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行业动态 → 正文

2016年五大科技趋势预测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李卫忠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07 15:50:45 本文摘自:doit网络

CA Technologies 日前发布了其对2016年科技领域的五大预测,这些领域将推动技术及业务在新一年的发展进程。

1.对灵活、可扩展开发的需求,促进“容器化”的引入

2016年将是组织完全征服IT复杂性、利用容器化和微服务简化现有软件架构和开发流程的一年。容器化技术旨在塑造未来软件开发标准,让开发者能够更简单高效地将一个应用程序从一个系统移动到另一个系统。微服务将集中关注更小规模的服务,以便对其进行独立部署并持续交付新功能,而不必等到整个应用更新完毕才能发布。

这些技术将彻底改变目前我们构建、部署或升级应用的方式,也是对组织更加注重敏捷、渴望与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保持同步的最佳回应。

2.“敏捷安全”掌控游戏规则

安全问题不能等到开发完成之后再解决,它必须融入应用设计、开发及部署的每个环节。加快开发周期意味着安全必须成为任何项目或开发流程的最根本环节。考虑到目前的数据泄露发生率、相关财务影响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必须将安全视为重中之重。

2016年,所有技术发展最终将指向这个新兴概念——“敏捷安全”。在大规模快速开发软件的初期阶段就要将安全纳入考虑范围。安全因素与DevOps,敏捷实践三足鼎立,是大规模快速开发的重要支柱。

结合恰当的工具,API可简化开发人员在保障安全时面临的挑战,扩大敏捷方法的影响,最终增强用户体验的核心——信任及信心。现代安全技术及开发方法可在利用和保障现有敏感数据及资产的同时,加速创新应用的开发。

3.分析工具的普及将提升用户价值

多年来,分析工具已从商业智能发展到事务处理及大数据。通过预测性洞察和规范操作的结合来提升用户体验的实时分析工具将成为新常态。

2016年,我们将进入“细分至单个用户”的时代,企业能够为个人(而非某类用户)提供实时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定价、销售及产品。而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由更加普遍的分析工具和技术推动,形成更深刻且更有意义的见解。

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分析工具还将推动形成更优质的用户体验。新型分析技术将利用行为模式及机器学习,帮助区分真实用户与虚假用户,提供无缝衔接的交易及体验。

归根到底,当具体应用涉及到特定(而非一般)问题时,分析工具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筛选大量数据寻找答案的大型分析工具包将成为过去。在未来,分析工具将不会成为任何问题的全部解决方案,而会逐渐成为所有问题的部分解决方案。

4.物联网从有趣的可能性变为实际应用

物联网是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尽管这项技术潜力无限,但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分析工具及安全是为用户创造更高价值的关键。

物联网世界存在多层次、系统自动管理等固有特点,因此,较以往会产生更多漏洞及攻击点,并增加冲突风险。理论上,物联网是一种新浪潮,但背后仍有很多需要评估及理解的复杂问题。

随着物联网在2016年成为主流,“物品身份识别”将成为主要话题。正如一个人的身份需要获得验证,物品的“身份”及进入物品的任何数据都必须经过验证和确认。系统需要某些安全工具来确保与正确的“物品”进行数据交换,这些“物品”在系统环境下不会发生冲突、失效或自我复制,相关工具包括物联网的身份识别与访问管理(IAM)及物联网交互列表(与医生及药剂师使用处方药时参考的药物相互作用列表类似)。

随着物联网感应器及智能设备的激增,在重要领域,如医疗及汽车行业,它们将帮助简化、甚至可能挽救我们的生命,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5.区块链(Blockchain)找到立足之地

2016年令人惊喜的是区块链技术的重新兴起。在进行必要的调整之后,这项技术可以在比特币交易分类账之外找到立足之地。

两年前,区块链是许多创业公司的关键词。现在,预计这项技术将重新兴起。物联网领域的发展使得各个设备之间需要安全地进行数据交换并保存为记录。区块链技术依托电脑网络,以保障隐私为核心。这样的技术将成为物联网及任何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帮助其进一步优化运营,从而获得更高的敏捷性及用户响应。

区块链必须克服与比特币的“罪恶联系”,但它仍然有望成为感应器及整个物联网首选的储存方式。

软件推动变革

2016年,企业有望通过践行敏捷实践和进行数字化转型在各个层面提供超越用户期望的服务。无论是在以上五种技术领域还是完全不同的其他领域,关键是找到一位在复杂的大规模异质性环境中拥有丰富经验的合作伙伴。

商业构想正在以五年前无法想象的速度得以实现,这将帮助那些借势奋进的企业甩开竞争对手,成为他们所在领域的新领袖。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下,能够把握先机的企业将会视软件为变革的关键推动力,从而实现上述领先优势。

关键字:物联网物品分析工具

本文摘自:doit网络

x 2016年五大科技趋势预测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行业动态 → 正文

2016年五大科技趋势预测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李卫忠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07 15:50:45 本文摘自:doit网络

CA Technologies 日前发布了其对2016年科技领域的五大预测,这些领域将推动技术及业务在新一年的发展进程。

1.对灵活、可扩展开发的需求,促进“容器化”的引入

2016年将是组织完全征服IT复杂性、利用容器化和微服务简化现有软件架构和开发流程的一年。容器化技术旨在塑造未来软件开发标准,让开发者能够更简单高效地将一个应用程序从一个系统移动到另一个系统。微服务将集中关注更小规模的服务,以便对其进行独立部署并持续交付新功能,而不必等到整个应用更新完毕才能发布。

这些技术将彻底改变目前我们构建、部署或升级应用的方式,也是对组织更加注重敏捷、渴望与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保持同步的最佳回应。

2.“敏捷安全”掌控游戏规则

安全问题不能等到开发完成之后再解决,它必须融入应用设计、开发及部署的每个环节。加快开发周期意味着安全必须成为任何项目或开发流程的最根本环节。考虑到目前的数据泄露发生率、相关财务影响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必须将安全视为重中之重。

2016年,所有技术发展最终将指向这个新兴概念——“敏捷安全”。在大规模快速开发软件的初期阶段就要将安全纳入考虑范围。安全因素与DevOps,敏捷实践三足鼎立,是大规模快速开发的重要支柱。

结合恰当的工具,API可简化开发人员在保障安全时面临的挑战,扩大敏捷方法的影响,最终增强用户体验的核心——信任及信心。现代安全技术及开发方法可在利用和保障现有敏感数据及资产的同时,加速创新应用的开发。

3.分析工具的普及将提升用户价值

多年来,分析工具已从商业智能发展到事务处理及大数据。通过预测性洞察和规范操作的结合来提升用户体验的实时分析工具将成为新常态。

2016年,我们将进入“细分至单个用户”的时代,企业能够为个人(而非某类用户)提供实时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定价、销售及产品。而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由更加普遍的分析工具和技术推动,形成更深刻且更有意义的见解。

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分析工具还将推动形成更优质的用户体验。新型分析技术将利用行为模式及机器学习,帮助区分真实用户与虚假用户,提供无缝衔接的交易及体验。

归根到底,当具体应用涉及到特定(而非一般)问题时,分析工具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筛选大量数据寻找答案的大型分析工具包将成为过去。在未来,分析工具将不会成为任何问题的全部解决方案,而会逐渐成为所有问题的部分解决方案。

4.物联网从有趣的可能性变为实际应用

物联网是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尽管这项技术潜力无限,但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分析工具及安全是为用户创造更高价值的关键。

物联网世界存在多层次、系统自动管理等固有特点,因此,较以往会产生更多漏洞及攻击点,并增加冲突风险。理论上,物联网是一种新浪潮,但背后仍有很多需要评估及理解的复杂问题。

随着物联网在2016年成为主流,“物品身份识别”将成为主要话题。正如一个人的身份需要获得验证,物品的“身份”及进入物品的任何数据都必须经过验证和确认。系统需要某些安全工具来确保与正确的“物品”进行数据交换,这些“物品”在系统环境下不会发生冲突、失效或自我复制,相关工具包括物联网的身份识别与访问管理(IAM)及物联网交互列表(与医生及药剂师使用处方药时参考的药物相互作用列表类似)。

随着物联网感应器及智能设备的激增,在重要领域,如医疗及汽车行业,它们将帮助简化、甚至可能挽救我们的生命,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5.区块链(Blockchain)找到立足之地

2016年令人惊喜的是区块链技术的重新兴起。在进行必要的调整之后,这项技术可以在比特币交易分类账之外找到立足之地。

两年前,区块链是许多创业公司的关键词。现在,预计这项技术将重新兴起。物联网领域的发展使得各个设备之间需要安全地进行数据交换并保存为记录。区块链技术依托电脑网络,以保障隐私为核心。这样的技术将成为物联网及任何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帮助其进一步优化运营,从而获得更高的敏捷性及用户响应。

区块链必须克服与比特币的“罪恶联系”,但它仍然有望成为感应器及整个物联网首选的储存方式。

软件推动变革

2016年,企业有望通过践行敏捷实践和进行数字化转型在各个层面提供超越用户期望的服务。无论是在以上五种技术领域还是完全不同的其他领域,关键是找到一位在复杂的大规模异质性环境中拥有丰富经验的合作伙伴。

商业构想正在以五年前无法想象的速度得以实现,这将帮助那些借势奋进的企业甩开竞争对手,成为他们所在领域的新领袖。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下,能够把握先机的企业将会视软件为变革的关键推动力,从而实现上述领先优势。

关键字:物联网物品分析工具

本文摘自:doit网络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