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运营商:能否离互联网金融再近些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17 13:52:41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范围的扩大,业务深度从线上拓展至O2O和线下,互联网金融与电信运营商的交集也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短。

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已获得移动支付牌照,早在3年前,三大运营商已经悉数入局支付行业。三大运营商申请的支付牌照,从注册资本和股权结构看,中国联通为2.5亿元,中国电信是3亿元,中国移动为5亿元。相较一般第三方支付企业3000万元到1亿元的注册资本,运营商在支付领域的投入可谓大手笔,同时也是非常富有远见的。

但由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百舸争流,创新不断,拥有牌照远远不等于市场的成功。易宝支付CEO唐彬告诉记者:“支付行业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互联网支付是互联网公司的先锋队也是基石。商户资源、用户资源和数据,叠加都是通路。支付企业下一步发展和互联网金融发展息息相关。”

移动支付成潮流

支付业务忙转型

在杭州已经出现了这样崭新的移动支付生活场景,到公园晨练的人在买水、买油条、买包子的时候,不少已经用支付宝付款。因为出来跑步的人一般不会带钱包, 但是会带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拿着东西边走边吃。

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彭蕾表示,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说未来的医院,很多现有的业务流程都内置在了病人的手机上,挂号、就诊、交费,完全不用排队。未来商圈生活中,女孩儿大包小包买了东西,不必想着怎么拎回来,商家不用在店内备货,通过手机与物流打通,直接送到顾客家。顾客完成购物后,还可以轻轻松松地去唱卡拉OK,或者上餐厅。

业内人士介绍,从传统第三方支付的主要参与方来看,支付企业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是互联网支付为主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这是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里最为活跃的企业群体,代表企业有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二是传统银行卡收单企业,代表企业有银联商务等;三是以移动支付业务为主的企业,依托手机等移动终端,为广大用户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和近场通信技术的支付服务,代表企业为三大运营商支付公司等;四是创新型银行卡收单企业,这类企业通过在便民网点和个人推广刷卡终端,满足个人生活服务缴费、转账、网购等支付需求,代表企业有拉卡拉、海科融通等;五是预付卡企业,主要指以提供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为主营业务的支付企业,代表企业如北京商福通等。

第三方支付企业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来源于收单手续费、备份金利息、预付卡和平台建立带来的潜在收益等,对于运营商的支付企业而言也不例外。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以来明显感觉到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逐渐进入瓶颈期,一方面包括银行、电商、物流等更多的企业参与竞争;另一方面支付行业的盈利模式过于简单,就是手续费,原来的感觉可能是雁过拔毛,现在则是非常微利。”

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几乎都在转型,比如微信的支付功能就是走社交功能,提供便捷。而支付宝走的则是互联网金融的大道,大力发展其自有账户,带着互联网属性不断在金融领域纵深。那么运营商呢?

瞄准互联网金融

联手打造“支付云”成瓶颈

除了支付行业产业链向传统的上下游延伸,三大运营商还盯准了互联网金融的转型方向。中国电信率先推出余额增值理财服务“添益宝”;今年5月,中国联通即和安信基金联合宣布,将试推针对手机套餐用户的“话费宝”,同时实现话费充值和余额理财功能;8月13日,中国移动亦加入转型行列,正式推出旗下第一只互联网金融产品“和聚宝”,该产品对接的是汇添富和聚宝货币基金。有分析师表示:“这些举动已经意味着三大运营商在支付之上,正式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信支付公司着眼于打通支付账户和通讯账户,而支付账户和理财账户又连为一体,意味着3个账户可以实现共通。运营商坐拥12亿的海量用户群,这意味着庞大的客户信息和沉淀资金。此外,与其他支付企业相较,运营商的支付公司拥有便捷的营销渠道,发展速度令业界瞠目。中国移动支付业务从移动钱包开始起步,账单支付和通信费绑定相关的增值业务吸引了不少客户,交易额也不低。一旦未来手机号直接等同于金融账号,将为运营商创造无比巨大的蓝海市场。

但要从支付业务渗透到金融业务并非易事。正是因为来自国企阵营的基因,运营商在发展新兴业务的过程中异常谨慎。除了异常严苛、步步设限的金融业务准入监管政策之外,如何盘活这些数据和资金,运营商面临多重困境。面对从支付到互联网金融层出不穷的新兴业务,难以抓住某些突破口快速扩大规模,也很难像互联网企业一样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取关键竞争力。

一位通信业的资深老领导曾致信三大运营企业最高层力推三家支付公司联合,联手打造“支付云”,但出于种种原因,此事难以落实。业内人士分析,三大运营商集团对支付业务的定位不大一样,但如果三家实现联合,不仅能在用户量上实现广覆盖,以最简单的征信业务来举例,对于个人用户信息的征信更能实现大数据的应用。

关键字:支付宝付通套餐用户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x 运营商:能否离互联网金融再近些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运营商:能否离互联网金融再近些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17 13:52:41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范围的扩大,业务深度从线上拓展至O2O和线下,互联网金融与电信运营商的交集也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短。

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已获得移动支付牌照,早在3年前,三大运营商已经悉数入局支付行业。三大运营商申请的支付牌照,从注册资本和股权结构看,中国联通为2.5亿元,中国电信是3亿元,中国移动为5亿元。相较一般第三方支付企业3000万元到1亿元的注册资本,运营商在支付领域的投入可谓大手笔,同时也是非常富有远见的。

但由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百舸争流,创新不断,拥有牌照远远不等于市场的成功。易宝支付CEO唐彬告诉记者:“支付行业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互联网支付是互联网公司的先锋队也是基石。商户资源、用户资源和数据,叠加都是通路。支付企业下一步发展和互联网金融发展息息相关。”

移动支付成潮流

支付业务忙转型

在杭州已经出现了这样崭新的移动支付生活场景,到公园晨练的人在买水、买油条、买包子的时候,不少已经用支付宝付款。因为出来跑步的人一般不会带钱包, 但是会带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拿着东西边走边吃。

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彭蕾表示,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说未来的医院,很多现有的业务流程都内置在了病人的手机上,挂号、就诊、交费,完全不用排队。未来商圈生活中,女孩儿大包小包买了东西,不必想着怎么拎回来,商家不用在店内备货,通过手机与物流打通,直接送到顾客家。顾客完成购物后,还可以轻轻松松地去唱卡拉OK,或者上餐厅。

业内人士介绍,从传统第三方支付的主要参与方来看,支付企业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是互联网支付为主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这是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里最为活跃的企业群体,代表企业有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二是传统银行卡收单企业,代表企业有银联商务等;三是以移动支付业务为主的企业,依托手机等移动终端,为广大用户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和近场通信技术的支付服务,代表企业为三大运营商支付公司等;四是创新型银行卡收单企业,这类企业通过在便民网点和个人推广刷卡终端,满足个人生活服务缴费、转账、网购等支付需求,代表企业有拉卡拉、海科融通等;五是预付卡企业,主要指以提供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为主营业务的支付企业,代表企业如北京商福通等。

第三方支付企业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来源于收单手续费、备份金利息、预付卡和平台建立带来的潜在收益等,对于运营商的支付企业而言也不例外。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以来明显感觉到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逐渐进入瓶颈期,一方面包括银行、电商、物流等更多的企业参与竞争;另一方面支付行业的盈利模式过于简单,就是手续费,原来的感觉可能是雁过拔毛,现在则是非常微利。”

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几乎都在转型,比如微信的支付功能就是走社交功能,提供便捷。而支付宝走的则是互联网金融的大道,大力发展其自有账户,带着互联网属性不断在金融领域纵深。那么运营商呢?

瞄准互联网金融

联手打造“支付云”成瓶颈

除了支付行业产业链向传统的上下游延伸,三大运营商还盯准了互联网金融的转型方向。中国电信率先推出余额增值理财服务“添益宝”;今年5月,中国联通即和安信基金联合宣布,将试推针对手机套餐用户的“话费宝”,同时实现话费充值和余额理财功能;8月13日,中国移动亦加入转型行列,正式推出旗下第一只互联网金融产品“和聚宝”,该产品对接的是汇添富和聚宝货币基金。有分析师表示:“这些举动已经意味着三大运营商在支付之上,正式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信支付公司着眼于打通支付账户和通讯账户,而支付账户和理财账户又连为一体,意味着3个账户可以实现共通。运营商坐拥12亿的海量用户群,这意味着庞大的客户信息和沉淀资金。此外,与其他支付企业相较,运营商的支付公司拥有便捷的营销渠道,发展速度令业界瞠目。中国移动支付业务从移动钱包开始起步,账单支付和通信费绑定相关的增值业务吸引了不少客户,交易额也不低。一旦未来手机号直接等同于金融账号,将为运营商创造无比巨大的蓝海市场。

但要从支付业务渗透到金融业务并非易事。正是因为来自国企阵营的基因,运营商在发展新兴业务的过程中异常谨慎。除了异常严苛、步步设限的金融业务准入监管政策之外,如何盘活这些数据和资金,运营商面临多重困境。面对从支付到互联网金融层出不穷的新兴业务,难以抓住某些突破口快速扩大规模,也很难像互联网企业一样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取关键竞争力。

一位通信业的资深老领导曾致信三大运营企业最高层力推三家支付公司联合,联手打造“支付云”,但出于种种原因,此事难以落实。业内人士分析,三大运营商集团对支付业务的定位不大一样,但如果三家实现联合,不仅能在用户量上实现广覆盖,以最简单的征信业务来举例,对于个人用户信息的征信更能实现大数据的应用。

关键字:支付宝付通套餐用户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