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中国电信真的没救了?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6-24 14:31:54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今年以来,运营商每个月业绩发布之后,都会被媒体及专家们“分析”,中国电信情况尤甚。利润或市场份额下降,媒体们就能分析到时运之不济;出现业绩连续下滑,专家们就能看到性命之堪忧。

是事实所在还是博个眼球?也许部分观众不知,但相信分析者多是心知肚明。

拿出看衰的理由太容易了!

中国电信运营数据:5月移动用户流失95万,总数降至1.8亿户;1月至5月份移动用户累计净减436万户;仅2月实现移动用户净增长。中国电信移动用户减少显然是不争的事实。

业绩表现是整个市场过程中各个环节运行的综合结果。业绩表现差,可以认为,每个环节都出了一定的问题。按这个思路分析中国电信,可以得出的客观分析有:业务层面,网络优势在逐渐减小、终端竞争力逐渐削弱、移动业务吸引力下降等;管理层面,改革口号多行动少、缺乏互联网思维、经营动力不足等。

也可以结合政策及市场形势,得出基于阴谋论的主观分析:施苦肉计逼迫监管部门早发FDD牌照、争取更多的政策保护等。

只要你的业绩不是第一,所有这些分析都套用的上。即使第一了,一样有增速放缓、拐点将至等客观情况和主观预判,想表达不看好,真的是太容易了。

为什么媒体与专家不轻饶运营商?

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希望发挥媒体监督、专家外脑的作用,影响运营商的管理与决策,让运营商经营的更好。随着媒体阅读流量化的趋势,这种价值体现的越来越少。

第二,旨在引起用户共鸣,吸引更多注意力。运营商的业务与用户的生活息息相关,用户对运营商的服务抱怨颇多,包括垄断地位、服务能力等方面,报道尤其是看衰的报道更容易引起共鸣,令用户拍手称快,吸引注意力,有注意力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变现的基础。

第三,运营商在媒体维护与公关方面确实有需要加强的地方。不排除有媒体及个人捏软柿子、打黑枪的情况。

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内外叠加,最终造成运营商极其被动的局面。

中国电信并不是积重难返,需要客观评价。

在舆论之中,我们看到电信发展出现颓势,似乎积重难返。实际上,还有很多情况是媒体不过多表达的,综合起来,才能够更加客观的评价一个企业。

第一,关于4G网络制式问题,这是一步政治意义大于市场意义的棋。

尽管不太情愿,中国电信还是按照要求发展TD-LTE,而且加入了GTI组织,支持国家自有标准,这是一种“政治”抉择。发展不好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下这一步棋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同时出台了非对称性网间结算来平衡利益。政策出台后,中国电信按照2013年的移动网间话务量、短彩信使用量来测算,经营费用下降约26亿元(今年一季度,中国电信因此而收益7.13亿元,超过四分之一,看来测算相对准确)。按照中国电信用户ARPU是50元来计算的话,网间结算带来的收益相当于5000多万用户的价值。

1-5月,电信移动用户流失400多万,按这种情况来看,年底发放FDD牌照,中国电信并没有亏到哪里,而且越早发放对自己越有利。

第二,既然是全业务运营,不能只看移动业务。

移动业务上,的确中国移动一骑绝尘,中国联通业绩反弹,中国电信持续下滑,但是在宽带业务上却有所不同。

移动不提了。中国联通5月净增26万户,不到中国电信净增用户的一半;中国电信宽带用户累计1.04亿户,是中国联通的1.5倍。中国电信在宽带用户方面优势依然明显。

国际出口、传输管道、骨干网等基本被中国电信掌控,竞争对手使用往往需要租用,也是其资源优势的体现。

第三,中国电信在运营商之中最传统,改革却走在最前列。

在运营商之中,中国电信的高层改革意识最强烈,早早提出“去电信化”的战略方向。尽管在战略落地的过程中,有种种的利益牵绊、管理制约,我们还是看到了电信改革的魄力和已经取得的成绩。与网易成立合资公司,运营易信;如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员工内部创业;再如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行员工持股等。

改革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尤其对于中国电信这种大型国企来说,更是如此。第一个快速改革的运营商企业,势必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这些不会阻碍改革的步伐。

转型与改革中,必有阵痛,用户流失与业绩下滑并非坏事,能够更加坚定中国电信改革的决心,加快改革的步伐。如果非要看中国电信的命势,我的观点是,不在改革中平庸(不是灭亡、不是没落),就在改革中崛起。

中国电信真的没救了?

关键字:中国电信电信发展运营商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中国电信真的没救了?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中国电信真的没救了?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6-24 14:31:54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今年以来,运营商每个月业绩发布之后,都会被媒体及专家们“分析”,中国电信情况尤甚。利润或市场份额下降,媒体们就能分析到时运之不济;出现业绩连续下滑,专家们就能看到性命之堪忧。

是事实所在还是博个眼球?也许部分观众不知,但相信分析者多是心知肚明。

拿出看衰的理由太容易了!

中国电信运营数据:5月移动用户流失95万,总数降至1.8亿户;1月至5月份移动用户累计净减436万户;仅2月实现移动用户净增长。中国电信移动用户减少显然是不争的事实。

业绩表现是整个市场过程中各个环节运行的综合结果。业绩表现差,可以认为,每个环节都出了一定的问题。按这个思路分析中国电信,可以得出的客观分析有:业务层面,网络优势在逐渐减小、终端竞争力逐渐削弱、移动业务吸引力下降等;管理层面,改革口号多行动少、缺乏互联网思维、经营动力不足等。

也可以结合政策及市场形势,得出基于阴谋论的主观分析:施苦肉计逼迫监管部门早发FDD牌照、争取更多的政策保护等。

只要你的业绩不是第一,所有这些分析都套用的上。即使第一了,一样有增速放缓、拐点将至等客观情况和主观预判,想表达不看好,真的是太容易了。

为什么媒体与专家不轻饶运营商?

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希望发挥媒体监督、专家外脑的作用,影响运营商的管理与决策,让运营商经营的更好。随着媒体阅读流量化的趋势,这种价值体现的越来越少。

第二,旨在引起用户共鸣,吸引更多注意力。运营商的业务与用户的生活息息相关,用户对运营商的服务抱怨颇多,包括垄断地位、服务能力等方面,报道尤其是看衰的报道更容易引起共鸣,令用户拍手称快,吸引注意力,有注意力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变现的基础。

第三,运营商在媒体维护与公关方面确实有需要加强的地方。不排除有媒体及个人捏软柿子、打黑枪的情况。

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内外叠加,最终造成运营商极其被动的局面。

中国电信并不是积重难返,需要客观评价。

在舆论之中,我们看到电信发展出现颓势,似乎积重难返。实际上,还有很多情况是媒体不过多表达的,综合起来,才能够更加客观的评价一个企业。

第一,关于4G网络制式问题,这是一步政治意义大于市场意义的棋。

尽管不太情愿,中国电信还是按照要求发展TD-LTE,而且加入了GTI组织,支持国家自有标准,这是一种“政治”抉择。发展不好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下这一步棋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同时出台了非对称性网间结算来平衡利益。政策出台后,中国电信按照2013年的移动网间话务量、短彩信使用量来测算,经营费用下降约26亿元(今年一季度,中国电信因此而收益7.13亿元,超过四分之一,看来测算相对准确)。按照中国电信用户ARPU是50元来计算的话,网间结算带来的收益相当于5000多万用户的价值。

1-5月,电信移动用户流失400多万,按这种情况来看,年底发放FDD牌照,中国电信并没有亏到哪里,而且越早发放对自己越有利。

第二,既然是全业务运营,不能只看移动业务。

移动业务上,的确中国移动一骑绝尘,中国联通业绩反弹,中国电信持续下滑,但是在宽带业务上却有所不同。

移动不提了。中国联通5月净增26万户,不到中国电信净增用户的一半;中国电信宽带用户累计1.04亿户,是中国联通的1.5倍。中国电信在宽带用户方面优势依然明显。

国际出口、传输管道、骨干网等基本被中国电信掌控,竞争对手使用往往需要租用,也是其资源优势的体现。

第三,中国电信在运营商之中最传统,改革却走在最前列。

在运营商之中,中国电信的高层改革意识最强烈,早早提出“去电信化”的战略方向。尽管在战略落地的过程中,有种种的利益牵绊、管理制约,我们还是看到了电信改革的魄力和已经取得的成绩。与网易成立合资公司,运营易信;如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员工内部创业;再如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行员工持股等。

改革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尤其对于中国电信这种大型国企来说,更是如此。第一个快速改革的运营商企业,势必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这些不会阻碍改革的步伐。

转型与改革中,必有阵痛,用户流失与业绩下滑并非坏事,能够更加坚定中国电信改革的决心,加快改革的步伐。如果非要看中国电信的命势,我的观点是,不在改革中平庸(不是灭亡、不是没落),就在改革中崛起。

中国电信真的没救了?

关键字:中国电信电信发展运营商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