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行业动态 → 正文

网络游戏监管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1 12:07:57 本文摘自:深圳特区报

职是之故,中国网络游戏行业亟待提升自己的行业伦理,必须对资本驱动下的“不问对错,只求扩张”行业伦理做出改弦更张。

8月30日,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新闻出版署将对网络游戏实施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就在8月中旬,彭博社曾报道,由于中国国家机构改革,相关监管机构已冻结网络游戏版号的备案与审批,冻结时间不少于五个月。从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发布的网络游戏总量调控公告看,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彭博社相关报道的验证。

过去五个月,按照此前监管机构每月700款左右的版号审批量,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大约缺失了近3500款获准进入市场的新游戏,这对于整个中国网络游戏行业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几乎所有的网络游戏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有新游戏无法上线、老游戏玩家出逃,普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增速下滑、收入下降、市值下跌。腾讯二季度财报更是直言该季度腾讯智能手机游戏业务营收环比下降19%,原因在于热门战术竞技类游戏尚未商业化及新游戏的发布排期影响。有舆论称,中国网络游戏行业进入了冰冻期。

在这段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为网络游戏公司和相关渠道代言的舆论此起彼伏,其核心观点认为网络游戏监管应遵循市场规律,要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决定谁留谁走,迟迟不恢复网络游戏审批将重创中国网络游戏产业。

众所周知,网络游戏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给玩家带来愉悦的同时,也会产生负外部性。这种负外部性不仅仅局限于对儿童青少年视力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其成瘾性,这也是它与一般商品的本质区别。现有网络游戏设计模式是建筑在深刻洞悉和掌控人性弱点之上。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人性的弱点通过网络游戏的成瘾机制极致放大。

网络游戏成瘾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首先,就生理层面而言,网络游戏无疑采纳并运用了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网络游戏能刺激大脑的奖赏中枢,促进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玩家的快感以致产生依赖,最终导致脑结构变化,进而导致成瘾。其次,情绪泛化、认知过程、动机以及条件反射和行为强化等构成了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再次,社会方面,网络游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以青少年为典型的玩家身心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各种网络游戏,对玩家产生难以抗拒的诱惑力。基于上述成瘾机制,许多成年人都会深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何况未成年人。后者更是缺乏对网络游戏成瘾的认知及其后果承担的能力。

故而,单纯用市场的法则来阐释如何监管网络游戏,掩盖了网络游戏的负外部性。事实上,作为新兴行业,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对于自身扩张的本能,从其开始之初,便是在缺乏正确价值理念引领的背景下野蛮生长。也因此,网络游戏普遍充斥着色情、暴力、赌博等诸多不法元素。换言之,正是依凭吃透玩家不能自制这一点,中国网络游戏产业才得以做大做强。根据《2017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高达300亿美元,并且在去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游戏市场。另据权威统计,2018年上半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达5.3亿人。

职是之故,中国网络游戏行业亟待提升自己的行业伦理,必须对资本驱动下的“不问对错,只求扩张”行业伦理做出改弦更张。

同时,这些年来,针对网络游戏的社会危害,政府也为之付诸种种努力,宏观层面大到于2012年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微观层面细至各个部委及相关职能机构出台的各种通知、意见,都对网络游戏行业做出了条分缕析的治理与规范。然而,政府的上述管理措施并未取得显著成效。尽管权威机构没有给出网络游戏成瘾数据,但从人们的切身经验判断,网络游戏成瘾现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

国家新闻出版署将对网络游戏实施总量调控,不啻为重新审视并理顺网络游戏监管体制与机制的绝佳契机。总体目标就是,改变以往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尴尬监管环境,树立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标准。在此,政府切不可再唱监管独角戏,监管独角戏存在道德风险,不排除监管机构中手握权柄者的寻租行为。应让玩家、家长、学者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到发现网络游戏监管规则与健康标准的过程中来,尤其需要伦理学者的深度参与,因为伦理价值是中国网络游戏最为缺失的一环。当然,这一过程会非常缓慢,短期内可能损及网络游戏产业,但决不能迫于市场舆论压力,再次回归到之前高歌猛进的产业政策。

另外,如下几个具体问题供决策层及全社会参考,这也是部分有理想的网络游戏从业者的心声。第一,制定网络游戏的成瘾标准,这是基于网络游戏公司后台实际运营数据,为科学化的管制提供具体的操作手册。特别是要分清楚留存率(所谓留存率,指玩家接触某款网络游戏后,在一定时间内保留接触该游戏的比率)与时长的区别,成瘾在于时长,而不是留存率。第二,实施网络游戏分级制度,类似于电影分级制度,主要目的是防止未成年人隔绝于某些不适合于他们的网络游戏。第三,倡导独立的、小众的、具有正向价值观的网络游戏,其版号审批给予绿色通道。

关键字:监管网络游戏

本文摘自:深圳特区报

x 网络游戏监管任重而道远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行业动态 → 正文

网络游戏监管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1 12:07:57 本文摘自:深圳特区报

职是之故,中国网络游戏行业亟待提升自己的行业伦理,必须对资本驱动下的“不问对错,只求扩张”行业伦理做出改弦更张。

8月30日,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新闻出版署将对网络游戏实施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就在8月中旬,彭博社曾报道,由于中国国家机构改革,相关监管机构已冻结网络游戏版号的备案与审批,冻结时间不少于五个月。从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发布的网络游戏总量调控公告看,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彭博社相关报道的验证。

过去五个月,按照此前监管机构每月700款左右的版号审批量,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大约缺失了近3500款获准进入市场的新游戏,这对于整个中国网络游戏行业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几乎所有的网络游戏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有新游戏无法上线、老游戏玩家出逃,普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增速下滑、收入下降、市值下跌。腾讯二季度财报更是直言该季度腾讯智能手机游戏业务营收环比下降19%,原因在于热门战术竞技类游戏尚未商业化及新游戏的发布排期影响。有舆论称,中国网络游戏行业进入了冰冻期。

在这段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为网络游戏公司和相关渠道代言的舆论此起彼伏,其核心观点认为网络游戏监管应遵循市场规律,要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决定谁留谁走,迟迟不恢复网络游戏审批将重创中国网络游戏产业。

众所周知,网络游戏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给玩家带来愉悦的同时,也会产生负外部性。这种负外部性不仅仅局限于对儿童青少年视力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其成瘾性,这也是它与一般商品的本质区别。现有网络游戏设计模式是建筑在深刻洞悉和掌控人性弱点之上。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人性的弱点通过网络游戏的成瘾机制极致放大。

网络游戏成瘾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首先,就生理层面而言,网络游戏无疑采纳并运用了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网络游戏能刺激大脑的奖赏中枢,促进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玩家的快感以致产生依赖,最终导致脑结构变化,进而导致成瘾。其次,情绪泛化、认知过程、动机以及条件反射和行为强化等构成了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再次,社会方面,网络游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以青少年为典型的玩家身心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各种网络游戏,对玩家产生难以抗拒的诱惑力。基于上述成瘾机制,许多成年人都会深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何况未成年人。后者更是缺乏对网络游戏成瘾的认知及其后果承担的能力。

故而,单纯用市场的法则来阐释如何监管网络游戏,掩盖了网络游戏的负外部性。事实上,作为新兴行业,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对于自身扩张的本能,从其开始之初,便是在缺乏正确价值理念引领的背景下野蛮生长。也因此,网络游戏普遍充斥着色情、暴力、赌博等诸多不法元素。换言之,正是依凭吃透玩家不能自制这一点,中国网络游戏产业才得以做大做强。根据《2017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高达300亿美元,并且在去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游戏市场。另据权威统计,2018年上半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达5.3亿人。

职是之故,中国网络游戏行业亟待提升自己的行业伦理,必须对资本驱动下的“不问对错,只求扩张”行业伦理做出改弦更张。

同时,这些年来,针对网络游戏的社会危害,政府也为之付诸种种努力,宏观层面大到于2012年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微观层面细至各个部委及相关职能机构出台的各种通知、意见,都对网络游戏行业做出了条分缕析的治理与规范。然而,政府的上述管理措施并未取得显著成效。尽管权威机构没有给出网络游戏成瘾数据,但从人们的切身经验判断,网络游戏成瘾现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

国家新闻出版署将对网络游戏实施总量调控,不啻为重新审视并理顺网络游戏监管体制与机制的绝佳契机。总体目标就是,改变以往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尴尬监管环境,树立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标准。在此,政府切不可再唱监管独角戏,监管独角戏存在道德风险,不排除监管机构中手握权柄者的寻租行为。应让玩家、家长、学者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到发现网络游戏监管规则与健康标准的过程中来,尤其需要伦理学者的深度参与,因为伦理价值是中国网络游戏最为缺失的一环。当然,这一过程会非常缓慢,短期内可能损及网络游戏产业,但决不能迫于市场舆论压力,再次回归到之前高歌猛进的产业政策。

另外,如下几个具体问题供决策层及全社会参考,这也是部分有理想的网络游戏从业者的心声。第一,制定网络游戏的成瘾标准,这是基于网络游戏公司后台实际运营数据,为科学化的管制提供具体的操作手册。特别是要分清楚留存率(所谓留存率,指玩家接触某款网络游戏后,在一定时间内保留接触该游戏的比率)与时长的区别,成瘾在于时长,而不是留存率。第二,实施网络游戏分级制度,类似于电影分级制度,主要目的是防止未成年人隔绝于某些不适合于他们的网络游戏。第三,倡导独立的、小众的、具有正向价值观的网络游戏,其版号审批给予绿色通道。

关键字:监管网络游戏

本文摘自:深圳特区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