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技术专区 → 正文

大话网络管理:你该学习的那些技巧们

责任编辑:editor012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10-14 10:44:41 本文摘自:it168网站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异常迅猛,其特点是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不断增加,网络的异构性越来越高。一个网络往往由若干个规模不等的子网组成,集成了各种网络平台,包括不同公司、厂家的网络设备和通信设备等,而且还有许多网络软件提供多种服务。基于网络复杂性的增加,以及用户对网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的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实施管理,是很难保证为广大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的。网络管理已被列为“未来网络结构”的三大关键技术(高速交换技术、虚拟网络技术、网络管理技术)之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网络管理对网络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并已成为现代信息网络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而迄今为止,在网络管理领域中仍有许多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网络管理由来已久。因为从广义上讲,任何一个系统都需要进行管理,只是根据系统的大小、复杂性的高低,管理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不同而已。当然网络作为一个系统也是需要管理的。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信网络,就已有自己的管理“系统”,即电话话务员。尽管话务员的管理内容非常有限,而且管理手段也十分简单,但她是整个电话网络系统的管理者。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先后出现了三个事件,即长途接拨号、程控交换机和网络运营系统,这对网络管理方式起着重大的变革作用。从此,网络管理逐渐由人工管理转向机器管理,且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至于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则始于1969年世界上策一个计算机网络ARPANET诞生之时。当时的ARPANE只有一个相应的管理系统。尽管网络管理的历史悠久,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因为当时的网络规模较小,复杂性程度不高,一个简单的专用网络管理系统就完全能够满足网络正常工作的需要。

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进展,以往的网络管理技术已不能适应网络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过去的网络管理系统往往是各厂商在自己的网络系统中开发的专用系统,很难对其他厂商的网络系统、通信设备及网络软件等进行督理,这就很不适应网络异构互连的发展趋势。Intern曰的出现和发展,更使人们意识到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大大地推动了对网络管理的研究和开发。目前,网络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集成化、开放型、分布式的网络管理。

关于网络管理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严格而统一的说法。一般来说,网络管理是以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工作效率、管理和维护水平为目标,主要涉及对一个网络系统的活动及资源,进行监测、分析、协调和控制等系统管理。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网络管理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管理,但广义而言,它还应包括电信网络管理。为了与传统网络管理有所区别,可以把目前的网络管理称为现代网络管理,它涉及一个网络服务的提供、维护和处理所需要的各种活动。

通常,网络管理采用管理者代理模式。每次网管活动都是通过网管请求的申请者(网管中心的管理进程)与网管请求的接收者之间的交互式会话来实现的。网络操作员首先通过指定的请求窗口向管理者提交网管请求,然后通过本地的网管通信模块将该请求发送给指定的远程代理,并等待执行结果的返回。远程代理在接收到这一请求后,向被监控的网络资源发出执行该网管请求的命令。此时,远程代理将等待执行结果,或在被监控的资源出现异常时产生的事件报告(此报告是由于系统故障或超出某值而自发产生的,与该网管请求无关)。然后,远程代理通过其网管通信模块向网管中心发回网管结果。网管中心的管理者在接收到网管结果或事件报告后,经过分析处理再通过指定窗口把结果显示出来。

网络管理的标准化是一个重要环节。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 7498—4标准中定义和描述了OSI管理的术语及概念,提出了一个OSI管理的结构,并描述了OSI管理应有的活动。它认为OSI网络管理是指控制、协调、监视OSI环境下与网络互连有关的一些资源,这些资源保证了OSI环境下的通信。也就是说,OSI网络管理是对OSI网络体系的扩充,它仅关心网络管理的通信方面,且不关心诸如调制解调器或交换器之类的内部操作。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系指网络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包括网络管理模型的构成、管理者代理网管模式、网络管理协议及管理信息库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网管体系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如从管理者的个数及网管功能与管理者之间的分布关系,可分为集中式网管结构和分布式网管结构。

下面从应用角度阐述网管体系结构的两种类型:

OSI网管体系结构(采用CMIP协议)和因特网管理体系结构(采用SNMP协议)均属于公用网管体系结构。此类网管结构一般由管理者、代理和MIB等三部分组成。其中管理者是整个网管系统的核心,负责完成网络管理的各种功能,一般位于网络中的一个主机节点上。代理一般有多个,分别位于网络中的设备上,如路由器、集线器等。代理监控所在网络部件的工作状态及该部件周围的局部网络状态,收集有关网络信息。管理者定期轮询各代理以获得网络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MIB通常位于相应的代理上。实际上,这是一种集中式网管结构。

专用网管体系结构是大公司针对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环境而提出的网络答理方案。80年代末以来,国际上著名的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专用网管体系结构。目前,HP公司的Open View已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先进、颇具影响的开放集成网管系统。此类专用网管产品的研制,将推动网络管理技术向集成、开放、分布、自动化管理方向发展。

另外,开放软件基金会OSF于90年初提出了分布式管理环境DME(Distributed Management Environment)的网络管理方案,它将是未来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发展方向。DME的基本思想是:网管系统独立于具体的硬件与操作系统;提供标准的结构、服务和开发环境;开发简单易学的网管应用软件。另外,CCITT于1985年提出了电信管理网TMN(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的构想,用于实现对异构型电信互连网络、设备与业务的有效操作、管理和维护。CCITT又于1988年发表了M.30建议书,该建议书定义了TMN的框架结构、功能模型、信息模型与物理模型。

TMN作为对电信网进行统一管理的方案,目前已成为现代网络管理的发展方向。

网络管理模型是对网络管理系统复杂性的抽象。它采用了开放分布式处理的先进思想和框架结构,其目标是定义一个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的框架,达到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互连性、可移植性及分布透明性,使人们更容易、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网络管理系统的复杂机理。

ISO标准定义了4种不同的网络管理模型,每一种模型均代表了对网络管理系统的一个不同的抽象。现分述如下。

1.功能模型

网络管理的功能应包括网络资源的规划和配置,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控,性能数据的收集和评估,故障校测、诊断和恢复,用户访问权限检查和保护等。一般可把这些功能分配到按ISO标准定义的五个功能域中,即网络管理功能。

2.信息模型

信息模型涉及网络资源的数据表示。为了有效地监控网络系统,应以统一的观点来看待所有与网络管理有关的网络资源及它们的关系。目前这种统一观点一般是基于面向对像的信息模型。ISO认为,被管对像是从OSI角度所看到OSI环境下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通过使用OSI管理协议来实行管理。

总结: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网络运维管理市场格局基本确定了,是以“四大软件厂商”为主的IT管理软件产品是:HP OpenView、IBM Tivoli、 CA Unicenter、 BMC Patrol,这些都是针对大型企业的产品,当然国内也拥有很多优秀的、接地气、适合国内使用习惯的产品,例如北塔、摩卡、锐捷RIIL、蚁巡运维管理等产品不在少数。

关键字:网络管理

本文摘自:it168网站

x 大话网络管理:你该学习的那些技巧们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技术专区 → 正文

大话网络管理:你该学习的那些技巧们

责任编辑:editor012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10-14 10:44:41 本文摘自:it168网站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异常迅猛,其特点是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不断增加,网络的异构性越来越高。一个网络往往由若干个规模不等的子网组成,集成了各种网络平台,包括不同公司、厂家的网络设备和通信设备等,而且还有许多网络软件提供多种服务。基于网络复杂性的增加,以及用户对网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的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实施管理,是很难保证为广大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的。网络管理已被列为“未来网络结构”的三大关键技术(高速交换技术、虚拟网络技术、网络管理技术)之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网络管理对网络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并已成为现代信息网络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而迄今为止,在网络管理领域中仍有许多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网络管理由来已久。因为从广义上讲,任何一个系统都需要进行管理,只是根据系统的大小、复杂性的高低,管理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不同而已。当然网络作为一个系统也是需要管理的。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信网络,就已有自己的管理“系统”,即电话话务员。尽管话务员的管理内容非常有限,而且管理手段也十分简单,但她是整个电话网络系统的管理者。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先后出现了三个事件,即长途接拨号、程控交换机和网络运营系统,这对网络管理方式起着重大的变革作用。从此,网络管理逐渐由人工管理转向机器管理,且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至于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则始于1969年世界上策一个计算机网络ARPANET诞生之时。当时的ARPANE只有一个相应的管理系统。尽管网络管理的历史悠久,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因为当时的网络规模较小,复杂性程度不高,一个简单的专用网络管理系统就完全能够满足网络正常工作的需要。

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进展,以往的网络管理技术已不能适应网络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过去的网络管理系统往往是各厂商在自己的网络系统中开发的专用系统,很难对其他厂商的网络系统、通信设备及网络软件等进行督理,这就很不适应网络异构互连的发展趋势。Intern曰的出现和发展,更使人们意识到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大大地推动了对网络管理的研究和开发。目前,网络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集成化、开放型、分布式的网络管理。

关于网络管理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严格而统一的说法。一般来说,网络管理是以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工作效率、管理和维护水平为目标,主要涉及对一个网络系统的活动及资源,进行监测、分析、协调和控制等系统管理。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网络管理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管理,但广义而言,它还应包括电信网络管理。为了与传统网络管理有所区别,可以把目前的网络管理称为现代网络管理,它涉及一个网络服务的提供、维护和处理所需要的各种活动。

通常,网络管理采用管理者代理模式。每次网管活动都是通过网管请求的申请者(网管中心的管理进程)与网管请求的接收者之间的交互式会话来实现的。网络操作员首先通过指定的请求窗口向管理者提交网管请求,然后通过本地的网管通信模块将该请求发送给指定的远程代理,并等待执行结果的返回。远程代理在接收到这一请求后,向被监控的网络资源发出执行该网管请求的命令。此时,远程代理将等待执行结果,或在被监控的资源出现异常时产生的事件报告(此报告是由于系统故障或超出某值而自发产生的,与该网管请求无关)。然后,远程代理通过其网管通信模块向网管中心发回网管结果。网管中心的管理者在接收到网管结果或事件报告后,经过分析处理再通过指定窗口把结果显示出来。

网络管理的标准化是一个重要环节。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 7498—4标准中定义和描述了OSI管理的术语及概念,提出了一个OSI管理的结构,并描述了OSI管理应有的活动。它认为OSI网络管理是指控制、协调、监视OSI环境下与网络互连有关的一些资源,这些资源保证了OSI环境下的通信。也就是说,OSI网络管理是对OSI网络体系的扩充,它仅关心网络管理的通信方面,且不关心诸如调制解调器或交换器之类的内部操作。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系指网络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包括网络管理模型的构成、管理者代理网管模式、网络管理协议及管理信息库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网管体系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如从管理者的个数及网管功能与管理者之间的分布关系,可分为集中式网管结构和分布式网管结构。

下面从应用角度阐述网管体系结构的两种类型:

OSI网管体系结构(采用CMIP协议)和因特网管理体系结构(采用SNMP协议)均属于公用网管体系结构。此类网管结构一般由管理者、代理和MIB等三部分组成。其中管理者是整个网管系统的核心,负责完成网络管理的各种功能,一般位于网络中的一个主机节点上。代理一般有多个,分别位于网络中的设备上,如路由器、集线器等。代理监控所在网络部件的工作状态及该部件周围的局部网络状态,收集有关网络信息。管理者定期轮询各代理以获得网络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MIB通常位于相应的代理上。实际上,这是一种集中式网管结构。

专用网管体系结构是大公司针对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环境而提出的网络答理方案。80年代末以来,国际上著名的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专用网管体系结构。目前,HP公司的Open View已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先进、颇具影响的开放集成网管系统。此类专用网管产品的研制,将推动网络管理技术向集成、开放、分布、自动化管理方向发展。

另外,开放软件基金会OSF于90年初提出了分布式管理环境DME(Distributed Management Environment)的网络管理方案,它将是未来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发展方向。DME的基本思想是:网管系统独立于具体的硬件与操作系统;提供标准的结构、服务和开发环境;开发简单易学的网管应用软件。另外,CCITT于1985年提出了电信管理网TMN(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的构想,用于实现对异构型电信互连网络、设备与业务的有效操作、管理和维护。CCITT又于1988年发表了M.30建议书,该建议书定义了TMN的框架结构、功能模型、信息模型与物理模型。

TMN作为对电信网进行统一管理的方案,目前已成为现代网络管理的发展方向。

网络管理模型是对网络管理系统复杂性的抽象。它采用了开放分布式处理的先进思想和框架结构,其目标是定义一个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的框架,达到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互连性、可移植性及分布透明性,使人们更容易、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网络管理系统的复杂机理。

ISO标准定义了4种不同的网络管理模型,每一种模型均代表了对网络管理系统的一个不同的抽象。现分述如下。

1.功能模型

网络管理的功能应包括网络资源的规划和配置,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控,性能数据的收集和评估,故障校测、诊断和恢复,用户访问权限检查和保护等。一般可把这些功能分配到按ISO标准定义的五个功能域中,即网络管理功能。

2.信息模型

信息模型涉及网络资源的数据表示。为了有效地监控网络系统,应以统一的观点来看待所有与网络管理有关的网络资源及它们的关系。目前这种统一观点一般是基于面向对像的信息模型。ISO认为,被管对像是从OSI角度所看到OSI环境下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通过使用OSI管理协议来实行管理。

总结: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网络运维管理市场格局基本确定了,是以“四大软件厂商”为主的IT管理软件产品是:HP OpenView、IBM Tivoli、 CA Unicenter、 BMC Patrol,这些都是针对大型企业的产品,当然国内也拥有很多优秀的、接地气、适合国内使用习惯的产品,例如北塔、摩卡、锐捷RIIL、蚁巡运维管理等产品不在少数。

关键字:网络管理

本文摘自:it168网站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