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移动办公业界动态 → 正文

BYOD国内现状:管理的隐霾之殇

责任编辑:editor009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27 07:11:10 本文摘自:记录中国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火速升温,“移动”正在渐渐蚕食着PC办公的市场份额,成为我们生活办公的主旋律。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BYOD(自带设备办公)在企业日常办公中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强烈。由于使用自带设备办公,员工的满意度以及上手程度都会比企业提供设备效率要高,同时可以降低资本支出,甚至运营支出,也为企业决策者CIO们所日趋认同。通常而言,使用自带设备办公中的“设备”指移动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在企业员工可以享受到高效的同时,移动终端接入企业平台,也为企业信息化全局带来了新的隐患,个人终端在日常生活扮演的角色通常是娱乐与隐私数据存放,大量与企业数据无关的“冗余”,存在并接入到企业内网环境当中。在这方面,传统上网行为管理软件可以管控的边界,也在进行着从新定义。在如今,边界防护概念正在越来越模糊化,随着BYOD的出现,对数据风险发生着一些迁移,企业内部越加不可控,如移动设备的丢失、接入未知公共WIFI等行为也会提高企业私密外泄风险。

每当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或许引发革命,或许洗礼焚坑,又或许淡淡无为,在各方声音中,总有快速响应接受的,跟风斥资起哄的,默默静观不叫好的。不得不说,每一位企业决策者都是精明的,相反,真正影响企业BYOD化进度的,却是一些很现实的问题:

BYOD来自企业市场对移动办公的诉求

一份来自安全公司赛门铁克最新报告《2013移动应用现状调查》显示,一些更外向的"创新力"公司对于BYOD的好感度明显高于一些传统企业。而在这些创新力企业中,数据对外的业务办公需求依赖性却是明显高于传统企业的,而对于一些搭建企业私有云就足以满足全部办公诉求的企业来讲,移动办公与BYOD跟现阶段企业业务模式关系不大,而为了“时髦",现阶段就让企业CIO去盲目追寻BYOD的欲望自然不会强烈。

相对来讲,这些企业CIO对于未来业务模式BYOD化的规划也当记入考量当中,传统企业完全不需要BYOD吗?其实也未必,将数据移至云端,传统企业大多因为业务的封闭性,选择了私有云的认可度。在这方面,企业CIO自然洞悉了云计算对于提升企业办公效率的魅力,而一套整体完整的云架构解决方案,不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最终都不会淡忘移动终端的接入。在这方面,哪怕现阶段来讲,传统企业办公模式对BYOD需求不强烈,未来的规范化云建设当中,也要加入BYOD考量,当然,也取决于国内移动办公的市场化需求。

另一方面,更外向的创新型企业早早就接触到了移动办公,时至今日,有约84%的创新型企业可以通过移动技术获得业务发展,在可以获利的前提下,自然有积极的参与企业BYOD部署。在这些企业试水的过程中,大多数现阶段的盈利来自企业对固有设备维护节省的成本,而非来自业务办公效率的提升,这其中有企业员工习惯的惰性以及管理的分散性因素在内,而除开这些显性原因之外,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隐形成本开销提升也是分化掉企业移动办公原本效率提升的病根。

隐形霾藏的BYOD之殇

在部署了BYOD一段时间之后,美国Aberdeen Group的管理者发现,与公司提供设备时相比,BYOD的使用成本居然还要高出33%。同样的,作为全球部署BYOD最成功的企业之一,思科通过BYOD节省出的购买硬件与维护抵消成本,让公司节约出了大概17%到22%的成本。

这样的BYOD部署应用到国内,类似思科节省的甚少,而霾藏的支出更显居多,这让企业CIO们有些费解,花出去的银子,怎么连个水漂都没有打起,就这么石沉大海想当然了?

在经过公司财务数据分析后显示报告表明,公司因为BYOD而为移动设备多支付的月租和数据流量费就是元凶之一。过去,互联网的办公模式下,CIO不会为移动设备太费心思,随着公司开始移动化,BYOD也就变成了CIO的业务范围。这意味着无线费用管理也将记入CIO的管理统筹,很多CIO对无线费用管理成本结构并不是很熟悉,而这种全新的成本组成结构又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

在国内,也存有这样一种BYOD,企业拉拢一些终端设备商,或者运营商本身,在采用BYOD方案之前,为员工集中化购买手机等终端,由于数量大是可以得到价格上的优惠,并且由于企业自己选择的移动设备,从系统到App应用,更方便集中管理。不过,问题也出来了,企业购买可以从电信供应商那里拿到较高力度的优惠,可能个别企业采购者还有欲望去努力更多的表面优惠,可在实际部署BYOD之后,员工普遍并不买账,除开企业定制化的标准终端外,并不排斥个人终端的使用问题,还有个人资费与企业业务相关资费的混杂一起,企业在这方面的管理,相反门槛没有降低,反而提升了。

姑且先不说定制化的BYOD方案是不是符合我们对BYOD本身的定义,由于员工因个人原因而产生的资费与因企业业务产生的费用现在是在一张账单中,提交报销单的时候也难以区分开。因此,企业在BYOD一段时间里也可能面临如何确定报销比例的问题,更多时候不得不为员工的自持设备多支付一部分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尽管有些企业会采用设置报销上限或者控制报销总额来应对这个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得以根本解决,甚至在一定程度打消了员工对BYOD应用的积极性。

而除开费用的开销外,阴霾还具体在安全与技术层面的投资,根据Avanade的一份调查(这家公司去年调查了超过600位IT决策制定者):超过一半的公司反映,由于BYOD用户使用了某些小插件而为企业额外增多了安全漏洞,从而酿造事故的发生。CIO普遍感触,BYOD之后企业对设备的可控度降低了,在过去,企业的信息安全是建立在设备可控的基础上,也就是企业有哪些IT设备,其上运行的是什么系统和应用,都在IT部门的掌握之中,同时,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流程都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上,而如今这个前提不再有,为此企业的管理和流程也都需要进行调整,新的移动安全与技术投入的跟进与经验积累,也会额外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最后一个隐藏的霾藏是,对企业级移动应用成本负担。随着安卓以及IOS等不同系统的接入,BYOD对于平台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开发调试层面的支持,与之配套软件App应用也将纳入考量。企业对于移动OA、CRM等对内管理信息化应用必不可少,而在丰富一些移动App上面,当前的企业级移动市场明显还不给力,CIO在为企业选择方便快捷应用上面,更需要花费一番功夫与精力,这些隐形的成本,在BYOD预算方案本身,并不会纳入成本,而也是国内企业在部署初期不可回避的现象。

卖艺不卖身 BYOD数据最终所有权?

在过去,企业重要数据的备份,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等工作都是建立在企业管理者对数据持有绝对管理权的前提下,如今BYOD带入了海量的更加繁杂私密的信息,同时也让数据所有权与终端设备的归属成为CIO最头疼的新话题。

其实,个人使用数据与工作用途数据问题类似,企业只需确定数据安全责任制,并做好规范如何在公司中使用终端设备等问题。为了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同时也为了企业数据及移动设备数据的保护目的,有意思提升防范于存放在移动设备上的企业数据,同时应当确保能够对数据进行恢复操作。企业管理者当然希望理想化一些”人“的管理,而现实往往却是,你不能强制每一个员工将企业数据与家庭聚会照片分开存储,每一类文件都完整划分归类并设置权限。虚拟化也许是一条不错的解决方向,而却依赖于CIO与其他的高层领导一起协商。

现阶段CIO无法明确企业数据的归属与管理,这些难题也让BYOD在国内部署停留在怀疑与失望阶段,大风向上也是质疑多多,而缺少更多实践解决方案的铺路。

关键字:管理国内

本文摘自:记录中国

x BYOD国内现状:管理的隐霾之殇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移动办公业界动态 → 正文

BYOD国内现状:管理的隐霾之殇

责任编辑:editor009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27 07:11:10 本文摘自:记录中国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火速升温,“移动”正在渐渐蚕食着PC办公的市场份额,成为我们生活办公的主旋律。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BYOD(自带设备办公)在企业日常办公中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强烈。由于使用自带设备办公,员工的满意度以及上手程度都会比企业提供设备效率要高,同时可以降低资本支出,甚至运营支出,也为企业决策者CIO们所日趋认同。通常而言,使用自带设备办公中的“设备”指移动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在企业员工可以享受到高效的同时,移动终端接入企业平台,也为企业信息化全局带来了新的隐患,个人终端在日常生活扮演的角色通常是娱乐与隐私数据存放,大量与企业数据无关的“冗余”,存在并接入到企业内网环境当中。在这方面,传统上网行为管理软件可以管控的边界,也在进行着从新定义。在如今,边界防护概念正在越来越模糊化,随着BYOD的出现,对数据风险发生着一些迁移,企业内部越加不可控,如移动设备的丢失、接入未知公共WIFI等行为也会提高企业私密外泄风险。

每当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或许引发革命,或许洗礼焚坑,又或许淡淡无为,在各方声音中,总有快速响应接受的,跟风斥资起哄的,默默静观不叫好的。不得不说,每一位企业决策者都是精明的,相反,真正影响企业BYOD化进度的,却是一些很现实的问题:

BYOD来自企业市场对移动办公的诉求

一份来自安全公司赛门铁克最新报告《2013移动应用现状调查》显示,一些更外向的"创新力"公司对于BYOD的好感度明显高于一些传统企业。而在这些创新力企业中,数据对外的业务办公需求依赖性却是明显高于传统企业的,而对于一些搭建企业私有云就足以满足全部办公诉求的企业来讲,移动办公与BYOD跟现阶段企业业务模式关系不大,而为了“时髦",现阶段就让企业CIO去盲目追寻BYOD的欲望自然不会强烈。

相对来讲,这些企业CIO对于未来业务模式BYOD化的规划也当记入考量当中,传统企业完全不需要BYOD吗?其实也未必,将数据移至云端,传统企业大多因为业务的封闭性,选择了私有云的认可度。在这方面,企业CIO自然洞悉了云计算对于提升企业办公效率的魅力,而一套整体完整的云架构解决方案,不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最终都不会淡忘移动终端的接入。在这方面,哪怕现阶段来讲,传统企业办公模式对BYOD需求不强烈,未来的规范化云建设当中,也要加入BYOD考量,当然,也取决于国内移动办公的市场化需求。

另一方面,更外向的创新型企业早早就接触到了移动办公,时至今日,有约84%的创新型企业可以通过移动技术获得业务发展,在可以获利的前提下,自然有积极的参与企业BYOD部署。在这些企业试水的过程中,大多数现阶段的盈利来自企业对固有设备维护节省的成本,而非来自业务办公效率的提升,这其中有企业员工习惯的惰性以及管理的分散性因素在内,而除开这些显性原因之外,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隐形成本开销提升也是分化掉企业移动办公原本效率提升的病根。

隐形霾藏的BYOD之殇

在部署了BYOD一段时间之后,美国Aberdeen Group的管理者发现,与公司提供设备时相比,BYOD的使用成本居然还要高出33%。同样的,作为全球部署BYOD最成功的企业之一,思科通过BYOD节省出的购买硬件与维护抵消成本,让公司节约出了大概17%到22%的成本。

这样的BYOD部署应用到国内,类似思科节省的甚少,而霾藏的支出更显居多,这让企业CIO们有些费解,花出去的银子,怎么连个水漂都没有打起,就这么石沉大海想当然了?

在经过公司财务数据分析后显示报告表明,公司因为BYOD而为移动设备多支付的月租和数据流量费就是元凶之一。过去,互联网的办公模式下,CIO不会为移动设备太费心思,随着公司开始移动化,BYOD也就变成了CIO的业务范围。这意味着无线费用管理也将记入CIO的管理统筹,很多CIO对无线费用管理成本结构并不是很熟悉,而这种全新的成本组成结构又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

在国内,也存有这样一种BYOD,企业拉拢一些终端设备商,或者运营商本身,在采用BYOD方案之前,为员工集中化购买手机等终端,由于数量大是可以得到价格上的优惠,并且由于企业自己选择的移动设备,从系统到App应用,更方便集中管理。不过,问题也出来了,企业购买可以从电信供应商那里拿到较高力度的优惠,可能个别企业采购者还有欲望去努力更多的表面优惠,可在实际部署BYOD之后,员工普遍并不买账,除开企业定制化的标准终端外,并不排斥个人终端的使用问题,还有个人资费与企业业务相关资费的混杂一起,企业在这方面的管理,相反门槛没有降低,反而提升了。

姑且先不说定制化的BYOD方案是不是符合我们对BYOD本身的定义,由于员工因个人原因而产生的资费与因企业业务产生的费用现在是在一张账单中,提交报销单的时候也难以区分开。因此,企业在BYOD一段时间里也可能面临如何确定报销比例的问题,更多时候不得不为员工的自持设备多支付一部分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尽管有些企业会采用设置报销上限或者控制报销总额来应对这个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得以根本解决,甚至在一定程度打消了员工对BYOD应用的积极性。

而除开费用的开销外,阴霾还具体在安全与技术层面的投资,根据Avanade的一份调查(这家公司去年调查了超过600位IT决策制定者):超过一半的公司反映,由于BYOD用户使用了某些小插件而为企业额外增多了安全漏洞,从而酿造事故的发生。CIO普遍感触,BYOD之后企业对设备的可控度降低了,在过去,企业的信息安全是建立在设备可控的基础上,也就是企业有哪些IT设备,其上运行的是什么系统和应用,都在IT部门的掌握之中,同时,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流程都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上,而如今这个前提不再有,为此企业的管理和流程也都需要进行调整,新的移动安全与技术投入的跟进与经验积累,也会额外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最后一个隐藏的霾藏是,对企业级移动应用成本负担。随着安卓以及IOS等不同系统的接入,BYOD对于平台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开发调试层面的支持,与之配套软件App应用也将纳入考量。企业对于移动OA、CRM等对内管理信息化应用必不可少,而在丰富一些移动App上面,当前的企业级移动市场明显还不给力,CIO在为企业选择方便快捷应用上面,更需要花费一番功夫与精力,这些隐形的成本,在BYOD预算方案本身,并不会纳入成本,而也是国内企业在部署初期不可回避的现象。

卖艺不卖身 BYOD数据最终所有权?

在过去,企业重要数据的备份,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等工作都是建立在企业管理者对数据持有绝对管理权的前提下,如今BYOD带入了海量的更加繁杂私密的信息,同时也让数据所有权与终端设备的归属成为CIO最头疼的新话题。

其实,个人使用数据与工作用途数据问题类似,企业只需确定数据安全责任制,并做好规范如何在公司中使用终端设备等问题。为了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同时也为了企业数据及移动设备数据的保护目的,有意思提升防范于存放在移动设备上的企业数据,同时应当确保能够对数据进行恢复操作。企业管理者当然希望理想化一些”人“的管理,而现实往往却是,你不能强制每一个员工将企业数据与家庭聚会照片分开存储,每一类文件都完整划分归类并设置权限。虚拟化也许是一条不错的解决方向,而却依赖于CIO与其他的高层领导一起协商。

现阶段CIO无法明确企业数据的归属与管理,这些难题也让BYOD在国内部署停留在怀疑与失望阶段,大风向上也是质疑多多,而缺少更多实践解决方案的铺路。

关键字:管理国内

本文摘自:记录中国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