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移动阿里欲重塑飞信 运营商互联网化路指何方?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07 18:05:15 本文摘自:同花顺

移动端的即时通讯市场或将再燃战火。日前,关于中移动与阿里密谋合作,对飞信进行运营的消息不径而传,顿时引发业界震动。两大巨头联手运营飞信,将会孕育出什么样的产品?对即时通讯市场乃至整个通信市场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一切都成为大家的关注焦点。

两巨头合作运营飞信

在当前的手机终端即时通讯市场,腾讯旗下的微信把握着绝对的话语权。自2011年推出后,在短短几年内风靡大江南北,甚至走出了国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微信国内用户数已超5亿。因此,无论谁在这一领域对微信的市场地位发起攻击,都将引发关注。

2013年中国电信联手网易推出“易信”,在当时即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热议,并迅速占领手机端,一年内用户过亿。如今,对于2G时代的产品——飞信,当中移动与阿里合作进行重塑的消息传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

飞信于2007年面世,比微信还要早4年。在当时,飞信被认为是打通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产品,其创新程度足以引发整个通信业的革命。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尽管中移动对其进行了多番“改造”,但飞信还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现在,中国已进入4G时代,兴起于3G时代的即时通讯软件,在4G时代注定会进一步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由于占据了先发优势,中移动在4G运营上可谓顺风顺水,而深耕移动互联网市场是其发展的必然诉求;刚刚在美国IPO的BAT巨头阿里,虽然在电商市场“呼风唤雨”,但在即时通讯市场还处于弱势,此前阿里曾推出类似软件——来往,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因此,当两大巨头“联姻”,双方将如何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打造出什么样的产品,势必将引起整个市场和产业的巨大关注。

运营商为何青睐社交入口?

即时通讯软件,表面上看,仅仅是用户互相发送简单的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信息的社交产品,但在网络速度不断提升、智能终端日益普及的形势下,即时通讯软件已脱离了早期的“通讯”范围,成为一个集娱乐、网购等多种功能、应用于一体的平台。手机社交生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相当分量,谁占据了这个平台,谁就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占据主动权。

站在运营商的角度,近年来,随着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的崛起,运营商传统的语音、短信等业务被替代,运营商“纯管道”危机不断加重,更为关键的是,OTT业务对运营商传统的商业模式形成冲击。同时,人口红利消失,通信市场早已饱和,运营商必须对存量市场进行深耕,对用户深度的通信需求进行挖掘,在业务层面上从语音、短信等向流量、大数据、信息化等转变,这迫使运营商必须加快转型步伐。

除了业务层面的转型外,企业内部也必须加快“去电信化”步伐。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互联网基因是一大关键,而引入民营资本,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是重要途径。以百度为例,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百度总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52%,利润增长27.2%。而三大运营商无论哪家运营企业都无法与之相比,运营商的发展窘境与互联网企业的风生水起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正是基于此,运营商有必要通过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促使自身的业务产品互联网化。

此外,从消费者市场来看,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27亿,并首次超越PC网民数量,预计这一差距还将逐步拉大,这意味着手机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结合将更紧密。如果说电视占据着客厅的入口,那么即时通讯软件就占据着手机的入口,更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而如何抢占入口,不仅关系运营商当下的生存发展,更影响其未来的战略市场。

转型要有颠覆的决心

中移动与阿里合作运营飞信,尽管此事未得到最终确认,但其带来的热议和影响却足以引人深思。

从事件本身来看,若此事成真,那么双方会以何种方式开展合作,飞信会以何种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大家关注的第一焦点。此前,中电信与网易合作推出的易信,虽然尚未能对强大的微信形成致命的威胁,但其发展势头足以引人注目。那么,飞信是否也会参照中电信与网易的模式?而其他类似的合作也是否会由此掀起新一轮热潮?这些都值得关注。

除此之外,人们最关心的则是,在移动互联网大背景下,运营商该如何转型。当初的飞信为何会失败?除了当时的网络、终端,以及人们的消费需求因素外,有媒体报道指出,正是由于内部机制、流程的掣肘,以及缺少互联网基因所致。如今,看着风风火火的微信,重拾飞信的中移动想必感概万千。

尽管近年来运营商不断强调加快改革转型步伐,但收效甚缓,这其中虽然有运营商本身过于庞大、“转身较慢”的因素,但更为关键的是,运营商缺乏“颠覆自己、革自己的命”的决心。在过去,运营商更多扮演的是一个政府部门的角色,早期的称呼为邮电管理局,如今,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企业名称已从局改为公司,企业内部的机制、体制也早已市场化,但在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公司面前,运营商的机制流程、思维方式等显然还是慢半拍,特别是面对转型,依然存在求稳心理,担心失败、害怕出错、唯恐担责,这些都导致运营商犹如穿了“一步裙”,改革转型的步伐迈得过慢、过短。

现在,运营商唯有强化“不破不立”的思维,以“凤凰涅磐”的勇气来实施转型,才能跟得上飞速奔跑的移动互联网车轮,否则就算引入再多的合作伙伴,也只能解一时之困,不能解一世之惑。

关键字:运营商飞信移动互联网

本文摘自:同花顺

x 移动阿里欲重塑飞信 运营商互联网化路指何方?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移动阿里欲重塑飞信 运营商互联网化路指何方?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07 18:05:15 本文摘自:同花顺

移动端的即时通讯市场或将再燃战火。日前,关于中移动与阿里密谋合作,对飞信进行运营的消息不径而传,顿时引发业界震动。两大巨头联手运营飞信,将会孕育出什么样的产品?对即时通讯市场乃至整个通信市场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一切都成为大家的关注焦点。

两巨头合作运营飞信

在当前的手机终端即时通讯市场,腾讯旗下的微信把握着绝对的话语权。自2011年推出后,在短短几年内风靡大江南北,甚至走出了国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微信国内用户数已超5亿。因此,无论谁在这一领域对微信的市场地位发起攻击,都将引发关注。

2013年中国电信联手网易推出“易信”,在当时即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热议,并迅速占领手机端,一年内用户过亿。如今,对于2G时代的产品——飞信,当中移动与阿里合作进行重塑的消息传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

飞信于2007年面世,比微信还要早4年。在当时,飞信被认为是打通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产品,其创新程度足以引发整个通信业的革命。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尽管中移动对其进行了多番“改造”,但飞信还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现在,中国已进入4G时代,兴起于3G时代的即时通讯软件,在4G时代注定会进一步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由于占据了先发优势,中移动在4G运营上可谓顺风顺水,而深耕移动互联网市场是其发展的必然诉求;刚刚在美国IPO的BAT巨头阿里,虽然在电商市场“呼风唤雨”,但在即时通讯市场还处于弱势,此前阿里曾推出类似软件——来往,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因此,当两大巨头“联姻”,双方将如何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打造出什么样的产品,势必将引起整个市场和产业的巨大关注。

运营商为何青睐社交入口?

即时通讯软件,表面上看,仅仅是用户互相发送简单的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信息的社交产品,但在网络速度不断提升、智能终端日益普及的形势下,即时通讯软件已脱离了早期的“通讯”范围,成为一个集娱乐、网购等多种功能、应用于一体的平台。手机社交生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相当分量,谁占据了这个平台,谁就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占据主动权。

站在运营商的角度,近年来,随着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的崛起,运营商传统的语音、短信等业务被替代,运营商“纯管道”危机不断加重,更为关键的是,OTT业务对运营商传统的商业模式形成冲击。同时,人口红利消失,通信市场早已饱和,运营商必须对存量市场进行深耕,对用户深度的通信需求进行挖掘,在业务层面上从语音、短信等向流量、大数据、信息化等转变,这迫使运营商必须加快转型步伐。

除了业务层面的转型外,企业内部也必须加快“去电信化”步伐。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互联网基因是一大关键,而引入民营资本,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是重要途径。以百度为例,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百度总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52%,利润增长27.2%。而三大运营商无论哪家运营企业都无法与之相比,运营商的发展窘境与互联网企业的风生水起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正是基于此,运营商有必要通过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促使自身的业务产品互联网化。

此外,从消费者市场来看,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27亿,并首次超越PC网民数量,预计这一差距还将逐步拉大,这意味着手机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结合将更紧密。如果说电视占据着客厅的入口,那么即时通讯软件就占据着手机的入口,更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而如何抢占入口,不仅关系运营商当下的生存发展,更影响其未来的战略市场。

转型要有颠覆的决心

中移动与阿里合作运营飞信,尽管此事未得到最终确认,但其带来的热议和影响却足以引人深思。

从事件本身来看,若此事成真,那么双方会以何种方式开展合作,飞信会以何种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大家关注的第一焦点。此前,中电信与网易合作推出的易信,虽然尚未能对强大的微信形成致命的威胁,但其发展势头足以引人注目。那么,飞信是否也会参照中电信与网易的模式?而其他类似的合作也是否会由此掀起新一轮热潮?这些都值得关注。

除此之外,人们最关心的则是,在移动互联网大背景下,运营商该如何转型。当初的飞信为何会失败?除了当时的网络、终端,以及人们的消费需求因素外,有媒体报道指出,正是由于内部机制、流程的掣肘,以及缺少互联网基因所致。如今,看着风风火火的微信,重拾飞信的中移动想必感概万千。

尽管近年来运营商不断强调加快改革转型步伐,但收效甚缓,这其中虽然有运营商本身过于庞大、“转身较慢”的因素,但更为关键的是,运营商缺乏“颠覆自己、革自己的命”的决心。在过去,运营商更多扮演的是一个政府部门的角色,早期的称呼为邮电管理局,如今,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企业名称已从局改为公司,企业内部的机制、体制也早已市场化,但在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公司面前,运营商的机制流程、思维方式等显然还是慢半拍,特别是面对转型,依然存在求稳心理,担心失败、害怕出错、唯恐担责,这些都导致运营商犹如穿了“一步裙”,改革转型的步伐迈得过慢、过短。

现在,运营商唯有强化“不破不立”的思维,以“凤凰涅磐”的勇气来实施转型,才能跟得上飞速奔跑的移动互联网车轮,否则就算引入再多的合作伙伴,也只能解一时之困,不能解一世之惑。

关键字:运营商飞信移动互联网

本文摘自:同花顺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