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政府定价”成历史 电信条例全面“市场化”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8-19 13:48:00 本文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 “资费放开后,虚拟运营商和运营商的价格谈判机制会更灵活,基础运营商、虚拟运营商都有更多的自主权,根据市场进行定价。” ]

经过近20年市场化改革,电信价格最后一抹“政府”色彩也成为了过去。

国务院令第653号近日发布,在《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中,明确对21部行政法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其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下称《电信条例》)的修改包括7处,5处与“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相关。法规修改后,上述两个词汇在电信条例中已彻底消失。

1995年,我国电信行业确立了“政府定价”原则,后历经改革,从“政府定价”到“政府指导价”,再到“市场调节价”与二者的长期并存,最后确立了“市场调节价”原则。

实际上,今年5月份,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已联合发文确定了“所有电信业务资费均实行市场调节价”原则,法规修改滞后于监管部门的公告,导致3个月内电信资费监管处于政策与法规抵触的灰色地带。

“只有调整电信条例,工信部、发改委的政策才能实施,可以说这是倒逼法规的出台。”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半市场化”终结

根据资深电信人士宁宇回忆,原邮电部最早是电信资费的定价主体。政府部门确定电信价格后,不允许涨价或者降价。对此,曾不止一次下发文件,对未严格执行价格政策的省和单位进行批评。

1995年1月,原邮电部《邮电资费管理具体实施办法》依然确认,除政府价格部门以外,其他单位文件均不能作为邮电资费执行的依据。1996年,电信新业务获得了一年试行定价权,但一年后仍由政府最终确定价格。

从完全“政府定价”到“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共存的时间节点是2000年。这一年,《电信条例》颁布实施,明确了电信资费中三种定价方式共存,信息产业部得到全国电信资费审批备案权。

“电信资费首先是由政府定价,然后由政府定价转化成政府指导价。再往后,政府‘管上不管下’,管涨价不管降价,再到现在完全放开市场定价。”飞象网总裁项立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实际上,今年5月9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公告,明确“所有电信业务资费均实行市场调节价。电信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用户需求制定电信业务资费方案,自主确定具体资费结构、资费标准及计费方式”。

直到今年7月29日,国务院令第653号才正式批准修改《电信条例》。法规中三者共存的定价方式存在了近15年后废除。

付亮告诉记者,随着政府定价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政府部门对电信市场的监管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事前备案的监管方式,转变成事中、事后的监管方式。同时,由于监管方式变化,监管主体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反不正当竞争、垄断,很大一部分不由工信部管。”

《电信条例》修改以前,条例规定的“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则”也与电信企业的实际运作不相协调,“运营商成本很大部分是基础成本:电费、人员工资、运维费用、设备费用,不受每分钟电话、每条短信、每兆流量影响,所以也说不清每条短信、每兆流量成本多少钱。”付亮说。

付亮认为,虽然工信部对“实行市场调节价”有较为详细的事中、事后监管规定,不过在“历史套餐退出机制”监管上仍面临难题,“文件中明确‘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限制用户选择其指定的资费方案,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更改与用户约定的资费方案’,这表面保护用户利益,但不利于历史套餐的梳理。”

记者注意到,过去出现较多的“备案”、“批准”,在两部委公告中已修改为“告知”,新的《电信条例》中电信资费条款,也去掉了“批准”等词汇。无论现实或是法规,电信企业真正获得了“自主定价权”。

对电信影响在于长期

因为新《电信条例》只是从法规上对两部委公告的进一步确认,电信企业实际运营中已先于法规实施起“市场定价”,在项立刚看来,新条例短期对行业影响有限,但长期来看会带来新的机会和改变。

“由于运营商资费政策没有前置备案,周期可以明显缩短,发现竞争对手推出一个套餐,以前走完流程可能要一周,现在就可以及时推出应对套餐。”付亮说。

实际上,随着3G向4G的技术升级,流量也逐步成为电信运营商业务新的增长点。根据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近期资费政策及中期业绩报告,二者流量资费均在快速下调,同时流量使用量在以倍增方式上升。

“中国移动用户也才2000万,对7亿用户才3%,另外两家1%不到,今年下半年4G连续资费调整就会出现。”付亮说。

而随着虚拟运营商加入电信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虚拟运营商也成了自主定价主体。”工信部虚拟运营商研究中心顾问莫广卫告诉记者。

莫广卫认为,新《电信条例》从法律上赋予的定价权,给虚拟运营商提供了更多机会,激烈的价格战基础已经出现,“可以自己降价,做各种产业搭配的融合,不需要再做很多的报备。”

“资费放开后,虚拟运营商和运营商的价格谈判机制会更灵活,基础运营商、虚拟运营商都有更多的自主权,根据市场进行定价。”蜗牛移动高级市场总监刘启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启诚认为,虽然基础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的转售协议价格目前尚无变化,但未来在价格协议上有可能更加灵活,“双方能够根据市场变化,根据虚拟运营商能给基础运营商带来多大利益,灵活地谈一个批发价。原来资费价格要政府去批,有更多价格自主权以后,基础运营商可以更加灵活来做。”

关键字:电信条例

本文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x “政府定价”成历史 电信条例全面“市场化”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政府定价”成历史 电信条例全面“市场化”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8-19 13:48:00 本文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 “资费放开后,虚拟运营商和运营商的价格谈判机制会更灵活,基础运营商、虚拟运营商都有更多的自主权,根据市场进行定价。” ]

经过近20年市场化改革,电信价格最后一抹“政府”色彩也成为了过去。

国务院令第653号近日发布,在《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中,明确对21部行政法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其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下称《电信条例》)的修改包括7处,5处与“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相关。法规修改后,上述两个词汇在电信条例中已彻底消失。

1995年,我国电信行业确立了“政府定价”原则,后历经改革,从“政府定价”到“政府指导价”,再到“市场调节价”与二者的长期并存,最后确立了“市场调节价”原则。

实际上,今年5月份,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已联合发文确定了“所有电信业务资费均实行市场调节价”原则,法规修改滞后于监管部门的公告,导致3个月内电信资费监管处于政策与法规抵触的灰色地带。

“只有调整电信条例,工信部、发改委的政策才能实施,可以说这是倒逼法规的出台。”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半市场化”终结

根据资深电信人士宁宇回忆,原邮电部最早是电信资费的定价主体。政府部门确定电信价格后,不允许涨价或者降价。对此,曾不止一次下发文件,对未严格执行价格政策的省和单位进行批评。

1995年1月,原邮电部《邮电资费管理具体实施办法》依然确认,除政府价格部门以外,其他单位文件均不能作为邮电资费执行的依据。1996年,电信新业务获得了一年试行定价权,但一年后仍由政府最终确定价格。

从完全“政府定价”到“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共存的时间节点是2000年。这一年,《电信条例》颁布实施,明确了电信资费中三种定价方式共存,信息产业部得到全国电信资费审批备案权。

“电信资费首先是由政府定价,然后由政府定价转化成政府指导价。再往后,政府‘管上不管下’,管涨价不管降价,再到现在完全放开市场定价。”飞象网总裁项立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实际上,今年5月9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公告,明确“所有电信业务资费均实行市场调节价。电信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用户需求制定电信业务资费方案,自主确定具体资费结构、资费标准及计费方式”。

直到今年7月29日,国务院令第653号才正式批准修改《电信条例》。法规中三者共存的定价方式存在了近15年后废除。

付亮告诉记者,随着政府定价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政府部门对电信市场的监管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事前备案的监管方式,转变成事中、事后的监管方式。同时,由于监管方式变化,监管主体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反不正当竞争、垄断,很大一部分不由工信部管。”

《电信条例》修改以前,条例规定的“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则”也与电信企业的实际运作不相协调,“运营商成本很大部分是基础成本:电费、人员工资、运维费用、设备费用,不受每分钟电话、每条短信、每兆流量影响,所以也说不清每条短信、每兆流量成本多少钱。”付亮说。

付亮认为,虽然工信部对“实行市场调节价”有较为详细的事中、事后监管规定,不过在“历史套餐退出机制”监管上仍面临难题,“文件中明确‘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限制用户选择其指定的资费方案,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更改与用户约定的资费方案’,这表面保护用户利益,但不利于历史套餐的梳理。”

记者注意到,过去出现较多的“备案”、“批准”,在两部委公告中已修改为“告知”,新的《电信条例》中电信资费条款,也去掉了“批准”等词汇。无论现实或是法规,电信企业真正获得了“自主定价权”。

对电信影响在于长期

因为新《电信条例》只是从法规上对两部委公告的进一步确认,电信企业实际运营中已先于法规实施起“市场定价”,在项立刚看来,新条例短期对行业影响有限,但长期来看会带来新的机会和改变。

“由于运营商资费政策没有前置备案,周期可以明显缩短,发现竞争对手推出一个套餐,以前走完流程可能要一周,现在就可以及时推出应对套餐。”付亮说。

实际上,随着3G向4G的技术升级,流量也逐步成为电信运营商业务新的增长点。根据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近期资费政策及中期业绩报告,二者流量资费均在快速下调,同时流量使用量在以倍增方式上升。

“中国移动用户也才2000万,对7亿用户才3%,另外两家1%不到,今年下半年4G连续资费调整就会出现。”付亮说。

而随着虚拟运营商加入电信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虚拟运营商也成了自主定价主体。”工信部虚拟运营商研究中心顾问莫广卫告诉记者。

莫广卫认为,新《电信条例》从法律上赋予的定价权,给虚拟运营商提供了更多机会,激烈的价格战基础已经出现,“可以自己降价,做各种产业搭配的融合,不需要再做很多的报备。”

“资费放开后,虚拟运营商和运营商的价格谈判机制会更灵活,基础运营商、虚拟运营商都有更多的自主权,根据市场进行定价。”蜗牛移动高级市场总监刘启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启诚认为,虽然基础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的转售协议价格目前尚无变化,但未来在价格协议上有可能更加灵活,“双方能够根据市场变化,根据虚拟运营商能给基础运营商带来多大利益,灵活地谈一个批发价。原来资费价格要政府去批,有更多价格自主权以后,基础运营商可以更加灵活来做。”

关键字:电信条例

本文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