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行业动态 → 正文

IP RAN规模商用在即 烽火通信展现领先实力

责任编辑:ylv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5-26 10:25:15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备受关注的中国联通2012年IP RAN设备集采已接近尾声,烽火通信、华为、上海贝尔等五家供应商已顺利通过测试,进入省公司推荐阶段。

由于此次集采涉及全国范围100多个城市本地网,成为IP RAN在国内步入规模部署的标志。同时各大供应商的表现亦体现出IP RAN相关技术已成熟、具备大规模商用能力,为运营商加快承载网转型提供充分保障。

IP RAN:承载网转型主流

当前国内数据用户数和数据业务流量正呈指数增长态势,同时移动固定网络融合、多业务综合承载趋势也日益明显。显然基于话音业务而部署的传统承载网已无法支持运营商现实需求,选择正确的技术或正确的技术组合将是运营商减少资本支出、实现网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业务及网络架构IP化是通信业界一大发展趋势,伴随IP承载网理念日益赢得运营商青睐与IP承载网技术的不断优化,基于IP/MPLS架构体系的IP RAN成承载网转型主流方向。

在美国,AT&T、Verizon等主流运营商已采用IP RAN解决方案部署移动承载网,以此满足LTE业务承载需求;在欧洲,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法国电信等主流运营商也都纷纷建起各自的IP RAN网络。

据了解,狭义上的IP RAN是指基于IP的无线基站回传,在3G的Iub接口采用分组传输技术。广义上的IP RAN是指城域网内以基站回传为主要业务、面向综合业务承载、以IP/MPLS为核心技术的分组解决方案,继承了传输网网络保护、OAM和网管能力,同时综合了汇聚接入路由器的L3和路由功能的分组技术。

IP RAN一方面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强的优势,有丰富的L3功能提供更高的传输效率,能够处理多业务的一网混传,满足不同业务对于网络功能特性的差异化需求;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满足LTE对带宽、同步、保护、S1和X2接口功能等要求,被认为是实现网络向LTE演进最好的技术选择之一。同时,IP RAN还大量减少了服务供应中的人工干预,可以帮助运营商低成本快速覆盖并满足运维中的成本控制问题。

一项技术从成熟到规模应用需要相当时间验证。在国内,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2010起就已开展了大量IP RAN测试与综合业务承载试点。中国联通2010年上半年完成了对分组传送技术的实验室测试,同年第四季度在广东珠海启动了首个IP RAN综合承载方案试点工程,2011年又在广州、长沙、武汉等13个城市开展了IP RAN试商用。

联通集采校检供应商实力

IP RAN技术涉及传输、IP,就其发展历程来看实际就是光传输和数据通信逐渐融合的过程,因此对供应商的实力是一大校检。而由于开启了国内规模部署的大幕,中国联通此次IP RAN设备集采也成为主流供应商“展示肌肉”的舞台。

通过测试的五家企业大都同时有着光传输和数据通信方面的专长。以烽火通信为例,该公司转制以来一直是光传输市场的龙头企业,并拥有十余年数通专业技术积淀。

早在2007年,烽火通信就致力于分组传送设备的研制和产业化,形成IP RAN、PTN两大完整的产品系列,同时不断投入大量研发资源进行技术优化与产品升级。2011年,该公司面向“ALL IP”时代推出以分组交换为核心的新一代多业务传送平台CiTRANS R800 IPRAN系列产品,覆盖网络的核心、汇聚与接入各个层面的应用场景,全面支持端到端L3功能。(“全面支持端到端L3功能”这句话怎么表述更好些)

据悉,在中国联通集采测试中,烽火通信针对其传输网络建设的实际需求,推出核心双栈与接入层可平滑升级的PTN构建端到端IP/MPLS与MPLS-TP的解决方案,方案均顺利通过模拟现网业务运行需求的组网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公司能够针对中国联通各本地网的不同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满足网络实际建设的多样化需求。

在国际上,烽火通信的分组传送系列产品也获得大范围认可,在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国际众多知名运营商网络中实现了规模商用,积累了丰富的网络部署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是国家863项目“基于分组技术的光传送关键技术和实验系统”课题的主承担方,截止当前,其参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分组传送网络试点建设,累计出货数千端;参与中国移动分组传送网络的建设,已累计出货近十万端,在网设备运行稳定。

关键字:烽火通信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x IP RAN规模商用在即 烽火通信展现领先实力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行业动态 → 正文

IP RAN规模商用在即 烽火通信展现领先实力

责任编辑:ylv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5-26 10:25:15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备受关注的中国联通2012年IP RAN设备集采已接近尾声,烽火通信、华为、上海贝尔等五家供应商已顺利通过测试,进入省公司推荐阶段。

由于此次集采涉及全国范围100多个城市本地网,成为IP RAN在国内步入规模部署的标志。同时各大供应商的表现亦体现出IP RAN相关技术已成熟、具备大规模商用能力,为运营商加快承载网转型提供充分保障。

IP RAN:承载网转型主流

当前国内数据用户数和数据业务流量正呈指数增长态势,同时移动固定网络融合、多业务综合承载趋势也日益明显。显然基于话音业务而部署的传统承载网已无法支持运营商现实需求,选择正确的技术或正确的技术组合将是运营商减少资本支出、实现网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业务及网络架构IP化是通信业界一大发展趋势,伴随IP承载网理念日益赢得运营商青睐与IP承载网技术的不断优化,基于IP/MPLS架构体系的IP RAN成承载网转型主流方向。

在美国,AT&T、Verizon等主流运营商已采用IP RAN解决方案部署移动承载网,以此满足LTE业务承载需求;在欧洲,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法国电信等主流运营商也都纷纷建起各自的IP RAN网络。

据了解,狭义上的IP RAN是指基于IP的无线基站回传,在3G的Iub接口采用分组传输技术。广义上的IP RAN是指城域网内以基站回传为主要业务、面向综合业务承载、以IP/MPLS为核心技术的分组解决方案,继承了传输网网络保护、OAM和网管能力,同时综合了汇聚接入路由器的L3和路由功能的分组技术。

IP RAN一方面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强的优势,有丰富的L3功能提供更高的传输效率,能够处理多业务的一网混传,满足不同业务对于网络功能特性的差异化需求;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满足LTE对带宽、同步、保护、S1和X2接口功能等要求,被认为是实现网络向LTE演进最好的技术选择之一。同时,IP RAN还大量减少了服务供应中的人工干预,可以帮助运营商低成本快速覆盖并满足运维中的成本控制问题。

一项技术从成熟到规模应用需要相当时间验证。在国内,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2010起就已开展了大量IP RAN测试与综合业务承载试点。中国联通2010年上半年完成了对分组传送技术的实验室测试,同年第四季度在广东珠海启动了首个IP RAN综合承载方案试点工程,2011年又在广州、长沙、武汉等13个城市开展了IP RAN试商用。

联通集采校检供应商实力

IP RAN技术涉及传输、IP,就其发展历程来看实际就是光传输和数据通信逐渐融合的过程,因此对供应商的实力是一大校检。而由于开启了国内规模部署的大幕,中国联通此次IP RAN设备集采也成为主流供应商“展示肌肉”的舞台。

通过测试的五家企业大都同时有着光传输和数据通信方面的专长。以烽火通信为例,该公司转制以来一直是光传输市场的龙头企业,并拥有十余年数通专业技术积淀。

早在2007年,烽火通信就致力于分组传送设备的研制和产业化,形成IP RAN、PTN两大完整的产品系列,同时不断投入大量研发资源进行技术优化与产品升级。2011年,该公司面向“ALL IP”时代推出以分组交换为核心的新一代多业务传送平台CiTRANS R800 IPRAN系列产品,覆盖网络的核心、汇聚与接入各个层面的应用场景,全面支持端到端L3功能。(“全面支持端到端L3功能”这句话怎么表述更好些)

据悉,在中国联通集采测试中,烽火通信针对其传输网络建设的实际需求,推出核心双栈与接入层可平滑升级的PTN构建端到端IP/MPLS与MPLS-TP的解决方案,方案均顺利通过模拟现网业务运行需求的组网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公司能够针对中国联通各本地网的不同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满足网络实际建设的多样化需求。

在国际上,烽火通信的分组传送系列产品也获得大范围认可,在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国际众多知名运营商网络中实现了规模商用,积累了丰富的网络部署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是国家863项目“基于分组技术的光传送关键技术和实验系统”课题的主承担方,截止当前,其参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分组传送网络试点建设,累计出货数千端;参与中国移动分组传送网络的建设,已累计出货近十万端,在网设备运行稳定。

关键字:烽火通信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