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三大电信运营商 争夺移动金融业务

责任编辑:ylv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2-22 11:41:52 本文摘自:财经国家新闻网

分属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天翼电子商务、联通沃易付、中移电子商务在2011年最后一天同时获得央行颁发的非金融支付业务许可证牌照,这让业内担心移动金融是否存在垄断可能。

新年伊始,中国电信[4.57 -0.65%]加大了对移动金融业务的争夺。2月初在北京推出其移动支付产品“银联翼宝”,北京电信用户只需更换一张UIM卡,便可在不影响任何原有业务的情况下,将手机升级为一台移动支付终端。

从广泛意义来说,移动金融是指传统的金融业务借助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途径开展。主要包括,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移动理财等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移动金融市场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金矿,银行、移动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涉足移动金融,抢夺桥头堡。

诱人的蛋糕

2010年3月,中移动以398亿元巨资认购浦发银行[9.32 0.43% 研报]20%股权,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开启了国内移动运营商与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随后,工商银行[4.42 -0.90% 研报]与中国联通[4.90 -0.41% 研报]推出移动支付、手机银行业务。

也就是在2010年,深发展、浦发银行及招商银行[12.73 -0.16% 研报]都开始发力移动金融业务。浦发银行自2009年推出了面向个人客户的手机银行服务后,2011年11月又向市场推出企业版手机银行服务。

同样在2011年11月,工商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工银移动银行”服务,成为国内首家全面整合并整体推出移动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同时,包括支付宝、汇付天下、快钱等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密集宣布进入移动支付市场,使得移动金融市场纷争升级。

支付宝发布数据显示,支付宝在2011年11月11日当天创下支付成功3369万笔的记录。其中,无线支付笔数就达到171万笔。

汇付天下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最近第三方支付密集进入移动支付领域,主要是京东商城、东方航空[4.18 0.97% 研报]等对移动支付的市场需求,其使用的基本都是远程支付。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告诉本刊记者,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纷纷杀入移动支付市场,是因为现在第三方支付中支付宝一家独大,要改变这个情况,移动支付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据悉,银联因为当初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的缺位,形成了支付宝以及相关第三方大行其道的局面,现在银联将避免这个情况继续出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移动金融市场的突然走热,与火热的移动互联网大潮息息相关。一部手机可管理个人所有金融账户,满足全部投资、理财、消费需求。另外手机银行企业版,对客户来说可随时掌控企业网银第一手财务信息,并实现移动授权等多种移动金融服务。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当今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产业之一。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末,中国手机用户已达到8.9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3.4亿。其预测,2011年中国移动[81.65 0.25%]支付用户有望达到2.2亿户,市场交易量有望达到600亿元,相比去年会有50%的增幅。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1年中国手机银行发展研究报告》称,手机银行用户数在2011年有较大增长,2011年6月中国手机银行用户数超过7000万。个别银行手机用户数增长创历史纪录,如中国银行[3.05 -0.97% 研报]2011年上半年手机银行用户数超过700万,比2010年末增长1081.12%。

标准之战

2011年最后一天,央行发布了第三批共61张非金融支付业务许可证。在最新一批名单中,分属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天翼电子商务、联通沃易付、中移电子商务同时获得牌照。

这让业内担心,三大运营商的加入,将造成移动金融垄断性可能。

此前由于技术标准等原因,移动金融行业处于混乱状态。手机钱包是中国移动面向用户提供的综合性移动支付服务;中国电信开发了翼支付账户服务;此外还有手机支付宝,手机财付通等等。

由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多数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金融机构长期处于观望状态。

此前由银联主导的13.56MHz方案和中国移动主导的2.45GHz方案谁将成为行业标准,业界一直争论不断。

由于移动支付潜在用户数量十分庞大,行业标准的出台涉及到两个产业的利益博弈,这也加大了行业标准出台的难度。各方都想借此获得移动支付产业链的主导权。

张萌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两种技术标准中的13.56MHz是来自日本的技术,同时也是国际通用技术标准,而2.45GHz则是中国移动牵头研发的技术标准,若采用13.56MHz标准,虽然是国际通用标准,而且在金融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但是技术不是我国自主研发,在未来大面积采用后,可能会遇到以前彩电 、VCD企业遇到过的专利费用问题。

而2.45GHz的标准是我国自主研发,不会面临上述问题。

自从移动支付业务开展以来,在前期中国移动曾经推广过2.45GHz标准,但是到2011年4月左右,在通信学会上传出,13.56MHz标准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而2.4GHz应用于封闭环境。

当时对于封闭环境工信部和央行并没有做出详细解说,张萌猜测,封闭环境是指2.45GHZ的使用环境和行业范围都会受到限制,不能跨行业使用。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两种移动支付标准之争其实就是金融机构和运营商之间的利益斗争,是央行金融系统和工信系统的利益之争,而且由于三大运营商实力雄厚,资金充足,银行等金融机构一直对三大运营商进入支付领域有所戒备。央行等并不希望运营商进入支付领域。

浦发银行移动金融部的一位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行业的标准决定着整个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标准的不统一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尤其对处于起步阶段的移动支付业务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使得各方对业务发展初期的投入存在较多顾虑,不利于产业各方形成合力促进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因此,能否制定各方认可的移动支付的基本实施方案,包括统一近场移动支付的频率、清算、限额管理等基本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持续已久的移动支付行业标准之争,或将以二者共存而告终。2011年11月29日,工信部科技司副巡视员代晓慧在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年会上称,工信部已与央行共同启动移动支付标准制定工作,国际通行的13.56MHz方案和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2.45GHz方案各有优势和不足,都将纳入行业标准。

模式与监管障碍

由于移动支付产业链较长,设计商户、个人用户、支付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银行及银联等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承载服务商等众多环节,而且每个环节厂商又都拥有较独特的资源,如电信运营商在通信技术领域拥有丰富运营经验,且拥有庞大的渠道覆盖;银行作为最终的支付清算机构,在支付清算管理和用户规模上占有很大优势,而第三方支付厂商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所以,基于各方拥有的独特资源,移动金融行业出现了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如支付厂商和终端厂商的合作、银行和运营商的合作、银联和运营商的合作、支付产业联盟等等。目前,移动支付发展尚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各类厂商的主导地位还未形成。

据3G门户《2010年手机银行用户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手机支付仍然以小额支付居多,200元以下占据了62.1%。虽然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需求逐渐增加,为移动金融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但未来面临的障碍依然不少。专家认为,其障碍主要包括市场环境、安全性、政策以及行业监管和市场培育等问题。

首先用户对安全性的担忧是移动金融业务发展的最大障碍。

其次是行业监管问题,浦发银行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由于目前银行业、电信行业分属不同的监管体系,目前还没有建立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来促进移动金融业务快速普及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监管问题因涉及移动用户,需要在央行监管的前提下和移动运营商多方面沟通。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告诉本刊记者,相比于网银接近四百万亿的交易量,移动金融的业务还是属于起步阶段,前景看好,但是现在发展有些缓慢。而且移动支付涉及通信和支付两个行业,央行和工信部都能监管。

随着移动金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保证客户的忠诚度是现在各家银行面临的问题。农行、建行电子银行部的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现在的手机银行业务都是免收手续费的,银行以此来吸引客户。至于未来怎么做,在做大交易量的同时,如何收取费用,都还没有具体的规范和办法。

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对本刊记者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金融的问题会逐步解决,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但也同时给了他其他公司发展的机会,移动金融将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 

关键字:移动金融电信运营商

本文摘自:财经国家新闻网

x 三大电信运营商 争夺移动金融业务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市场动态 → 正文

三大电信运营商 争夺移动金融业务

责任编辑:ylv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2-22 11:41:52 本文摘自:财经国家新闻网

分属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天翼电子商务、联通沃易付、中移电子商务在2011年最后一天同时获得央行颁发的非金融支付业务许可证牌照,这让业内担心移动金融是否存在垄断可能。

新年伊始,中国电信[4.57 -0.65%]加大了对移动金融业务的争夺。2月初在北京推出其移动支付产品“银联翼宝”,北京电信用户只需更换一张UIM卡,便可在不影响任何原有业务的情况下,将手机升级为一台移动支付终端。

从广泛意义来说,移动金融是指传统的金融业务借助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途径开展。主要包括,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移动理财等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移动金融市场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金矿,银行、移动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涉足移动金融,抢夺桥头堡。

诱人的蛋糕

2010年3月,中移动以398亿元巨资认购浦发银行[9.32 0.43% 研报]20%股权,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开启了国内移动运营商与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随后,工商银行[4.42 -0.90% 研报]与中国联通[4.90 -0.41% 研报]推出移动支付、手机银行业务。

也就是在2010年,深发展、浦发银行及招商银行[12.73 -0.16% 研报]都开始发力移动金融业务。浦发银行自2009年推出了面向个人客户的手机银行服务后,2011年11月又向市场推出企业版手机银行服务。

同样在2011年11月,工商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工银移动银行”服务,成为国内首家全面整合并整体推出移动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同时,包括支付宝、汇付天下、快钱等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密集宣布进入移动支付市场,使得移动金融市场纷争升级。

支付宝发布数据显示,支付宝在2011年11月11日当天创下支付成功3369万笔的记录。其中,无线支付笔数就达到171万笔。

汇付天下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最近第三方支付密集进入移动支付领域,主要是京东商城、东方航空[4.18 0.97% 研报]等对移动支付的市场需求,其使用的基本都是远程支付。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告诉本刊记者,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纷纷杀入移动支付市场,是因为现在第三方支付中支付宝一家独大,要改变这个情况,移动支付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据悉,银联因为当初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的缺位,形成了支付宝以及相关第三方大行其道的局面,现在银联将避免这个情况继续出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移动金融市场的突然走热,与火热的移动互联网大潮息息相关。一部手机可管理个人所有金融账户,满足全部投资、理财、消费需求。另外手机银行企业版,对客户来说可随时掌控企业网银第一手财务信息,并实现移动授权等多种移动金融服务。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当今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产业之一。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末,中国手机用户已达到8.9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3.4亿。其预测,2011年中国移动[81.65 0.25%]支付用户有望达到2.2亿户,市场交易量有望达到600亿元,相比去年会有50%的增幅。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1年中国手机银行发展研究报告》称,手机银行用户数在2011年有较大增长,2011年6月中国手机银行用户数超过7000万。个别银行手机用户数增长创历史纪录,如中国银行[3.05 -0.97% 研报]2011年上半年手机银行用户数超过700万,比2010年末增长1081.12%。

标准之战

2011年最后一天,央行发布了第三批共61张非金融支付业务许可证。在最新一批名单中,分属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天翼电子商务、联通沃易付、中移电子商务同时获得牌照。

这让业内担心,三大运营商的加入,将造成移动金融垄断性可能。

此前由于技术标准等原因,移动金融行业处于混乱状态。手机钱包是中国移动面向用户提供的综合性移动支付服务;中国电信开发了翼支付账户服务;此外还有手机支付宝,手机财付通等等。

由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多数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金融机构长期处于观望状态。

此前由银联主导的13.56MHz方案和中国移动主导的2.45GHz方案谁将成为行业标准,业界一直争论不断。

由于移动支付潜在用户数量十分庞大,行业标准的出台涉及到两个产业的利益博弈,这也加大了行业标准出台的难度。各方都想借此获得移动支付产业链的主导权。

张萌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两种技术标准中的13.56MHz是来自日本的技术,同时也是国际通用技术标准,而2.45GHz则是中国移动牵头研发的技术标准,若采用13.56MHz标准,虽然是国际通用标准,而且在金融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但是技术不是我国自主研发,在未来大面积采用后,可能会遇到以前彩电 、VCD企业遇到过的专利费用问题。

而2.45GHz的标准是我国自主研发,不会面临上述问题。

自从移动支付业务开展以来,在前期中国移动曾经推广过2.45GHz标准,但是到2011年4月左右,在通信学会上传出,13.56MHz标准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而2.4GHz应用于封闭环境。

当时对于封闭环境工信部和央行并没有做出详细解说,张萌猜测,封闭环境是指2.45GHZ的使用环境和行业范围都会受到限制,不能跨行业使用。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两种移动支付标准之争其实就是金融机构和运营商之间的利益斗争,是央行金融系统和工信系统的利益之争,而且由于三大运营商实力雄厚,资金充足,银行等金融机构一直对三大运营商进入支付领域有所戒备。央行等并不希望运营商进入支付领域。

浦发银行移动金融部的一位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行业的标准决定着整个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标准的不统一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尤其对处于起步阶段的移动支付业务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使得各方对业务发展初期的投入存在较多顾虑,不利于产业各方形成合力促进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因此,能否制定各方认可的移动支付的基本实施方案,包括统一近场移动支付的频率、清算、限额管理等基本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持续已久的移动支付行业标准之争,或将以二者共存而告终。2011年11月29日,工信部科技司副巡视员代晓慧在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年会上称,工信部已与央行共同启动移动支付标准制定工作,国际通行的13.56MHz方案和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2.45GHz方案各有优势和不足,都将纳入行业标准。

模式与监管障碍

由于移动支付产业链较长,设计商户、个人用户、支付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银行及银联等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承载服务商等众多环节,而且每个环节厂商又都拥有较独特的资源,如电信运营商在通信技术领域拥有丰富运营经验,且拥有庞大的渠道覆盖;银行作为最终的支付清算机构,在支付清算管理和用户规模上占有很大优势,而第三方支付厂商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所以,基于各方拥有的独特资源,移动金融行业出现了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如支付厂商和终端厂商的合作、银行和运营商的合作、银联和运营商的合作、支付产业联盟等等。目前,移动支付发展尚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各类厂商的主导地位还未形成。

据3G门户《2010年手机银行用户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手机支付仍然以小额支付居多,200元以下占据了62.1%。虽然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需求逐渐增加,为移动金融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但未来面临的障碍依然不少。专家认为,其障碍主要包括市场环境、安全性、政策以及行业监管和市场培育等问题。

首先用户对安全性的担忧是移动金融业务发展的最大障碍。

其次是行业监管问题,浦发银行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由于目前银行业、电信行业分属不同的监管体系,目前还没有建立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来促进移动金融业务快速普及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监管问题因涉及移动用户,需要在央行监管的前提下和移动运营商多方面沟通。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告诉本刊记者,相比于网银接近四百万亿的交易量,移动金融的业务还是属于起步阶段,前景看好,但是现在发展有些缓慢。而且移动支付涉及通信和支付两个行业,央行和工信部都能监管。

随着移动金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保证客户的忠诚度是现在各家银行面临的问题。农行、建行电子银行部的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现在的手机银行业务都是免收手续费的,银行以此来吸引客户。至于未来怎么做,在做大交易量的同时,如何收取费用,都还没有具体的规范和办法。

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对本刊记者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金融的问题会逐步解决,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但也同时给了他其他公司发展的机会,移动金融将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 

关键字:移动金融电信运营商

本文摘自:财经国家新闻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