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三大运营商获支付牌照 银行“既防范又合作”

责任编辑:ylv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2-01 11:10:29 本文摘自:投资者报

龙年来临之前,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4.82 -1.23% 股吧 研报]、中国移动[79.65 0.44%]、中国电信[4.40 0.92%]终于等来了第三方支付牌照。这已是央行第三批支付牌照的下发,有61家企业入围,迄今为止,支付牌照已发出101张。在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企业多数已得牌后,各地的预付卡企业成为新的得牌主力。同时,发力移动支付、追求多业态交叉融合成为得牌企业们的新竞争手法。

最初认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是自己发展新业务的银行,现在已经意识到第三方支付企业与自己存在诸多竞争,一旦未来的限制进一步放开,势必威胁到银行的业务拓展,而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加入,更让银行警惕不已。

“我们对第三方支付企业既防范又合作。”某银行电子银行部某处处长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三大运营商有先天优势

从2010年6月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到第一批正式牌照发放耗时一年,期间,急于拿到支付牌照的第三方行业努力向规定条件靠拢。

终于在2011年5月26日,首批27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2011年8月31日,央行颁发了第二批13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岁末年初,央行再次颁发了61张第三方支付牌照。

据了解,第一批获得牌照的2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主要以从事全国的支付业务为主,第二批和第三批主要从事地方业务为主,获得预付费卡发行与受理业务的企业占比较多。

在第三批获牌的61家企业中,业务类型覆盖了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支付、预付卡发行受理、互联网支付五项业务,与第二批获批的牌照一样,主要还是以预付卡发行受理为主。

而在这第三批获牌企业中,三大电信运营商最引人注目,分别是中国电信的天翼电子商务公司、中国联通的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公司、中国移动的中移电子商务公司。

事实上,早在前两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请时,三大电信运营商就提交了申请资料,之所以没有获得牌照,“运营商获批之前在支付的一些细分领域就具备先天优势,这些优势足以使其形成行业垄断地位。”北京赛迪创新投资顾问公司投资决策事业部总经理徐锟认为。如果过早给三大电信运营商发放牌照,不利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三大电信运营商实力强劲,此次正式进入第三方支付市场,将有助于推动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发展,相关的芯片研发生产、POS机生产安装,以及支付平台搭建和系统解决等产业链上下游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交易规模将破2万亿

在过去的一年,第三方支付发展迅猛,有机构预测未来还将保持强劲势头。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持续保持强劲增长,预计整体交易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大关。市场格局方面,支付宝以49%的市场份额大幅领先于其他支付企业,财付通和银联在线分列第二、三位。

艾瑞咨询认为,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许可牌照的分批发放,是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规身份得以确立,迎来了更多的传统行业合作伙伴和更为丰富的创新业务模式,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庞大的市场接纳量支撑起了整个行业的高速增长。

未来,第三方支付移动化、全球化和多元化将成为行业大趋势。

首先,移动支付已迎来“破冰”时代。一方面,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增长强劲,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81亿元,同比增长149.4%,预计2012年将会达到1200多亿元。另一方面,多家第三方机构推出手机支付业务,布局移动支付市场。

其次,后牌照时代全球化趋势明显。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支付企业宏观环境优越,拥有庞大的全球电子支付市场和快速增长的跨境交易规模。随着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尘埃落定,中国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在加速布局跨境支付领域。截至2011年11月,国内已有包括支付宝、财付通和快钱在内的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银联涉足跨境支付业务。预计未来跨境支付竞争将愈加激烈。

最后,第三方支付运营主体与支付业务均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一方面,体现为运营主体企业的多元化。截至2011年底,已有101家支付企业获取牌照,这些企业涉及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众多业务领域。另一方面,体现为支付业务的多元化,随着政策地位的确立,第三方支付企业得以在横向层面拓展更多的服务行业和领域。

银行做出限制性调整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迅猛发展,已经开始让银行觉得不安。

在牌照发放之前,银行并没有太多顾忌第三方支付企业,认为其有利于为自己发展新业务,不管这些支付企业如何折腾,都不会威胁到银行在移动金融领域的地位。“所以当初银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能够持一种比较开明宽容的态度。”上述电子银行部处长说。

但在发放牌照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关系微妙起来。

就在第一批牌照发放前后,各家银行纷纷下调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网上支付的限额。

比如招行是第一家将个人银行大众版网银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单日交易限额,由最高5000元下调至500元,信用卡网上支付交易也由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600元降至500元。

之后,中行、建行、农行等多家国内银行均在单笔交易金额、每日累计转账上限等方面做出了相近的限制性调整,并且进一步加强了对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的网上交易的监控。

各家银行对此的解释都是为了控制风险,事实上,除了出于控制风险需要,也是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银行希望发展自己的支付平台,比如高于限额的支付可以利用银行网银来完成。”前述电子银行部某处处长说。

与此同时,多家银行下了更大工夫来完善网银、推广手机银行。

但另一方面,银行也不得不寻求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

第三方支付占据了价格、用户和匹配资源三大优势。比如,数据显示,全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20多亿张,而网银用户才不到2亿,超过90%的银行卡用户没有通过网银进行支付。正是这样的形势下,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快捷支付的价值被凸显出来。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认为,这对于银行来说,相当于帮助其增加了一个网点和网银之外的服务持卡人的渠道,有利于提高持卡人活跃度,同时将为银行中间业务带来更高交易量和相应的手续费。

有银行人士认为,C2C更适合通过第三方支付,因为卖家众多,过于零散,管理需要耗费很多时间,银行经历有限,第三方支付介入再合适不过。 

关键字:运营商

本文摘自:投资者报

x 三大运营商获支付牌照 银行“既防范又合作”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三大运营商获支付牌照 银行“既防范又合作”

责任编辑:ylv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2-01 11:10:29 本文摘自:投资者报

龙年来临之前,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4.82 -1.23% 股吧 研报]、中国移动[79.65 0.44%]、中国电信[4.40 0.92%]终于等来了第三方支付牌照。这已是央行第三批支付牌照的下发,有61家企业入围,迄今为止,支付牌照已发出101张。在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企业多数已得牌后,各地的预付卡企业成为新的得牌主力。同时,发力移动支付、追求多业态交叉融合成为得牌企业们的新竞争手法。

最初认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是自己发展新业务的银行,现在已经意识到第三方支付企业与自己存在诸多竞争,一旦未来的限制进一步放开,势必威胁到银行的业务拓展,而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加入,更让银行警惕不已。

“我们对第三方支付企业既防范又合作。”某银行电子银行部某处处长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三大运营商有先天优势

从2010年6月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到第一批正式牌照发放耗时一年,期间,急于拿到支付牌照的第三方行业努力向规定条件靠拢。

终于在2011年5月26日,首批27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2011年8月31日,央行颁发了第二批13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岁末年初,央行再次颁发了61张第三方支付牌照。

据了解,第一批获得牌照的2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主要以从事全国的支付业务为主,第二批和第三批主要从事地方业务为主,获得预付费卡发行与受理业务的企业占比较多。

在第三批获牌的61家企业中,业务类型覆盖了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支付、预付卡发行受理、互联网支付五项业务,与第二批获批的牌照一样,主要还是以预付卡发行受理为主。

而在这第三批获牌企业中,三大电信运营商最引人注目,分别是中国电信的天翼电子商务公司、中国联通的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公司、中国移动的中移电子商务公司。

事实上,早在前两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请时,三大电信运营商就提交了申请资料,之所以没有获得牌照,“运营商获批之前在支付的一些细分领域就具备先天优势,这些优势足以使其形成行业垄断地位。”北京赛迪创新投资顾问公司投资决策事业部总经理徐锟认为。如果过早给三大电信运营商发放牌照,不利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三大电信运营商实力强劲,此次正式进入第三方支付市场,将有助于推动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发展,相关的芯片研发生产、POS机生产安装,以及支付平台搭建和系统解决等产业链上下游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交易规模将破2万亿

在过去的一年,第三方支付发展迅猛,有机构预测未来还将保持强劲势头。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持续保持强劲增长,预计整体交易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大关。市场格局方面,支付宝以49%的市场份额大幅领先于其他支付企业,财付通和银联在线分列第二、三位。

艾瑞咨询认为,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许可牌照的分批发放,是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规身份得以确立,迎来了更多的传统行业合作伙伴和更为丰富的创新业务模式,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庞大的市场接纳量支撑起了整个行业的高速增长。

未来,第三方支付移动化、全球化和多元化将成为行业大趋势。

首先,移动支付已迎来“破冰”时代。一方面,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增长强劲,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81亿元,同比增长149.4%,预计2012年将会达到1200多亿元。另一方面,多家第三方机构推出手机支付业务,布局移动支付市场。

其次,后牌照时代全球化趋势明显。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支付企业宏观环境优越,拥有庞大的全球电子支付市场和快速增长的跨境交易规模。随着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尘埃落定,中国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在加速布局跨境支付领域。截至2011年11月,国内已有包括支付宝、财付通和快钱在内的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银联涉足跨境支付业务。预计未来跨境支付竞争将愈加激烈。

最后,第三方支付运营主体与支付业务均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一方面,体现为运营主体企业的多元化。截至2011年底,已有101家支付企业获取牌照,这些企业涉及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众多业务领域。另一方面,体现为支付业务的多元化,随着政策地位的确立,第三方支付企业得以在横向层面拓展更多的服务行业和领域。

银行做出限制性调整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迅猛发展,已经开始让银行觉得不安。

在牌照发放之前,银行并没有太多顾忌第三方支付企业,认为其有利于为自己发展新业务,不管这些支付企业如何折腾,都不会威胁到银行在移动金融领域的地位。“所以当初银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能够持一种比较开明宽容的态度。”上述电子银行部处长说。

但在发放牌照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关系微妙起来。

就在第一批牌照发放前后,各家银行纷纷下调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网上支付的限额。

比如招行是第一家将个人银行大众版网银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单日交易限额,由最高5000元下调至500元,信用卡网上支付交易也由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600元降至500元。

之后,中行、建行、农行等多家国内银行均在单笔交易金额、每日累计转账上限等方面做出了相近的限制性调整,并且进一步加强了对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的网上交易的监控。

各家银行对此的解释都是为了控制风险,事实上,除了出于控制风险需要,也是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银行希望发展自己的支付平台,比如高于限额的支付可以利用银行网银来完成。”前述电子银行部某处处长说。

与此同时,多家银行下了更大工夫来完善网银、推广手机银行。

但另一方面,银行也不得不寻求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

第三方支付占据了价格、用户和匹配资源三大优势。比如,数据显示,全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20多亿张,而网银用户才不到2亿,超过90%的银行卡用户没有通过网银进行支付。正是这样的形势下,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快捷支付的价值被凸显出来。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认为,这对于银行来说,相当于帮助其增加了一个网点和网银之外的服务持卡人的渠道,有利于提高持卡人活跃度,同时将为银行中间业务带来更高交易量和相应的手续费。

有银行人士认为,C2C更适合通过第三方支付,因为卖家众多,过于零散,管理需要耗费很多时间,银行经历有限,第三方支付介入再合适不过。 

关键字:运营商

本文摘自:投资者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