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中移动新Logo暗含4G深意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10-09 17:09:32 本文摘自:通信信息报

没有官网发布,没有微博更新,中国移动悄无声息地更换了沿用多年的 Logo。在国庆前落幕的北京通信展上,细心的参观者会发现,中国移动的Logo由原先鲜亮的蓝色主色调变成了浅绿色,最大的变化在于去掉了“中国移动通信”中的“通信”二字,而中文下面的英文字符,除了首字母,其他都变成了小写。

企业Logo的更换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单单成本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中国移动此举,业内中说纷纭,有分析认为中国移动是出于迎合新市场与新消费群体的考虑,塑造新的企业形象。背后则隐藏着一种意图:中国移动在试图改变传统电信公司长久以来业务单调、服务刻板、行动迟缓的垄断国企形象,给人以充满活力、亲和力和新意的印象。

中移动新Logo暗含4G深意

企业更换标识,众说纷纭,分析人士总结了几个原因:企业原本的标志老化,不再能够满足企业、市场新的需要;企业对战略的需求更新;企业文化的改变;商业纠纷;赶时髦。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移动新Logo增加了绿色元素,绿色代表节能环保等理念,未来随着4G的发展,基站大幅增加,绿色节能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对于新Logo,中国移动方面还没有官方的说辞。

在中国移动Logo调整之后,三大运营商的标示形成了三种不一样的色调。中国电信至今依然是“电信蓝”。中国联通在2006年启用红黑色调相间的新标识。据悉,中国联通当年更换Logo色调的初衷是为了迎接3G的到来:红色代表活力、时尚及创新的3G品牌定位,一直沿用至今未调整过。调整后的中国移动Logo,原来纯蓝色的五道线标志,中间一道线变成了绿色。至此,三大运营商中仅中国电信Logo保留最初的深蓝色调。

2006年中国联通Logo因3G而改变,今天中国移动Logo变脸或是因为4G。随着4G渐行渐近,中国移动正在全力把自己塑造成全新的4G运营商。据悉,中国移动在去年巴塞罗那移动世界通信大会上,就推出了全新的4G业务标识,此后在各种展会中多次露面,在今年的北京通信展上也有所体现。但由于尚未获得4G牌照,中国移动并未正式发布这些新Logo,也未诠释其中内涵。

新Logo预示去电信化转型

中国移动新 Logo虽然是低调亮相,但也引起了业内以及消费者的广泛讨论。有用户直言:如果霸王条款更少些,套餐余额、流量余额可以累积,大家感觉这个Logo会更温馨、更漂亮。其中,调侃的声音也不少:“你以为换套马甲就认不出你啊,话费敢便宜点吗?”

中国移动新 Logo 淡化了“通信”二字,这或许与移动改变生活等理念的转变相关。“战略转型,标识先行”,业内人士直言,中国移动要告别过去,更换标识属题内应有之义,如果接下来没有什么打破垄断、减少暴利、锐意创新等有力的实际举措,仅仅想通过更换标识就告别过去,那就只能是痴人说梦了。无论如何,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加速去电信化转型的影响下,中国移动也在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转型。

纵观全球电信业,移动数据流量爆炸式增长,OTT类业务对运营商带来的“哑管道化”威胁已经日益凸显。在国内,微信等OTT业务对传统短信、语音业务的替代效应让中国移动无所适从。电信行业增长乏力,又面对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在这种大背景下,去电信化转型成为了运营商战略调整的一致方向。

尽管3G时代TD之路崎岖坎坷,但中国移动也做了一些基础工作。2009年中国移动集团布局了音乐、阅读、手机游戏等八大应用基地。面对来自以微信为首的IM产品的冲击,中国移动不得不重新调整飞信业务结构,将飞信重构,成为其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平台+入口,以对抗微信。依靠自身的网络、用户优势,中国移动开始试水移动支付市场,不久前,中国银联与中移动宣布正式推出基于NFC-SIM卡的移动支付平台业务——手机钱包。除了试水移动支付领域,中国移动也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积极开展尝试。

从重构飞信到拓展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市场,移动互联网基地的规划,云计算的建设,都承载着中国移动“去电信化”转型的希望。

调整思维适应4G移动互联网节奏

当下OTT业务的替代效应已如洪水猛兽,4G时代,在更高带宽、更廉价的流量资费背景下,更具冲击力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将层出不穷,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经走在了前面,中国移动也走到该自我革命的时刻,Logo的变脸更像是宣示着转型大跨步的开始。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电信运营商将面临各种困局:网络压力不断加大,客户服务力不从心,硬件创新很少参与,封闭花园行将开放,流量费用成为众矢之的,自营业务不够专业,规模个性难以兼顾等。

在3G时代,中国移动一直没有找准移动互联网的节奏,资源、技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更是由运营商僵化的国企体制机制所决定的。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三大运营商,过去“烟囱式”的业务结构,书写过辉煌业绩。进入3G时代,这种孤立式的业务模式正阻碍着高带宽移动通信的进步。要改变这种尴尬局面,需要从调整传统的电信定势思维开始,在移动互联网热潮的进一步冲击之下,运营商需更为开放的眼界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近日中移动在浙江、广东等地推出了4G套餐业务,在4G牌照未发放的背景下进行了抢跑。其实,从上马3G开始,中国移动就做好了“3G周期不会很长”的打算,在中国移动此前的TD网络设备招标中,已经明确要求具备未来向LTE平滑演进的能力。4G时代,由于移动网络的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宽,即使是微信等OTT应用没有出现,中国移动也需要恶补3G时代在流量经营、服务等方面落下的功课。

电信运营商传统业务的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想保持收入的持续增长,必须逐步转型,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显然,中国移动Logo的调整带来的更多的是象征性的意义,更好的贴近用户不仅仅需要企业形象的改变,更需要业务模式的创新,服务思维的转变,以此来适应4G高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节奏。

关键字:Logo通信移动互联网运营商

本文摘自:通信信息报

x 中移动新Logo暗含4G深意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中移动新Logo暗含4G深意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10-09 17:09:32 本文摘自:通信信息报

没有官网发布,没有微博更新,中国移动悄无声息地更换了沿用多年的 Logo。在国庆前落幕的北京通信展上,细心的参观者会发现,中国移动的Logo由原先鲜亮的蓝色主色调变成了浅绿色,最大的变化在于去掉了“中国移动通信”中的“通信”二字,而中文下面的英文字符,除了首字母,其他都变成了小写。

企业Logo的更换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单单成本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中国移动此举,业内中说纷纭,有分析认为中国移动是出于迎合新市场与新消费群体的考虑,塑造新的企业形象。背后则隐藏着一种意图:中国移动在试图改变传统电信公司长久以来业务单调、服务刻板、行动迟缓的垄断国企形象,给人以充满活力、亲和力和新意的印象。

中移动新Logo暗含4G深意

企业更换标识,众说纷纭,分析人士总结了几个原因:企业原本的标志老化,不再能够满足企业、市场新的需要;企业对战略的需求更新;企业文化的改变;商业纠纷;赶时髦。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移动新Logo增加了绿色元素,绿色代表节能环保等理念,未来随着4G的发展,基站大幅增加,绿色节能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对于新Logo,中国移动方面还没有官方的说辞。

在中国移动Logo调整之后,三大运营商的标示形成了三种不一样的色调。中国电信至今依然是“电信蓝”。中国联通在2006年启用红黑色调相间的新标识。据悉,中国联通当年更换Logo色调的初衷是为了迎接3G的到来:红色代表活力、时尚及创新的3G品牌定位,一直沿用至今未调整过。调整后的中国移动Logo,原来纯蓝色的五道线标志,中间一道线变成了绿色。至此,三大运营商中仅中国电信Logo保留最初的深蓝色调。

2006年中国联通Logo因3G而改变,今天中国移动Logo变脸或是因为4G。随着4G渐行渐近,中国移动正在全力把自己塑造成全新的4G运营商。据悉,中国移动在去年巴塞罗那移动世界通信大会上,就推出了全新的4G业务标识,此后在各种展会中多次露面,在今年的北京通信展上也有所体现。但由于尚未获得4G牌照,中国移动并未正式发布这些新Logo,也未诠释其中内涵。

新Logo预示去电信化转型

中国移动新 Logo虽然是低调亮相,但也引起了业内以及消费者的广泛讨论。有用户直言:如果霸王条款更少些,套餐余额、流量余额可以累积,大家感觉这个Logo会更温馨、更漂亮。其中,调侃的声音也不少:“你以为换套马甲就认不出你啊,话费敢便宜点吗?”

中国移动新 Logo 淡化了“通信”二字,这或许与移动改变生活等理念的转变相关。“战略转型,标识先行”,业内人士直言,中国移动要告别过去,更换标识属题内应有之义,如果接下来没有什么打破垄断、减少暴利、锐意创新等有力的实际举措,仅仅想通过更换标识就告别过去,那就只能是痴人说梦了。无论如何,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加速去电信化转型的影响下,中国移动也在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转型。

纵观全球电信业,移动数据流量爆炸式增长,OTT类业务对运营商带来的“哑管道化”威胁已经日益凸显。在国内,微信等OTT业务对传统短信、语音业务的替代效应让中国移动无所适从。电信行业增长乏力,又面对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在这种大背景下,去电信化转型成为了运营商战略调整的一致方向。

尽管3G时代TD之路崎岖坎坷,但中国移动也做了一些基础工作。2009年中国移动集团布局了音乐、阅读、手机游戏等八大应用基地。面对来自以微信为首的IM产品的冲击,中国移动不得不重新调整飞信业务结构,将飞信重构,成为其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平台+入口,以对抗微信。依靠自身的网络、用户优势,中国移动开始试水移动支付市场,不久前,中国银联与中移动宣布正式推出基于NFC-SIM卡的移动支付平台业务——手机钱包。除了试水移动支付领域,中国移动也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积极开展尝试。

从重构飞信到拓展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市场,移动互联网基地的规划,云计算的建设,都承载着中国移动“去电信化”转型的希望。

调整思维适应4G移动互联网节奏

当下OTT业务的替代效应已如洪水猛兽,4G时代,在更高带宽、更廉价的流量资费背景下,更具冲击力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将层出不穷,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经走在了前面,中国移动也走到该自我革命的时刻,Logo的变脸更像是宣示着转型大跨步的开始。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电信运营商将面临各种困局:网络压力不断加大,客户服务力不从心,硬件创新很少参与,封闭花园行将开放,流量费用成为众矢之的,自营业务不够专业,规模个性难以兼顾等。

在3G时代,中国移动一直没有找准移动互联网的节奏,资源、技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更是由运营商僵化的国企体制机制所决定的。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三大运营商,过去“烟囱式”的业务结构,书写过辉煌业绩。进入3G时代,这种孤立式的业务模式正阻碍着高带宽移动通信的进步。要改变这种尴尬局面,需要从调整传统的电信定势思维开始,在移动互联网热潮的进一步冲击之下,运营商需更为开放的眼界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近日中移动在浙江、广东等地推出了4G套餐业务,在4G牌照未发放的背景下进行了抢跑。其实,从上马3G开始,中国移动就做好了“3G周期不会很长”的打算,在中国移动此前的TD网络设备招标中,已经明确要求具备未来向LTE平滑演进的能力。4G时代,由于移动网络的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宽,即使是微信等OTT应用没有出现,中国移动也需要恶补3G时代在流量经营、服务等方面落下的功课。

电信运营商传统业务的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想保持收入的持续增长,必须逐步转型,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显然,中国移动Logo的调整带来的更多的是象征性的意义,更好的贴近用户不仅仅需要企业形象的改变,更需要业务模式的创新,服务思维的转变,以此来适应4G高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节奏。

关键字:Logo通信移动互联网运营商

本文摘自:通信信息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