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后向付费,流量经营的转型趋势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14 13:56:26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9月26日,虚拟运营商蜗牛移动宣布与中移动上海公司达成流量统付合作,通过中移动网络(不含WLAN)访问蜗牛移动“免商店”App时,中移动个人客户产生的数据流量将由蜗牛移动向中移动统一后向付费,个人无需付费。

其实,早在2013年10月份,易信宣布了一项“三网流量免费计划”,不管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或是中国联通的用户,使用易信聊天所产生的流量费,将全部由易信公司买单。随后,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与联通、移动两大运营商联手推出手机上网流量免费计划,在手机上使用来往、手机淘宝、聚划算、天猫、支付宝等阿里集团相关客户端的用户将可以获得阿里巴巴赠送的每月2G免费流量包。

目前,美国、日本运营商都实现了数据收入超过语音收入,流量经营成为运营商日益重要的话题。相对于人们熟悉的前向计费模式,运营商们正在探索试点后向付费模式。所谓后向付费,就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网络访问互联网时,产生的数据流量对个人用户全部或部分减免,由相关企业后向为其统一付费的业务。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衍生的新思路,也是流量经营和集客经营下的新模式。2014年年初,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AT&T宣布,将推出让保险公司等网站支付访问者流量费的Sponsored Data计划,这相当于将“800免费电话”延伸到了手机上网领域。Facebook正在45个国家实行“文字免流量正常”,即文字版向用户免流量,图片版流量还是个人用户自己买单。Google在东南亚地区与相关运营商开展合作,基于简单的搜索邮件文字信息相应的免费,图片和一些搜索外链接产生的流量是由用户自己去付费。索尼也正在跟运营商合作,客户可以选择先看广告,后期产生的流量就免费了,广告分成的模式都是流量付费业务相应的分支。

后向付费

是流量经营的必然趋势

4G时代,数据业务替代语音业务成为电信运营商营收增长的新动力,但面对语音、短信收入的暴跌及流量收入的增长缓慢,流量如何经营已然成为重大课题。同时,市场环境竞争加剧,互联网企业、虚拟运营商们更多地涉及传统运营商的商业领域,打破了原有的生态,迫使传统运营商做出改变。

虚拟运营商催生流量付费模式的多样性。阿里移动通过语音、短信等全流量化丰富了流量付费的方式,蜗牛移动结合自己的游戏业务推出了流量全免的政策,截至10月25日,已有26家民营企业获得了虚拟运营商牌照,接下来,小米、富士康、联想集团等也很可能会加入到虚拟运营商的阵营,可以断言的是,作为非主营业务,这些虚拟运营商很可能将通过大打流量牌的方式抢夺客户,面对来势汹汹的介入者,传统运营商如果还是固守着流量的前向计费而止步不前,将日渐丧失竞争力。

互联网企业的创新与竞争推动流量经营更加市场化。互联网企业由于竞争的加剧,新增客户变得日益艰难,便通过以向用户补贴流量的方式作为一种新营销手法,而互联网行业目前正受到投资者的热捧,源源不断的资金及本身的盈利模式也保证了后向付费的可持续性。通过流量的后向付费模式,互联网公司先为用户流量买单,在网站推出多样化的体验形式吸引更多访客后,将其中的部分访客转为客户流,增加成本的同时盈利点也将随之而来。从世界范围看,这也是流量后向付费的一种主要商业模式,具有现实可行性。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模式也加大了整合运营商的能力。

流量资费的下调为后向付费创造了更多的条件。4G牌照发放后,流量资费大幅度下降,拿中国移动客户关注最多的1G流量为例,在原套餐中需要70元,而在新套餐70元可获得2G的流量,流量单价降幅为50%。与此同时,工信部于今年5月10日发布了《关于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通告》,决定放开各类电信业务资费,给予电信企业全面灵活的自主定价权。由此,国内电信资费将迎来完全市场化时代,更加市场化的资费政策也将让运营商之间的价格策略更加灵活,但无论价格战的幅度如何,广大用户对于流量资费的担心仍广泛存在,流传甚广的“晚上不关流量,一夜间房子归移动”的谣言虽然荒诞,但也反映出广大用户对4G资费的担心,前向流量资费的政策再怎么调整,用户也有可能依旧不买账。

后向流量的特征降低了用户的心理门槛,提升了客户的消费能力。运营商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并有足够多的业务数据为后向流量的购买者提供更多的支持资源,同时,后向流量也是一种典型的按效果付费的媒体,无用户则不产生营销费用,也就是,一旦有营销支出也必然会产生真实的用户行为,购买方可以结合运营商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为更为精准投放做好前期工作,将前期的粗放式且无法预知效果的广告投放,转向更为精准的广告投放。

后向付费模式

具有市场延伸性

实体企业与运营商合作,提升品牌效能。运营商可以广泛利用自己的掌上营业厅、网上营业厅及实体企业的宣传渠道,利用扫一扫、摇一摇加关注的方式,赠送客户一定的流量,费用由企业根据客户的参与情况按比例付费,这不仅可以激发客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提升了企业的品牌效益。对于运营商而言,一方面有了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客户对客户端的关注度。同时,对于参与活动目标群体可以进行进一步细分,进行精确广告投放,有利于吸引实体企业的参与。

搭载4G快车,业务组团销售。目前4G网络建设正在进一步加快进行,中移动已全面完成50万个基站的部署,4G网络的大网覆盖得越来越全面。运营商可结合4G业务中的视频直播、监控产品等进行组合,利用流量后向付费打包销售相关业务,提供客户多种业务解决方案,既可以通过电脑端在线观看,也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进行无线直播等,有利于业务的进一步推进。

利用大数据,进行更广的跨界合作。运营商最核心的资源有两类,一类是铁塔,这是运营商的根基,另一类是客户资源,中移动手握7.8亿客户群体,中国联通客户数累计为2.97亿,中国电信为1.82亿,客户的消费习惯,手机型号,月均话费、是否及时交纳欠费等信息运营商都很清楚,利用手中的客户大数据,运营商可与电商合作,基于对用户基础信息及行为数据的采集、分析结果,对合作方的目标客户群进行精确定位,为电商开展信用担保购物等提供后台数据支撑及营销支撑。如京东推出的“打白条”,阿里推出的“先试后买”等,如果有了运营商大数据的支撑,业务的开展将更为顺利。

运营商的破局与无奈

电信业务从传统话音时代的通信服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服务提供,本质上是作为管道商的一个技术升级,这个升级的过程伴随的是管道价值的快速下降。互联网时代OTT的冲击表现为跨界的冲击和替代,且威力巨大。因此,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流量后向经营不是业务模式的改良,不是对前向业务的补充,而是一种模式取代另一种模式的问题,进而带来的组织方式、生产流程、管理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的大变革。作为承载运营商商业模式转型和互联网化的后向模式,被视为运营商在OTT冲击下破局的突破口,如中国移动的流量统付政策,中国联通的流量开放平台和中国电信的流量宝业务,在后向流量时代极具想象空间。

通过后向流量付费,运营商似乎找到了破解OTT困局的办法,但在运营商KPI考核规则的现实语境下,却又显得那么无奈,后向流量大规模的批发是否会带来流量的贬值、后向模式对前向模式的冲击力度有多大、后向模式带来的新增量能否抵消因流量打折引起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运营商在后向模式的过程中不能整合叠加自身的业务资源,不能有效变现,那管道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速。

其实,目前已有运营商高层提出了电信业务必须互联网化的命题,流量经营的模式不断向前走也体现了运营商是否能够互联网化的标志,市场竞争激烈的惨烈及各方势力的虎视眈眈,或许,运营商除了不断的破局与前进,已经无路可选了。

关键字:付费支付宝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x 后向付费,流量经营的转型趋势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后向付费,流量经营的转型趋势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14 13:56:26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9月26日,虚拟运营商蜗牛移动宣布与中移动上海公司达成流量统付合作,通过中移动网络(不含WLAN)访问蜗牛移动“免商店”App时,中移动个人客户产生的数据流量将由蜗牛移动向中移动统一后向付费,个人无需付费。

其实,早在2013年10月份,易信宣布了一项“三网流量免费计划”,不管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或是中国联通的用户,使用易信聊天所产生的流量费,将全部由易信公司买单。随后,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与联通、移动两大运营商联手推出手机上网流量免费计划,在手机上使用来往、手机淘宝、聚划算、天猫、支付宝等阿里集团相关客户端的用户将可以获得阿里巴巴赠送的每月2G免费流量包。

目前,美国、日本运营商都实现了数据收入超过语音收入,流量经营成为运营商日益重要的话题。相对于人们熟悉的前向计费模式,运营商们正在探索试点后向付费模式。所谓后向付费,就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网络访问互联网时,产生的数据流量对个人用户全部或部分减免,由相关企业后向为其统一付费的业务。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衍生的新思路,也是流量经营和集客经营下的新模式。2014年年初,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AT&T宣布,将推出让保险公司等网站支付访问者流量费的Sponsored Data计划,这相当于将“800免费电话”延伸到了手机上网领域。Facebook正在45个国家实行“文字免流量正常”,即文字版向用户免流量,图片版流量还是个人用户自己买单。Google在东南亚地区与相关运营商开展合作,基于简单的搜索邮件文字信息相应的免费,图片和一些搜索外链接产生的流量是由用户自己去付费。索尼也正在跟运营商合作,客户可以选择先看广告,后期产生的流量就免费了,广告分成的模式都是流量付费业务相应的分支。

后向付费

是流量经营的必然趋势

4G时代,数据业务替代语音业务成为电信运营商营收增长的新动力,但面对语音、短信收入的暴跌及流量收入的增长缓慢,流量如何经营已然成为重大课题。同时,市场环境竞争加剧,互联网企业、虚拟运营商们更多地涉及传统运营商的商业领域,打破了原有的生态,迫使传统运营商做出改变。

虚拟运营商催生流量付费模式的多样性。阿里移动通过语音、短信等全流量化丰富了流量付费的方式,蜗牛移动结合自己的游戏业务推出了流量全免的政策,截至10月25日,已有26家民营企业获得了虚拟运营商牌照,接下来,小米、富士康、联想集团等也很可能会加入到虚拟运营商的阵营,可以断言的是,作为非主营业务,这些虚拟运营商很可能将通过大打流量牌的方式抢夺客户,面对来势汹汹的介入者,传统运营商如果还是固守着流量的前向计费而止步不前,将日渐丧失竞争力。

互联网企业的创新与竞争推动流量经营更加市场化。互联网企业由于竞争的加剧,新增客户变得日益艰难,便通过以向用户补贴流量的方式作为一种新营销手法,而互联网行业目前正受到投资者的热捧,源源不断的资金及本身的盈利模式也保证了后向付费的可持续性。通过流量的后向付费模式,互联网公司先为用户流量买单,在网站推出多样化的体验形式吸引更多访客后,将其中的部分访客转为客户流,增加成本的同时盈利点也将随之而来。从世界范围看,这也是流量后向付费的一种主要商业模式,具有现实可行性。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模式也加大了整合运营商的能力。

流量资费的下调为后向付费创造了更多的条件。4G牌照发放后,流量资费大幅度下降,拿中国移动客户关注最多的1G流量为例,在原套餐中需要70元,而在新套餐70元可获得2G的流量,流量单价降幅为50%。与此同时,工信部于今年5月10日发布了《关于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通告》,决定放开各类电信业务资费,给予电信企业全面灵活的自主定价权。由此,国内电信资费将迎来完全市场化时代,更加市场化的资费政策也将让运营商之间的价格策略更加灵活,但无论价格战的幅度如何,广大用户对于流量资费的担心仍广泛存在,流传甚广的“晚上不关流量,一夜间房子归移动”的谣言虽然荒诞,但也反映出广大用户对4G资费的担心,前向流量资费的政策再怎么调整,用户也有可能依旧不买账。

后向流量的特征降低了用户的心理门槛,提升了客户的消费能力。运营商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并有足够多的业务数据为后向流量的购买者提供更多的支持资源,同时,后向流量也是一种典型的按效果付费的媒体,无用户则不产生营销费用,也就是,一旦有营销支出也必然会产生真实的用户行为,购买方可以结合运营商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为更为精准投放做好前期工作,将前期的粗放式且无法预知效果的广告投放,转向更为精准的广告投放。

后向付费模式

具有市场延伸性

实体企业与运营商合作,提升品牌效能。运营商可以广泛利用自己的掌上营业厅、网上营业厅及实体企业的宣传渠道,利用扫一扫、摇一摇加关注的方式,赠送客户一定的流量,费用由企业根据客户的参与情况按比例付费,这不仅可以激发客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提升了企业的品牌效益。对于运营商而言,一方面有了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客户对客户端的关注度。同时,对于参与活动目标群体可以进行进一步细分,进行精确广告投放,有利于吸引实体企业的参与。

搭载4G快车,业务组团销售。目前4G网络建设正在进一步加快进行,中移动已全面完成50万个基站的部署,4G网络的大网覆盖得越来越全面。运营商可结合4G业务中的视频直播、监控产品等进行组合,利用流量后向付费打包销售相关业务,提供客户多种业务解决方案,既可以通过电脑端在线观看,也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进行无线直播等,有利于业务的进一步推进。

利用大数据,进行更广的跨界合作。运营商最核心的资源有两类,一类是铁塔,这是运营商的根基,另一类是客户资源,中移动手握7.8亿客户群体,中国联通客户数累计为2.97亿,中国电信为1.82亿,客户的消费习惯,手机型号,月均话费、是否及时交纳欠费等信息运营商都很清楚,利用手中的客户大数据,运营商可与电商合作,基于对用户基础信息及行为数据的采集、分析结果,对合作方的目标客户群进行精确定位,为电商开展信用担保购物等提供后台数据支撑及营销支撑。如京东推出的“打白条”,阿里推出的“先试后买”等,如果有了运营商大数据的支撑,业务的开展将更为顺利。

运营商的破局与无奈

电信业务从传统话音时代的通信服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服务提供,本质上是作为管道商的一个技术升级,这个升级的过程伴随的是管道价值的快速下降。互联网时代OTT的冲击表现为跨界的冲击和替代,且威力巨大。因此,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流量后向经营不是业务模式的改良,不是对前向业务的补充,而是一种模式取代另一种模式的问题,进而带来的组织方式、生产流程、管理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的大变革。作为承载运营商商业模式转型和互联网化的后向模式,被视为运营商在OTT冲击下破局的突破口,如中国移动的流量统付政策,中国联通的流量开放平台和中国电信的流量宝业务,在后向流量时代极具想象空间。

通过后向流量付费,运营商似乎找到了破解OTT困局的办法,但在运营商KPI考核规则的现实语境下,却又显得那么无奈,后向流量大规模的批发是否会带来流量的贬值、后向模式对前向模式的冲击力度有多大、后向模式带来的新增量能否抵消因流量打折引起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运营商在后向模式的过程中不能整合叠加自身的业务资源,不能有效变现,那管道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速。

其实,目前已有运营商高层提出了电信业务必须互联网化的命题,流量经营的模式不断向前走也体现了运营商是否能够互联网化的标志,市场竞争激烈的惨烈及各方势力的虎视眈眈,或许,运营商除了不断的破局与前进,已经无路可选了。

关键字:付费支付宝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