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移动办公业界动态 → 正文

MDM是把双刃剑 管理BYOD还需张弛有度

责任编辑:王李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3-30 07:52:39 本文摘自:it168

你可曾想象过这样的一个场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各式各样的软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但软件逾越了他们的本职工作,反客为主最终攻击了人类。在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短片小说《我,机器人》中有着类似的情节。虽然我们现在的科技还没有达到那样的水平,但从这个场景中可以折射出在飞速发展的BYOD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可用性差和侵犯隐私是阻碍BYOD的两大元凶

两年以前,BYOD几乎淹没了所有的企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归功于新兴的移动设备管理(MDM)软件平衡了工作与娱乐,为公司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员工在享受工作上便利同时还可以在设备上安装个人的应用软件。

但是现在有迹象表明公司利用MDM功能破坏了良好的用户体验。Gartner分析师Van Baker说:“我们认为那些过去对移动设备有着强势控制力的组织正采取过为繁重的MDM策略。”

企业移动设备的崛起归功于苹果以及之后的安卓进入市场后所带来的高质量用户体验。如果可用性受到打击那么用户的抵触将会随之到来。Baker预测到2016年,五分之一的BYOD计划将会因为企业部署MDM措施限制太多而失败。去年年末Garther公司还对企业员工进行调查,发现在未使用BYOD的员工中有五分之一是因为个人隐私的问题。

Baker的猜想并不只是纸上谈兵。在实际的MDM案例中已经看到其对移动设备用户体验的诸多限制。例如一些IT部门开启MDM控制,迫使用户采取多元密码。如果一个用户在个人空间上安装了Facebook应用。那当他想查看工作邮件时就必须退出Facebook,注销个人空间,登录到工作空间,最后才能登录到公司的邮箱。如果他想回到Facebook,又必须重复相反的做一遍上述操作。

一家公司在发布自身平板的时候还带有GPS和无线网络。安全身份认证使平板捧在手上仿佛睡在摇篮中的婴儿。平板基本上成了无用的废纸摞。

其他的影响用户体验的管理策略不胜枚举:强迫员工使用企业移动应用程序,使用企业笨重的邮件客户端而不是本地的邮件客户端。

Baker说:“这样的可用性不会被容忍,这将推动着员工一步步远离BYOD项目。”   可用性的不足还表现在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应对变化。

消费级的设备制造商,例如苹果、安卓总是会争相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新颖的功能。不断有新的功能和系统的补丁更新到消费者的设备中。每一个突发地变化都导致消费主导型供应商产生一个连锁反应,为此程序开发者和MDM供应商必须努力改变以适应变化。

巨头介入MDM 敏捷高可用受打击

到目前为止,单纯的MDM公司还相当的灵活,不过好景不长,企业巨头涉足了这个市场。微软扩大其管理工具到MDM市场。一年前思杰带来了Zenprise。IBM的Fiberlink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发售。最近VMware收购了AirWatch。但是这些行业巨头并没有跟上消费者的脚步。

总结MDM现状,如果MDM不支持最新的升级,员工将无法在自己的设备上运行新的特性。MDM想要员工百依百顺,然而员工将会退出BYOD项目。MDM过度控制,员工就会反抗。MDM虽然解决企业BYOD安全和隐私分问题,但有时破坏了BYOD的敏捷与高可用。其中分寸还有待供应商和企业进一步探究。

关键字:

本文摘自:it168

x MDM是把双刃剑 管理BYOD还需张弛有度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移动办公业界动态 → 正文

MDM是把双刃剑 管理BYOD还需张弛有度

责任编辑:王李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3-30 07:52:39 本文摘自:it168

你可曾想象过这样的一个场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各式各样的软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但软件逾越了他们的本职工作,反客为主最终攻击了人类。在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短片小说《我,机器人》中有着类似的情节。虽然我们现在的科技还没有达到那样的水平,但从这个场景中可以折射出在飞速发展的BYOD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可用性差和侵犯隐私是阻碍BYOD的两大元凶

两年以前,BYOD几乎淹没了所有的企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归功于新兴的移动设备管理(MDM)软件平衡了工作与娱乐,为公司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员工在享受工作上便利同时还可以在设备上安装个人的应用软件。

但是现在有迹象表明公司利用MDM功能破坏了良好的用户体验。Gartner分析师Van Baker说:“我们认为那些过去对移动设备有着强势控制力的组织正采取过为繁重的MDM策略。”

企业移动设备的崛起归功于苹果以及之后的安卓进入市场后所带来的高质量用户体验。如果可用性受到打击那么用户的抵触将会随之到来。Baker预测到2016年,五分之一的BYOD计划将会因为企业部署MDM措施限制太多而失败。去年年末Garther公司还对企业员工进行调查,发现在未使用BYOD的员工中有五分之一是因为个人隐私的问题。

Baker的猜想并不只是纸上谈兵。在实际的MDM案例中已经看到其对移动设备用户体验的诸多限制。例如一些IT部门开启MDM控制,迫使用户采取多元密码。如果一个用户在个人空间上安装了Facebook应用。那当他想查看工作邮件时就必须退出Facebook,注销个人空间,登录到工作空间,最后才能登录到公司的邮箱。如果他想回到Facebook,又必须重复相反的做一遍上述操作。

一家公司在发布自身平板的时候还带有GPS和无线网络。安全身份认证使平板捧在手上仿佛睡在摇篮中的婴儿。平板基本上成了无用的废纸摞。

其他的影响用户体验的管理策略不胜枚举:强迫员工使用企业移动应用程序,使用企业笨重的邮件客户端而不是本地的邮件客户端。

Baker说:“这样的可用性不会被容忍,这将推动着员工一步步远离BYOD项目。”   可用性的不足还表现在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应对变化。

消费级的设备制造商,例如苹果、安卓总是会争相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新颖的功能。不断有新的功能和系统的补丁更新到消费者的设备中。每一个突发地变化都导致消费主导型供应商产生一个连锁反应,为此程序开发者和MDM供应商必须努力改变以适应变化。

巨头介入MDM 敏捷高可用受打击

到目前为止,单纯的MDM公司还相当的灵活,不过好景不长,企业巨头涉足了这个市场。微软扩大其管理工具到MDM市场。一年前思杰带来了Zenprise。IBM的Fiberlink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发售。最近VMware收购了AirWatch。但是这些行业巨头并没有跟上消费者的脚步。

总结MDM现状,如果MDM不支持最新的升级,员工将无法在自己的设备上运行新的特性。MDM想要员工百依百顺,然而员工将会退出BYOD项目。MDM过度控制,员工就会反抗。MDM虽然解决企业BYOD安全和隐私分问题,但有时破坏了BYOD的敏捷与高可用。其中分寸还有待供应商和企业进一步探究。

关键字:

本文摘自:it168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