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币莱财经:深度翻牌100家区块链媒体之后,得出这些结论!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0-18 09:03:59 本文摘自:魔牛财经

链圈的人鄙视币圈的人只认钱是投机者,币圈的人看不起链圈的人,觉得他们空有一身本事却不知道怎么“创造”财富,所以两个圈的人一直都是互不待见。而媒体圈的人恰恰是连接和润滑链圈和币圈的存在,所以在政策强压,币市萎靡的环境下,区块链媒体开始出现繁荣大发展的趋势!

<><>

小编之前一直是做TMT领取深度分析的编辑和作者,区块链从去年大火到现在,也在强推小编不断的学习和进步,自然而然的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行业以及币圈的大千世界!

从开始研究到现在,小编总结了几个类别的区块链媒体,从PC端到APP,从APP到公众号头部媒体,得出几点结论,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

1.传统科技媒体转型类

这类媒体本身具有天然的优势,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接近20年的发展,沉淀和形成了不少知名和专业的科技媒体,比如类似36氪、虎嗅、钛媒体,这3家号称创投媒体3小巨头,内容输出也比较高频、专业!去年中旬开始这3家开始有不少在编和专栏作者涉足区块链方面的内容输出,到今年发展成独立的品牌和渠道来做这块内容。当然不仅仅这3家,科技媒体大大小小少说也有上千家,有的是开辟子频道来做,有的是分立独立品牌来,但是整体上做的并不如人意,也可以看出区块链行业的内容并不是这些传统科技媒体的重点。在投入上也不是太多。

2.财经类媒体转型

比较知名的有,金色财经,耳朵财经等。本身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行业也属于泛金融行业,财经媒体顺势做区块链报道和解读也无可厚非,这类媒体相对传统科技媒体来说,内容上比较专业,深度,观点也比较贴合金融行业口味。比如,除了推出专业的PC站点,还开发出APP,聚合全球区块链行业资讯、快讯,报道也比较及时,内容上也比较专业,入驻不少行业大咖写内容。金色财经相对来说,比较偏向于行业展会、活动的报道和推送,在产品上相较体验并不是那么好。

3.自媒体大V谈币类

我们知道,很多人关注区块链是从炒币开始的,喜欢炒币的人就喜欢看一些大咖的分析和带动。所以就衍生了很多谈币、讲行情的自媒体,这类自媒体一般比较有指向性。软稿性质比较强,专门教韭菜如何买币,炒币,这类一般在公众号上玩,然后组建一些自己的粉丝社群,当然他们也没有精力和金钱去开发APP。

以上是小编分析的三种区块链媒体形式,下面重点讲有产品形态(APP PC站点)的区块链媒体玩法。

这种类型的区块链媒体要么有一款APP,要么是只有PC站,要么是APP PC。一般产品的布局是快讯 新闻 社群 送币模式,小编分析的将近100款APP基本上都是这种产品布局。内容上大同小异,你抄抄我的,我抄抄你的,内容同质化严重。

一般这类APP,会设置一些任务,比如阅读快讯、新闻可以获得对应平台币的奖励。对于喜欢免费撸币的韭菜,基本上百试不爽,反正不撸白不撸,管它能不能上交易所,反正也撸再说。经常玩这种APP的基本上都是这种心态,比如小编,只要有新的平台出现,可以撸币,小编还是愿意去试试撸一撸。

但是小编发现,分析的这100款APP中,很少有能得到资本的认可,可以说不到5%,基本上不会到A轮,大部分都是自有资金或者停在天使轮就玩不下去了,为什么呢?

上面,小编也提到几个点,一是产品模式雷同,二是内容同质化严重,三是体验太差,这几个痛点也导致很多区块链媒体不能得到资本的青睐。

当然不排除,在产品模式上有创新的项目,这里,小编重点提一下币莱财经。为什么呢?因为在产品上有创新和突破,二内容上把控也比较严格。打开币莱财经的APP,我们可以发现,除了资讯内容,还有区块链游戏,资讯内容是阅读任务,游戏是驱动平台币落地的场景,同时,游戏还能刺激用户不断地去阅读资讯。可以说资讯和游戏相互活跃。至少,到目前为止,币莱财经的APP依然停留在小编的手机上!

在产品体验上,也做的比较极致。用户只要长按快讯就可以直接生成图片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圈去“装逼”。另外分析发现,币莱财经的作者比较多,只要你能写,喜欢写,都可以成为专栏作者这样可以保证长尾内容的输出。当然,也入驻的不少大咖作者保证优质内容的输出。

其实,小编并不愿意称之为区块链媒体,叫区块链只不过显得高大上一些,究其本质还是科技媒体,和目前很多互联网商业形式和业态是分不开的。

之所以很多团队喜欢称自己为区块链媒体,是因为想蹭区块链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热度而已,这些我们都心知肚明!

总结以上,媒体想要在区块链行业跑出自我,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产品,做内容,用户体验做好,就不怕用户不买单!

关键字:媒体财经

本文摘自:魔牛财经

x 币莱财经:深度翻牌100家区块链媒体之后,得出这些结论!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币莱财经:深度翻牌100家区块链媒体之后,得出这些结论!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0-18 09:03:59 本文摘自:魔牛财经

链圈的人鄙视币圈的人只认钱是投机者,币圈的人看不起链圈的人,觉得他们空有一身本事却不知道怎么“创造”财富,所以两个圈的人一直都是互不待见。而媒体圈的人恰恰是连接和润滑链圈和币圈的存在,所以在政策强压,币市萎靡的环境下,区块链媒体开始出现繁荣大发展的趋势!

<><>

小编之前一直是做TMT领取深度分析的编辑和作者,区块链从去年大火到现在,也在强推小编不断的学习和进步,自然而然的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行业以及币圈的大千世界!

从开始研究到现在,小编总结了几个类别的区块链媒体,从PC端到APP,从APP到公众号头部媒体,得出几点结论,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

1.传统科技媒体转型类

这类媒体本身具有天然的优势,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接近20年的发展,沉淀和形成了不少知名和专业的科技媒体,比如类似36氪、虎嗅、钛媒体,这3家号称创投媒体3小巨头,内容输出也比较高频、专业!去年中旬开始这3家开始有不少在编和专栏作者涉足区块链方面的内容输出,到今年发展成独立的品牌和渠道来做这块内容。当然不仅仅这3家,科技媒体大大小小少说也有上千家,有的是开辟子频道来做,有的是分立独立品牌来,但是整体上做的并不如人意,也可以看出区块链行业的内容并不是这些传统科技媒体的重点。在投入上也不是太多。

2.财经类媒体转型

比较知名的有,金色财经,耳朵财经等。本身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行业也属于泛金融行业,财经媒体顺势做区块链报道和解读也无可厚非,这类媒体相对传统科技媒体来说,内容上比较专业,深度,观点也比较贴合金融行业口味。比如,除了推出专业的PC站点,还开发出APP,聚合全球区块链行业资讯、快讯,报道也比较及时,内容上也比较专业,入驻不少行业大咖写内容。金色财经相对来说,比较偏向于行业展会、活动的报道和推送,在产品上相较体验并不是那么好。

3.自媒体大V谈币类

我们知道,很多人关注区块链是从炒币开始的,喜欢炒币的人就喜欢看一些大咖的分析和带动。所以就衍生了很多谈币、讲行情的自媒体,这类自媒体一般比较有指向性。软稿性质比较强,专门教韭菜如何买币,炒币,这类一般在公众号上玩,然后组建一些自己的粉丝社群,当然他们也没有精力和金钱去开发APP。

以上是小编分析的三种区块链媒体形式,下面重点讲有产品形态(APP PC站点)的区块链媒体玩法。

这种类型的区块链媒体要么有一款APP,要么是只有PC站,要么是APP PC。一般产品的布局是快讯 新闻 社群 送币模式,小编分析的将近100款APP基本上都是这种产品布局。内容上大同小异,你抄抄我的,我抄抄你的,内容同质化严重。

一般这类APP,会设置一些任务,比如阅读快讯、新闻可以获得对应平台币的奖励。对于喜欢免费撸币的韭菜,基本上百试不爽,反正不撸白不撸,管它能不能上交易所,反正也撸再说。经常玩这种APP的基本上都是这种心态,比如小编,只要有新的平台出现,可以撸币,小编还是愿意去试试撸一撸。

但是小编发现,分析的这100款APP中,很少有能得到资本的认可,可以说不到5%,基本上不会到A轮,大部分都是自有资金或者停在天使轮就玩不下去了,为什么呢?

上面,小编也提到几个点,一是产品模式雷同,二是内容同质化严重,三是体验太差,这几个痛点也导致很多区块链媒体不能得到资本的青睐。

当然不排除,在产品模式上有创新的项目,这里,小编重点提一下币莱财经。为什么呢?因为在产品上有创新和突破,二内容上把控也比较严格。打开币莱财经的APP,我们可以发现,除了资讯内容,还有区块链游戏,资讯内容是阅读任务,游戏是驱动平台币落地的场景,同时,游戏还能刺激用户不断地去阅读资讯。可以说资讯和游戏相互活跃。至少,到目前为止,币莱财经的APP依然停留在小编的手机上!

在产品体验上,也做的比较极致。用户只要长按快讯就可以直接生成图片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圈去“装逼”。另外分析发现,币莱财经的作者比较多,只要你能写,喜欢写,都可以成为专栏作者这样可以保证长尾内容的输出。当然,也入驻的不少大咖作者保证优质内容的输出。

其实,小编并不愿意称之为区块链媒体,叫区块链只不过显得高大上一些,究其本质还是科技媒体,和目前很多互联网商业形式和业态是分不开的。

之所以很多团队喜欢称自己为区块链媒体,是因为想蹭区块链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热度而已,这些我们都心知肚明!

总结以上,媒体想要在区块链行业跑出自我,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产品,做内容,用户体验做好,就不怕用户不买单!

关键字:媒体财经

本文摘自:魔牛财经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