似的。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有很多专业提供公链开源代码的社区,然后不同的业务可以在开源许可的前提下按需选择自己的社区并运行自己的公链,最后搭建自己的业务运营团队开展商业活动。这样一来,就形成了 “开源代码==》行业公链==》业务主网运营” 的多层社区,社区内部通过基金会的方式进行捐赠,可能更适合于区块链的治理。

金色财经:除公链外,目前一些巨头公司在落地区块链场景应用,如蚂蚁推出跨境支付,腾讯推出电子发票,你怎么评价这些应用?从应用关系上,这些场景最终都需要中心节点进行确认,比如支付需经过央行、发票经过税务部门,这些参加是否需要和适合做区块链进行改造?

Linco:对于这些跨境支付,说白了只是优化了汇款方的操作,可以自动化和电子化,但和区块链没什么关系,只是一个信息流的对接,交易在网上并没有直接实时打通,而是信息传输和留存性证明,事后再进行结算。

区块链发票这个事,主要是微信支付入口+电子发票,区块链的附加值在哪里?看不到。对于发票,从业务上来讲本来就是国家权威机构的超级中心化存在,从技术和开票报销流程上来讲,用不用区块链都无所谓。在发票应用这个案例中,用分布式区块链和用集中式互联网系统的区别是看不到的。何况对于区块链应用来讲,交易即结算,发票是原生的实时产物,也就是说,只要是真的区块链应用,发票这个概念可以不用提了,天生具备。

金色财经:您比较看好哪些区块链应用领域?

Linco: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说金融领域适合区块链应用,现在看看市场上做所谓BAAS服务的区块链企业和那些半吊子的培训机构,谁不说自己主打金融客户就好像矮人一等一样。

我明确不赞同区块链+金融的说法,真正的区块链影响,对于传统金融中银行、证券和保险的冲击作用是不一样的,对银行是正面撞击,对证券是有效补充,对保险是高度融合,我这里主要讲讲银行,大家平时可以看到他们的PR宣传稿子满天飞,还有一个基本活不下去的R3组织,银行的影响最大。

一个是因为银行的主要功能和区块链本身是一回事,区块链本身就代表了银行的形态,所以我们也说区块链是“自金融”,不需要把区块链当成工具去改造现有银行体系,第二个,过去20年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沉淀下来的银行业的IT基础建设是非常先进的,投入也是巨大的,按全世界银行业求稳的作风,不大可能采用新技术去冒风险,更何况当前的IT系统还远没到需要淘汰升级换代的时候,第三点,区块链的分散民主特点决定了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无法解决银行的痛点。从长远来看,区块链肯定可以适用任何行业,但是当前来讲,我看好的场景说行业有三个,农业,公益,文娱。

A:关于农业,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农业长期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缺乏足够的生产数据支持金融活动,而大部分的人口都和农业相关,解决了农业的低效低价值问题,就能解决一些人口的痛点问题。同时,建立在溯源体系上的农副产品的销售市场也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商业空间,另外,农业作为绝大部分产业的供应链源头,为以后的供应链逐步跨入区块链起到了最重要的促动作用。我个人坚信在这个领域一定会因为区块链企业的深耕而出现新型的巨无霸生态企业。

B:关于公益业,大家肯定会想到是公益资金的追踪,其实不是,这一点真的是比较小的功能,没有区块链其实也可以做到资金追踪,但是和一个无法公开源代码的联盟链去做这样的事一样,我是不大相信的。

公益是无边界无国界的,可以是扶贫济困,生态环境,弱势保护,动物保护,防灾赈灾,也可以是教育学术,文化艺术,医疗活动,甚至体育运动,社区发展等,对人,多动物,对环境,对东亚,对东南亚,对非洲,对大洋洲等等,但是现实中我们的行动都是有边界有国界的,要组织一个跨地区跨国家的公益活动,其实非常困难,志愿者的招募问题,志愿者的管理问题,钱的捐赠和兑换问题,公益的事后追踪问题等等。

而公益组织往往都是严重缺乏人手,基本很难处理,这就严重妨碍了公益的推广和落地。从志愿者和企业两个方面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程度的提升,这两类群体参与公益活动的需求也快速上升,需求和落地之间的能力大落差就是公益区块链的一个巨大空间。

C:关于大文娱,这里的大文娱是一个泛娱乐,涉及到文学、影视、内容、游戏和博彩等,一是这些内容是天生的原生数字资产,便于流通和控制,第二个,对于数字资产,区块链可以是内容的版权管理者,可以是游戏的公平判官,可以是交易的见证者,这就可以大大促进文娱产业的爆发。

此外,这三个行业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不具备互联网时代的IT基础建设包袱,是属于边缘化的行业,至于其他的行业,说实话,我觉得现有的互联网技术目前做的很好,还没有特别明显的痛点要去做噱头。

生态不用人为刻意打造

金色财经:通证经济目前的标签是“币改”“链改”等,是通证经济的分配模式和各行业间的融合改革,对于通证经济,理想化的分配模型在现在的社会发展时代出现是否过早?需要如何建立通证经济的教育过程?

Linco: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性派,看事情喜欢追根究底,揭开花哨看内在逻辑,抓住逻辑我就能玩出更多花样。

说的直白一点,“币改”“链改”就是所谓和产业结合的观点,也就是他们想做“区块链+”。 我们在做数学证明题时,有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原命题无法直接推导,但其等价命题或者与其类似的另一个更加严格的命题更容易证明,于是证明了等价命题或是与其类似的另一个更加严格的命题就相当于证明了原命题。然而这种逻辑用的不好,就容易产生偷换概念的错误。

提到区块链,我们常说它有三个重要特性:去中心化、公开透明、难以篡改。区块链的这些特性使得它能够成为未来价值互联网的技术基石。而价值互联网的定义,就是必须能够让价值的流动像信息在互联网上一般,在上面自由便捷的流动。

所以我们说,区块链是一个好的技术。区块链是一个“好”技术,这里面的“好”是片面的,只有特定几个属性,并不是全面的。我们不能把区块链这个“好”技术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在做这一步的逻辑推导时,“好”这个概念很容易被换掉。

所以,区块链也要不忘初心。区块链的“好”,是由于它技术上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和难以篡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区块链能够成为去信任的机器,为互联网上陌生的个体之间建立相互的信任。但是我们不能随意的把这个“好”的范围扩大,进而让区块链去做它不应该做的事情。

为了让区块链实现“好”,付出的代价就是性能下降。同样的硬件条件,中心化的系统能够取得的性能要远远超过去中心化程度高的系统,这是因为去中心化的系统需要通过大量的计算来获得信任。因为大家共同信任数学算法,所以通过数学算法传递了我们能够建立相互信任的信息。

因此,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性能,而随意抛弃区块链的这个“好”。追求性能而放弃信任比重的区块链,总之,在决定开展区块链项目前,需要仔细评估自己的业务与区块链的特点,真正的将区块链的“好”发挥出来,不忘初心,才能实现真正的业务提升。

金色财经:区块链项目尤其是公链,自治社区等,均是需要对生态有更完善的理解。关于一个生态,是该从高度上做设计来改变,还是让生态随着不限制的发展来形成一种结构和关系?

Linco:生态不用人为刻意的去打造,区块链自身的发展已经给大家一条非常有意思的路,你只需要做创世的一些原始准备,关键要完善用来激励的经济模型,剩下的就交给社区去自治,它一定会给你惊喜。

金色财经:Token经济,是要以偏向金融层面的方案做决策,还是偏向于社会生态的方案做决策?例如,在很多经济的币改方案上会通过二级市场以及大宗商品等市场的交易模型做尝试,这是金融方案主导,而如果以社会生态主导的话,应以社会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价值的分配为方案主导。这一点上您如何看待?

Linco:个人不大认同币改的逻辑。我心中的Token经济只有一个简单原则,设计出来的Token是否具有股权分红属性、使用权属性和货币流通属性这三者中的两者以上,按照这个原则,那些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的项目基本没有生存的可能性。

关键字:价值发票投资

本文摘自:金色财经

x 投资人解读区块链:看不到“区块链发票”的价值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投资人解读区块链:看不到“区块链发票”的价值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8-28 21:41:18 本文摘自:金色财经

区块链热潮的起点在2017年6、7月,短短一年的发展,区块链行业发展尤为混乱,乱象丛生之下,则越发迟缓,阻碍重重。

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到区块链发展中的变化和本质,金色财经对话联庄资本合伙人Linco,将从投资人角度解读区块链投资、技术应用、生态发展等细节问题。

以下为问答QA,经金色财经整理。

区块链投资还在野蛮发展

金色财经:在区块链项目出现后,“股权投资”在不断的变形,最终形成的区块链项目的投资形式在风险处理上与传统股权投资有哪些变化?对于这个变化该如何理解?

Linco:相同点很明显,都是投资,所以风险控制的本质没有变,对人、事、数据的要求都没改变,但是传统投资偏长期,区块链投资偏短期获益。

其它区别在于,传统的股权投资是一级市场,区块链行业的投资包括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这其实对所有的参与者,包括项目的发行方和投资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参与到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团队管理、市场宣传和业务运营。同时作为面向二级市场公众的组织,要对所有的发行人,包括持有人在内的二级市场维护非常重大的责任,要有诚信,公开,透明的原则。

金色财经:目前投资机构对于项目标的的评估,都以哪些因素作为标准?这些标准对于投资的评判标准化是否容易建立,如何建立?

Linco:区块链的投资机构并不像传统机构,尤其在早期,现在好多我们熟知的机构都是早前在区块链市场里获益者,他们对区块链投资理念天生认为应该是周期短,回报率高。

传统投资机构慢慢入场,但也被行业同化,关键问题在于这个领域还没有规范化,还在野蛮发展。

回到问题本身,随着市场低迷,行业竞争,现在投资一个项目,评估的标准体系谈不上,但考虑的方面也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趋于传统化,早期靠一份白皮书,一个光鲜团队,几个网红大佬站台就能融资成功的事现在不可能发生,现在都会去关注一些更务实的因素,比如技术特点和落地可行性,项目完整度,商业逻辑,赢利空间,团队背景和格局,背后是否有强有力的资本支持等等。

另外,对于是否有投资评估标准,我持谨慎观点,过早的对新事物谈具体标准并不合适,很容易走经验的老路子,今年有不少的评级组织在从事这样的业务,但总体看来还是利益相关,对项目的评级和评估无法体现公正性,相反很容易起到误导作用。

二级市场个人投资者不足1000万

金色财经:面对二级市场无休市、无监管等状态下,token价格的涨跌直接决定在了买盘和卖盘,此时,心态如何控制,如何看清整个二级市场的基本面?

Linco:如果是个人投资者,就不用分析了,也不用整天盯着屏幕看行情,何况假消息满天飞,媒体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抄来抄去,现在露出的消息真真假假不好说,断章取义的事倒是经常发生,如今市场遇冷,其实与那些大路货的区块链媒体也有很大干系,旧闻当新闻,标题吓死人。

此外,短线分析都是扯淡,想投资数字货币,就和投资其他一样,都是考验心理素质,淡定为本,更何况现在市面上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几乎都不存在监管审计,这样的市场上,加仓还是离场,再想也不见得想得明白,所以跟着自己的承受能力走是上策。

不过我有个建议可以讲讲,大家看项目准备投资的时候可以在网上多搜搜,对于项目成员和顾问的背景多了解一下,凡是看到头衔经常变的,这个专家委员会,那个首席顾问什么的,一年之内换了七八十来个头衔的,经常喜欢露面一些会议论坛的,基本可以考虑屏蔽。

金色财经:交易所数量激增,但整个市场上的投资者数量并未明显增多,交易所不断推出平台币,但似乎是在全力挤压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势必会带来更强烈的市场反应,这一现象您如何评价?对于平台币的出现,是利是弊?

Linco:平台币的出现更多是一种股权属性,拥有平台币,可以享受分红,对用户来讲是获益的,也是区块链项目中,为数不多的盈利模式,出现的初衷是有一定道理,也是合理的。

至于平台币的交易即挖矿的形式,同样也是很有创新意义的,但这个风险在于模式设计是否合理,如果只是靠流量那么就走偏了,纯粹就是空气币,如果走好了那么就是对交易平台的一个极大的助力。

但问题在于现在币市场上真正的个人投资者还很少,我们估算不超1千万,1千万的用户量是撑不起来现在上千甚至上万个交易所,投机炒作的居多,一旦错误的估算个人投资者的心态,忘记了交易所本质功能,交易即挖矿的形式即是昙花一现。

金色财经:因二级市场的控制极难,很多项目已经对二级市场生出畏惧,有很多项目融资过后就停留在了上所前的进度,恐惧上所破发,但长期的无收益无法支持组建团队、公链上线。这样的现象如何评价?

Linco:这对传统企业来说是正常,一个企业只有在运营多年,甚至有些要盈利多年才能够上市交易。对区块链企业,随着项目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越来越普及,投资人也越来越理性,一大批项目都是东拼西凑或者概念性项目,拉一群可能视频都没聊过的网友做联合创始人,再高额回报请几个绿林好汉站站台,目的都是为了融资而融资,这样匆匆上交易所的项目破发率会非常高,一旦破发,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项目方之前的融资可能白辛苦了。

如果不上二级市场,这些差的项目失去了资金的支撑就会很快现出原型。所以暂缓上二级市场,也是当前阶段清理空气区块链项目的一个好的手段,

看好区块链技术在农业、公益、文娱的应用

金色财经:目前公链是项目尝试最多的方向,但做公链项目一定会将公链发展的难点一个个解决,这是否会形成了行业技术能力的浪费以及行业发展的制约点。公链的发展需要再发展到什么样的“点”才会为区块链行业形成基础的应用能力?这一点该如何思考?

Linco:一方面,为了把性能、去中心化和安全这三个核心技术问题通过更多智慧方式来解决,公链的发展非常需要竞争,有竞争就有一些资源重复消耗,这个是必须的,但长期看来,这点资源的重复消耗相比带来的好处完全可以忽略。

另一方面,公链并不存在发展到所谓的”点”才有应用能力这个说法,公链的存在价值由它之上的DApp来决定,区块链做自己该做的事,做点对点去中心化的事,TPS确实很重要,但是并非是所有的行业应用都需要高频,创业团队不用老想着要把TPS做到5万,10万的,这是现有互联网技术擅长而且已经解决的事,现在DApp做的事,有些可能TPS只需要50,100,500,如果真的用心做一条公链,好好去运营招商,类似这样的DApp在上面有很多,每个DApp都可以解决一些痛点问题,即使单个应用的用户不多,那么这个公链也是非常成功了。

金色财经:您个人对公链的数量、形态与社会经济模式的关联思考是怎样的?

Linco:2018年开始的时候,公链团队很多,有人说没必要,有人看好,那么我们过几年回头看,还会剩下多少条链?

如果只剩一两条链,就变成更高维度的中心化了,不符合区块链精神。另外,没有一条链是万能的,公链也是为了解决行业问题。公链一旦明确了自己的业务定位,就不是竞争关系了,而是密切合作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很多公链。

但是从技术的角度即区块链的架构来看,公链功能上的差异不会太大,对性能、去中心化和安全的需求要按实际的业务指标来确定,所以不管公链有多少,他们的基本功能大都是类似的。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有很多专业提供公链开源代码的社区,然后不同的业务可以在开源许可的前提下按需选择自己的社区并运行自己的公链,最后搭建自己的业务运营团队开展商业活动。这样一来,就形成了 “开源代码==》行业公链==》业务主网运营” 的多层社区,社区内部通过基金会的方式进行捐赠,可能更适合于区块链的治理。

金色财经:除公链外,目前一些巨头公司在落地区块链场景应用,如蚂蚁推出跨境支付,腾讯推出电子发票,你怎么评价这些应用?从应用关系上,这些场景最终都需要中心节点进行确认,比如支付需经过央行、发票经过税务部门,这些参加是否需要和适合做区块链进行改造?

Linco:对于这些跨境支付,说白了只是优化了汇款方的操作,可以自动化和电子化,但和区块链没什么关系,只是一个信息流的对接,交易在网上并没有直接实时打通,而是信息传输和留存性证明,事后再进行结算。

区块链发票这个事,主要是微信支付入口+电子发票,区块链的附加值在哪里?看不到。对于发票,从业务上来讲本来就是国家权威机构的超级中心化存在,从技术和开票报销流程上来讲,用不用区块链都无所谓。在发票应用这个案例中,用分布式区块链和用集中式互联网系统的区别是看不到的。何况对于区块链应用来讲,交易即结算,发票是原生的实时产物,也就是说,只要是真的区块链应用,发票这个概念可以不用提了,天生具备。

金色财经:您比较看好哪些区块链应用领域?

Linco: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说金融领域适合区块链应用,现在看看市场上做所谓BAAS服务的区块链企业和那些半吊子的培训机构,谁不说自己主打金融客户就好像矮人一等一样。

我明确不赞同区块链+金融的说法,真正的区块链影响,对于传统金融中银行、证券和保险的冲击作用是不一样的,对银行是正面撞击,对证券是有效补充,对保险是高度融合,我这里主要讲讲银行,大家平时可以看到他们的PR宣传稿子满天飞,还有一个基本活不下去的R3组织,银行的影响最大。

一个是因为银行的主要功能和区块链本身是一回事,区块链本身就代表了银行的形态,所以我们也说区块链是“自金融”,不需要把区块链当成工具去改造现有银行体系,第二个,过去20年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沉淀下来的银行业的IT基础建设是非常先进的,投入也是巨大的,按全世界银行业求稳的作风,不大可能采用新技术去冒风险,更何况当前的IT系统还远没到需要淘汰升级换代的时候,第三点,区块链的分散民主特点决定了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无法解决银行的痛点。从长远来看,区块链肯定可以适用任何行业,但是当前来讲,我看好的场景说行业有三个,农业,公益,文娱。

A:关于农业,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农业长期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缺乏足够的生产数据支持金融活动,而大部分的人口都和农业相关,解决了农业的低效低价值问题,就能解决一些人口的痛点问题。同时,建立在溯源体系上的农副产品的销售市场也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商业空间,另外,农业作为绝大部分产业的供应链源头,为以后的供应链逐步跨入区块链起到了最重要的促动作用。我个人坚信在这个领域一定会因为区块链企业的深耕而出现新型的巨无霸生态企业。

B:关于公益业,大家肯定会想到是公益资金的追踪,其实不是,这一点真的是比较小的功能,没有区块链其实也可以做到资金追踪,但是和一个无法公开源代码的联盟链去做这样的事一样,我是不大相信的。

公益是无边界无国界的,可以是扶贫济困,生态环境,弱势保护,动物保护,防灾赈灾,也可以是教育学术,文化艺术,医疗活动,甚至体育运动,社区发展等,对人,多动物,对环境,对东亚,对东南亚,对非洲,对大洋洲等等,但是现实中我们的行动都是有边界有国界的,要组织一个跨地区跨国家的公益活动,其实非常困难,志愿者的招募问题,志愿者的管理问题,钱的捐赠和兑换问题,公益的事后追踪问题等等。

而公益组织往往都是严重缺乏人手,基本很难处理,这就严重妨碍了公益的推广和落地。从志愿者和企业两个方面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程度的提升,这两类群体参与公益活动的需求也快速上升,需求和落地之间的能力大落差就是公益区块链的一个巨大空间。

C:关于大文娱,这里的大文娱是一个泛娱乐,涉及到文学、影视、内容、游戏和博彩等,一是这些内容是天生的原生数字资产,便于流通和控制,第二个,对于数字资产,区块链可以是内容的版权管理者,可以是游戏的公平判官,可以是交易的见证者,这就可以大大促进文娱产业的爆发。

此外,这三个行业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不具备互联网时代的IT基础建设包袱,是属于边缘化的行业,至于其他的行业,说实话,我觉得现有的互联网技术目前做的很好,还没有特别明显的痛点要去做噱头。

生态不用人为刻意打造

金色财经:通证经济目前的标签是“币改”“链改”等,是通证经济的分配模式和各行业间的融合改革,对于通证经济,理想化的分配模型在现在的社会发展时代出现是否过早?需要如何建立通证经济的教育过程?

Linco: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性派,看事情喜欢追根究底,揭开花哨看内在逻辑,抓住逻辑我就能玩出更多花样。

说的直白一点,“币改”“链改”就是所谓和产业结合的观点,也就是他们想做“区块链+”。 我们在做数学证明题时,有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原命题无法直接推导,但其等价命题或者与其类似的另一个更加严格的命题更容易证明,于是证明了等价命题或是与其类似的另一个更加严格的命题就相当于证明了原命题。然而这种逻辑用的不好,就容易产生偷换概念的错误。

提到区块链,我们常说它有三个重要特性:去中心化、公开透明、难以篡改。区块链的这些特性使得它能够成为未来价值互联网的技术基石。而价值互联网的定义,就是必须能够让价值的流动像信息在互联网上一般,在上面自由便捷的流动。

所以我们说,区块链是一个好的技术。区块链是一个“好”技术,这里面的“好”是片面的,只有特定几个属性,并不是全面的。我们不能把区块链这个“好”技术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在做这一步的逻辑推导时,“好”这个概念很容易被换掉。

所以,区块链也要不忘初心。区块链的“好”,是由于它技术上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和难以篡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区块链能够成为去信任的机器,为互联网上陌生的个体之间建立相互的信任。但是我们不能随意的把这个“好”的范围扩大,进而让区块链去做它不应该做的事情。

为了让区块链实现“好”,付出的代价就是性能下降。同样的硬件条件,中心化的系统能够取得的性能要远远超过去中心化程度高的系统,这是因为去中心化的系统需要通过大量的计算来获得信任。因为大家共同信任数学算法,所以通过数学算法传递了我们能够建立相互信任的信息。

因此,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性能,而随意抛弃区块链的这个“好”。追求性能而放弃信任比重的区块链,总之,在决定开展区块链项目前,需要仔细评估自己的业务与区块链的特点,真正的将区块链的“好”发挥出来,不忘初心,才能实现真正的业务提升。

金色财经:区块链项目尤其是公链,自治社区等,均是需要对生态有更完善的理解。关于一个生态,是该从高度上做设计来改变,还是让生态随着不限制的发展来形成一种结构和关系?

Linco:生态不用人为刻意的去打造,区块链自身的发展已经给大家一条非常有意思的路,你只需要做创世的一些原始准备,关键要完善用来激励的经济模型,剩下的就交给社区去自治,它一定会给你惊喜。

金色财经:Token经济,是要以偏向金融层面的方案做决策,还是偏向于社会生态的方案做决策?例如,在很多经济的币改方案上会通过二级市场以及大宗商品等市场的交易模型做尝试,这是金融方案主导,而如果以社会生态主导的话,应以社会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价值的分配为方案主导。这一点上您如何看待?

Linco:个人不大认同币改的逻辑。我心中的Token经济只有一个简单原则,设计出来的Token是否具有股权分红属性、使用权属性和货币流通属性这三者中的两者以上,按照这个原则,那些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的项目基本没有生存的可能性。

关键字:价值发票投资

本文摘自:金色财经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