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行业动态 → 正文

韦乐平:网络重构落地尚远 需高层强势介入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刁兴玲 黄海峰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5-04 14:59:09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经过多年发展,传统电信网络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下用户的需求,为此电信网络架构重构迫在眉睫,而在电信网络重构时,越来越多的运营商选择引入SDN/NFV技术,以打造简洁、敏捷、开放、集约、灵活的智能网络。

但在SDN/NFV产业联盟理事长、工信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看来,目前除少数领域外,SDN/NFV技术尚处于半封闭的“软烟囱群”阶段,离开放的全解耦目标还有相当距离。此外,网络重构也是说易行难,网络重构要想成功惟有企业高层强势介入和统一领导。

互联网公司SDN部署速度快于运营商

SDN/NFV部署主体包括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以及企业园区网络和企业内部数据中心,3方面的具体进展各不相同。

主流电信运营商从2014年开启SDN概念验证,2015年进入现场试验/试商用阶段,个别运营商开始全面推进商用部署,例如AT&T,但多数运营商主要在DC内和DC间部署SDN。NFV则尚处于早期应用阶段,主要在vEPC、vIMS场景应用,少数在vBRAS和vCPE上开始应用。

“整体来看,由于大网的复杂性、电信级要求、标准化缓慢、商业价值不明显等原因,除少数领域外,SDN/NFV技术尚处于半封闭的‘软烟囱群’阶段,离开放的全解耦目标还有相当距离,在大网上规模应用的时机尚未到来。”韦乐平指出。

相比运营商缓慢部署SDN/NFV,互联网企业由于业务单纯、历史负担轻、思维创新等原因,已率先在DC内和DC间广泛部署SDN,实现自身网络对业务的适应性、网络的利用率和实时流量的优化。

例如在国际上,谷歌早在6年前就开始规模部署SDN,链路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电信运营商只有约40%),虽然随着VPN服务的扩展,链路利用率已下降到70%左右,但仍远高于运营商。而我国的百度公司在长途骨干网多机房互联的OTN上实施了基于SDN的自动调度和配置。

谈到企业园区网络和企业内部数据中心应用,韦乐平表示,绝大部分企业尚无计划部署,这主要是因为缺乏迫切需求。

对于SDN/NFV行业整体发展情况的评价,韦乐平认为:技术性能有差距,软件电信级和硬件转发性能不足;标准进展慢,尤其是NFV领域协同编排层,标准不到位;标准组织和开源组织的“碎片化”严重拖累了行业发展;商业模式不清,增收节支效果尚不明显。SDN/NFV行业仍处在现场试验和早期商用阶段,即Gartner曲线从过度期望阶段进入幻灭到成熟期阶段。

“随选网络”成为运营商的SDN切入点

目前“随选网络”业务成为多数运营商的SDN首选业务切入点。谈到业界青睐“随选网络”的原因,韦乐平指出,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云服务商提供按需随选的计算资源、服务器和存储器,取得了很大成功。因此电信运营商试图将其应用到电信网,但其复杂性和刚性设计导致网络只适合人工静态资源配置,对动态资源配置的多次尝试都不成功。而SDN/NFV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抓手,AT&T首先抓住机遇,在170个城市提供了业务,去年收入6亿美元,取得了初步成功。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意识到其商用价值,明确将其作为业务切入点。

然而,“随选网络”需要做很多基础性工作,最主要的是数据的准确性和端到端自动化。在谈到“随选网络”面临的挑战时,韦乐平指出,中大企业面临的挑战有端到端资源查询与自动化预判不足,现有资源的准确率很差,骨干侧能力不开放、人工介入环节太多;自动报障处理流程、实时交付测试手段、客户信息同步与鉴权等缺失;系统安全性需要加固。

而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当前VxLAN协议尚不成熟,各厂家控制面协议不同,无法实现跨厂家互通,端到端资源查询与自动化预判能力不足,系统安全性需要适度加固。

移动核心网虚拟化成为NFV切入点

韦乐平强调,虚拟化甚至比SDN更受运营商关注,因为其可以帮助运营商降低网络成本。而移动核心网的虚拟化成为NFV的切入点,其处理量大、吞吐量要求不高、又面临VoLTE引入机遇,因而成为运营商NFV部署的切入点。

但不可否认,NFV协同编排器生态竞争激烈,产业链呈“碎片化”。可喜的是,OSM、OPEN-O、ECOMP三大组织,后两者已融合。多个标准组织开始积极支持开源工作,推进多形式的融合。其中ONF与ON.Lab合并,推动“软定义标准”,同步形成标准文档、测试和产品。

韦乐平指出,在虚拟化初级阶段,NFV可作为实施传统业务的新方法,将传统基于专用硬件的软件执行环境一对一地转化为基于通用硬件的VM上的专用虚拟化环境,软件架构不变,VNF需要自己的CPU、内存、存储和VNFM,扩展要靠整个VM的增减。该方式的优点是快速演进,可在少数几个通用服务器上运行多个VM(VNF),减少了投资、功耗和空间。缺点是难以享受新架构的巨大潜力,依然厂家锁定,形成‘软烟囱群’,灵活性也依然不高,成本节约有限,甚至可能更高(制造商的倾销价格策略),不同VNFM间的兼容和协调是巨大的负担。

在虚拟化高级阶段,NFV可作为实施新业务的新方法,将VNF分解为可以直接分配给虚拟机和容器的微业务乃至单功能VNF,以灵活方式重新结合成更大、更复杂新功能,经济灵活地适配不同需求。采用容器技术可将单个VM切片成更小的容器。应用可软件编程的数据模型(例YANG)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管理系统集成和自动化管理,加快上线、实现多厂家集成、动态管理各种大小服务。微业务的原子化、组件化、敏捷化和轻量化特征,使系统集成、部署和服务功能交付简单、敏捷和灵活,真正使得虚拟化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

传统CO走向DC化已成大势所趋

说到目前热议的从传统CO走向DC化的话题,韦乐平阐述道,电话时代是以大量专用、封闭的CO(CTC:8000个)为核心部署的,然而其流量不到1%,绝大部分流量源自DC(至少60%)。显然,未来网络部署应转向少数开放和水平集成的流量集中点DC。

随着CO退网,少数有条件和需求的运营商将其逐渐改造为电信级云化DC(网络DC),包括物理层的改造(供电、机架功耗、承重、面积、层高等)、IT层的集约(存储、计算和传输资源)和网络架构的重构。

利用DC化改造契机,运营商网络架构可完成从传统垂直封闭架构向SDN/NFV/Cloud水平开放架构、嵌入式系统向OTT软件开放模式的技术转型。

随着PSTN退网、云化新架构的引入、云网协同乃至融合,运营商将进一步由面向流量聚合点的网络重构转向面向业务、IT和网络资源的云化聚合创新的重构。

随着业务向云上迁移,流量从南北向往东西向转变,运营商也需新建DCI平面,满足云化电信业务在延时、丢包和抖动方面的更高要求。

网络重构需高层统一领导

在阐述网络架构重构的挑战时,韦乐平指出:“架构的重构牵一动百,估计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网络架构重构涉及到组织架构、生产流程、制度文化、规划模式、运营模式、研发模式、技术挑战、软件价值和人才队伍等因素。”

在组织架构方面,现有组织架构必须扁平化、融合化,部门化、区域化组织架构不仅是端到端自动化运营的障碍,也是“碎片化”、部门化解决方案的温床,CT和IT的深度融合导致存储、计算和网络成为统一资源,而分割的组织会阻碍这一目标的实现。

在生产流程方面,生产流程需要重构,新的生产流程要融合现有分层、分域的市场、网络和IT流程,新的采购流程要摒弃传统“黑盒子”模式,转向软硬件分离采购和集成的新模式。

在制度文化方面,需建立试错、容错的创新制度及文化,不容错无创新,传统建网模式和产品开发需变革。韦乐平谈到,美国硅谷的上市公司创新成功率只有约2%,运营商需留有足够试错空间。

在规划模式方面,现有静态的规划建设模式应变革。现有按年度的静态规划模式不适应日益动态的新环境要求,要么失掉市场机遇和用户,要么导致网络空闲。

在运营模式方面,高度依赖厂家的运营模式必须变革,开放网络需要集成大量不同来源的新老软件、硬件、网管,运营商必须能在代码级上深度介入开发、测试、集成、维护直至业务提供全过程。

在研发模式上,要创建开发运营一体化新模式。

在技术挑战方面,标准滞后,特别是涉及南北向接口、协同编排器和MANO、物理网和虚拟网统一协同管理运行等;性能上,很多软件尚不满足电信级要求,通用x86转发面的吞吐量尚难满足线速转发要求等;集成存在难度,大量不同来源的功能块实现集成,还要满足电信级要求,涉及全生态链协同和业务链各层面。

“因此,网络重构要想成功惟有企业高层强势介入和统一领导。”韦乐平强调。

关键字:网络重构韦乐平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x 韦乐平:网络重构落地尚远  需高层强势介入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行业动态 → 正文

韦乐平:网络重构落地尚远 需高层强势介入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刁兴玲 黄海峰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5-04 14:59:09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经过多年发展,传统电信网络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下用户的需求,为此电信网络架构重构迫在眉睫,而在电信网络重构时,越来越多的运营商选择引入SDN/NFV技术,以打造简洁、敏捷、开放、集约、灵活的智能网络。

但在SDN/NFV产业联盟理事长、工信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看来,目前除少数领域外,SDN/NFV技术尚处于半封闭的“软烟囱群”阶段,离开放的全解耦目标还有相当距离。此外,网络重构也是说易行难,网络重构要想成功惟有企业高层强势介入和统一领导。

互联网公司SDN部署速度快于运营商

SDN/NFV部署主体包括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以及企业园区网络和企业内部数据中心,3方面的具体进展各不相同。

主流电信运营商从2014年开启SDN概念验证,2015年进入现场试验/试商用阶段,个别运营商开始全面推进商用部署,例如AT&T,但多数运营商主要在DC内和DC间部署SDN。NFV则尚处于早期应用阶段,主要在vEPC、vIMS场景应用,少数在vBRAS和vCPE上开始应用。

“整体来看,由于大网的复杂性、电信级要求、标准化缓慢、商业价值不明显等原因,除少数领域外,SDN/NFV技术尚处于半封闭的‘软烟囱群’阶段,离开放的全解耦目标还有相当距离,在大网上规模应用的时机尚未到来。”韦乐平指出。

相比运营商缓慢部署SDN/NFV,互联网企业由于业务单纯、历史负担轻、思维创新等原因,已率先在DC内和DC间广泛部署SDN,实现自身网络对业务的适应性、网络的利用率和实时流量的优化。

例如在国际上,谷歌早在6年前就开始规模部署SDN,链路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电信运营商只有约40%),虽然随着VPN服务的扩展,链路利用率已下降到70%左右,但仍远高于运营商。而我国的百度公司在长途骨干网多机房互联的OTN上实施了基于SDN的自动调度和配置。

谈到企业园区网络和企业内部数据中心应用,韦乐平表示,绝大部分企业尚无计划部署,这主要是因为缺乏迫切需求。

对于SDN/NFV行业整体发展情况的评价,韦乐平认为:技术性能有差距,软件电信级和硬件转发性能不足;标准进展慢,尤其是NFV领域协同编排层,标准不到位;标准组织和开源组织的“碎片化”严重拖累了行业发展;商业模式不清,增收节支效果尚不明显。SDN/NFV行业仍处在现场试验和早期商用阶段,即Gartner曲线从过度期望阶段进入幻灭到成熟期阶段。

“随选网络”成为运营商的SDN切入点

目前“随选网络”业务成为多数运营商的SDN首选业务切入点。谈到业界青睐“随选网络”的原因,韦乐平指出,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云服务商提供按需随选的计算资源、服务器和存储器,取得了很大成功。因此电信运营商试图将其应用到电信网,但其复杂性和刚性设计导致网络只适合人工静态资源配置,对动态资源配置的多次尝试都不成功。而SDN/NFV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抓手,AT&T首先抓住机遇,在170个城市提供了业务,去年收入6亿美元,取得了初步成功。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意识到其商用价值,明确将其作为业务切入点。

然而,“随选网络”需要做很多基础性工作,最主要的是数据的准确性和端到端自动化。在谈到“随选网络”面临的挑战时,韦乐平指出,中大企业面临的挑战有端到端资源查询与自动化预判不足,现有资源的准确率很差,骨干侧能力不开放、人工介入环节太多;自动报障处理流程、实时交付测试手段、客户信息同步与鉴权等缺失;系统安全性需要加固。

而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当前VxLAN协议尚不成熟,各厂家控制面协议不同,无法实现跨厂家互通,端到端资源查询与自动化预判能力不足,系统安全性需要适度加固。

移动核心网虚拟化成为NFV切入点

韦乐平强调,虚拟化甚至比SDN更受运营商关注,因为其可以帮助运营商降低网络成本。而移动核心网的虚拟化成为NFV的切入点,其处理量大、吞吐量要求不高、又面临VoLTE引入机遇,因而成为运营商NFV部署的切入点。

但不可否认,NFV协同编排器生态竞争激烈,产业链呈“碎片化”。可喜的是,OSM、OPEN-O、ECOMP三大组织,后两者已融合。多个标准组织开始积极支持开源工作,推进多形式的融合。其中ONF与ON.Lab合并,推动“软定义标准”,同步形成标准文档、测试和产品。

韦乐平指出,在虚拟化初级阶段,NFV可作为实施传统业务的新方法,将传统基于专用硬件的软件执行环境一对一地转化为基于通用硬件的VM上的专用虚拟化环境,软件架构不变,VNF需要自己的CPU、内存、存储和VNFM,扩展要靠整个VM的增减。该方式的优点是快速演进,可在少数几个通用服务器上运行多个VM(VNF),减少了投资、功耗和空间。缺点是难以享受新架构的巨大潜力,依然厂家锁定,形成‘软烟囱群’,灵活性也依然不高,成本节约有限,甚至可能更高(制造商的倾销价格策略),不同VNFM间的兼容和协调是巨大的负担。

在虚拟化高级阶段,NFV可作为实施新业务的新方法,将VNF分解为可以直接分配给虚拟机和容器的微业务乃至单功能VNF,以灵活方式重新结合成更大、更复杂新功能,经济灵活地适配不同需求。采用容器技术可将单个VM切片成更小的容器。应用可软件编程的数据模型(例YANG)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管理系统集成和自动化管理,加快上线、实现多厂家集成、动态管理各种大小服务。微业务的原子化、组件化、敏捷化和轻量化特征,使系统集成、部署和服务功能交付简单、敏捷和灵活,真正使得虚拟化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

传统CO走向DC化已成大势所趋

说到目前热议的从传统CO走向DC化的话题,韦乐平阐述道,电话时代是以大量专用、封闭的CO(CTC:8000个)为核心部署的,然而其流量不到1%,绝大部分流量源自DC(至少60%)。显然,未来网络部署应转向少数开放和水平集成的流量集中点DC。

随着CO退网,少数有条件和需求的运营商将其逐渐改造为电信级云化DC(网络DC),包括物理层的改造(供电、机架功耗、承重、面积、层高等)、IT层的集约(存储、计算和传输资源)和网络架构的重构。

利用DC化改造契机,运营商网络架构可完成从传统垂直封闭架构向SDN/NFV/Cloud水平开放架构、嵌入式系统向OTT软件开放模式的技术转型。

随着PSTN退网、云化新架构的引入、云网协同乃至融合,运营商将进一步由面向流量聚合点的网络重构转向面向业务、IT和网络资源的云化聚合创新的重构。

随着业务向云上迁移,流量从南北向往东西向转变,运营商也需新建DCI平面,满足云化电信业务在延时、丢包和抖动方面的更高要求。

网络重构需高层统一领导

在阐述网络架构重构的挑战时,韦乐平指出:“架构的重构牵一动百,估计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网络架构重构涉及到组织架构、生产流程、制度文化、规划模式、运营模式、研发模式、技术挑战、软件价值和人才队伍等因素。”

在组织架构方面,现有组织架构必须扁平化、融合化,部门化、区域化组织架构不仅是端到端自动化运营的障碍,也是“碎片化”、部门化解决方案的温床,CT和IT的深度融合导致存储、计算和网络成为统一资源,而分割的组织会阻碍这一目标的实现。

在生产流程方面,生产流程需要重构,新的生产流程要融合现有分层、分域的市场、网络和IT流程,新的采购流程要摒弃传统“黑盒子”模式,转向软硬件分离采购和集成的新模式。

在制度文化方面,需建立试错、容错的创新制度及文化,不容错无创新,传统建网模式和产品开发需变革。韦乐平谈到,美国硅谷的上市公司创新成功率只有约2%,运营商需留有足够试错空间。

在规划模式方面,现有静态的规划建设模式应变革。现有按年度的静态规划模式不适应日益动态的新环境要求,要么失掉市场机遇和用户,要么导致网络空闲。

在运营模式方面,高度依赖厂家的运营模式必须变革,开放网络需要集成大量不同来源的新老软件、硬件、网管,运营商必须能在代码级上深度介入开发、测试、集成、维护直至业务提供全过程。

在研发模式上,要创建开发运营一体化新模式。

在技术挑战方面,标准滞后,特别是涉及南北向接口、协同编排器和MANO、物理网和虚拟网统一协同管理运行等;性能上,很多软件尚不满足电信级要求,通用x86转发面的吞吐量尚难满足线速转发要求等;集成存在难度,大量不同来源的功能块实现集成,还要满足电信级要求,涉及全生态链协同和业务链各层面。

“因此,网络重构要想成功惟有企业高层强势介入和统一领导。”韦乐平强调。

关键字:网络重构韦乐平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