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中国移动在特区实行特色政策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12-27 13:16:54 本文摘自:搜狐IT

据中国移动香港公司网站消息,中国移动香港推出“2cm数据交易平台”,凡4G Pro系列服务计划客户可透过该平台将其计划内包含的数据用量进行自由买卖。数据买卖单位为每1GB计算,卖方可在15港元至60港元的范围内自由定价,卖方可在2cm平台随时查询交易情况、更改出售之数据价格及数量;而系统会为买方自动寻找最佳的售卖指示,买入的数据用量须于当月使用。

中国移动是否在国内4G业务商用后也采取同样的做法,目前尚未可知,而中移动如此玩转一国两制的做法,也招来了不少用户的义愤(如此区别对待也不是头一回了)。个人分析认为,手机流量可交易性将是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成败的关键点。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可交易性是解决运营商的手机流量套餐设计的缺陷,提升流量经营效果的有效方式。我们知道,电信运营商套餐资费的设计与水电煤气存在根本区别——水电煤气是根据用户的实际消耗量和阶梯价格进行计算确定的,或后付费或预存。从理论上来说,用户水电煤气的消费量是一个连贯的数集,而电信运营商套餐设计则是一些相对固定有限的散点。

虽然套餐设计经过了非常复杂精细的计算推导,但是再怎么精细,有限的散点也无法满足众多用户千差万别的实际流量需要。因此,就必然造成在某个套餐下有的用户流量需求不足,而有的流量需求过剩。此种情况下,剩余流量定期清零的规则更是让越来越多的用户不满。

显然,建立一个手机流量可交易平台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既可以让手机流量资源更加有效使用,也可以很好解决用户在某个周期末集中突击消耗流量给运营商网络带来的巨大冲击压力。当然,运营商也有当流量超出套餐后,超出部分按照一个单价进行收费的情况,但这毕竟不是常态化的方式。因此,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机制有现实需求的迫切性。

其次,4G时代手机流量可交易性的基础更深厚。电信运营商在4G时代更加强调了对管道业务的集约化管理,包括网络建设的进一步集约化,削弱地方,解决业务统一管理上的问题。资费方面,也更加强调统一化,减少地方多样化的差异。虽然4G建设要从3G甚至2G的实际情况出发,但由于毕竟是新的网络,在平台规划上就可以站在新的经营角度出发,因此,在手机流量可交易的统一平台、业务统一规划、运营等方面都可以新瓶装新酒。

再次,手机流量可交易性可以促进用户手机流量的消费总量。自3G时代运营商提出的流量经营策略来,如何让用户提高数据流量的消费是一个大家十分头痛的问题。但实际上用户对流量犹如当年手机通话时是59秒还是61秒一样敏感,因此3G时代运营商们的流量经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G时代,在单位流量资费进一步大幅下降的趋势下,数据流量增长幅度能否超出单位资费下降幅度成为运营商数据增值服务收入增长的关键(当然,手机用户规模的增长还能维持,但随着渗透率的提升,依靠用户规模增长的方式越来越难了)。大家都说,4G时代的流量消耗动辄以G为单位进行,但流量消耗额取决于用后对于高耗流量的音视频等富媒体应用的消费习惯的转变。

由于用于交易的流量要比流量套餐下的更便宜,对于有些用户而言,他们可以专门从这个平台上获得额外需要的流量。就像很多人总是等着超市购买打折的物品一样。有些用户在购买打折物品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把购买总额提升上去了。

最后,流量可交易平台关系到运营商流量后向经营策略能否成功。所谓流量后向经营,简而言之就是你用我的东西,我为你因此而产生的流量买单。通常有定向流量包和非定向流量包之分。这是运营商正在积极探索的全新业务模式。

目前,阿里、百度、腾讯、网易、新浪、360、UC、高德等主要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都在积极尝试这样的模式,以换取更多的用户安装/注册量、激活和活跃率。对用户而言,不管是定向流量还是非定向流量,参与更多活动就能获得更多流量,但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具体使用行为来调控实际的流量消耗量,在这种情况下,将会有不少流量富余。将流量清零,显然用户不答应,也不利于业务的持续经营。因此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允许用户之间自由交易,允许用户在好友之间相互索取、赠送或者出售。当然,考虑到这样的交易平台的提供也有成本,可以相应收取一定的交易费。这样可以将流量有效使用,促进流量后向经营业务可可持续发展。

根据笔者跟踪了解到的一些情况,除了中国移动在香港外,目前国内已经有其他运营商在推动流量的可交易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平台的构建、业务规划和交易机制等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方案。如果这个平台能够尽快正式推出,那将是一个进步。因此,可以说,手机流量可交易性已经渐行渐近了。具体什么时候呢,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当然,手机流量可交易一旦推出,也必然带来不少问题,比如交易定价的形成机制问题、交易手续费收取问题、违规交易问题、投机交易防止问题、通过这个交易平台可能进行洗钱或者贿赂的问题、交易的政府监管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本文就到此打住,欢迎大家积极拍砖。

关键字:套餐资费交易机制

本文摘自:搜狐IT

x 中国移动在特区实行特色政策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中国移动在特区实行特色政策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12-27 13:16:54 本文摘自:搜狐IT

据中国移动香港公司网站消息,中国移动香港推出“2cm数据交易平台”,凡4G Pro系列服务计划客户可透过该平台将其计划内包含的数据用量进行自由买卖。数据买卖单位为每1GB计算,卖方可在15港元至60港元的范围内自由定价,卖方可在2cm平台随时查询交易情况、更改出售之数据价格及数量;而系统会为买方自动寻找最佳的售卖指示,买入的数据用量须于当月使用。

中国移动是否在国内4G业务商用后也采取同样的做法,目前尚未可知,而中移动如此玩转一国两制的做法,也招来了不少用户的义愤(如此区别对待也不是头一回了)。个人分析认为,手机流量可交易性将是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成败的关键点。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可交易性是解决运营商的手机流量套餐设计的缺陷,提升流量经营效果的有效方式。我们知道,电信运营商套餐资费的设计与水电煤气存在根本区别——水电煤气是根据用户的实际消耗量和阶梯价格进行计算确定的,或后付费或预存。从理论上来说,用户水电煤气的消费量是一个连贯的数集,而电信运营商套餐设计则是一些相对固定有限的散点。

虽然套餐设计经过了非常复杂精细的计算推导,但是再怎么精细,有限的散点也无法满足众多用户千差万别的实际流量需要。因此,就必然造成在某个套餐下有的用户流量需求不足,而有的流量需求过剩。此种情况下,剩余流量定期清零的规则更是让越来越多的用户不满。

显然,建立一个手机流量可交易平台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既可以让手机流量资源更加有效使用,也可以很好解决用户在某个周期末集中突击消耗流量给运营商网络带来的巨大冲击压力。当然,运营商也有当流量超出套餐后,超出部分按照一个单价进行收费的情况,但这毕竟不是常态化的方式。因此,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机制有现实需求的迫切性。

其次,4G时代手机流量可交易性的基础更深厚。电信运营商在4G时代更加强调了对管道业务的集约化管理,包括网络建设的进一步集约化,削弱地方,解决业务统一管理上的问题。资费方面,也更加强调统一化,减少地方多样化的差异。虽然4G建设要从3G甚至2G的实际情况出发,但由于毕竟是新的网络,在平台规划上就可以站在新的经营角度出发,因此,在手机流量可交易的统一平台、业务统一规划、运营等方面都可以新瓶装新酒。

再次,手机流量可交易性可以促进用户手机流量的消费总量。自3G时代运营商提出的流量经营策略来,如何让用户提高数据流量的消费是一个大家十分头痛的问题。但实际上用户对流量犹如当年手机通话时是59秒还是61秒一样敏感,因此3G时代运营商们的流量经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G时代,在单位流量资费进一步大幅下降的趋势下,数据流量增长幅度能否超出单位资费下降幅度成为运营商数据增值服务收入增长的关键(当然,手机用户规模的增长还能维持,但随着渗透率的提升,依靠用户规模增长的方式越来越难了)。大家都说,4G时代的流量消耗动辄以G为单位进行,但流量消耗额取决于用后对于高耗流量的音视频等富媒体应用的消费习惯的转变。

由于用于交易的流量要比流量套餐下的更便宜,对于有些用户而言,他们可以专门从这个平台上获得额外需要的流量。就像很多人总是等着超市购买打折的物品一样。有些用户在购买打折物品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把购买总额提升上去了。

最后,流量可交易平台关系到运营商流量后向经营策略能否成功。所谓流量后向经营,简而言之就是你用我的东西,我为你因此而产生的流量买单。通常有定向流量包和非定向流量包之分。这是运营商正在积极探索的全新业务模式。

目前,阿里、百度、腾讯、网易、新浪、360、UC、高德等主要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都在积极尝试这样的模式,以换取更多的用户安装/注册量、激活和活跃率。对用户而言,不管是定向流量还是非定向流量,参与更多活动就能获得更多流量,但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具体使用行为来调控实际的流量消耗量,在这种情况下,将会有不少流量富余。将流量清零,显然用户不答应,也不利于业务的持续经营。因此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允许用户之间自由交易,允许用户在好友之间相互索取、赠送或者出售。当然,考虑到这样的交易平台的提供也有成本,可以相应收取一定的交易费。这样可以将流量有效使用,促进流量后向经营业务可可持续发展。

根据笔者跟踪了解到的一些情况,除了中国移动在香港外,目前国内已经有其他运营商在推动流量的可交易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平台的构建、业务规划和交易机制等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方案。如果这个平台能够尽快正式推出,那将是一个进步。因此,可以说,手机流量可交易性已经渐行渐近了。具体什么时候呢,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当然,手机流量可交易一旦推出,也必然带来不少问题,比如交易定价的形成机制问题、交易手续费收取问题、违规交易问题、投机交易防止问题、通过这个交易平台可能进行洗钱或者贿赂的问题、交易的政府监管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本文就到此打住,欢迎大家积极拍砖。

关键字:套餐资费交易机制

本文摘自:搜狐I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