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行业动态 → 正文

我国开启5G研发试验 专利技术储备战吹响冲锋号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21 20:51:03 本文摘自:中国知识产权报

5G越来越近了!我国有望于2020年实现5G商用。

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在5G即将进入国际标准研究的关键时期,我国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将有力推动全球5G统一标准的形成,促进5G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为我国2020年启动5G商用奠定良好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表示。

目前,我国已经在5G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专利实力不断增强,为今后5G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有专家指出,我国5G领域的基础技术创新能力仍然比较薄弱,且专利申请质量有待提升。针对这种情况,专家建议,我国企业在加大5G关键技术创新力度的同时,还应与国外通信行业巨头加强合作,尽早开展新兴技术的技术研发和专利储备。

我国开启5G研发试验 专利技术储备战吹响冲锋号

  优质体验什么样?

5G技术的主要创新点包括无线技术和网络技术。其中,无线技术主要包括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接入和全频谱接入等技术,其可以大幅提升网络性能、提高网络速率,为用户带来优质体验。

“5G无线技术具有接入网络成功率高、速率快、移动性能好等诸多优势,可以满足人们在居住、工作、交通等各种场景的多样化需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李文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5G究竟能为用户带来哪些便利?“未来,即便在办公室、体育场、地铁、高铁等具有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超高移动性特征的场地,5G也可以为用户观看超高清视频、在线游戏、虚拟现实、智能家居、车联网等提供优质体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专利标准处项目经理贾晓辉向本报记者举例说,4G网络时延约10毫秒,而5G网络时延为1毫秒,数据传输速度是原来的10倍。

此外,5G还将渗透到物联网及各个行业领域,与工业设施、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深度融合,有效满足工业、医疗、交通等行业的多样化需求,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专利实力强在哪?

在4G时代,我国通信厂商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主导研发的TD-LTE成为4G国际标准,并在全球获得广泛应用,这为5G技术研发奠定了基础。李文宇介绍,截至目前,在LTE-Advanced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我国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约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1/3,我国部分通信厂商的专利实力已经跻身全球第一阵营。

“以华为公司为首的中国通信厂商在加强5G技术研发的同时,还非常注重专利布局,尤其是在新型多址接入技术领域,我国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量增长明显。”李文宇向记者介绍,2015年,华为公司投入6亿美元用于5G技术研发,其在该领域已经提交了数十件专利申请。

除了华为公司外,我国还有多家企业非常注重5G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大唐电信集团便是其中之一。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陈山枝介绍,早在2011年,大唐电信集团就开展了5G技术研发,在大规模天线阵列、新型多址接入、全频谱接入等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技术创新已经取得重要突破,并在上述关键技术领域展开了专利布局。

技术短板如何补?

当前,我国通信厂商在5G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方面面临的形势,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拥有巨大的用户市场,为5G技术试用和推广提供了一个‘试验田’。与此同时,我国多家智能终端厂商开始投入5G技术研发,使得我国5G技术研发团队进一步壮大,专利申请量不断增长。此外,我国政府部门出台的扶持政策,搭建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公共技术研究和试验平台,也为通信厂商开展技术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李文宇介绍。

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我国通信产业还面临诸多挑战。“受制于我国在通信产业的技术研发起步晚、企业成立时间短等诸多因素,我国通信厂商在5G技术领域的基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此外,能够开展持续创新和长期积累的企业还比较少,行业整体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较弱。”李文宇表示。

我国通信厂商应如何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李文宇建议:“国内企业应有针对性地与国外通信行业巨头或研究机构加强合作。通过合作,国内企业不仅可以加强自主创新和专利储备,还可以通过专利交叉许可和授权,增强进军全球市场的能力。比如,华为公司目前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设立了研发中心,并与当地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目的就是加强新兴技术的基础创新能力。”

此外,李文宇还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能够搭建信息平台,搜集新兴技术领域的技术研发信息,为国内企业进行创新提供参考。比如,目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建立了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预警平台,及时搜集、整理、研究新兴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为国内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全方位支撑和服务。”

关键字:技术研发流量密度

本文摘自:中国知识产权报

x 我国开启5G研发试验 专利技术储备战吹响冲锋号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行业动态 → 正文

我国开启5G研发试验 专利技术储备战吹响冲锋号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21 20:51:03 本文摘自:中国知识产权报

5G越来越近了!我国有望于2020年实现5G商用。

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在5G即将进入国际标准研究的关键时期,我国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将有力推动全球5G统一标准的形成,促进5G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为我国2020年启动5G商用奠定良好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表示。

目前,我国已经在5G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专利实力不断增强,为今后5G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有专家指出,我国5G领域的基础技术创新能力仍然比较薄弱,且专利申请质量有待提升。针对这种情况,专家建议,我国企业在加大5G关键技术创新力度的同时,还应与国外通信行业巨头加强合作,尽早开展新兴技术的技术研发和专利储备。

我国开启5G研发试验 专利技术储备战吹响冲锋号

  优质体验什么样?

5G技术的主要创新点包括无线技术和网络技术。其中,无线技术主要包括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接入和全频谱接入等技术,其可以大幅提升网络性能、提高网络速率,为用户带来优质体验。

“5G无线技术具有接入网络成功率高、速率快、移动性能好等诸多优势,可以满足人们在居住、工作、交通等各种场景的多样化需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李文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5G究竟能为用户带来哪些便利?“未来,即便在办公室、体育场、地铁、高铁等具有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超高移动性特征的场地,5G也可以为用户观看超高清视频、在线游戏、虚拟现实、智能家居、车联网等提供优质体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专利标准处项目经理贾晓辉向本报记者举例说,4G网络时延约10毫秒,而5G网络时延为1毫秒,数据传输速度是原来的10倍。

此外,5G还将渗透到物联网及各个行业领域,与工业设施、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深度融合,有效满足工业、医疗、交通等行业的多样化需求,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专利实力强在哪?

在4G时代,我国通信厂商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主导研发的TD-LTE成为4G国际标准,并在全球获得广泛应用,这为5G技术研发奠定了基础。李文宇介绍,截至目前,在LTE-Advanced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我国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约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1/3,我国部分通信厂商的专利实力已经跻身全球第一阵营。

“以华为公司为首的中国通信厂商在加强5G技术研发的同时,还非常注重专利布局,尤其是在新型多址接入技术领域,我国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量增长明显。”李文宇向记者介绍,2015年,华为公司投入6亿美元用于5G技术研发,其在该领域已经提交了数十件专利申请。

除了华为公司外,我国还有多家企业非常注重5G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大唐电信集团便是其中之一。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陈山枝介绍,早在2011年,大唐电信集团就开展了5G技术研发,在大规模天线阵列、新型多址接入、全频谱接入等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技术创新已经取得重要突破,并在上述关键技术领域展开了专利布局。

技术短板如何补?

当前,我国通信厂商在5G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方面面临的形势,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拥有巨大的用户市场,为5G技术试用和推广提供了一个‘试验田’。与此同时,我国多家智能终端厂商开始投入5G技术研发,使得我国5G技术研发团队进一步壮大,专利申请量不断增长。此外,我国政府部门出台的扶持政策,搭建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公共技术研究和试验平台,也为通信厂商开展技术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李文宇介绍。

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我国通信产业还面临诸多挑战。“受制于我国在通信产业的技术研发起步晚、企业成立时间短等诸多因素,我国通信厂商在5G技术领域的基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此外,能够开展持续创新和长期积累的企业还比较少,行业整体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较弱。”李文宇表示。

我国通信厂商应如何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李文宇建议:“国内企业应有针对性地与国外通信行业巨头或研究机构加强合作。通过合作,国内企业不仅可以加强自主创新和专利储备,还可以通过专利交叉许可和授权,增强进军全球市场的能力。比如,华为公司目前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设立了研发中心,并与当地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目的就是加强新兴技术的基础创新能力。”

此外,李文宇还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能够搭建信息平台,搜集新兴技术领域的技术研发信息,为国内企业进行创新提供参考。比如,目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建立了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预警平台,及时搜集、整理、研究新兴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为国内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全方位支撑和服务。”

关键字:技术研发流量密度

本文摘自:中国知识产权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